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奔向童年的小徑: 讀向鴻全《何處是兒時的家》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向鴻全《何處是兒時的家》以「聽話」為願,串聯父輩、友朋與自己的心事,平實而真摯的絮語,如家鄉那道涓涓流水,帶著我們前往更深遠的記憶。

沿著回憶漫溯而上的同時,向鴻全不禁疑心「我到底是不是住在那座眷村呢?」正如諾貝爾文學獎詩人葛綠柯(Louise Gluck)所述:「童年,我們的目光瞥向世界一次;剩下的只餘記憶。」作者想起,父親蒙冤入獄且無所寄託的一生,想起父親獄中的書信猶如寂寞的獨白,以及童年時遠道迢迢為父親送便當的往事。這些「刺痛而清晰的記憶」,是用一個悠長的生命故事,訴說白色恐怖肆虐後的殘景。

向鴻全的散文絮語,如希臘赫爾墨斯(Hermes)穿越歲月與記憶的邊界,再次集結散落各處的時光,成為我們眼前栩栩的圖景。是以眷村的回憶,再次鮮活而生動的搬演,與現世生活連結,不僅重新復甦,也成為向鴻全的生活基調。原來現在自己的種種,都可溯源到兒時的一切。〈迴盪無聲叫喊的那一年〉寫世界遭受SARS席捲的焦慮與父親離去的憂傷。當時父親不斷自述過去,而作者的「恍神或虛應的敷衍」,不是無動於衷,而是父親的複雜而幽微的一生,似乎在現世中完全失落。

文中的傷逝之感,透露的不只是憂愁,更多的想望是與當時的父親對視,重新釐清生命的脈絡與軌跡。〈老兵與寫字〉提到,獄中的父親之所以勤於寫家書,「是因為在那樣孤獨無依的世界裡,唯有依靠書寫可以和世界溝通,更能夠與孤獨共處。」資訊發展到一個臨界點,人還是得回到傳統的書寫。「也許未來手寫的形式會因不再受到看重而消褪,但只要我們見到字,總還能夠透過仔細看、靠近聞、輕輕觸摸,而產生各種懷想與記憶。」文字的溫度與情感,不是螢幕的鉛字可以承載的

