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書摘 |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規劃閒暇時間的7個指南

2021/02/14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近幾年,媒體常常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稱為超級食物
自然而然,注重健康的人在選擇食物時,會盡量少吃垃圾食物、多吃超級食物。
那如果不是選擇飲食,而是安排自己的休閒活動呢?
如何分辨哪些是垃圾體驗、哪些是能讓我們更快樂、回味無窮的超級體驗呢?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
《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歸納跟快樂有關的研究,提出7個指南。
根據這7個指南來規劃閒暇活動,就能創造出更多超級體驗,讓自己更快樂
接下來就依序介紹這7個指南。
如果你不想讀文字,也可以直接跳到本文最後,看圖文重點整理喔!

1. 有故事可說的體驗

你知道人類跟黑猩猩 (我們的遠祖),最大的差異是甚麼嗎?
答案是集體想像,白話一點是故事
你沒辦法告訴一個猩猩,如果你把手上的香蕉讓出來、死後有數不盡的香蕉能吃。
而講故事的能力,讓人類能協助彼此躲避危險、建立信任,存活至此的關鍵。
也因此,我們熱愛聽故事。
除了聽別人的故事,我們也會把自己過去的體驗拼湊成故事,告訴自己我是誰
所以如何看待自己的故事,就會影響我們的快樂程度。

怎樣的故事會讓我們更快樂呢?

美國作家馮內果,歸納出說故事的形狀,如同下圖:
馮內果總結出「故事的形狀」。引用自書中圖片
橫軸代表的是時間,從開始到結束。縱軸則是主角的運氣。
故事主角從正常生活中遇到考驗,像是掉入洞中,最後克服考驗,得到好結局。
這個簡單形狀的故事,能讓人人都有共鳴。最後的正面結局,又能激勵人心。
因此,想像自己是故事中的英雄,看待自己的經驗最能讓自己開心!

創造故事的5個方法:

英雄故事只是個人生隱喻,但可以套用到各種情境。
像是當個好家長、好伴侶,或是旅行探險、短期露營,或是學習新的技能等等。
作者提供5個,用英雄故事讓日常體驗更快樂的建議:
  1. 想像自己是英雄:
    將人生遇到的每件小挫敗,當成給英雄的考驗。
    透過考驗找出盟友、敵人,鍛鍊自己的本事。
  2. 更常說「好」:
    日常生活充滿機會,對每一個機會說「好!」去迎向下一個冒險。
    如果你腦中想到野餐、登山、學吉他...,或是有人邀請你旅行,
    別想了,「好!」直接去做吧!
  3. 投入挑戰中:
    多數人在規劃旅程時,會希望一切在掌控中、輕鬆順利的完成。
    但是沒有挑戰,英雄故事要怎麼會精采?
    所以下一次規劃假期時,不要想著最輕鬆簡單的路途:
    旅遊時不要搭觀光巴士、走路或搭乘大眾運輸。
    爬山賞風景時,不要搭車,用雙腿自行挑戰。在到達時會有更多故事可說!
  4. 結交盟友或良師:
    英雄遇上困難時,總是會尋求盟友或良師的協助。
    休閒活動當然也需要,踏上冒險後有人陪伴才能走得更久。
    不管是學習新運動、或是培養新的技能,都應該結交一些同好。
    如果實在沒有管道,就自己發起一個團體號召別人吧!
  5. 說你的「洞中人」故事:
    在跟別人說你週末過得如何時,別只說「我去爬山,風景很美」就結束。
    說說那段連續陡坡讓你有多辛苦,更能襯托出山頂風景的美好。

2. 能讓我成長、蛻變的體驗

多數人都相信持續努力,可以帶來成長、蛻變,就能更接近理想的自己。
而研究也支持:當我們發揮潛能、追求自我成長時,更容易得到快樂。
但發揮潛能、自我成長聽起來就很辛苦,難道休閒時間不能好好的放鬆嗎?
好消息是:研究指出無論是改頭換面的大改變、或是微小改變都能增進快樂。
只要能持續邁向更理想的自己就好。

