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覺良好的生命覺

2020/11/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為在學校工作的關係,常常可以看見有些場景不斷上演:老師在台上聲嘶力竭地大吼「安靜!坐好!不要動來動去!不要一直講話,講話請舉手…..」而台下的孩子,孩子要嘛動個不停,要嘛坐不住或是說話說個不停,搞得全班處於鬧翻天的狀態……。
這樣的孩子其實越來越多了,而這些孩子常常在班上製造問題、怎麼教都學不會教訓,連老師家長也束手無策。大多數的老師也感到非常的挫折,甚至想問:為什麼他不能乖一點?為什麼不能學習控制自己呢?難道就不能安靜下來呢?
到底這些過動神經質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呢? 以人智醫學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些孩子的生命覺已經失衡了,所以完全沒耐性也坐不住了。
什麼是生命覺呢? 生命覺是我們生命的初階感官其中之一。我們經由生命覺讓我們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讓我們有能力監督當下自己身體組織的變化,也就是個人對自己身體狀況的覺知,舉例來說:你現在冷嗎、或是肚子餓了嗎?或是你今天精神好嗎? 全身痠痛嗎? 還是感覺頭暈暈的? 眼睛酸澀……等等,這些都是生命覺在告訴我們身體的內在狀態。
生命覺讓我們體察到身體當下的感受,也讓我們知道現在自我感覺是否良好?!
為什麼生命覺很重要呢? 生命覺讓你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因為人體從健康到生病時,會有一個模糊地帶,醫學上稱為「亞健康」,這時候身體不算健康,但也還未構成疾病。若你有良好的生命覺 ,可以提前感受到身體失衡或失調的狀況而有所警覺,但若是生命覺發展不良的人,會對自己的身體麻木無感,對於身體的警訊變化不聞不問,最終病魔上身。
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累了要睡覺,這些都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但現在的人,因為生活節奏快速,或是忙著工作賺錢變成工作狂,把生命需求放在最後面,身體明明很累,卻認為「我還好啊」所以常看見有人即使已疲累不已,卻還是強打精神熬夜趕報告,或是已經眼睛酸澀了,卻還是打開電腦繼續工作……。
其實,生命覺也是身體的警報系統啊!你平常不會感受到生命覺的存在但它確實存在,因為身體器官的感受是無意識的,比如:血液的流動、心臟的跳動、胃的收縮…等等,你不會感受它們的運作,這些器官的運作靠著體內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調節,除非身體哪裡不對勁了,才會感受到這些器官的運作,比如:胃痛或是氣喘發作了,我們也才能感受到胃的組織或是呼吸的運作,當你割傷了,血液流出後,你才會感覺到血液流動或是身體肌肉的疼痛。
也就是說,生命覺會讓我們感覺到身體痛苦的情形,扮演最佳警示系統。當你總是吃了太甜太多的食物,導致胃部不適時,你會感覺「胃痛」然後你才會體會到:應該改變目前的飲食,因為跌倒膝蓋擦傷破皮會痛,所以你會好好走路,會更小心上下樓梯,坐在椅子上太久,會覺得臀部肌肉僵硬,所以會起身走動。
這些就是生命覺,它讓你感受到痛苦,但也讓你修正你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生命覺發展都不一樣,有人非常靈敏,有人則是麻木無感。就以身體基本需求為例:餓了吃飯、渴了喝水,這是生物的本能,但是有些孩子卻沒有感覺飢渴,吃飯喝水都是要大人提醒,或是我常常在保健室遇到一些孩子,孩子說「我不舒服」我問: 哪裡不舒服? 孩子會說:就是覺得不舒服? 但我不知道哪裡不舒服….。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只能用引導的方式逐一檢查:頭痛嗎?偏頭痛?刺痛?喉嚨痛嗎?吞口水時會痛嗎? 講話會沙啞嗎?有咳嗽嗎?肚子痛嗎?上腹部還是肚臍周圍?是悶悶的痛?還是一陣一陣的? 必須要用這樣的方式,孩子才能說出他現在的身體感覺。

