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者的自白(二):我族的天賦武器及升級系統的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續上一篇,我繼續來聊聊高敏感者的特質。

高敏感者的自白(一):「我討厭這樣的自己」
最近的我才慢慢將我的特質與高敏感者連結,過去總認為敏感,在某個層面表示脆弱,現在則認為這是一種特質,敏感不代表脆弱,相反的,善加利用這個特質,高敏感則是一種專屬於自己的武器。medium.coma

(一)我們有個超強的情緒接受器

我們擁有高度的共感,讓我們對情緒的接受器比他人更加敏銳,可以感受他人的肢體語言也有更敏感的解讀,對於文字、藝術、音樂等感受性的內容就特別容易觸人心弦。

raw-image
朋友笑著說:「別人看出去的世界是480P,我們是4K」

我之所以寫共感,而不是同理,因為我認為共感是特質,同理心和共感,都共用同一個英文單字Empathy,但在中文上,我認為還是有所不同,同理的理是理解的理,理解很重要,不然我們只是一個笨蛋情緒接受器,我們裝載超強的接受器,卻沒有對應升級處理系統,我們往往會過於濫情,無法區分他人和自己的情緒和責任。

很可惜的是整個教育系統仍在更新,整個社會都充斥著對男生、對女生的刻板印象,認為男生就應該不拘小節、女生就是情緒化動物,做為一個擁有高敏感特質的男性,情緒能量之高,像是個怪胎,這個特質似乎沒有活著的價值,所以,我也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個特質,漸漸的我開始關閉覺察自己的情緒,用攻擊性的憤怒來取代悲傷,用超理智來掩蓋傷痕,但高敏感特質的強烈,讓我在觀點上總是想得更多更深,我總覺得我內心的答案總是和大人嘴說的不一樣,我總是有自己的堅持,我媽總說我固執,聽不進去別人說的,但我明白我只是不想放棄我自己的答案。

我一直在追求外人認同我自己,在童年成長過程,我並不缺愛,但卻缺乏對自己的理解,這份遺憾轉變成自卑、陰影或是傷痕,我的內心小孩總是告訴著我,不要成為冷漠的大人,有種渴求自由的靈魂讓我死活著都不願意屈服社會制約。

直到在追求愛情時,在暴露出自己的內心最脆弱的部分,我一直想要找個人能夠完全接納自己,那最誠實的渴求,在完全付出真心卻也卸下武裝,但往往因為恐懼別人不順應自己的期待,而選擇做一個「暖男」,以為只要陪伴付出就可能讓別人喜歡自己,內心當然知道女生都會喜歡擁有自信的人,但裝作不在乎的自己真的就會擁有自信嗎?

(二)追求愛情是條自我認同的修羅路

我在大學每個學期總有個暗戀且單戀的對象,最後總是以對方有伴侶結尾,一個接著一個,我的理智都告訴自己該停下來了,不要再隨便喜歡別人然後暈船了,但感受卻推促著自己喜歡下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女生。

連續喜歡六個女孩,但我總缺乏承受失敗的勇氣,但最後總是失敗。這樣的結果連我都感覺到厭煩了,直到最後一個女生接受告白後卻已讀不回,我感受自己內心呈現非常平靜的難過、一直難過,並不強烈但非常持久,伴隨著生活的每個過程。

持續了一個禮拜,我知道我需要幫助,才踏進諮商室、開始踏進圖書館尋找心理學的幫忙。

(三)後天訓練的資訊處理器:課體分離加同理心

難過還是持續著,女孩依舊已讀,我甚至騷擾她周遭的朋友,只求一個回應,我對卑微的自己感到難過,也有著強烈的自責感,但同時也對女孩的不回應感到失望與憤怒,在某個夜晚躺在床上的我,突然意識到:

「情緒是我自己的,我自己在難過憤怒,憑什麼要對方負責」
這似乎是一種覺醒,我躺在床上,在那段時間首次感覺到自由,我自言自語地笑著,覺得自己像個笨蛋杞人憂天的,那是第一次自己意識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也因為那次覺醒,才真正開始踏進認識自己的開始。

「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就像一個祝福和強心針,我才重新擺脫無力感。

開始大量的接受個人心理諮商、團體諮商、心理劇場慢慢地認識自己,同時間也開始看被討厭的勇氣、安靜的力量、當下的力量,有些認為這些心理學是一種心靈雞湯,他們不是雞湯文,告訴你要一直愛自己,而是藉由很多故事來告訴你對自己誤解有多錯,以及多一點看世界、看自己的角度。

(當然也是有人用錯誤的詮釋方式,造成誤解)

