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怎麼讓地上的肯德基小孩、再重新優雅地往前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面對地上肯德基,你會怎麼做呢?

  1. 直接扛走
  2. 要求孩子不要鬧了
  3. 作勢轉身離去看會不會跟上


除了這三招以外,你還有其他的選擇

一、正視孩子的情緒、同理這個情緒:

想想看在你的人生經歷裡,是否曾經被指責為「無理取鬧」?當時、你的感覺如何?是認同自己的確在無理取鬧?還是滿腹委屈很希望被了解?

孩子跟我們一樣,情緒出現的時候,希望的是被理解、被接受,而不是接受指責、質疑。

當成年人在面對孩子情緒的當下,想使用「負負得正」的邏輯,通常只會逆向而行,例如當孩子因為還想玩、不願意回家而生氣時,告訴孩子「這不值得生氣、沒有這麼誇張」,等同於告訴孩子:「你並不理解你的感受,你對自我的認知是錯的,只有我才理解你的狀況,而且我是對的!」

當孩子長期接受這種「對自我感知的懷疑」,這造成孩子與自己的內在失去連結,更會讓孩子面對比他更有權位的人時,不懂的尊重自己的感覺,輕易依循有權位者所告知的「感受」,造成孩子即使身處於危險的狀況,依然不敢為自己不舒服、受傷的感覺發聲。

為了避免孩子在未來不懂得如何「判斷自己的情緒」,我們需要從小就陪伴孩子練習接受認識自己的情緒,而這個功課必須從我們每次都同理孩子的情緒開始。


二、共同找出(或自己提供各式猜測)孩子情緒化的原因

如果孩子語言能力不錯,可以等待孩子的情緒稍微平復時,用問句的方式,陪同孩子釐清觸動情緒的起源。

例如:「媽媽說要回家的時候,是不是因為你還很想繼續在公園玩,捨不得回家,所以就哭了?」

記得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回應,孩子的反應跟成年人不一樣,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孩子正在藉由我們的協助,理解自己的情緒,思考整個情緒起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切都還不熟悉,需要更多的時間接收我們為他們表達的想法,反覆咀嚼,因此當我們向孩子提問時,等個兩三分鐘不對話的空白,都不算是太久唷!

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不夠,可以多為孩子提出不同的設想可能,一樣在每個陳述後,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再提出下一個可能性,等到孩子逐漸長大,語言能力發展更好時,就可以用等待孩子協助確認的方式,共同找出孩子情緒化的原因了。

認真陪同孩子一起找出情緒化的原因,不僅是幫助孩子認識自我,同時也在協助家長有機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只是眾多情境累積後的結果,但常常被成年人簡單的誤以為行為本身就是結果!

raw-image

例如孩子打人,打人這個行為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孩子面對各種他所無法控制、掌握、處理的情境壓力下,最後以打人的方式呈現出「超出負荷」的事實。(參見:孩子的情緒冰山寶寶打人怎麼辦!?

我們陪伴孩子一同發現他的情緒是如何累積到「超出負荷」,經過一次次的練習,孩子就更有機會在未來,避免自己出現不斷累積至超出負荷的情況,我們同樣的也能提供相對應的避免方式。


三、無條件的擁抱情緒,溫柔的堅持原則

面對孩子的情緒,我們應該給予無條件的理解和接受,情緒不論好壞,都是健康的,即使是再負面的情緒,都不應該被否定,尤其否定情緒並沒有用,生氣的情緒不會因為我們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不氣」,就瞬間解決,壓抑情緒,就像是把充滿氣的氣球壓入水中,只要一不注意,氣球就會瞬間彈出水面、甚至出現跳離水平面的狀態,沒有處理好的情緒也是如此,會在不注意時以更大的反作用力彈出。

raw-image

但是擁抱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要放棄對原則的堅持。我們可以同理孩子想要吃很多顆糖果,但不被允許的負面情緒,但我們不需要讓步、給孩子超過我們願意給予的糖果數量。

