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嫌棄的死循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被自己的孩子嫌棄,比被全世界嫌棄還要難過,因為你可以無視全世界,卻無法忽視孩子的感受。
被孩子嫌棄已經夠難受了,難過之餘,還要顧及孩子的感受,天底下竟然有這種荒謬的事,偏偏這情況還挺常見,而且還是一個死循環,當你認為父母不夠通情達理,自己反被孩子嫌棄嘮叨。你明明刻意避免像父母那樣長氣,怎麼還是被嫌棄?
不管你如何溫聲細語,孩子就是覺得你的話不中聽,譬如天氣轉涼,你怕孩子著涼,外出時要他穿上外套,但孩子堅持一點也不冷,拒絕添衣。你該強迫他就範還是順從他的感受?
你著緊孩子,從衣著、飲食到健康、情緒再到學業、前途,有哪一方面你可以放任不管?除非你不夠愛他,否則答案只能是零。
當孩子嫌你的叮囑很煩,你會為了他好而繼續作出囑咐,抑或從此閉口免得被孩子嫌棄?你當然不想被孩子嫌棄,可是也無法為了取悅孩子而放縱他,所以這才是死循環啊。
死循環就是無法靠自身的控制終止的循環,你無法不關心孩子,但你越著緊便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緒。你越是照顧得孩子無微不至,他便越覺得一切理所當然,繼而失去感恩的心,視你的關心為不識趣的嘮叨,而孩子越反抗,你便越著緊,因此你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面對反叛期的孩子,還真是充滿無力感。
作為父母,你未必能輕易終止這循環,但別忘記,你同時也是你父母的孩子,所以你先以孩子的身份來終止這死循環吧。
也許,你要經歷許多得失喜怒才體悟得到,能被父母碎碎念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但在這之前,別再對父母的全方位關懷感到厭煩了,正如你不欲孩子對你不耐煩。
善待父母,結束那可惡的循環,期待孩子待你如你對待父母一樣。
avatar-img
104會員
762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憶之夜》一開始講述男主角跟父母及哥哥搬到新屋居住,屋內有一間被上鎖的房間,說是上手屋主有東西未搬走,並叮囑千萬不要走進去,然後怪事開始慢慢出現,男主角經常聽到有聲音從房間傳出來。
有責任心的家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你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吧,然而,你會不會太盡責,以至誤將孩子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而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責任當成你的責任?
近期Netflix新劇《Emily in Paris》熱播,當初會注意此劇是因為有人將之與《穿Prada的惡魔》相提並論,而且我喜歡女主角 Lily Collins,開播後討論度極高,所以也立即點播。 劇集講述任職公關公司的女主角,突然被派往巴黎工作一個月,從未離開過芝加哥的她在完全不懂
由孩子懂得步行開始,你總是牽著他的小手,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在大街小巷,一路走一路天南地北地聊著快樂的事,看看天空認認花草。雖然在人群中穿梭,但世界彷彿只有你和他。你與孩子牽著手回家,將全世界留在外面,你的世界只要有他便心滿意足。 每次帶孩子上學,他定必緊緊牽著你的手,你感受到他的焦慮與依戀,即使只
日本作家米澤穗信擅寫日常推理,以校園推理小說《冰果》最為人所熟悉,不但推出漫畫和動畫,更有真人版電影,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米澤穗信後期的作品如《算計》則走暗黑路線,開創截然不同的風格。儘管風格不同,他的小說始終有著一個共通點,每篇小說也充滿餘韻,讀完後令人低迴再三。 米澤穗信的短篇小說集《滿願》同樣
 一個人將來會怎樣,大概連自己也不能說了算。 你可以很努力,卻依然一事無成,亦可能無心插柳,最終成就大夢想。 未來可以規劃,只是誰也無法斷言,就算身為父母,對於子女的將來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偏偏有些長輩喜歡恃老賣老,單憑自己的經驗便斷言這個小孩將來怎樣怎樣。如果長輩所斷言的事正面,例如說孩子將來必
 《記憶之夜》一開始講述男主角跟父母及哥哥搬到新屋居住,屋內有一間被上鎖的房間,說是上手屋主有東西未搬走,並叮囑千萬不要走進去,然後怪事開始慢慢出現,男主角經常聽到有聲音從房間傳出來。
有責任心的家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你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吧,然而,你會不會太盡責,以至誤將孩子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而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責任當成你的責任?
近期Netflix新劇《Emily in Paris》熱播,當初會注意此劇是因為有人將之與《穿Prada的惡魔》相提並論,而且我喜歡女主角 Lily Collins,開播後討論度極高,所以也立即點播。 劇集講述任職公關公司的女主角,突然被派往巴黎工作一個月,從未離開過芝加哥的她在完全不懂
由孩子懂得步行開始,你總是牽著他的小手,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在大街小巷,一路走一路天南地北地聊著快樂的事,看看天空認認花草。雖然在人群中穿梭,但世界彷彿只有你和他。你與孩子牽著手回家,將全世界留在外面,你的世界只要有他便心滿意足。 每次帶孩子上學,他定必緊緊牽著你的手,你感受到他的焦慮與依戀,即使只
日本作家米澤穗信擅寫日常推理,以校園推理小說《冰果》最為人所熟悉,不但推出漫畫和動畫,更有真人版電影,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米澤穗信後期的作品如《算計》則走暗黑路線,開創截然不同的風格。儘管風格不同,他的小說始終有著一個共通點,每篇小說也充滿餘韻,讀完後令人低迴再三。 米澤穗信的短篇小說集《滿願》同樣
 一個人將來會怎樣,大概連自己也不能說了算。 你可以很努力,卻依然一事無成,亦可能無心插柳,最終成就大夢想。 未來可以規劃,只是誰也無法斷言,就算身為父母,對於子女的將來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偏偏有些長輩喜歡恃老賣老,單憑自己的經驗便斷言這個小孩將來怎樣怎樣。如果長輩所斷言的事正面,例如說孩子將來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看完神老師的文章都會有很大的罪惡感,她能相對無私的盡力幫助兩年一期的孩子,而我面對自己的孩子一點都無法不厭其煩,相反的還是非常的煩到發脾氣 若說這世界上最強的生存意義或是虐心方法,大概就是小孩了~ 一早就被搞得非常火大跟生氣,但很可惜孩子不能像離開職場一樣的重起爐灶,只能在大家都各自就定位時喘口氣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看完神老師的文章都會有很大的罪惡感,她能相對無私的盡力幫助兩年一期的孩子,而我面對自己的孩子一點都無法不厭其煩,相反的還是非常的煩到發脾氣 若說這世界上最強的生存意義或是虐心方法,大概就是小孩了~ 一早就被搞得非常火大跟生氣,但很可惜孩子不能像離開職場一樣的重起爐灶,只能在大家都各自就定位時喘口氣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