我一直以為我在追求愛情,但我才明白原來我是在追求認同與接納,我希望能夠從他人身上得到關注與認同。

在沒有接受覺醒的同族夥伴,常常缺乏對情緒的理解和解讀,擁有非常強烈的共感,卻無法區分這些情緒是誰的、誰該負責。

在閱讀被討厭的勇氣時,才釐清原來我所意識到概念就是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是一個人際關係中,人人都該明白的道理,對於同族人更是一帖良藥,課題分離的意思是:
我的價值觀、我的情緒、我的認知、我的人生都是我的課題,你可以評論、你可以批評,我可以拒絕接受、我可以不認同、我也可以接受,但不要強迫我接受你對我的人生指點,同樣的,我也應該要尊重你的課題,你可以討厭別人,我也可以討厭你,我可以幫你做事情,但我沒有義務,我是我,你是你,我不是你的所有物,你也不是我的所有物。
延伸來說,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情緒的產生是我們的價值觀應對外境產生反應,所謂的負責不是說不應該有這個情緒,而是清楚自己正在那個情緒中,好好接納自己的情緒,容許自己可以有情緒,也容許對方有情緒。

這也是被討厭的勇氣的核心觀念,分清楚誰的課題。

舉例來說:我知道我的憤怒是針對你的行為或是動機,但這個情緒是我自己製造地而來,我自己的課題,我可以選擇更加理解你的行為脈絡,我也可以選擇罵你,我的行為都該為自己負責,因為是自己下的決定。

所以說,我的人生也是我的課題,是我自己管理的,別人沒辦法。所以爸媽給的都是建議,不能也不該被左右,如果真的被左右,那也不該怪爸媽,那是自己的決定。

高敏感是種天賦的作者伊莉絲桑德說:「把自己置身在別人的問題裡,只會消磨殆盡。」

因為真正的做決定的人永遠都是自己,你不能控制對方的腳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取代對方的感受、你的做法如果為他人製造的其實是一種悲劇,你不可能去替他承受,有些人會好心地想替他人少些痛苦,少些磨難,你覺得為他好的插手干預,但事實上你減少了他在自己人生很珍貴的犯錯經驗,你讓他無法真正的成長。

而課題分離教會我,區分責任歸屬,容許自己拒絕他人的期待,把能量重新焦距在自己身上,重新把生活的重心拉回自己身上。我們是人會累,需要休息,需要學會拒絕,尤其是我們接受這麼多資訊,處理這麼多資訊,身體其實很容易疲勞,疲勞就是要休息。

在別人憤怒難過時,我們擁有比遲鈍者還強的接受器,過去學不會關掉接受器,往往讓自己身心疲乏,我們可以自己選擇積極傾聽,還是拒絕聆聽,選擇離開,接受器的敏感程度是可以調整的,我們可以選擇接近或遠離。

raw-image

(四)小劇場的危險

而我們的共感,在缺乏足夠的資訊時,有時候反而是阻礙,畢竟對方的情緒還是對方最清楚,我們只單純靠「小劇場」去腦補他人的想法,這是件很危險的事情,小劇場的壞習慣其實本質就是干涉他人的課題,擅自幫別人決定他人的情緒,並認定為事實後,我們以此為反應,造成更大的誤會。自己經歷過這麼多小劇場悲劇,很大的癥結點就是我缺乏社交的勇氣和技巧,但如果想要跟人有所連結,就不能一直活在自己的想像,一定要鼓起勇氣,直接開口問對方。

為什麼我們要學會誠實呢?因為現實再怎麼的不美好,他都是現實,而不是幻想,我們可以在小劇場裡快樂的編劇,但終究夢會醒,強烈的落差感會讓你更加痛苦,而也因為過度放大期待,對於現實的掌控就會更加薄弱。

但當我們選擇接受傾聽時,當感受進來後,不先急著認同他的情緒,做一個旁觀者,善用同理心去傾聽每個生命的脈絡,去理解他在脈絡中做出的決定和感受,讓情緒緩緩,讓「理解」飛一下,不急著一同掉入他的情緒,仔細觀察情緒背後的冰山,讓同理與情緒共存。

