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奔向童年的小徑: 讀向鴻全《何處是兒時的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向鴻全《何處是兒時的家》以「聽話」為願,串聯父輩、友朋與自己的心事,平實而真摯的絮語,如家鄉那道涓涓流水,帶著我們前往更深遠的記憶。
沿著回憶漫溯而上的同時,向鴻全不禁疑心「我到底是不是住在那座眷村呢?」正如諾貝爾文學獎詩人葛綠柯(Louise Gluck)所述:「童年,我們的目光瞥向世界一次;剩下的只餘記憶。」作者想起,父親蒙冤入獄且無所寄託的一生,想起父親獄中的書信猶如寂寞的獨白,以及童年時遠道迢迢為父親送便當的往事。這些「刺痛而清晰的記憶」,是用一個悠長的生命故事,訴說白色恐怖肆虐後的殘景。
向鴻全的散文絮語,如希臘赫爾墨斯(Hermes)穿越歲月與記憶的邊界,再次集結散落各處的時光,成為我們眼前栩栩的圖景。是以眷村的回憶,再次鮮活而生動的搬演,與現世生活連結,不僅重新復甦,也成為向鴻全的生活基調。原來現在自己的種種,都可溯源到兒時的一切。〈迴盪無聲叫喊的那一年〉寫世界遭受SARS席捲的焦慮與父親離去的憂傷。當時父親不斷自述過去,而作者的「恍神或虛應的敷衍」,不是無動於衷,而是父親的複雜而幽微的一生,似乎在現世中完全失落。
文中的傷逝之感,透露的不只是憂愁,更多的想望是與當時的父親對視,重新釐清生命的脈絡與軌跡。〈老兵與寫字〉提到,獄中的父親之所以勤於寫家書,「是因為在那樣孤獨無依的世界裡,唯有依靠書寫可以和世界溝通,更能夠與孤獨共處。」資訊發展到一個臨界點,人還是得回到傳統的書寫。「也許未來手寫的形式會因不再受到看重而消褪,但只要我們見到字,總還能夠透過仔細看、靠近聞、輕輕觸摸,而產生各種懷想與記憶。」文字的溫度與情感,不是螢幕的鉛字可以承載的
第二輯「聽友朋說話」、第三輯「聽自己說話」,是作者面對那段青澀日子的點滴—―曾受同學霸凌、排擠,不被老師信任,他終於聽懂歲月的聲音,也明白人性的脆弱:「或許青春和文學都一樣,極其美好和極其破敗都都一併被保留下來了」。當他決定從幽深的洞窟走出,就能聽懂他人的心願。向鴻全述說故事的聲線,與我們童年的歡樂與不堪同步疊合,我們終能與作者一起瞭望兒時的自己,並且深信:那些童年許下的心願,都會落實在往後的日子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485內容數
將日子寫成詩,感慨寫成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牧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陰森林》(The Village)由奈沙馬蘭編劇,瓦昆▪菲尼克斯、安德林布洛迪、布萊絲達拉斯主演。本片述說在與世隔絕的村莊裡,居民戒慎恐懼地與怪獸共同生活,時刻擔心被襲擊吞沒。直到有一天,艾薇不得不離開村落,才發現村莊背後的真相。
2020年適逢疫情肆虐,新電影的拍攝工作多數停擺。電影院上映了不少復刻版的經典影片,亦為2020另一番新的電影風景。
十六歲的夏天 我們捏緊手裡的紙票 用大武山的韻腳 向盛夏告別 等候 迎頭撞來的黎明 將冰冷的鋼鐵 一吋吋喚醒 (火車快飛,火車快飛 越過高山,飛過小溪 不知走了幾百里) 所有過不去的坎 都用陽光填滿了 恍惚之間 鐵廂已如輕舟 駛過萬重大武 歸來 麟洛 西勢 竹田 潮州 崁頂 南州 鎮安 林邊
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1947年8月29日-)四歲還不會說話,也無法與人互動,被醫生診斷因缺乏母愛而罹患自閉症,建議安置於療養院。但母親堅持不放棄,不僅教會她說話,也讓她到阿姨的牧場工作,一路克服許多困難,最後取得畜牧學博士。
