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教學現場|ESL創客課程:紙箱實驗室(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四季兒童教育專刊49期
班級/Level 2B
課程引導/Karen & Dana
整理.文/王詠慧
編輯/陳佩勤

「創造的動機是最重要的。創作的概念一定要是孩子覺得好玩、有在裡面投入自己的想法。」

這是藝術教師認為最重要的創作精神。從最薄的紙、有磅數的紙,到孩子自己帶來的回收紙箱等素材創作中,孩子目前已經歷了三次與不同夥伴的小組創作,這些團隊合作經驗讓孩子逐步發掘自己與他人的協作能力,並了解自己適合怎麼樣的工作模式。因此,在最後的這個專題,藝術教師不僅要讓孩子自主思考要建構的主題,也讓孩子自行選擇與他人的合作方式。


紙•構(一)展開紙箱計畫

期末的專題製作中,孩子可以根據先前與同學的合作經驗,找出最適合與自己合作的夥伴,或是決定自己獨立製作。同時,孩子也展開對於專題主題的討論與計畫。

期末的專題製作中,孩子可以根據先前與同學的合作經驗,找出最適合與自己合作的夥伴,或是決定自己獨立製作。同時,孩子也展開對於專題主題的討論與計畫。

在先前的課程中,美創課程的美語討論與引導帶領,協助孩子解決了很多困難的問題,所以在最後的專題企劃中,藝術教師也希望與美創有更緊密的結合。這一次,藝術教師將提供單一素材──紙箱,並從美創課程開始,由教師幫助孩子回想先前看過的紙板創意作品,在欣賞不同的作品型態或是功能類型後,與孩子一起聚焦在「Cardboards can be made into .....? (紙箱可以做什麼?)」這個議題,孩子也使用美語展開發想提案,提出了包括「a watch(手錶)、a board game(桌遊)、a pencil case(鉛筆盒)、a doll house(娃娃屋)、a chair(椅子)、clothes(衣服)」等想法。針對孩子們提出的想法,大家接著延伸討論這些提案是不是可行?可以怎麼做呢?經過整合後,淘汰了孩子現階段能力無法達到的項目,也由孩子選出了自己有興趣去執行製作的專案。

來到了藝創課程,藝術教師在得知孩子於美創的討論結果後,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紙箱作品,透過展示向孩子帶入結構、美感的概念,與孩子一同思考紙箱的結構是如何構成可轉彎、柔軟等型態;而其中的美感又是如何在軟與硬之間的視覺調合中呈現......。接著,孩子將依據自己感興趣的專案類型正式分組,有的小組由兩至四位孩子組成,有的孩子選擇自己一個人獨立作業;最後,大家也開始著手討論、畫出設計圖等準備工作,並將初步規劃完成的設計圖帶回到美創教室裡,朝著「如何展開專題製作」來進行思考,包括了工作的步驟、需要的工具,同時動手搜尋自己所需要的資訊,來幫助整體的規劃。

在美創課程中,孩子經歷了大量的資料搜尋、觀察與記錄,並不斷的與同儕討論、發想關專題細節等歷程,其中也包含了美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例如:在欣賞他人的作品、傾聽他人的提案時,孩子會以美語表述自己觀察到的優點並給予建議,無形中將逐漸累積擁有的單字字彙量,並增進美語口說能力;除此之外,孩子在思考專題作法的同時,也需要嘗試使用精準的關鍵字詞,搜尋需要的圖片、素材等資訊,以美語進行整合記錄,增進自我的美語閱讀與書寫能力。

經過在美創課程的詳細規劃,藝術教師發現孩子開始在藝創課程著手執行專題的時候,沒有出現預想中可能爭執不休的討論聲,也許是因為先前多次與他人的合作模式,讓孩子了解了所謂的「合作」就是要一起解決問題;因此,大家都能事先理解自己的工作範圍、開心的進行創作,即使是決定一個人獨立創作的孩子,他們也能享受獨立創作時,自主思考、發現、嘗試解決問題等歷程。