所以說,特質往往都是有其存在的意義,沒有好壞,只有我們怎麼了解他並妥善使用。

PEACE 昆陽 2020.9.2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avatar-img
2021/01/10
去問他, 去確認我的想法對不對? 澄清我的疑問。 人們往往有很多的小劇場, 很多推論、猜測、想像、幫人家說話......, 那些通通都是自己想的, 如果要明白對方是不是像我想的一樣? 要開口問啊! 就是知道了, 也要經過澄清和確認的程序, 才能確定、明白對方的意思。
你的人生好夥伴 昆陽-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1/10
是的,這也是語言最初以最重要的用途吧XD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72會員
243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3/03
如果一個成熟的身體,裝入一個嬰兒的大腦,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想如果要盡量不劇透的話,我會這樣形容《可憐的東西》這齣戲。 也許大家會視為女性主義,我也不太清楚這部戲應該用什麼哲學來框架好,如果是我,應該是存在主義吧,濃厚的荒謬感,讓我既發笑,又覺得深有感觸。 「不帶框架的活真
Thumbnail
2024/03/03
如果一個成熟的身體,裝入一個嬰兒的大腦,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想如果要盡量不劇透的話,我會這樣形容《可憐的東西》這齣戲。 也許大家會視為女性主義,我也不太清楚這部戲應該用什麼哲學來框架好,如果是我,應該是存在主義吧,濃厚的荒謬感,讓我既發笑,又覺得深有感觸。 「不帶框架的活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是高敏感人? 是一種病嗎? 最近很常聽到一個新的名詞 叫高敏感族群 意思是對於外在影響 會有很大反應者 也可以說容易受外界影響 1.情感豐富 易對他人產生強烈的情感連結 可能是同情、理解、感同身受 2.容易收到壓力的影響 對外界刺激較敏感 比一般人更需要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來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心情 3.
Thumbnail
是高敏感人? 是一種病嗎? 最近很常聽到一個新的名詞 叫高敏感族群 意思是對於外在影響 會有很大反應者 也可以說容易受外界影響 1.情感豐富 易對他人產生強烈的情感連結 可能是同情、理解、感同身受 2.容易收到壓力的影響 對外界刺激較敏感 比一般人更需要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來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心情 3.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在別人眼中是奇怪的人嗎? 在幾年前高敏感這個詞其實還不怎麼出現,而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去分享自我探索後才漸漸讓高敏感這個詞被看見。 曾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人,我只知道自己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和想法而受到影響,當我看過越來越多網路上分享的文章和影片之後才知道我原來也是高敏感人群中的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在別人眼中是奇怪的人嗎? 在幾年前高敏感這個詞其實還不怎麼出現,而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去分享自我探索後才漸漸讓高敏感這個詞被看見。 曾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人,我只知道自己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和想法而受到影響,當我看過越來越多網路上分享的文章和影片之後才知道我原來也是高敏感人群中的
Thumbnail
身為高敏感的你我,只是比別人更用力感受著世界
Thumbnail
身為高敏感的你我,只是比別人更用力感受著世界
Thumbnail
如果你要我說,到底高敏感是福還是禍,其實沒辦法直接明確的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大概會是:「難過會被放大,但快樂也會加倍。」往往他人認為沒什麼的事情,對我來說可能是……。
Thumbnail
如果你要我說,到底高敏感是福還是禍,其實沒辦法直接明確的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大概會是:「難過會被放大,但快樂也會加倍。」往往他人認為沒什麼的事情,對我來說可能是……。
Thumbnail
高敏感族源自於美國心理學家依蓮艾倫博士(Dr. Elaine Aron)在1990年對一群對於情緒以及外在刺激特別敏感的人進行一系列的研究,並為這群人命名為高敏感族。 有些不理解的人可能會對於高敏感一詞感到困惑,這難道是為了個人的脆弱脫罪嗎? 本篇帶你完整了解高敏感人的特徵與自我照顧。
Thumbnail
高敏感族源自於美國心理學家依蓮艾倫博士(Dr. Elaine Aron)在1990年對一群對於情緒以及外在刺激特別敏感的人進行一系列的研究,並為這群人命名為高敏感族。 有些不理解的人可能會對於高敏感一詞感到困惑,這難道是為了個人的脆弱脫罪嗎? 本篇帶你完整了解高敏感人的特徵與自我照顧。
Thumbnail
高敏人四種特質高敏人具有四種人格特質,但其實核心只有一個:敏銳觀察力是高敏人的特色,因此擁有比一般思考更敏銳的「直覺力」,和深入思考的洞察力,因此容易產生和他人連結的「共感力」及「過度刺激」困擾。 高敏人常見的五大困擾1過度體貼他人(看臉色)2過度追求他人認同3節奏太快....
Thumbnail
高敏人四種特質高敏人具有四種人格特質,但其實核心只有一個:敏銳觀察力是高敏人的特色,因此擁有比一般思考更敏銳的「直覺力」,和深入思考的洞察力,因此容易產生和他人連結的「共感力」及「過度刺激」困擾。 高敏人常見的五大困擾1過度體貼他人(看臉色)2過度追求他人認同3節奏太快....
Thumbnail
覺得自己經常因為家人或朋友隨意的一句話情緒就陷入憂鬱,或者是很常感覺自己對周圍的光線、聲音、氣味感到敏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試著閱讀這本書興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Thumbnail
覺得自己經常因為家人或朋友隨意的一句話情緒就陷入憂鬱,或者是很常感覺自己對周圍的光線、聲音、氣味感到敏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試著閱讀這本書興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