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第05話|犯罪檢驗流程|行為(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今天所要講的「危險性判斷」仍然是在客觀不法構成要件的架構下面,在區分一個可能成立犯罪的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後,就會在往後檢驗行為危險性的有無。

一、作為

行為在抽象上有往下發展成犯罪結果的可能,都會是危險的行為。危險性判定是在處理什麼樣的行為是有可能成為刑法上的犯罪行為,在學說上在認定行為的危險性有:
(一)作為的危險性是一種蓋然率的問題,當一個作為的行為發生犯罪結果的蓋然率高時,就會被認為是危險性的行為。
(二)另一種學說是以「社會觀察的角度」去看待危險性的有無,像是一般日常生活行為(開車、泡茶、出遊),就不會被認為是危險性的行為。
(三)在看完兩種學說後,你會認為哪一種學說對於篩選「危險性」來說比較能夠理解呢?本文是認為以蓋然性高低來判斷危險性較為合乎理性思考上對於後續檢討的合理性,但後說也有其體系,我們可以留到專論時補充。
(四)結論:
作為分為「以抽象有否危險性作為論斷的基礎」及「以社會觀察上有無不容許的風險作為論斷基礎」,接下來,我們會按第一種學說推進下去!

 

二、不作為

當以不作為的方式達成犯罪結果時,其中必有一個「作為的義務」,也就是說在法律有規定你在某個時刻、狀態,負有一定防止結果發生的作為義務,如果你能做卻沒有做,此時,就必須負起刑事責任。例如一位媽媽在照顧小嬰兒時,明明就發現小嬰兒趴睡,卻沒有將小嬰兒翻過身來,任其缺氧窒息而死亡,這位媽媽就是以不作為的方式達到了殺人的犯罪結果。
(一)在危險性的判斷上,當一個人被社會期待應該在某個時點、狀態做些什麼,卻沒有做,此不作為就會被認定為刑法上重要的行為。
(二)在【刑法第15條】規定:「I.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II.因自己行為致有發生犯罪結果之危險者,負防止其發生之義務。」即是對於「不作為犯」的規定。
(三)「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指的就是作為義務。而會被社會期待或被信賴的事實狀態就稱為「保證人地位」,由於「期待」的觀念太過抽象,也沒有明確的看法,所以在適用上是以個案累積的方式,列舉在特定的狀態下,認定行為人有作為義務。
(四)目前通說所承認的保證人地位有七種,分別舉例如下:
1. 法令上的規定
例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62條】的規定中明訂肇事者對於傷患有救助的義務,則此時若肇事者沒有對於傷患實行救助行為(不作為),就違反其保證人地位,當傷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6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掘想法學教室-刑法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05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光看到標題就覺得好像很難很難的樣子!?請放心!我們還是會盡量以白話文的方式讓大家真的能夠搞懂一連串的犯罪檢驗流程的!大家都知道在刑法分則的部分規定了一堆罪名,這麼多的罪可能是為了保護國家法益、社會法益或個人法益而規定,當有人一旦侵害到前面的法益時,我們就要出動刑法去制裁犯罪的
「怎樣的行為會有我國刑法適用」的問題。舉例而言,如果印度人在台灣毆打馬來西亞人、義大利人在台灣吸毒、法國人在冰島用電話詐欺方式騙在台灣的阿根廷人的錢,這些行為有很多涉外因素,那是不是同樣能有我國刑法的適用?還是只能交給各國自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我國刑法適用範圍的問題。
上次我們講到了「法治國原則」及「法律保留原則」,還有一點點的「罪刑法定主義」,今天我們繼續將罪刑法定主義延伸下去到它的派生原則(也就是子原則)。
一般刑法的教學都會從刑法第1條的「罪刑法定主義」開始教起,也就是「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換句話說,沒有法律規定就不會有犯罪。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光看到標題就覺得好像很難很難的樣子!?請放心!我們還是會盡量以白話文的方式讓大家真的能夠搞懂一連串的犯罪檢驗流程的!大家都知道在刑法分則的部分規定了一堆罪名,這麼多的罪可能是為了保護國家法益、社會法益或個人法益而規定,當有人一旦侵害到前面的法益時,我們就要出動刑法去制裁犯罪的
