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時光不等人,但沒有人亦沒有時光】如何突破腦霧的鈍化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每日榨乾自己的腦袋就是希望獲得那每日1%的進步,像電腦開了一堆分頁,想要成功的念頭像隻洪水猛獸
世界轉得太快,連帶著住在上頭的人都要連滾帶爬才跟得上。
而我們又總是喜歡機靈聰明的人,每日榨乾自己的腦袋就是希望獲得那每日1%的進步,想要成功的念頭像隻洪水猛獸,天天恐嚇著自己,心甘情願的將自己鎖進了舊時代的框架,覺得累,那就繼續努力。
於是那一天到了,或是一種蠶食鯨吞的過程,當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每次話題丟到自己這裡的時候,總要掙扎很久才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在聆聽笑語之間也覺得自己疲於跟上,只能笑著說自己腦子不清楚,似乎連自己也說服了過去,卻開始隱隱約約的覺得自己腦子的確有點生鏽了,但畢竟是習慣了的日子。

照樣加班、照樣整日催生報告、照樣熬夜、照樣過著這樣的日子。
睡不飽才是人生的常態,分享每天如何從床上掙扎爬起,才是最平凡的苦中作樂。


然後,有那麼一天,睡了整個週末也睡不飽。
終於注意到自己的大腦懶的像攤泥,模糊的什麼也看不清。

「阿,我到底怎麼了?」

敲了敲也散不去的、回不來的清楚腦袋。
臨床上有個可愛的詞,叫做「腦霧」。
這是我克服腦霧的小里程碑,喜歡我的文章或是甜點,歡迎追蹤:)
什麼是腦霧(Brain fog)?和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關係?
腦霧這個詞可以先從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談起。
慢性疲勞症候群定義為長達六個月生理和心理性疲勞。
定義上來說要包含三項必要症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勞動後倦怠無恢復性睡眠
慢性疲勞症候群:必須同時符合此三個症狀
  •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在疾病發作後從事的活動的能力明顯降低,且無法藉由休息來獲得緩解。
  • 勞動後倦怠:患者在接觸到以往可以良好承受的勞動或壓力時,會出現適應不良和症狀加重的情形。
  • 無恢復性的睡眠:患者即便在休息之後,仍然感受到疲倦。
同時滿足上列三點後,再符合認知功能缺損直立性耐受不足,此兩點中至少一項,便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族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符合此兩項至少一項
  • 認知功能缺損:也可以俗稱為「腦霧」,是患者在勞累、心理壓力或時間壓力的影響下,使思想或執行功能問題惡化。
  • 直立性耐受不足:保持直立姿勢時症狀會加重,躺下或抬高腳可以改善症狀,但不一定可以消除症狀。
而最後的輕微認知功能缺損就被稱為「腦霧」

而腦霧這個詞除了在慢性疲勞症候群會使用到,在正在進行化療或是罹患神經免疫疾病、麩質不耐症(Celiac disease)、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端坐性心搏過速症(Tachycardia Postural Syndrome)和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的病人,也會用腦霧來形容因疾病而產生的輕微認知功能缺損。
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累」之外所造成的影響?
常見的症狀包括:
  1. 思考變慢(Slow thinking)
  2. 思考鈍化(Haziness in thought processes):以前可以對答如流,但現在卻常常無法在大腦中找到精確的詞彙對談。
  3. 專注困難(Difficulty focusing):執行業務時,無法很快進入狀況。
  4. 專注力下降(Lack of concentration):在執行以往的動作,需要更多豬轉度才能順利完成。
  5. 神智不清(Confusion)
  6. 健忘(Forgetfulness)
甚至有研究提出腦霧可以視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驅症狀