蛻變的3種程度:

作者提出了3種不同程度的蛻變,讓讀者能夠選擇如何安排。
不一定總是要全神貫注的學習成長才能達到蛻變。
而且一個週末、或是一趟旅程,也可以同時結合這3種程度的蛻變。
  1. 無所事事:
    完全不做努力,放空、放鬆。唯一的努力大概是空想。
    像是看電視電影、看雜誌、躺在沙灘上甚麼也不做。
  2. 尋找發現:
    帶著探險的心情,去觀察、探索周遭事物。
    像是讀書、爬山健行、找朋友吃飯、參加派對、到沒去過的街區探險。
  3. 搖身一變:
    追求個人成長,改變自身的能力。
    像是學習新的運動、學做甜點、或是參加飢餓三十、一週的靜坐體驗營等。

3. 離線、到戶外的體驗

令人上癮的手機

多數人可能都聽過古典制約的邏輯:
搖鈴以後給狗狗食物,久了以後狗狗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期待食物。
除了古典制約外,你聽過史納金的操作制約嗎?
實驗將老鼠關在盒子內,每次老鼠拉下拉桿,就會有食物送入盒子。
透過調整給獎勵的頻率,觀察老鼠養成制約的行為:
-固定獎勵:每拉3次拉桿,就會有固定的食物跑出來。
-間歇性變量獎勵:不固定幾次會有食物出現,有時3次、有時5次、10次。
間歇性變量獎勵的實驗下,因為老鼠無法預測下一次食物何時出現,
所以老鼠會上癮似的一直觸發拉桿!也需要最久的時間才能戒掉習慣。
賭城令人著迷的吃角子老虎機,就是根據這樣的機制設計的!
而手機中各種app的通知設計,就是一種間歇性變量獎勵
每次收到通知時,我們無法預期點開app會看到什麼內容,所以我們熱愛查看通知!
或許你會覺得,我可以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使用。
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常用的應用程式app(facebook, gmail...)、各大遊戲公司,
都在研究心理學的理論,為了增加使用者黏在自己app內的時間。
所以你要對抗的是自己手機內安裝的幾十個,甚至幾百個試圖引誘你成癮的app
比起使用意志力對抗成癮,你也可以參考下段的「7種不被手機制約的練習」。

社群媒體讓人更憂鬱

除了上癮之外,彼此按讚留言的社群媒體互動,也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
研究指出,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跟孤立、壓力跟憂鬱程度成正比
而且工作時只要被社群媒體中斷幾秒,就需要約23分鐘才能再恢復工作狀態!
好消息是,只要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就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7種不被手機制約的練習:

  1. 戒掉幾天,看看會發生甚麼事
  2. 讓手機睡覺,不帶它進臥室
  3. 固定時間開啟飛航模式
  4. 關掉所有app的通知
  5. 週休二日,每週關閉手機2天
  6. 不要帶手機出門
  7. 把手機留在遠一點的櫃子,甚至鎖起來!

在戶外讓我們更開心

研究指出,即使是做同樣的活動,在大自然中我們感到更快樂、身體也更健康。 研究人員認為有4個可能的原因:
  1. 過去1百萬年間,人類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 人腦比起人造景物,人類更親近大自然的景色。
  2. 現代城市產生很多壞的環境因子: 壓力、噪音、空汙...等,都會增加我們的壓力。
  3. 在森林中,樹木產生的芬多精能提高免疫力。
  4. 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在戶外我們更有可能活動身體。 而運動不僅對身體健康,也能提振心情。
減少使用手機後,多出來的時間就去戶外走走吧!