專題的初步操作過程中,孩子根據事先的討論開始進行分工合作,有了先前面具主題的操作經驗,孩子面對問題時已經學會從紀錄、討論、修改等模式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專題的初步操作過程中,孩子根據事先的討論開始進行分工合作,有了先前面具主題的操作經驗,孩子面對問題時已經學會從紀錄、討論、修改等模式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紙•構(二)合作、思考、解決問題

當孩子投入專題製作的同時,也會根據實際操作的經驗,持續運用美創課程的時間進行設計圖的記錄跟修改。隨著每個小組的專題主題不同、組成人員不同,孩子們偏好的紀錄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著重在步驟書寫、有的在意圖畫的描繪、有的在意工具與材料的紀錄,而紀錄中會使用到的許多單字,大多是孩子利用網路自行搜尋而來的;而教師也會協助將大家常常需要使用卻不理解的單字,在白板上統一寫下並與孩子說明。另一方面,為了專題持續找資料的過程中,孩子也會運用關鍵字線上搜尋圖片,以製作「Tree House(樹屋)」專題的小組為例,他們搜尋了各種不同的樹屋圖片,教師則幫助他們將圖片下載、列印出來,方便孩子從圖像資料產生更多創作靈感。

專題的執行過程中,每個小組都不停的再修正自己的設計圖表,也產生出不同的紀錄模式

專題的執行過程中,每個小組都不停的再修正自己的設計圖表,也產生出不同的紀錄模式

有了前期課程的經驗累積,孩子在最後專題的製作上,已經不太需要藝術教師提供卡榫操作、固定綁法等技巧的說明;也能在教師的提醒下,以時時刻刻注意安全的心態來使用工具,培養不同工具的操作能力,也幫助自己為作品增加組裝的變化性。

此外,由於每一小組要設計的作品造型皆不一樣,而不同的造型結構所會產生的問題也不同,孩子也會透過討論、不斷嘗試找出如何切割、如何拼接的方法,更在討論聲中找出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為了幫助孩子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能反覆的觀察問題點、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藝術教師決定加入錄影的方式幫助孩子記錄。例如:做房子的小組發現他們的作品總是站不穩,而後發現原來是前面的結構比後面更重,讓它容易往前倒;做小農舍的孩子發現用白膠作為黏著劑雖然最強壯,但白膠乾燥得很慢,會讓他的建築物一直垮下來;還有想要做出椅子的小組,但卻因為不斷遭遇椅腳不平的問題,只要人一坐上下去椅子就會倒下,重做了五、六次以上.....。透過圖文、影片紀錄的方式,孩子也把這些問題帶回美語創客再度討論。

孩子在藝創課程發生的問題,有的無法立刻找出解決的方法,教師也幫助孩子以影片拍攝的方式,將這些情景記錄下來,讓孩子可以反覆的觀察與討論。

孩子在藝創課程發生的問題,有的無法立刻找出解決的方法,教師也幫助孩子以影片拍攝的方式,將這些情景記錄下來,讓孩子可以反覆的觀察與討論。


持續改善:交流與建議

每一組孩子遇到的問題有的相似、有的不同,為了能與更多夥伴產生更廣泛的討論,從小組內部拓展到小組與小組之間,每一組孩子透過將問題書寫、圖畫製作成一張大海報,以海報方便閱讀的呈現方式,展開了跨團隊的互動與討論。另外,由於藝創課大家總是忙著操作,沒有機會看看其他小組的作品,藝術教師也提出讓孩子利用美語創客時間,將作品搬到教室裡,開放給大家彼此觀摩。

除了小組內的討論,孩子為了能夠跨組別尋求更多的建議,也將自己的設計圖與問題點一一畫出、書寫下來,並製作成較大的海報,方便進行跨組的討論與展示。

除了小組內的討論,孩子為了能夠跨組別尋求更多的建議,也將自己的設計圖與問題點一一畫出、書寫下來,並製作成較大的海報,方便進行跨組的討論與展示。

因為有了跨組討論以及作品觀摩的機會,孩子可以從他人的作品中找出優點、甚至是自己可以運用的技法,也可以給予他人建議。教師提供孩子每個人數張便利貼,將自己想給他人的建議與鼓勵寫下來、傳達給該作品的創作者。「It’s cool because it has a slide. I like this project.(這很酷,因為它有溜滑梯,我喜歡這個專題。)」、「You can stick more leaves onto your tree house.(你可以在你的樹屋上黏上更多的樹葉。)」這樣的便利貼巧思,除了可以讓孩子找到創作的成就感,得到他人角度客觀的建議,也能學會去欣賞他人的優點、讓自己產生感多靈感。