研究指出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tional MRI)影像上,可以發現有腦霧狀況的族群,在執行日常生活時,比起一般正常人血液中需要更多的血氧濃度來驅動大腦功能。
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和腦霧的原因?
目前形成慢性疲勞症群的原因,還沒有明確的解釋能夠說明為什麼遭逢一樣的疲勞,有些人能夠安然無恙,有些人則被慢性疲勞症候群纏上,目前認為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問題、神經系統問題、精神疾病等多重因子造成。
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人當中,常常可以發現有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失調,並且在擁有相關家族史、曾經患有精神疾病、兒童時期有創傷經驗、具有完美主義傾向(見下方文章)、曾經被病毒感染過的人更容易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
ps.上述提及的病毒感染包括: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EBV)、人類疱疹病毒第6型(HHV-6)、人類微小病毒B19。
E

其中最被接受的假說為神經系統對於人體常見抗原出現免疫反應,引發發炎反應,導致神經膠細胞的活化,因而改變了人體自身免疫反應,因而激化細胞氧化壓力,最終改變了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平衡。

而若只討論腦霧形成的原因,則最普遍接受的假說為腦血流量的減少,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的研究顯示,有腦霧現象的患者比起一般人,需要增加激發更多大腦皮質區域才能完成較為複雜的行為。

可以簡單理解在慢性疲勞症候的
腦霧現象,是因為疲勞所導致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下降。
日常生活如何與慢性疲勞症候群共處?
除了臨床上的用藥,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上,我們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在日常當中一點一滴的將大腦緩緩喚醒,讓大腦獲得妥善的照顧,終於願意停止罷工回到它清醒的模樣。
  1. 漸進性運動治療(Graded Exercise Therapy (GET))
    人生,就是在努力和休息間努力掙扎出屬於自己的平衡。
    即便身體很疲憊,保持身體運動是逃離這個泥淖的一根繩索。

    不僅僅是人生,和慢性疲勞症侯群的共處也是這樣反反覆覆的周旋,我們一面要學著不要過度的逼迫自己,又要在懶散發作時適時的拉自己一把。

    目標:在52週內達到每週5天進行30分鐘的輕度運動,心跳<100下/min。
    陷阱:完美主義激發的過度勞累

    重點:輕推自己,漸進式的增加訓練量。

    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視為是身體對於生活的一種反撲,像是被壓抑已久的孩子終究開始哭鬧的模樣,因此更要強調「輕推」的魔力,如果在短時間內要求自己馬上達標,心理上,很容易出現強烈壓力和反感,生理上更容易在運動後的12到48小時後激發勞動後倦怠,也會引發其他症狀:認知障礙,睡眠障礙,頭痛,肌肉疼痛。
    為了最有效率的和自己共處,我們要輕推自己,但即使一天有更多的精力,也不應嘗試做太多事情。目的不是要立即恢復到患病前的功能,而是要保持逐漸發展的活動水平。

    第一天,在很疲勞又懶散的星期天早晨,用輕鬆的拉筋舒壓喚醒自己吧!
    每一天逐漸感受自己的進步。
  2. 適應性步調療法(Adaptive Pacing Therapy(APT))
    即使天氣良好,我也照樣過自己的日子。
    只是多了那麼一點看天空的悠閒。


    有時候,你會比其他人感覺更好,頓時感覺自己好像都好了,無所不能,但當這樣的感受出現的時候,要適時的拉住自己, 即使天氣良好,仍然必須照著計畫,在休息和活動之間找到平衡,不要用好日子來彌補前幾天無法做的事情

    反而會使的自己筋疲力盡,在出現疲勞,疼痛或不適的第一個警告信號時,請停止正在做的事情並休息,在閉著眼睛躺在安靜的地方。
    就算一開始狀況實在遭得不能再糟,能夠有精神的時光可能短至5分鐘,休息時間似乎總是那麼長,但要相信從願意面對疲累的那一天,身體和大腦都會感受到愛護。
    適當的讓大腦放個空,那麼可能很難選擇不需要那麼多精力的活動,避免太耗腦力的競技運動。
    把大腦想像成一個哭泣的小孩,給他糖,而他終會緩緩的康復過來。

