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看了心很酸的卡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多年前擔任教務處實驗研究組長,經管所有的實習老師業務,有感而發在部落格寫下的文章。

當時實習老師遭教學實習指導老師「退貨」,六個月的實習生涯在第四個月時嘎然而止,過了這麼久了,都還能從字裡行間讀出當時的憤怒與不捨,但年齡漸長也較能換位思考,體諒那個下達實習中止令同事的考量,畢竟教學品質還是應該凌駕於私人情感之上,不知那個單純大男孩現在去哪兒了?是否有再度挑戰實習之路?祝他一切順心平安幸福。

休止符

放學前我收到一張卡片,上了車在趁著暖車等待時間,我打開了卡片,我隱約可以猜到他會寫些什麼,但看著、看著,還是忍不住掉下淚來,四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尤其是看著其他實習夥伴開開心心地辦教學成果發表,辦謝師餐會,他卻只能回師培學校主動提實習中止,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將歸零,覺得這個實習指導老師好殘忍,難道都沒有任何轉圜的移地了嗎?既然名為實習指導老師,就應該教會學生,而不是Fire掉學生啊!更何況在這個職位上也看過更混的實習學生,他們也都順利過關了,唯獨他不了?

明天開始他就不會再來學校了,我回了手機訊息給他,真心祝他從今以後一路平順,平安抵逹他想逹到的目標,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同事笑著說:借我看看實習中止書長什麼樣子?他還很豁逹地回說:快看!以後要看也沒機會了,唉~

  為了沖淡離情,知道他要搬離租屋處,下班前我特地傳授他一些搬家心得,我自己還頗得意,哪天有空也把這些私房秘訣寫在部落格上好了,剛買房子的他應該是經濟壓力最大的時候,新的學校會是什麼狀況也未卜,對士商已無義務的他,看著低頭忙公事的我,還主動問:要我幫忙做什麼,我還有1個小時時間,甚至不忘記把一些routine work交待給另一位實習代理的老師,這些本來都是該我自己一肩扛下的,唉~

  回想我自己當實習老師時,我的指導老師班會將我介紹給全班之後,就很少出現了,那時股市正好,我的出現讓他有更多時間炒股,當時實習一個月,教授2個科目,期間還要替學校做一套多媒體,我們當時3個人做的是花藝包裝影片和禮品包裝幻燈,還有會計教學投影片。更扯的是我實習結束時,其中一個科目的實習指導老師說,再1個多星期要考月考了,這部份的內容都是我教的,順便請我把月考題目出好,他好拿去交,從古到今,實習老師都是廉價勞工,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有什麼苦都得吞下,所以日後當我也成了實習指導老師時,一直提醒自己要拿捏得宜,要讓實習老師學得到教學技巧,但也要注意人性化管理和適度的工作份量。


raw-image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剛當導師時,曾有學生拿著小抹布,跑去停車場幫我擦車子,因為我前一天專程載他去醫院看緊急住院的爸爸。 後來快退休時,只因我不同意修改學生「上學期」的英文成績,「害」他拿不到畢業證書,有個學生就威脅要刮花我的車子,我不改的原因是,是我的計算過程完全正確無誤。 我還是個小菜鳥導師時,有個年年被留校查
延平中學今年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天,我留下了眼淚」 第一時間覺得這出題老師在想什麼? 我有乾眼症,很多時候明明很感動、很難過、很驚喜,只會覺得悸動,並不會流下眼淚,若孩子也有類似問題,他該怎麼辦?硬掰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為了高分,紛紛寫了至親死亡的作文內容,人世間忽然多了很多「未亡人」
若按常理推斷,家境差的孩子早熟,更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業成績應該比較好,在我求學期間,窮人家的小孩是可以靠用功讀書來翻身的,但根據我在教育現場的觀察,這個理論在我民國79初入教職時是成立的,隨著歲月的更迭,這個現象慢慢地改變了,班上前十名甚少有家境差的,有時領有低收證明的學生,也是成績墊底的學生。
我剛當導師時,曾有學生拿著小抹布,跑去停車場幫我擦車子,因為我前一天專程載他去醫院看緊急住院的爸爸。 後來快退休時,只因我不同意修改學生「上學期」的英文成績,「害」他拿不到畢業證書,有個學生就威脅要刮花我的車子,我不改的原因是,是我的計算過程完全正確無誤。 我還是個小菜鳥導師時,有個年年被留校查
延平中學今年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天,我留下了眼淚」 第一時間覺得這出題老師在想什麼? 我有乾眼症,很多時候明明很感動、很難過、很驚喜,只會覺得悸動,並不會流下眼淚,若孩子也有類似問題,他該怎麼辦?硬掰嗎? 事實上很多孩子為了高分,紛紛寫了至親死亡的作文內容,人世間忽然多了很多「未亡人」
若按常理推斷,家境差的孩子早熟,更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業成績應該比較好,在我求學期間,窮人家的小孩是可以靠用功讀書來翻身的,但根據我在教育現場的觀察,這個理論在我民國79初入教職時是成立的,隨著歲月的更迭,這個現象慢慢地改變了,班上前十名甚少有家境差的,有時領有低收證明的學生,也是成績墊底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