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第05話|犯罪檢驗流程|行為(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前言

今天所要講的「危險性判斷」仍然是在客觀不法構成要件的架構下面,在區分一個可能成立犯罪的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後,就會在往後檢驗行為危險性的有無。

raw-image

一、作為

行為在抽象上有往下發展成犯罪結果的可能,都會是危險的行為。危險性判定是在處理什麼樣的行為是有可能成為刑法上的犯罪行為,在學說上在認定行為的危險性有:

(一)作為的危險性是一種蓋然率的問題,當一個作為的行為發生犯罪結果的蓋然率高時,就會被認為是危險性的行為。

(二)另一種學說是以「社會觀察的角度」去看待危險性的有無,像是一般日常生活行為(開車、泡茶、出遊),就不會被認為是危險性的行為。

(三)在看完兩種學說後,你會認為哪一種學說對於篩選「危險性」來說比較能夠理解呢?本文是認為以蓋然性高低來判斷危險性較為合乎理性思考上對於後續檢討的合理性,但後說也有其體系,我們可以留到專論時補充。

(四)結論:

作為分為「以抽象有否危險性作為論斷的基礎」及「以社會觀察上有無不容許的風險作為論斷基礎」,接下來,我們會按第一種學說推進下去!

 

二、不作為

當以不作為的方式達成犯罪結果時,其中必有一個「作為的義務」,也就是說在法律有規定你在某個時刻、狀態,負有一定防止結果發生的作為義務,如果你能做卻沒有做,此時,就必須負起刑事責任。例如一位媽媽在照顧小嬰兒時,明明就發現小嬰兒趴睡,卻沒有將小嬰兒翻過身來,任其缺氧窒息而死亡,這位媽媽就是以不作為的方式達到了殺人的犯罪結果。

(一)在危險性的判斷上,當一個人被社會期待應該在某個時點、狀態做些什麼,卻沒有做,此不作為就會被認定為刑法上重要的行為。

(二)在【刑法第15條】規定:「I.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II.因自己行為致有發生犯罪結果之危險者,負防止其發生之義務。」即是對於「不作為犯」的規定。

(三)「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指的就是作為義務。而會被社會期待或被信賴的事實狀態就稱為「保證人地位」,由於「期待」的觀念太過抽象,也沒有明確的看法,所以在適用上是以個案累積的方式,列舉在特定的狀態下,認定行為人有作為義務。

(四)目前通說所承認的保證人地位有七種,分別舉例如下:

raw-image

1. 法令上的規定

例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62條】的規定中明訂肇事者對於傷患有救助的義務,則此時若肇事者沒有對於傷患實行救助行為(不作為),就違反其保證人地位,當傷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6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掘想法學教室-刑法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律新幹線的沙龍
451會員
261內容數
民法是萬法之母,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一睜開眼睛,處處都用得到民法!學會正確的認識民法、使用民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事前規劃,培養法律風險預測的能力,那就跟著我們一起學習,我們將毫無保留的將所有相關知識都交給你!
2022/09/24
抽象危險犯與具體危險犯最大的差異在於危險性質的不同,抽象危險犯之危險,係行為屬性之危險,具體危險犯之危險,乃結果屬性之危險,故兩者形式上的區分基準,在於危險犯之構成要件若有「致生…危險」明文規定者,為具體危險犯,若無,則為抽象危險犯。 而抽象危險犯之過度前置處罰,恐造成無實質法益侵害之行為亦在處罰範
Thumbnail
2022/09/24
抽象危險犯與具體危險犯最大的差異在於危險性質的不同,抽象危險犯之危險,係行為屬性之危險,具體危險犯之危險,乃結果屬性之危險,故兩者形式上的區分基準,在於危險犯之構成要件若有「致生…危險」明文規定者,為具體危險犯,若無,則為抽象危險犯。 而抽象危險犯之過度前置處罰,恐造成無實質法益侵害之行為亦在處罰範
Thumbnail
2022/06/24
刑罰及沒收均屬刑事法律對於犯罪或不法行為之反應,在沒收之脈絡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財)物(均含動產與不動產)、財產上(有形與無形或積極與消極)利益及其孳息,皆應澈底剝奪而予以宣告沒收,此與上揭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之減刑規定,彼此之規範目的及效果互殊,本即併行不悖。
Thumbnail
2022/06/24
刑罰及沒收均屬刑事法律對於犯罪或不法行為之反應,在沒收之脈絡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財)物(均含動產與不動產)、財產上(有形與無形或積極與消極)利益及其孳息,皆應澈底剝奪而予以宣告沒收,此與上揭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之減刑規定,彼此之規範目的及效果互殊,本即併行不悖。
Thumbnail
2021/07/03
「沒收」制度是國家經由公權力的行使,而將原屬於他人的東西,歸為國家無償持有,踐行「任何人都不得保持犯罪所得」的理念。在2015年12月時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並於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經快五年的時間。而在新的沒收制度已脫離沒收是從刑的概念,認為沒收是獨立於刑罰與保安處分以外的法律效果
Thumbnail
2021/07/03
「沒收」制度是國家經由公權力的行使,而將原屬於他人的東西,歸為國家無償持有,踐行「任何人都不得保持犯罪所得」的理念。在2015年12月時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法,並於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經快五年的時間。而在新的沒收制度已脫離沒收是從刑的概念,認為沒收是獨立於刑罰與保安處分以外的法律效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在自由法益中,除了本篇文章所介紹的「妨害自由罪章」外,另有妨害性自主罪章(下篇文章中會介紹),而在本文中所介紹的犯罪類型也是在日常生活很常見的,例如強制罪、恐嚇危害安全罪、侵入住居罪及違法搜索罪等,在各種犯罪類型的成立上都有其法定的構成要件,而在構成要件的解釋通常與一般人所理解的內容差距不小。
Thumbnail
在自由法益中,除了本篇文章所介紹的「妨害自由罪章」外,另有妨害性自主罪章(下篇文章中會介紹),而在本文中所介紹的犯罪類型也是在日常生活很常見的,例如強制罪、恐嚇危害安全罪、侵入住居罪及違法搜索罪等,在各種犯罪類型的成立上都有其法定的構成要件,而在構成要件的解釋通常與一般人所理解的內容差距不小。
Thumbnail
結束了刑法總則的介紹,關於刑法分則所必須了解的是,在刑法分則是規定各種刑法犯罪類型的法律,在法條的編排上以法益的保護作為區分的標準。其中「法益」分為整體法益及個人法益,而再由整體法益向下分為國家法益及社會法益,而在個人法益的部分,則向下分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與信用、財產法益等。關於「法益」
Thumbnail
結束了刑法總則的介紹,關於刑法分則所必須了解的是,在刑法分則是規定各種刑法犯罪類型的法律,在法條的編排上以法益的保護作為區分的標準。其中「法益」分為整體法益及個人法益,而再由整體法益向下分為國家法益及社會法益,而在個人法益的部分,則向下分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與信用、財產法益等。關於「法益」