    天氣良好,我也一如以往的好。
  3.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
    強調思維過程的作用及其對患者行為和感覺的影響,從慢性疲勞症候群產生的心理結構進行討論,練習每天和自己的對話,並更加具體的描述出使自己感到更加疲勞的原因,並嘗試將其減少到最低程度,點點滴滴採擷自己的內心。

年輕人有年輕人盼望世界的殷切,中年人有中年人角逐世界的渴望,老年人有老年人淡看世界的從容,每個時候的世界都有他的樣貌,一如照片裡每個軌跡的自己都不同,曾經難以克服的,終究克服了或是還在克服的路上,人生總是逃不過一些稚嫩掙扎,踏實的踩踏過時光。

曾經跌落的仍有爬起的機會,曾經疲累不堪的,也總有振翅高飛的本錢。
而我們赤腳走在人生荊棘上追求渴望的同時,要記得幫自己上藥包紮,不僅僅是身體、大腦,還有承擔一切的那個自己,累了就看看風景。

時光的確不等人,但沒有人亦沒有了時光。
如果喜歡此篇文章、或是有幫助到你,歡迎贊助或是按下方的免費Like coin按鈕或是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writing_dessert_dailyandmood/
就算我們的生活曾經被野獸世界所浸潤,過去曾經遭遇過不被認可的情境,但只要願意有所改變,就擁有可以跳脫自我魔咒的自由,一定要相信,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從來就是一種祝福,而不該是懲罰。 和自己的和解,從正確看待自我開始。 而我們終要相信,我們都值得綻放成一朵最美的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就算我們的生活曾經被完美主義所浸潤,過去曾經遭遇過不被認可的情境,但只要願意有所改變,就擁有可以跳脫完美主義的自由,一定要相信,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從來就是一種祝福,而不該是懲罰。 先求有再求好,和完美主義的和解,從正確看待自我開始。 而我們終要相信,我們都值得綻放成一朵最美的花。
就算我們的生活曾經被完美主義所浸潤,過去曾經遭遇過不被認可的情境,但只要願意有所改變,就擁有可以跳脫完美主義的自由,一定要相信,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從來就是一種祝福,而不該是懲罰。 先求有再求好,和完美主義的和解,從正確看待自我開始。 而我們終要相信,我們都值得綻放成一朵最美的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26 篇文章|41555 字 作息觀|健腦法|生活指導 序 我們的心靈與大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常常在無形中遭受壓力的侵襲。 《腦疲勞》大腦整理與休息的科學,是一本致力於探索大腦與情緒互動的指南,透過簡潔的敘述與深入的分析,希望讓你認識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為人注意的細微變化。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壓力無處不在,但我們可以試著和它和平相處,而不是讓它把我們壓垮。像是早上靜一靜心,寫寫日記,或是動動身體,其實都能幫助我們放鬆心情。平常跟朋友聊聊天,抒發一下情緒,也是一種好方法。和壓力共存,其實就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只要慢慢調整,就能找到自己的平靜,還能變得更堅強。
你知道嗎?大腦跟肌肉一樣,放著不用會越來越遲鈍!其實,只要多學些新東西,像學拉花、看書,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加上規律運動和保持好奇心,腦袋就會更靈活,記憶力變好,創意也更多。所以,別讓大腦偷懶,多動腦、多挑戰,讓生活更有趣吧!
現代人腦袋常覺得超累,壓力大到爆、資訊多到炸,心理健康真的會受影響。要讓大腦恢復活力,平常就要記得好好放鬆,多動一動,還有睡飽一點。如果累到快撐不下去,真的不要硬撐,找專業幫忙比較保險。聽自己的身體講話,給它一點空間,像手機沒電一樣,充飽電才能繼續好好生活!