4. 與人交際的體驗

就算不做研究,多數人也都會同意:人是團體動物、人際關係有助於心靈健康。
但是,你知道寂寞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有多負面嗎?
根據研究,寂寞的致死率比每日抽15根菸、或是第二型糖尿病還高
此外,另一個研究發現:
在上班通勤的火車上,跟陌生人聊天比自己一個人還讓人更快樂!
所以作者建議:不妨結合你的興趣與人際關係
如果你愛運動、戶外活動,就找一群同好一起活動。
即使你喜歡的是單人靜態活動,像讀書畫畫,也還是能找同樣興趣的人交流。
跟他人進行相同活動不僅能增進歸屬感,也讓彼此有話題能交流
最後,也別忘記通勤火車的研究:有機會的話,試著跟陌生人閒聊吧!

5. 強烈、能進入心流的體驗

多數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在做有挑戰性的活動時(可能是工作、運動、玩遊戲...),
會進入專注且忘我的狀態,回過神來已經過了幾小時、但你可能以為才過幾十分鐘。
這個體驗,有人稱之心流(Flow),或極致體驗、神馳、Zone...等等,
而不僅是經歷心流當下我們會感到快樂,結束後也會有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所以,增加進入心流的體驗,也能增進快樂程度。

假心流的陷阱

但是,並不是只要進入忘我的狀態就是心流。
當我們對某些事物成癮時,也會變得忘我。(像是玩老虎機、追劇...)
所以在試著創造更多心流體驗時,必須避開假心流的陷阱。
有兩個方法可以辨認假心流:
1. 如果不需要努力挑戰的事,就是假心流
2. 完成以後的感覺:如果做完覺得自己變強大、很有活著的感覺,就是真心流。
反之,如果做完你只覺得枯竭、被耗盡,那就是假心流。

增加心流體驗

根據研究,不同互動的方式,能產生3種不同的心流:
1. 一個人閱讀、跑步的獨自心流
2. 與朋友一起騎車、聽音樂產生的同步心流,快樂程度勝過獨自心流。
3. 最高一等的心流,則是在球隊打球、樂團演奏、劇團演戲產生的互動心流
所以,如果想增加心流體驗,第一個建議是找朋友一起吧!
此外,產生心流的活動多半發生在豐富的環境並且帶有風險
豐富的環境:因為新奇、複雜且難以預料,所以有趣。
風險:就算全力以赴還是有失敗的可能就算風險,無論是身體、情緒...等。
根據這些資訊,作者整理出8個創造心流體驗的方法:
1. 去除干擾:離線、甚至到戶外,干擾越少、越能專心
2. 提高自己主動投入的程度
3. 冒風險
4. 設立目標
5. 能否得到立即回饋:看得出自己成功、失敗
6. 難以預期
7. 新奇
8. 複雜

6. 新奇、超凡的體驗

你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你經歷一段苦不堪言的旅行、甚至在途中就想立刻打包回府,
但旅行結束後,回想起來卻覺得津津有味,覺得是個棒透了的旅行!
換言之,體驗的我記憶的我對同一個體驗,有截然不同的評價。
根據研究,我們在回憶一段體驗時,不是回顧體驗的所有過程,
像是翻照片一般,幾張重要回憶會成為對這個體驗的整體感受。
於是,體驗的你覺得這趟旅行糟糕透頂,但記憶的你卻翻出美好回憶的照片!
這樣的話,我們該如何規劃體驗,讓事後回憶更美好呢?
作者根據研究歸納出幾個重點:
  1. 我們會記得整段體驗中最強烈的事物,無論是超快樂、或是超悲慘
    而製造強烈記憶的方式有3種:心流驚嘆新鮮
    驚嘆,可以是冥想後的感悟、或是對浩瀚自然景觀的讚嘆。
    能讓我們發現自我的渺小、世界的廣闊。
    而新事物則是能擴展心智的體驗、滿足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
    所以盡量在體驗中多安排這3種元素,能增加事後回憶的照片數量。
  2. 體驗的開始是想像轉換成現實的時刻。
    想想洞中人的圖型,開頭是英雄踏入全新挑戰的時刻,
    所以將最新鮮、驚嘆的體驗安排在開頭,讓英雄旅程盛大的展開。
  3. 體驗的結尾也會影響整體回憶的感受,是即將回到日常生活的前一刻。
    不需要繼續製造更多驚嘆與新鮮,可以安排一點時間沈澱心靈,
    回顧整段體驗、做個總結。例如安排一個悠閒的晚餐好好聊天。
    總結這段新收穫,回到日常生活。
  4. 最後,體驗的長短對快樂程度沒有影響
    2週的旅行跟4天的旅行,能夠得到同樣多的快樂。
    所以與其1趟長天數旅程花光所有預算,何不安排多安排幾個小旅行呢?