第二輯「聽友朋說話」、第三輯「聽自己說話」,是作者面對那段青澀日子的點滴—―曾受同學霸凌、排擠,不被老師信任,他終於聽懂歲月的聲音,也明白人性的脆弱:「或許青春和文學都一樣,極其美好和極其破敗都都一併被保留下來了」。當他決定從幽深的洞窟走出,就能聽懂他人的心願。向鴻全述說故事的聲線,與我們童年的歡樂與不堪同步疊合,我們終能與作者一起瞭望兒時的自己,並且深信:那些童年許下的心願,都會落實在往後的日子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牧希的沙龍
73會員
618內容數
將日子寫成詩,感慨寫成故事
蔡牧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一路踽踽行至春末,在幾段撕裂的關係上縫合夕陽與自己,是以雨落之後,眼角總有一股隱隱的疼,漫過時間的頰。 迷霧也瀰漫十七層的天空,盛夏或將吞沒整個城市,人就蒸散為一個熱點,微弱散發著若有似無的求救訊號。 然而雨勢漸大的夏,混雜著蟬鳴逐漸淹沒彼此的視線。 如果世界成為湯湯汪洋,你
Thumbnail
2025/04/28
一路踽踽行至春末,在幾段撕裂的關係上縫合夕陽與自己,是以雨落之後,眼角總有一股隱隱的疼,漫過時間的頰。 迷霧也瀰漫十七層的天空,盛夏或將吞沒整個城市,人就蒸散為一個熱點,微弱散發著若有似無的求救訊號。 然而雨勢漸大的夏,混雜著蟬鳴逐漸淹沒彼此的視線。 如果世界成為湯湯汪洋,你
Thumbnail
2025/04/27
多和田葉子的《雪的練習生》以第一人稱的動物敘事,在北極熊的視角裡編年冷戰時期的家族史。 雖名為北極熊的生命軌跡,但祖母熊、托斯卡與努特分別扮演不同的世代/時代角色,橫跨冷戰到後冷戰時代,成為世界各角落的生命縮影。 多和田葉子以熊冷眼旁觀,避開身而為「人」的爭議,更深刻探索身份、政
Thumbnail
2025/04/27
多和田葉子的《雪的練習生》以第一人稱的動物敘事,在北極熊的視角裡編年冷戰時期的家族史。 雖名為北極熊的生命軌跡,但祖母熊、托斯卡與努特分別扮演不同的世代/時代角色,橫跨冷戰到後冷戰時代,成為世界各角落的生命縮影。 多和田葉子以熊冷眼旁觀,避開身而為「人」的爭議,更深刻探索身份、政
Thumbnail
2025/04/27
箱根鐮倉週遊券是小田急公司(odakyu)發行的。 以往用的jr pass是紙本車票,但這次的emot有一個Qrcode加一個列車動圖,每次過閘門都要重開,不能用截圖過關。 這天從箱根回到藤沢,已經晚上七點了,鐮倉下雨而我沒有傘。 要回到大船站,得轉搭Jr。就在我要開啟電子票的時候,網頁
Thumbnail
2025/04/27
箱根鐮倉週遊券是小田急公司(odakyu)發行的。 以往用的jr pass是紙本車票,但這次的emot有一個Qrcode加一個列車動圖,每次過閘門都要重開,不能用截圖過關。 這天從箱根回到藤沢,已經晚上七點了,鐮倉下雨而我沒有傘。 要回到大船站,得轉搭Jr。就在我要開啟電子票的時候,網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大約大學時期,叛逆、孤僻,不通人情,只喜歡躲在圖書館,一心一意的沈溺在書堆中,直到翻到鄉土文學,仔仔細細的研究歷史脈絡,終究被電影《多桑》男女主角的鄉土味吸引後,才在《悲情城市》裡頭注意到作家吳念真。 當時,可以為了重複看《多桑》,蹺掉主修的課。
Thumbnail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大約大學時期,叛逆、孤僻,不通人情,只喜歡躲在圖書館,一心一意的沈溺在書堆中,直到翻到鄉土文學,仔仔細細的研究歷史脈絡,終究被電影《多桑》男女主角的鄉土味吸引後,才在《悲情城市》裡頭注意到作家吳念真。 當時,可以為了重複看《多桑》,蹺掉主修的課。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如果要為2022年選擇一個成長的關鍵字就是#家族記憶,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為阿媽盡心,與母親和解。 首度回顧原生家庭創傷,29歲逃過鬼門關,向死而生,狂奔追尋生命意義,完全無法放鬆,直到母後一年,透過文字梳理內心最脆弱最黑暗的母親陰影,解除一生的魔咒,整個人輕盈起來,分裂的文學和藝術整合在一起。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丁口《遼闊集》與纏繞畫展,2018年1月14日在台北如是空間展出,首先感謝陳敬介老師栽培之恩,緣此經由老師而結識如是空間的負責人,再者感謝詩人瓦歷斯・諾幹為《遼闊集》寫序,及台北分享會對談人作曲家劉清輝。
Thumbnail
丁口《遼闊集》與纏繞畫展,2018年1月14日在台北如是空間展出,首先感謝陳敬介老師栽培之恩,緣此經由老師而結識如是空間的負責人,再者感謝詩人瓦歷斯・諾幹為《遼闊集》寫序,及台北分享會對談人作曲家劉清輝。
Thumbnail
  「曾經我追尋著的那道光已經消失了,我的夢想也碰到了撞牆期。」我緩緩的走在街頭的巷弄中,看著有些熟悉的住宅區以及燈火通明的家家戶戶,那種熱鬧的廠竟總是會讓我想起家鄉的溫暖……
Thumbnail
  「曾經我追尋著的那道光已經消失了,我的夢想也碰到了撞牆期。」我緩緩的走在街頭的巷弄中,看著有些熟悉的住宅區以及燈火通明的家家戶戶,那種熱鬧的廠竟總是會讓我想起家鄉的溫暖……
Thumbnail
「那一年,就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就這樣離開了,你知道後來那十多年我是怎麼熬過來的嗎?你知道你被抓走之後,我跟媽媽弟弟過著怎樣的日子嗎?你知道我在學校是怎樣的被欺負嗎?你還記得那時候我只有十四歲嗎?十四歲!這些年來你有問過我們那段日子是怎麼過的嗎?」新芳嘶吼著,對著她的父親聲淚俱下。
Thumbnail
「那一年,就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就這樣離開了,你知道後來那十多年我是怎麼熬過來的嗎?你知道你被抓走之後,我跟媽媽弟弟過著怎樣的日子嗎?你知道我在學校是怎樣的被欺負嗎?你還記得那時候我只有十四歲嗎?十四歲!這些年來你有問過我們那段日子是怎麼過的嗎?」新芳嘶吼著,對著她的父親聲淚俱下。
Thumbnail
   向鴻全《何處是兒時的家》以「聽話」為願,串聯父輩、友朋與自己的心事,平實而真摯的絮語,如家鄉那道涓涓流水,帶著我們前往更深遠的記憶。
Thumbnail
   向鴻全《何處是兒時的家》以「聽話」為願,串聯父輩、友朋與自己的心事,平實而真摯的絮語,如家鄉那道涓涓流水,帶著我們前往更深遠的記憶。
Thumbnail
每當我們沿著生命之河,往上游追尋之時,往往會發現那些自以為清晰的記憶,在時間的沖刷之下,竟漸漸如碎片般的需要拼湊。
Thumbnail
每當我們沿著生命之河,往上游追尋之時,往往會發現那些自以為清晰的記憶,在時間的沖刷之下,竟漸漸如碎片般的需要拼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