現代人常常覺得腦袋卡卡的,工作沒效率、生活也累累的,這其實就是大腦太疲勞。像是注意力變差、記性不好,常常東西放哪都忘記。其實,該休息就休息,試試深呼吸或冥想,還有運動不用很激烈,散步就很棒。別人要你幫忙,不行的話就婉拒,別硬撐!照顧好大腦真的很重要,調整生活習慣,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更有精神、也更開心。
你知道嗎?壓力大時,不只會讓人累、心情差,甚至可能讓大腦裡的化學物質出問題,導致憂鬱症!所以平常真的要注意,像是規律睡覺、運動流流汗、靜下心放空一下,這些都很重要。如果發現壓力已經大到撐不住,記得要找醫生聊聊,早處理就能避免越陷越深。
現在生活這麼忙碌,每天壓力大到不行,很多人腦袋常常累得轉不動。如果長期壓力太大、睡不好、又懶得動,腦袋就真的會累到快壞掉啦,像手機用太久一樣,越來越卡、越卡越想丟。其實要改善也不難:多睡一點、動動身體、該休息就休息,還有學會說「不」。這樣,腦袋會清爽很多,生活品質也會跟著提升喔!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過這種情況,感到無聊就滑短視頻,一感到迷茫,就去刷心靈雞湯,一感到空虛就去打遊戲,用低密度的信息讓你的空虛、迷茫迅速得到滿足,讓你放棄自我提升,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流失.....
26 篇文章|41555 字 作息觀|健腦法|生活指導 序 我們的心靈與大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常常在無形中遭受壓力的侵襲。 《腦疲勞》大腦整理與休息的科學,是一本致力於探索大腦與情緒互動的指南,透過簡潔的敘述與深入的分析,希望讓你認識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為人注意的細微變化。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壓力無處不在,但我們可以試著和它和平相處,而不是讓它把我們壓垮。像是早上靜一靜心,寫寫日記,或是動動身體,其實都能幫助我們放鬆心情。平常跟朋友聊聊天,抒發一下情緒,也是一種好方法。和壓力共存,其實就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只要慢慢調整,就能找到自己的平靜,還能變得更堅強。
你知道嗎?大腦跟肌肉一樣,放著不用會越來越遲鈍!其實,只要多學些新東西,像學拉花、看書,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加上規律運動和保持好奇心,腦袋就會更靈活,記憶力變好,創意也更多。所以,別讓大腦偷懶,多動腦、多挑戰,讓生活更有趣吧!
現代人腦袋常覺得超累,壓力大到爆、資訊多到炸,心理健康真的會受影響。要讓大腦恢復活力,平常就要記得好好放鬆,多動一動,還有睡飽一點。如果累到快撐不下去,真的不要硬撐,找專業幫忙比較保險。聽自己的身體講話,給它一點空間,像手機沒電一樣,充飽電才能繼續好好生活!
現代人常常覺得腦袋卡卡的,工作沒效率、生活也累累的,這其實就是大腦太疲勞。像是注意力變差、記性不好,常常東西放哪都忘記。其實,該休息就休息,試試深呼吸或冥想,還有運動不用很激烈,散步就很棒。別人要你幫忙,不行的話就婉拒,別硬撐!照顧好大腦真的很重要,調整生活習慣,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更有精神、也更開心。
你知道嗎?壓力大時,不只會讓人累、心情差,甚至可能讓大腦裡的化學物質出問題,導致憂鬱症!所以平常真的要注意,像是規律睡覺、運動流流汗、靜下心放空一下,這些都很重要。如果發現壓力已經大到撐不住,記得要找醫生聊聊,早處理就能避免越陷越深。
現在生活這麼忙碌,每天壓力大到不行,很多人腦袋常常累得轉不動。如果長期壓力太大、睡不好、又懶得動,腦袋就真的會累到快壞掉啦,像手機用太久一樣,越來越卡、越卡越想丟。其實要改善也不難:多睡一點、動動身體、該休息就休息,還有學會說「不」。這樣,腦袋會清爽很多,生活品質也會跟著提升喔!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