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學習(2)_網路時代下YOUTUBE視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批判性思考』一書裡介紹了分類、比較、排序等等的思考能力,透過一些小測驗讓讀者練習,這些對我都不困難,比較稱得上考驗的,是直接閱讀一篇短文章,再分析思路通順與否。這部分需要有好的資訊吸收和理解力,看一篇文,聽一段話,用自己的理解重複一遍,這樣可以練習抓重點,我認為以前曾經說過的看視頻是一種自我學習,實際上,光看而不跟人討論,不用自己的理解述說一遍,或從正反立場舉出例子,假如只是默默地收看視頻,這不是真的有在吸收,必須練習表達。我認為思考能力必須反映在表達能力上面,透過文字,透過口述,這是很重要的訓練。
當一個人能思考,表述,他還必須展開行動。從行動中實現理論和理論修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科學、日記、寫作、閱讀、徒步、探索、想像、Apple iPhone 14.......今天,我突然想到一個點子,我要發起一項自我挑戰:透過撰寫930篇文章,為自己贏得一支2022年蘋果手機,$27000/30=930。盼能獲得您的支持與贊助,夢願成真,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是不是認為透過看視頻,就好比參加了許多演講,而你認為這就是一種更有效率的自學進修?能說說你的收穫感嗎?」   在網路時代,收看好的視頻確實是一個破除時空限制的學習辦法。在舊社會裡,接觸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的人沒有電腦,更久以前的人書籍都必須走遠路去跟有的人借閱,還得識字,才有資格。知識在種
「放長長的假啊,有誰不想......」說時遲,一條瞬影襲掠對方的眼神,立刻我起身追上去,三二下輕功,我們已然來到野柳漁村,只要再一個跨步就差點撞掀海邊那塊享譽國際的蕈狀岩,「喂......那塊石頭很重要啊....」 那條魅影不是因為我喊才減速的,也不像我急停的腳步,差點摔壞掛在脖子上的單眼相機,這玩
我好奇10分鐘45塊的”收費標準”是怎麼定的?是有一塊陪聊市場在競爭定價嗎?這個標準,首先就是個意外,假如純粹好玩--她們漫不在意向外強調「就好玩而已啊!」校方也持正面的態度--那也可以玩大一點,10分鐘收費450塊,翻漲十倍,這樣賺班費不是比較快。 「這樣不會有人捧場啦!」 「為什麼10分鐘45塊
「你是不是認為透過看視頻,就好比參加了許多演講,而你認為這就是一種更有效率的自學進修?能說說你的收穫感嗎?」   在網路時代,收看好的視頻確實是一個破除時空限制的學習辦法。在舊社會裡,接觸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的人沒有電腦,更久以前的人書籍都必須走遠路去跟有的人借閱,還得識字,才有資格。知識在種
「放長長的假啊,有誰不想......」說時遲,一條瞬影襲掠對方的眼神,立刻我起身追上去,三二下輕功,我們已然來到野柳漁村,只要再一個跨步就差點撞掀海邊那塊享譽國際的蕈狀岩,「喂......那塊石頭很重要啊....」 那條魅影不是因為我喊才減速的,也不像我急停的腳步,差點摔壞掛在脖子上的單眼相機,這玩
我好奇10分鐘45塊的”收費標準”是怎麼定的?是有一塊陪聊市場在競爭定價嗎?這個標準,首先就是個意外,假如純粹好玩--她們漫不在意向外強調「就好玩而已啊!」校方也持正面的態度--那也可以玩大一點,10分鐘收費450塊,翻漲十倍,這樣賺班費不是比較快。 「這樣不會有人捧場啦!」 「為什麼10分鐘45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愛因斯坦能夠同時成為哲學家和物理學家,並非單純因為他在科學領域的天才,而是因為他深刻地理解了哲學與物理之間的內在聯繫。表面上,哲學和物理似乎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一個偏重抽象思辨,探討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另一個則專注於實驗和數學,試圖用精確的方式解釋自然現象。然而,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哲學與物理學
Thumbnail
某日一位離家多年的男子回到了故鄉的旅館,他曾是母女的家人,卻選擇不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希望藉此觀察她們,並逐步重建家庭關係。他的母親和妹妹對他的真實身分毫無察覺,認為他只是普通的旅客,最終決定對他下手。在返鄉的途中,他一味的期待能夠找到自己的歸屬,卻在絕望中遲遲未能揭露真相,最終遭到自己的母親毒死。
Thumbnail
考古學家用科技探索古文物,約早在2600年前,已有現今可見的星象圖騰,雷同槍的瞄準器功能兵器,如鋼琴黑白鍵合而為一的樂器,人類的智慧除了傳承,實際上也許已隱藏在你我DNA 中。 在現今越是文明,人心越容易不踏實,在於此刻不太在意,卻擔心未來何去何從。因此,探究靈性覺醒,為了尋找累世的自我,來穩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樂?背下奇怪的動物名稱是學習還是玩樂?描繪一張交通工具的路線圖又是? 仔細一想,其實學習和玩樂根本沒有界線 只要對事物產生興趣,有了探索的想法,那都是學習,而且這種更能激起學習的幹勁嘛(੭•̀ᵕ•̀)੭
Thumbnail
「我能否教得愈少,讓學生學得愈多?」當老師為了專題探究找來自己碩士論文研究法,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知識的能力,還是僅提供資訊要學生吸收呢?老師是否為學生多做那些,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或查閱文獻,同儕討論即可完成的事情呢?老師是否努力培養學習者的正向感受,幫孩子克服恐懼,激發好奇與愉悅感呢?