「怎樣的行為會有我國刑法適用」的問題。舉例而言,如果印度人在台灣毆打馬來西亞人、義大利人在台灣吸毒、法國人在冰島用電話詐欺方式騙在台灣的阿根廷人的錢,這些行為有很多涉外因素,那是不是同樣能有我國刑法的適用?還是只能交給各國自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我國刑法適用範圍的問題。
上次我們講到了「法治國原則」及「法律保留原則」,還有一點點的「罪刑法定主義」,今天我們繼續將罪刑法定主義延伸下去到它的派生原則(也就是子原則)。
一般刑法的教學都會從刑法第1條的「罪刑法定主義」開始教起,也就是「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換句話說,沒有法律規定就不會有犯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在監護宣告後,法定代理人不能隨意處分受監護宣告人的不動產。根據《民法》第1101條規定,需向法院聲請並經法院核准裁定後,才能進行處分,這樣才能有效保障受監護宣告人的財產權益。
不時總有同輩問我,對於生育小孩有何心得或建議?我常說,我不會給任何建議,重點是,你要想清楚做出每一個決定後所承擔的權利義務,並為此負責。這樣的心態,無論套用在任何問題上,應該都不太會出錯。 只不過,近來我逐漸感覺到,生育小孩的權利義務,其實沒那麼簡單就能想清楚。 生理保健、安全維護這類基本照顧事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詐欺罪的成立依賴於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行為,這兩者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係。以下是詐欺罪的構成要件的詳細說明: 一、主觀要件(行為人的內心想法) 不法意圖:行為人有意透過欺詐手段獲取他人財物或其他利益。 犯罪故意: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損害,但仍帶著獲取不當利益的目的故意行事。
Thumbnail
有些網友,希望我也談一些日常生活法律方面的常識,我也想談一些風險思維方面的觀念。初衷是希望能起到一些幫助了解日常法律基本觀念與提升風險意識的作用。期望讓一般人在面對日常生活糾紛時,不至於驚慌失措或徬徨無助,能措其手足或知所應對進退,甚至還能趨吉避凶或消災解難。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 羈押分為一般性羈押、預防性羈押,兩者均須具備下列形式要件及各自之實質要件,方屬合法,茲分述如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在監護宣告後,法定代理人不能隨意處分受監護宣告人的不動產。根據《民法》第1101條規定,需向法院聲請並經法院核准裁定後,才能進行處分,這樣才能有效保障受監護宣告人的財產權益。
不時總有同輩問我,對於生育小孩有何心得或建議?我常說,我不會給任何建議,重點是,你要想清楚做出每一個決定後所承擔的權利義務,並為此負責。這樣的心態,無論套用在任何問題上,應該都不太會出錯。 只不過,近來我逐漸感覺到,生育小孩的權利義務,其實沒那麼簡單就能想清楚。 生理保健、安全維護這類基本照顧事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詐欺罪的成立依賴於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行為,這兩者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係。以下是詐欺罪的構成要件的詳細說明: 一、主觀要件(行為人的內心想法) 不法意圖:行為人有意透過欺詐手段獲取他人財物或其他利益。 犯罪故意: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損害,但仍帶著獲取不當利益的目的故意行事。
Thumbnail
有些網友,希望我也談一些日常生活法律方面的常識,我也想談一些風險思維方面的觀念。初衷是希望能起到一些幫助了解日常法律基本觀念與提升風險意識的作用。期望讓一般人在面對日常生活糾紛時,不至於驚慌失措或徬徨無助,能措其手足或知所應對進退,甚至還能趨吉避凶或消災解難。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 羈押分為一般性羈押、預防性羈押,兩者均須具備下列形式要件及各自之實質要件,方屬合法,茲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