沙特論存在與虛無

更新於 2020/08/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沙特,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曾前往柏林跟胡塞爾學現象學。二戰期間,在戰俘營讀海德格《存在與時間》,1943 年出版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在知識界引起極大回響。晚年政治主張傾向共產黨。
沙特是無神論者,沿襲尼采「上帝已死」前提 (始於杜斯妥也夫斯基「如果沒有上帝,那麼所有事情都是允許的」),他認為人是被拋擲到世界上,沒有存在的理由。因人無先天的本質,所以是被命定為自由。人只須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
沙特指出,和刀子為了切割東西而存在不同,人類存在並無任何目的,反而人類要為自己的存在創造價值,所謂「存在先於本質」。人面向未來,具備無限可能,他稱之為「自為」主體。
沙特說:
人首先存在,碰到各種遭遇,世界起伏不定,然後限定自己。因為,人在開始時一無所有,只是後來才成為甚麼。
因此無所謂人性,因為沒有上帝去創造這個概念,人赤裸裸地存在。他不是想像中的自己,而是意欲成甚麼才是甚麼;他存在之後,才能想像他自己是什麼,這是在他躍進存在之後意欲的,人除自我塑造之外甚麼也不是。
人在不能依賴任何東西下作出選擇,一切都要靠自己,難免會焦慮。部份人甚至不願作出選擇,對自己的自由逃避和否定,出現「自欺」。
可是,人感到焦慮,正因為其有自由,感到了自由。有多個選擇擺在面前,可以設想每個可能的後果,超越性即體現其中。
人在朝向未來,投射出理想的自我的時候,往往否定眼前當下的自己。否定眼前當下的自己,即是將眼前當下的自己虛無化。不過,理想的自我其實尚未實現,尚在未來,此也是一種虛無。沙特據此說人生徹頭徹尾都由虛無 (nothingness) 所貫穿。然而,這不代表人生無意義,事實剛好相反,虛無確立人之為人的意義 (有虛無方能有選擇,有為存在創造價值的自由)。
沙特又提出「在己存有」(being-in-itself) 和「對己存有」(being-for-itself) 一組概念。後者是人作為真正自由的主體,虛無是其根本特質。前者是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被他人納入他們的軌道,喪失原來自我的世界,這時「我」不再是自由的主體,而淪為他人的奴隸,一個對象物。「我」要重新成為自由的主體,唯有將他人對象化。但這種循環注定沒完沒了,人際衝突與交通失敗是必然的。
尤其甚者,人不僅要將他人對象化,還要將他人作為一個自由的存有來支配。以性交中的愛撫為例,我們不只想得到對方的身體,還期望與對方同一,將他人佔有。
沙特覺得,人際關係終究是在鎮壓他人與被他人鎮壓的情況中轉來轉去。人和人之間實無真正交通可言,因每個人都看不見對方,只是孤獨地自我掙扎以成就自己的自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德格汲汲於研究人的存在狀態 (being),原本是想藉此解答終極的存有問題 (Being)。 海氏認為,人是一種屬己而有待實現的潛能,而且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死亡。 當人面對這麼一個孤獨局面時,採取決斷的態度,並敢於承擔自己的唯一性和個體性,他 / 她便進入「真誠的」(authentic) 生存狀態。
海德格汲汲於研究人的存在狀態 (being),原本是想藉此解答終極的存有問題 (Being)。 海氏認為,人是一種屬己而有待實現的潛能,而且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死亡。 當人面對這麼一個孤獨局面時,採取決斷的態度,並敢於承擔自己的唯一性和個體性,他 / 她便進入「真誠的」(authentic) 生存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擁有什麼特點、要素的文本,可以被稱為小說? 在筆者任教的機構中,一學年分為三學期制(每學期3個月),課程採混齡制,語文課學生年齡層為12-14歲,這學年課程從詩、散文、小說,和孩子一起探索三種不同的文體、文本賞析和創作。
Thumbnail
小說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居依是否找到能夠確認自己身份的事物。作者選擇停滯在這個一切線索、存在的證明都隨著時間流逝而即將消聲匿跡,彷彿過往面臨崩蹋的時刻,結束這本小說。讀者可能覺得可惜,但或許在這場追尋中,重要的已不是「我」是誰,而是透過追尋「我」的過程,拼湊了原本不不同族群共同經歷的破碎生活。
Thumbnail
提及存在主義,台灣人先想到的,就算不是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筆下那種風格怪異,以日記體寫成的作品《嘔吐》(La nausée, 1938),也會是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書中的那個苦悶疏離的異鄉人。的確,從來沒有一項思潮能如存在主
Thumbnail
[天能] 在一念之間,因果法則轉守為攻,權力顯然再次流動。 【文:Fu Kwong Or Ricky 符廣砢】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擁有什麼特點、要素的文本,可以被稱為小說? 在筆者任教的機構中,一學年分為三學期制(每學期3個月),課程採混齡制,語文課學生年齡層為12-14歲,這學年課程從詩、散文、小說,和孩子一起探索三種不同的文體、文本賞析和創作。
Thumbnail
小說最後沒有告訴我們,居依是否找到能夠確認自己身份的事物。作者選擇停滯在這個一切線索、存在的證明都隨著時間流逝而即將消聲匿跡,彷彿過往面臨崩蹋的時刻,結束這本小說。讀者可能覺得可惜,但或許在這場追尋中,重要的已不是「我」是誰,而是透過追尋「我」的過程,拼湊了原本不不同族群共同經歷的破碎生活。
Thumbnail
提及存在主義,台灣人先想到的,就算不是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筆下那種風格怪異,以日記體寫成的作品《嘔吐》(La nausée, 1938),也會是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書中的那個苦悶疏離的異鄉人。的確,從來沒有一項思潮能如存在主
Thumbnail
[天能] 在一念之間,因果法則轉守為攻,權力顯然再次流動。 【文:Fu Kwong Or Ricky 符廣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