故事從東京的聖誕夜開始,三位流浪漢從原來的世界,因為不同的傷痛,自我流放到廢棄之地,紙箱搭建的屋子就是他們的家。他們對眼前的棄嬰,各有不同的想法。 「我們只是流浪漢。」阿仁不斷重述,「把孩子交到警察局吧。」
  《荒涼糖果店》是羅智成故事雲系列的作品,在2020歲末的荒涼曠野,亮起一抹時明或滅的微光希望。 書介裡提到:「在生命與死亡過度的地方,假如有一家神秘的糖果店,人們將在此註銷原先的記憶,或者,甚至換上全新的記憶,死亡或重生之旅是否不再令人畏懼?」
《陰森林》(The Village)由奈沙馬蘭編劇,瓦昆▪菲尼克斯、安德林布洛迪、布萊絲達拉斯主演。本片述說在與世隔絕的村莊裡,居民戒慎恐懼地與怪獸共同生活,時刻擔心被襲擊吞沒。直到有一天,艾薇不得不離開村落,才發現村莊背後的真相。
2020年適逢疫情肆虐,新電影的拍攝工作多數停擺。電影院上映了不少復刻版的經典影片,亦為2020另一番新的電影風景。
十六歲的夏天 我們捏緊手裡的紙票 用大武山的韻腳 向盛夏告別 等候 迎頭撞來的黎明 將冰冷的鋼鐵 一吋吋喚醒 (火車快飛,火車快飛 越過高山,飛過小溪 不知走了幾百里) 所有過不去的坎 都用陽光填滿了 恍惚之間 鐵廂已如輕舟 駛過萬重大武 歸來 麟洛 西勢 竹田 潮州 崁頂 南州 鎮安 林邊
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1947年8月29日-)四歲還不會說話,也無法與人互動,被醫生診斷因缺乏母愛而罹患自閉症,建議安置於療養院。但母親堅持不放棄,不僅教會她說話,也讓她到阿姨的牧場工作,一路克服許多困難,最後取得畜牧學博士。
故事從東京的聖誕夜開始,三位流浪漢從原來的世界,因為不同的傷痛,自我流放到廢棄之地,紙箱搭建的屋子就是他們的家。他們對眼前的棄嬰,各有不同的想法。 「我們只是流浪漢。」阿仁不斷重述,「把孩子交到警察局吧。」
  《荒涼糖果店》是羅智成故事雲系列的作品,在2020歲末的荒涼曠野,亮起一抹時明或滅的微光希望。 書介裡提到:「在生命與死亡過度的地方,假如有一家神秘的糖果店,人們將在此註銷原先的記憶,或者,甚至換上全新的記憶,死亡或重生之旅是否不再令人畏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數日後,揚州市集暗巷裡的某間書攤前,老闆正在大聲招呼著。 「大作家青山一發推出最新小冊子啦!『土火雙行』裡的同袍兄弟之愛絕對讓妳心動、感動更激動!前五十名還有親筆簽名,快快快!」 瞬間,整條巷子擠滿了興奮而驚呼不已的少女少婦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古老的城市紅瓦屋的變遷,以及其中包含的一則感人故事。它帶領讀者思考過去和現在的對比,以及歷史對不同人的意義。文章充滿了懷舊和沉思,讓人不禁思索故事的結局。文中也提到了白先勇的作品《思舊賦》,穿插其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筆觸和感受當中。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數日後,揚州市集暗巷裡的某間書攤前,老闆正在大聲招呼著。 「大作家青山一發推出最新小冊子啦!『土火雙行』裡的同袍兄弟之愛絕對讓妳心動、感動更激動!前五十名還有親筆簽名,快快快!」 瞬間,整條巷子擠滿了興奮而驚呼不已的少女少婦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我2024年2月27日(二22395)開始撰寫父親的傳記【父親的歸鄉路】,其中參考的文獻是以父親的自傳詩【遺兒孫詩】為主軸,輔以父親參與編撰的【南安縣17都埔頭紫雲黃氏旅臺宗支錄】。真正觸動我動筆的是這次2月21日(三22389)到2月24日(六22392)與家兄、嫂返埔頭參加埔頭良庵大宗祠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