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堅持愛到底的決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早上臨時一個個案陷入嚴重對另一半的怨恨與痛苦中,很想切割一切走人,緊急找我協助。

針對她我運用的方法比較特殊,協助她有意識的表達憤怒,將所有在表層的痛苦宣洩出來。

當一個人在帶著清晰覺察力的狀態下,協助另一個人進行憤怒情緒的表達,這是非常具有內在心靈洗滌的效益,這與找人吵架或一般常見的各種宣洩都不同,一般的宣洩用處不大,因為宣洩往往是逃避而且往往是無意識的。

一旦有意識的帶著憤怒的情緒表達,可以有效清空低於憤怒情緒能量的所有負面情緒,只是引導者會很累,今天協助完這個案我累癱了,真的是拿命在陪伴她,但看到令人感動的效益出來後,就也覺得值得了。

憤怒是一個非常被誤解的情緒,一個不能或無法憤怒的人,是非常不健康的,有意識的憤怒表達,而且要能夠將情緒的表達真的來到ˇ與憤怒匹配的能量狀態,其實一般人常常做不到。

我們不需要在生活中常常運用憤怒這情緒,甚至能不用就不盡量不要用,但我們需要有憤怒的能力。

運用憤怒的表達,藉由有意識的專人引導,可以讓一個人將表層的痛苦大量的宣洩出來,進一步能夠深入內在,大部分時候,表層的想離開的衝動,跟內心深處的感受往往是相反的。

以這位個案為例,當她有意識的清空掉她的憤怒,以及與憤怒相連的那一堆想法,不再受表層情緒與混亂思想的干擾,深入到內在後,她才有機會感受到自己竟然是如此的愛另一半,不論發生什麼事,就是只想愛另一半,當她感受到內在的渴望時,她也很驚訝。

如果沒有機會清空表層干擾,進入深層內在渴望,人很容易處於矛盾之中,感覺到一股很想離開的衝動,又有看對方不爽的一堆批評,然而又莫名其妙的覺得離不開這個爛婚姻,非常的矛盾,腦子裡大部分都是這個爛人爛爛爛但為何我離不開...可能我家庭責任感太重我對自己太自卑....等等,其實都不是,想離開是表層,內心深處有一個未被覺察的渴望,想要不顧一切的好好愛另一半,表層意識跟內心真實的渴望相反就會卡住。

然而,人也很容易因為卡住太久太痛苦,不知如何轉化掉這痛苦,最後就用很決裂的方式切割,其實這是很令人遺憾的,然而也只有懂得這現象的人才會感到遺憾,一般人只會看到兩個夫妻不斷吵架控訴好像恨死彼此一樣,如果你知道只要能穿越表層的怨恨,內心的愛是那麼的真實,就對人因為自我覺察的不足而導致的悲劇感到悲傷。

當真實的體驗到這歷程以及親眼看見眼前這個人的變化,你會很驚訝人類的矛盾與表裡不一,但奧妙的是,當真的挖掘到內心深處時,一個人的內在渴望永遠是符合道德律,永遠是存在付出愛的渴望。

個案心得:
這陣子我充斥著高亢憤怒的情緒,沒有因爲自我調適而得到緩解。
反而累積更多抱怨、更多想離開、想走人、想放棄的念頭。 腦子卡在哪裏就是解不開想不通。
緊急找靜怡求助。
我完全不記得靜怡說了什麼, 一來一往的對話指引,我的憤怒徹底宣洩出來,突然我有一個清楚很確定的直覺,那就是「義 無 反 顧」! 整個正中我心裏!
我很清楚這義無反顧的念頭,是無論丈夫愛不愛我,要不要跟我離婚都無所謂,我就是想要愛他!我就是想陪在他身邊!這是我渴望擁有愛人的喜悅! 此刻終於確認到這個念頭的我,滿滿的感動。
這感動與動力是有意識去支持著,被祝福的!謝謝靜怡
#還原心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麒麟鹿
1.7K會員
297內容數
當婚姻中出現外遇的問題,身為被背叛的妻子或丈夫,其心痛是痛到足以致命的程度,有人因此大打出手滿身傷,有人因此得癌症瀕臨死亡,而孩子們就是最無辜的受害者,我希望藉由這一系列的書寫,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我們可以把危機變轉機,把家從分崩離析的地獄,轉化成為愛的天堂,這一切都是可能的,從了解外遇機制開始吧
麒麟鹿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親密關係中,伴侶外遇後,一方傷害孩子以洩憤或懲罰伴侶的議題,並延伸到個案中,透過約砲、打電動、吃糖等行為來宣洩壓抑情緒的現象。文章指出,受害者與加害者是同一體的兩面,根源在於愛與害怕失去愛的矛盾,呼籲跳脫受害者與加害者的框架,學習健康的愛與被愛方式。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5/06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親密關係中,伴侶外遇後,一方傷害孩子以洩憤或懲罰伴侶的議題,並延伸到個案中,透過約砲、打電動、吃糖等行為來宣洩壓抑情緒的現象。文章指出,受害者與加害者是同一體的兩面,根源在於愛與害怕失去愛的矛盾,呼籲跳脫受害者與加害者的框架,學習健康的愛與被愛方式。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5/03
父母其實也無意識中把我們的生活習慣、情感表達慣性、思考模式灌到孩子身上,因此孩子就也承接我們的生命困境,很多宗教都談到家族業力,業力這兩個字聽起來很玄,其實就是無意識的慣性而已,不是基因遺傳而或詛咒,而是孩子複製了父母的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慣性,某些慣性就注定會在關係裡形成某種困境,這是必然的。
Thumbnail
2025/05/03
父母其實也無意識中把我們的生活習慣、情感表達慣性、思考模式灌到孩子身上,因此孩子就也承接我們的生命困境,很多宗教都談到家族業力,業力這兩個字聽起來很玄,其實就是無意識的慣性而已,不是基因遺傳而或詛咒,而是孩子複製了父母的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慣性,某些慣性就注定會在關係裡形成某種困境,這是必然的。
Thumbnail
2025/05/03
父母永遠正確的迷思與教養子女的平衡之道。探討父母過往經驗與子女未來發展的差異,以及如何辨別子女真正需求與父母期望之間的差異。文章強調父母需克服原生家庭課題,避免將過往經驗強加於子女,並透過反思練習,學習辨識子女真正需要與父母期望的區別。
Thumbnail
2025/05/03
父母永遠正確的迷思與教養子女的平衡之道。探討父母過往經驗與子女未來發展的差異,以及如何辨別子女真正需求與父母期望之間的差異。文章強調父母需克服原生家庭課題,避免將過往經驗強加於子女,並透過反思練習,學習辨識子女真正需要與父母期望的區別。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