這些都是生命覺失衡的現象。

生命覺的發展在於身體,嬰兒的器官雖然尚未發育成熟,但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到生命覺。比如:肚子餓或尿布濕了時候,因為感到不舒服,寶寶會哇哇大哭,而當寶寶開始自己玩自己的手指頭、吃自己的腳趾頭,也表示孩子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身體。
當熟悉自己的身體並逐漸產生認同感,才會開始喜歡並重視自己的身體,會自然萌生被庇護的安全感,安全感對幼小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所以當身體感受到溫暖或溫柔時,例如:穿著舒適透氣的衣服時、餵食適當的飲食或是父母愛的擁抱時,甚至是有耐心平靜的口氣講話時,都是幫助孩子生命覺的發展。
孩子身體經驗到的關係型態,對於其日後的美德信念發展有甚大之影響力。因為孩子小時候經驗到大人細心且充滿愛的照顧自己的身體,這樣的經驗會逐漸發展「內在信任」與「安全感」即使身體不適,也會相信自己會好起來,而不是陷入生病的痛苦而怨天尤人。
擁有足夠的內在滿足感,孩子不會有匱乏感,才不會成為貪婪的人,而且夠穩定的心性,才能沉著面對生活中的各項變化。所以,生命覺也是內在平靜和諧的先決條件之一。
而生命覺缺失或發展不良的孩子會發生什麼事呢?通常這樣的孩子容易過動、神經質,無法靜下來。當一個人靜的下來 對身體的覺知力也才能提升, 生命覺損傷的孩子,無法承受體內的壓力、疼痛不快感,會下意識讓自己躁動逃避內在不適的感覺。
所以,這些孩子看起來都會很high,因為一旦安靜下來,就會感受到身體的不適感,當身體不適感被喚醒,便會坐立不安,這時候孩子就會不停地跑跳、講話、尖叫…等等來讓自己分心,讓自己不需要聚焦於內在的不適感。但這些行為會影響學習,也會影響別人,通常會讓老師會家長頭痛萬分。

對待這樣的孩子,其實大聲喝斥或是責罰都沒有效果的,有效的方式有以下三點:

1.建立有節奏的規律生活:身體各有其運作的節律,我們可以把人體想像成交響樂團,每一種樂器負責旋律和聲部都必須和諧有致,例如:心跳每分鐘70下、呼吸每分鐘16下,萬一節奏不統整,各唱各的調,那麼就是失調了。若身體有穩定的節奏,內在才會有穩定的情緒,也才能生出「內在的滿足感」因此,建立規律地生活作息,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比如: 早上七點起床 七點半前用完早餐並出門上學,晚上六點吃晚餐 九點上床睡覺,對孩子的生活作息安排有條理的話,孩子對一天的結構產生預期且有規律的感受,孩子會知道自己可以預知下一步的生活是什麼,就會安全感。
2.不要有過早的智力學習,若是太早讓孩子學習太多課程,或是給予太多的聲光刺激,造成感官的負荷,過度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情緒也會不安定。其實七歲前的孩子應該有足夠的充分使用肢體的機會,去爬去跑都可以,有練習肢體大肌肉的使用,才能好好學習使用身體這個載具,也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 未來也才容易安靜與專注。
3.全心全意的陪伴,有品質的親子互動,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個月,是生命覺的關鍵期,當孩子生命需求被滿足並感受到被全心全意地照顧時 才有助於生命覺的正常發展,所以給予足夠的擁抱及溫柔回應吧!每天有節奏的陪伴孩子,也可協助身體康發育具備良好得功能,而當孩子感覺到愛與被愛時,也有助腦部發展完整健全 未來學習或抗壓的能力才會足夠 這才是我們該重視的腦力開發啊!
只有感到內在的和諧,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認同,感到內在安好,孩子才能對環境產生安全感 ; 也只有感受到被看見,感受到足夠的愛,孩子才能夠有力量和勇氣走出世界!
我與我們的孩子都擁有自我感覺良好的生命覺啊!
    安希雅的身心健康學堂
    安希雅的身心健康學堂
    我是一位護理師也是健康促進管理者,有近二十年的實務醫療工作經驗。 曾見過白色巨塔中的各種生命樣貌,而後進入校園深耕基層預防醫學保健。 認為只有身心靈的徹底轉變,才能徹底療癒 相信全人健康是未來人類的新生活方式 給你關於身心整合的方法,讓身心靈徹底的翻轉,並在所有層面活出最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