Thumbnail
雖然不想這樣強調,但在今天社會的一種政治正確的氛圍下,想要討論「性別」或「性取向」等的議題,實在很容易招來某個派別或某種主義者的抨擊。 以上兩種說法,前者怕得甚麼都不敢說,後者把甚麼都說成創傷,而我認為應該換個說法:如果同性戀不只是天生傾向造成,也必然有心理學或發展的因素在,這些起源因素是甚麼?
Thumbnail
更好的學習應該包含兩面向:「更主動」與「運用更多學習技巧」​。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提到:「良好的閱讀基礎在於主動的閱讀​,閱讀時越主動,就讀得越好​,所謂主動的閱讀,也就是能提出問題來。」​為什麼閱讀同樣的內容,​有些人總是可以閱讀的比另一個人還要好呢?​
Thumbnail
我們老是明知故犯,都是因為人腦愛使壞!? 神經科學家帶你近距離檢視七種難以根除的性格瑕疵, 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愛因斯坦能夠同時成為哲學家和物理學家,並非單純因為他在科學領域的天才,而是因為他深刻地理解了哲學與物理之間的內在聯繫。表面上,哲學和物理似乎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一個偏重抽象思辨,探討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另一個則專注於實驗和數學,試圖用精確的方式解釋自然現象。然而,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哲學與物理學
Thumbnail
某日一位離家多年的男子回到了故鄉的旅館,他曾是母女的家人,卻選擇不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希望藉此觀察她們,並逐步重建家庭關係。他的母親和妹妹對他的真實身分毫無察覺,認為他只是普通的旅客,最終決定對他下手。在返鄉的途中,他一味的期待能夠找到自己的歸屬,卻在絕望中遲遲未能揭露真相,最終遭到自己的母親毒死。
Thumbnail
考古學家用科技探索古文物,約早在2600年前,已有現今可見的星象圖騰,雷同槍的瞄準器功能兵器,如鋼琴黑白鍵合而為一的樂器,人類的智慧除了傳承,實際上也許已隱藏在你我DNA 中。 在現今越是文明,人心越容易不踏實,在於此刻不太在意,卻擔心未來何去何從。因此,探究靈性覺醒,為了尋找累世的自我,來穩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樂?背下奇怪的動物名稱是學習還是玩樂?描繪一張交通工具的路線圖又是? 仔細一想,其實學習和玩樂根本沒有界線 只要對事物產生興趣,有了探索的想法,那都是學習,而且這種更能激起學習的幹勁嘛(੭•̀ᵕ•̀)੭
Thumbnail
「我能否教得愈少,讓學生學得愈多?」當老師為了專題探究找來自己碩士論文研究法,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知識的能力,還是僅提供資訊要學生吸收呢?老師是否為學生多做那些,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或查閱文獻,同儕討論即可完成的事情呢?老師是否努力培養學習者的正向感受,幫孩子克服恐懼,激發好奇與愉悅感呢?
Thumbnail
雖然不想這樣強調,但在今天社會的一種政治正確的氛圍下,想要討論「性別」或「性取向」等的議題,實在很容易招來某個派別或某種主義者的抨擊。 以上兩種說法,前者怕得甚麼都不敢說,後者把甚麼都說成創傷,而我認為應該換個說法:如果同性戀不只是天生傾向造成,也必然有心理學或發展的因素在,這些起源因素是甚麼?
Thumbnail
更好的學習應該包含兩面向:「更主動」與「運用更多學習技巧」​。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提到:「良好的閱讀基礎在於主動的閱讀​,閱讀時越主動,就讀得越好​,所謂主動的閱讀,也就是能提出問題來。」​為什麼閱讀同樣的內容,​有些人總是可以閱讀的比另一個人還要好呢?​
Thumbnail
我們老是明知故犯,都是因為人腦愛使壞!? 神經科學家帶你近距離檢視七種難以根除的性格瑕疵, 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