這跟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樣,不會每一件事情都如孩子希冀的發生,即使孩子感到傷心、憤怒,孩子遺失的玩具可能就永遠得不見了,陪著孩子體會情緒,並且接受事情繼續的發展,從孩子剛剛好能面對的挫折作為起點練習,我們是在陪伴孩子成長出面對挑戰、挫折的韌性。

這個時候,請務必記得溫柔,不是趁機提醒孩子:「就跟你說不把握玩耍時間,就會玩不夠吧!」而是陪他自然的體驗這個結果,不需要我們的『註腳』或是『提點』,該發生的發生了,就已經是一個學習的經驗了。


四、如果你也情緒激動了起來,請記得「停、看、聽」

讓自己先重新恢復平靜,這時候可以這樣做:

  • 下來,不要和孩子說話、不要動作,先停下來,深呼吸。
  • 看身邊可以轉換你心情的物件:看看天上的雲、行道樹,對街行人美麗的衣服
  • 聽看身邊其他聲音:公車開過的聲音、車水馬龍的聲音,並且務必忽略不恰當路人的話語聲

家長毋須完美,所以我們也可以擁抱自己的情緒,只是當面對連自己的情緒都不完全理解、無法掌控的孩子,我們跟著孩子情緒起伏,只是加入孩子混亂的戰場而已,我們給自己一些空間和時間,重新穩定好自己,再去陪伴孩子梳理他的情緒。

不著急,家長停拍用來穩定自己心情的時間,不會造成親子關係的傷害,反而更能夠幫助家長有更大的能量來建立與孩子的連結。

地上的肯德雞終究會站起來的!給他時間與空間,他決定站起來的時候,就是你們重新優雅地繼續前進的時刻。

raw-image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0會員
230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孩子失控、或固執耍牌氣時,有沒有哪些動作可以協助他抒發?或讓他能彈性一些?」 這種時刻真的是頭痛,家長常恨不得有魔法立刻把小孩____ (自行填空) 另一個重點也是:「如何協助孩子調節緊張、失望、或挫折等情緒」。 試著從身心工作的角度,說明大人可以嘗試的幾種方式與步驟:
Thumbnail
「孩子失控、或固執耍牌氣時,有沒有哪些動作可以協助他抒發?或讓他能彈性一些?」 這種時刻真的是頭痛,家長常恨不得有魔法立刻把小孩____ (自行填空) 另一個重點也是:「如何協助孩子調節緊張、失望、或挫折等情緒」。 試著從身心工作的角度,說明大人可以嘗試的幾種方式與步驟:
Thumbnail
以前我會提出所有假設,一一跟他確認,引導他為情緒命名,也覺得找到原因好“對症下藥“。但孩子逐漸大了,我希望從衝突的過程裡,他能慢慢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從中學習去溝通,找到更適當的應對與解決方法。 因此這個過程裡,可以逐漸幫助孩子去了解:
Thumbnail
以前我會提出所有假設,一一跟他確認,引導他為情緒命名,也覺得找到原因好“對症下藥“。但孩子逐漸大了,我希望從衝突的過程裡,他能慢慢覺察到自己情緒的變化,從中學習去溝通,找到更適當的應對與解決方法。 因此這個過程裡,可以逐漸幫助孩子去了解:
Thumbnail
#6Y #4Y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們家有陣子大概每天都要上演的家庭劇場:小兒子K常常因為講不清楚自己的意見,說著說著就哭鬧起來,我請他冷靜反而鬧得更兇,或是遠離他有時還會衝過來打人,雖然我的理智上告訴我說要好好說,但聽久了尖銳的哭鬧聲常常也讓我的脾氣上來了,也跟著大聲講話想制止他,直到他冷
Thumbnail
#6Y #4Y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們家有陣子大概每天都要上演的家庭劇場:小兒子K常常因為講不清楚自己的意見,說著說著就哭鬧起來,我請他冷靜反而鬧得更兇,或是遠離他有時還會衝過來打人,雖然我的理智上告訴我說要好好說,但聽久了尖銳的哭鬧聲常常也讓我的脾氣上來了,也跟著大聲講話想制止他,直到他冷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