在專題最後修正的階段,孩子們透過彼此觀摩、給予彼此建議和鼓勵,孩子也藉此增加與同儕的討論與互動、產生更多的靈感。

在專題最後修正的階段,孩子們透過彼此觀摩、給予彼此建議和鼓勵,孩子也藉此增加與同儕的討論與互動、產生更多的靈感。


而在專題最後的實作階段,藝術老師為了持續引發孩子在作品中的細節美感,根據孩子的主題、找出了相關藝術家的創作作品,讓孩子透過觀察有美感的作品中,發現其中不同細節與造型的表現。




專題作品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 (左)「阿花椅」小組,解決了椅腳不平均的問題,最後成功的做出平穩、不會倒的堅固椅子。
  • (中)「樹屋」作品中,在房屋建築上打通了許多窗戶並裝飾許多樹葉,加入了好玩的溜滑梯作為通行樹屋的設施。
  • (右)「彈珠台」作品真的可以玩喔!
作品欣賞2

作品欣賞2

  • (左)由一個孩子獨立創作的「單腳鞋子」,做出了完全符合自己腳型的鞋子。
  • (右)「小農舍」作品跳脫矩形的限制,加入了不同的建築造型,只要在內部加入小燈,就會展現不同的風貌。

教師想想:

孩子其實有能力去發展自己想要做的專題,因此藝創與美創教師接下來共同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自己思考要創作專題是什麼?並由孩子自行向教師提案。因此,孩子將需要產生更多對話與思考,包括想完成的專題與自己生活的關聯,並能向他人分享自己的點子,使用美語字彙、詞句書寫或是拍攝影片來進行提案。此外,孩子也必須預先思考,專題執行的成員是個人或團體,並規劃出工作的階段與進度,透過更完整的提案模式,發展出更深入的創客歷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四季藝術的沙龍
21會員
26內容數
四季藝術創客教育以直接參與幼教與國小教學現場的報導模式,來呈現教學現場的歷程與教學背後的運作系統。期望為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提供各種訊息資源與經驗分享,為幼教美學與藝術教育/兒童美語領域找到值得深入的議題、創新實驗的教學模式等。扮演分享教學成果與傳播開放式幼兒教育理念的角色。
四季藝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26
四季國小課後ESL透過全美語教學環境,孩子將從情境中全面地體驗美語的氛圍,並藉由Our World主題教學,在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中,包含課堂導讀、小組討論、腦力激盪等活動,培養自然的聽、說能力,用美語與他人互動、表達自我,更從美語的書寫、閱讀活動裡,持續累進更多字彙、文法概念,逐步加深美語的學習。
Thumbnail
2021/01/26
四季國小課後ESL透過全美語教學環境,孩子將從情境中全面地體驗美語的氛圍,並藉由Our World主題教學,在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中,包含課堂導讀、小組討論、腦力激盪等活動,培養自然的聽、說能力,用美語與他人互動、表達自我,更從美語的書寫、閱讀活動裡,持續累進更多字彙、文法概念,逐步加深美語的學習。
Thumbnail
2021/01/20
解決二樓到一樓的搬運問題時,孩子們還在書中看見另一個新的滾動物品方式──輸送帶。孩子們連接他們的舊經驗,聯想到機場的行李輸送帶,產生了「用現有的素材於教室製作輸送帶」的想法,他們想以閣樓的樓梯為場域,利用現成的高低坡度與紙捲,製作成棉被的輸送帶。
Thumbnail
2021/01/20
解決二樓到一樓的搬運問題時,孩子們還在書中看見另一個新的滾動物品方式──輸送帶。孩子們連接他們的舊經驗,聯想到機場的行李輸送帶,產生了「用現有的素材於教室製作輸送帶」的想法,他們想以閣樓的樓梯為場域,利用現成的高低坡度與紙捲,製作成棉被的輸送帶。
Thumbnail
2021/01/18
除了先前的探索與藝術活動的啟發,藝術工作區的小小創作與實驗讓孩子對於光影的有了更加明確的理解,也更深入地探究光影的世界,發現更多光影的特性......
Thumbnail
2021/01/18
除了先前的探索與藝術活動的啟發,藝術工作區的小小創作與實驗讓孩子對於光影的有了更加明確的理解,也更深入地探究光影的世界,發現更多光影的特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你也覺得和年輕人傳訊息有障礙,可以點進來看看我怎麼解釋這個現象。
Thumbnail
如果你也覺得和年輕人傳訊息有障礙,可以點進來看看我怎麼解釋這個現象。
Thumbnail