Thumbnail
債權總則要討論的三大類型: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侵權行為,前面已經分別介紹完無因管理以及不當得利,接下來就是民法債編中,除了契約以外最常最常(沒有之一)使用到的「侵權行為」。由於侵權行為內容比起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來說要多得多,所以我們會花幾次的篇幅來說明,本次就先從「一般侵權行為」講起。
Thumbnail
債權總則要討論的三大類型: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侵權行為,前面已經分別介紹完無因管理以及不當得利,接下來就是民法債編中,除了契約以外最常最常(沒有之一)使用到的「侵權行為」。由於侵權行為內容比起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來說要多得多,所以我們會花幾次的篇幅來說明,本次就先從「一般侵權行為」講起。
Thumbnail
在前面我們介紹過的犯罪檢驗流程中,在成立犯罪上必須經過客觀、主觀不法構成要件、違反且有責的情形下,始成立犯罪。在客觀不法構成要件中,是在檢驗「行為」、「結果」與其間的「因果關係」是否符合刑法分則中各罪的法條描述。而在「結果」有無發生,對於結果犯(相對觀念為「行為犯」,即一行為就犯罪,不需有一定
Thumbnail
在前面我們介紹過的犯罪檢驗流程中,在成立犯罪上必須經過客觀、主觀不法構成要件、違反且有責的情形下,始成立犯罪。在客觀不法構成要件中,是在檢驗「行為」、「結果」與其間的「因果關係」是否符合刑法分則中各罪的法條描述。而在「結果」有無發生,對於結果犯(相對觀念為「行為犯」,即一行為就犯罪,不需有一定
Thumbnail
刑法部分,前面我們討論了三階理論中的第一階:構成要件。在行為人行為具備「客觀構成要件」及「主觀構成要件」的前提下,行為人的行為即「構成要件該當」,該行為也就被推定具有「違法性」。此時便進入到三階理論中的第二階,亦即必須再檢驗該行為是否具備「阻卻違法事由」:若有,則行為人行為「阻卻違法」而不具違
Thumbnail
刑法部分,前面我們討論了三階理論中的第一階:構成要件。在行為人行為具備「客觀構成要件」及「主觀構成要件」的前提下,行為人的行為即「構成要件該當」,該行為也就被推定具有「違法性」。此時便進入到三階理論中的第二階,亦即必須再檢驗該行為是否具備「阻卻違法事由」:若有,則行為人行為「阻卻違法」而不具違
Thumbnail
誠如上次提到,「法律行為」可以說是民法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也是構成民法各規範的基礎。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食衣住行甚至育樂,小自搭公車捷運,大至購屋買車等等,基本上都可以「法律行為」去規範並類型化。以下就開始這次「法律行為」的介紹囉!
Thumbnail
誠如上次提到,「法律行為」可以說是民法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也是構成民法各規範的基礎。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食衣住行甚至育樂,小自搭公車捷運,大至購屋買車等等,基本上都可以「法律行為」去規範並類型化。以下就開始這次「法律行為」的介紹囉!
Thumbnail
今天所要講的「危險性判斷」仍然是在客觀不法構成要件的架構下面,在區分一個可能成立犯罪的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後,就會在往後檢驗行為危險性的有無。
Thumbnail
今天所要講的「危險性判斷」仍然是在客觀不法構成要件的架構下面,在區分一個可能成立犯罪的行為是「作為」還是「不作為」後,就會在往後檢驗行為危險性的有無。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光看到標題就覺得好像很難很難的樣子!?請放心!我們還是會盡量以白話文的方式讓大家真的能夠搞懂一連串的犯罪檢驗流程的!大家都知道在刑法分則的部分規定了一堆罪名,這麼多的罪可能是為了保護國家法益、社會法益或個人法益而規定,當有人一旦侵害到前面的法益時,我們就要出動刑法去制裁犯罪的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光看到標題就覺得好像很難很難的樣子!?請放心!我們還是會盡量以白話文的方式讓大家真的能夠搞懂一連串的犯罪檢驗流程的!大家都知道在刑法分則的部分規定了一堆罪名,這麼多的罪可能是為了保護國家法益、社會法益或個人法益而規定,當有人一旦侵害到前面的法益時,我們就要出動刑法去制裁犯罪的
Thumbnail
有時候念頭一閃而過,就決定了。但卻不是好的決定   不久前,以及不久前的不久前,聽聞因為遭到性侵而自殺的新聞,在找到下個話題之前,社會又陷入一陣討論之中,各式各樣的說法,各式各樣的切入角度,各有各的立場。
Thumbnail
有時候念頭一閃而過,就決定了。但卻不是好的決定   不久前,以及不久前的不久前,聽聞因為遭到性侵而自殺的新聞,在找到下個話題之前,社會又陷入一陣討論之中,各式各樣的說法,各式各樣的切入角度,各有各的立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