享受平凡日常

看完前一段,或許會讓你擔憂:是不是只能一直製造新奇體驗才能快樂?
幸好,答案不是
快樂最常發生於日常小確幸:喝一杯咖啡偷閒、朋友的關心、陌生人的微笑...。
能夠享受小確幸、將日常的平凡時刻看得特別,才能更快樂。
平凡體驗與超凡體驗,像是光與影、明與暗的對比。
如果天天都是超凡體驗,就像曝曬在北極永晝的陽光下、何時能好好睡覺?
所以在強烈的高點結束後,我們也需要黑夜的平凡體驗,作為緩和休息。
而這兩種體驗的需求因人而異,
我們只要知道兩者都能通往快樂,持續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比例。

7. 能提升地位、增加我影響力的體驗

下一個研究結果,也不令人意外:社會地位越高的人,通常越快樂。
社會地位高的人,較能掌控生活、有能力達成想做的事,還能回饋社會
而書中也提供了5個能提升地位的方式:
1. 教育:學歷顯然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學習技能也都有幫助。
2. 參與及掌控:進行艱困挑戰、設法掌控局面。
3. 擁有故事:增加自己的體驗故事,認識自己的不同面貌。
4. 運動與冒險
5. 關掉電視:地位越高,越沒有時間看電視。當你沒事做才會看電視。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有點不安:作者是在鼓勵我追求地位嗎?
針對追求地位的疑惑,作者引用了2個白手起家的富翁故事:
第一個故事跟近年的知名的電子遊戲<Minecraft 當個創世神>有關。
這款遊戲的開發者泊松,將遊戲以25億巨額賣給微軟後,
過著百萬富翁的生活:坐擁豪宅、開派對、擁有私人飛機...。
然而一陣子後,泊松在Twitter上表示並不快樂,致富後的婚姻也在1年後離婚。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1870年代。一位美國黑人女性莎拉,以替人洗衣服維生。
但發現因為營養不足、壓力、以及洗衣皂的成分,造成許多黑人女性都有掉髮問題。
她研發了一款護髮產品解決這個問題,而後生意蒸蒸日上成為百萬富翁。
她提供工作機會給黑人社群、也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增進黑人在美國的處境。
總結這兩個故事,作者想說的是地位不一定能帶來快樂。
但我們可以把追求地位,轉換為追求重要性
重要性指的是:追求成功不只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也是為了能給予他人
也有研究支持這個結論:把錢或時間花在他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帶來更多快樂
地位與重要性的差異。引用自書中圖片

小結

我因為開頭關於超級體驗的比喻,而被這本書吸引。
看這本書前,點開Netflix或遊戲時,總是有那麼點心虛、擔心是否在浪費光陰?
但如果不做這些事,要怎樣才有意義?不浪費呢?
結果因為回答不出來,於是繼續看Netflix、繼續玩遊戲。
看過這本書後,我當然還是會花時間在追劇、在玩遊戲。
但在打開電腦前,會先想到要不要花一點時間去戶外?
又或是遇到困難時,能想起洞中人的圖片,鼓勵自己提起勇氣面對。
這些的小小的轉念時刻就是我看完書的收穫。
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點小小的改變:)

知識圖卡

第1~3個指南
第4~7個指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Elisa
Elisa
喜歡閱讀,也喜歡寫筆記。 訓練自己看書以後,也能好好輸出的能力。 越來越懶得寫超過千字的讀書筆記,不會常在方格子發文。 簡短的看書心得可看我的I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