分享閨蜜參加霧脣教學課程的實錄,描述了體驗過程中的變化和感受。閨蜜因自身的醫美背景,對於霧脣技術充滿信心,並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她的變身吸引了更多對霧脣有興趣的朋友們,希望能幫助更多黑脣人士,提升自己的美麗。文中也提到疼痛感低,讓學習過程輕鬆愉快,教學內容實用且深入。
Thumbnail
分享閨蜜參加霧脣教學課程的實錄,描述了體驗過程中的變化和感受。閨蜜因自身的醫美背景,對於霧脣技術充滿信心,並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她的變身吸引了更多對霧脣有興趣的朋友們,希望能幫助更多黑脣人士,提升自己的美麗。文中也提到疼痛感低,讓學習過程輕鬆愉快,教學內容實用且深入。
Thumbnail
罐子老師是一位專注於書法教育及身心靈潛能開發的專家,擁有國立東華大學的碩士及博士學位。透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教授多元化的書法與寫字課程,特別針對兒童、成人及樂齡學習者,強調正念與靜心的結合,旨在推動書法藝術的普及和心靈的成長。文章詳細介紹了老師的背景、研究領域、現職和近期的教學紀錄。
Thumbnail
罐子老師是一位專注於書法教育及身心靈潛能開發的專家,擁有國立東華大學的碩士及博士學位。透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教授多元化的書法與寫字課程,特別針對兒童、成人及樂齡學習者,強調正念與靜心的結合,旨在推動書法藝術的普及和心靈的成長。文章詳細介紹了老師的背景、研究領域、現職和近期的教學紀錄。
Thumbnail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發現一個學習悖論:學生不知道他們知道什麼,也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什麼。因此,有些人覺得下方這段引言很有意思:教師的存在只是為了提供學生他們原先沒有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向學生提出問題,而後幫助他們找到答案,但過程並非那麼輕而易舉。
Thumbnail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發現一個學習悖論:學生不知道他們知道什麼,也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什麼。因此,有些人覺得下方這段引言很有意思:教師的存在只是為了提供學生他們原先沒有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向學生提出問題,而後幫助他們找到答案,但過程並非那麼輕而易舉。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偶爾的下午時光,孩子們會在教室的角落區遊戲著,有時是培養建構能力的組裝積木;有時是促進邏輯的拼圖;有時是運用精細動作的串珠;有時是團體遊戲的桌遊,每一組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故事產生!這周孩子們搭建了可愛的積木,並述說、扮演著每個區域的功能,讓老師覺得非常有趣呢! 昱全:「嗯─列車要進站
Thumbnail
  偶爾的下午時光,孩子們會在教室的角落區遊戲著,有時是培養建構能力的組裝積木;有時是促進邏輯的拼圖;有時是運用精細動作的串珠;有時是團體遊戲的桌遊,每一組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故事產生!這周孩子們搭建了可愛的積木,並述說、扮演著每個區域的功能,讓老師覺得非常有趣呢! 昱全:「嗯─列車要進站
Thumbnail
在創作課上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瞭解到創作不必拘泥於形式,只要是真實的情感流露,創作目的就達到了。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創作課上的感想,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領悟和掙扎。
Thumbnail
在創作課上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瞭解到創作不必拘泥於形式,只要是真實的情感流露,創作目的就達到了。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創作課上的感想,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領悟和掙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