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書單|多工時代《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起床多久,你能不看手機呢?

raw-image

興匆匆地看了本新書《 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想拯救一下我的腦傷!我診斷了一下自己的病情

1。不斷切換腦袋在不同工作項目:研究發現每一次分心,再拉回原來的狀態需要25分鐘,(老闆們可以想想平常你是在增加或是削弱員工的生產力。)長期下來是會造成大腦物理性損傷的。

2。錯失恐懼症:總害怕錯失什麼第一時間訊息。

3。科技上癮:不論有事沒事都想滑一下。

注意力經濟已經不是陌生的名詞,未來你不用主動去,訊息自己會找上門,反而是你要花錢保護自己的注意力與隱私的時代。

研究發現,大腦每分鐘可以處理750字的訊息,而人一分鐘最快只能講150個字。所以,那「消失的600字」呢?無怪乎我們常常聽著聽著就神遊了,只要感覺與自己無關、立場不同有抗拒感,腦袋就跳線了,(大家也可以反過來思考,為什麼跟別人溝通時,總是捉不到別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在線上會議,「一醒來」,啊,我在那裡?

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清空」,無用訊息、情緒垃圾,關掉太多視窗,讓大腦CPU重新跑。

我自己喜歡用的方法

1。走路

走長長的路,把手機放在包包裡。看看路邊的店、車、人,有時轉進巷子裡,走條沒走過的路。

走動,才會刺激大腦也跟著運轉,愛爾蘭的大腦研究教授奧馬哈認為大腦中心是一座「馬達」,為了支援人類移動而演進,所以如果我們停止移動,大腦也會跟著停止運轉。他用海鞘的一生舉例說明。成年期的海鞘是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依附在岩石或船體;牠沒有腦,因為被自己吃掉了。

幼蟲時期的海鞘有脊椎、一隻眼睛和基本腦部構造,牠會四處游泳覓食,知道什麼時候餓了,怎麼四處移動,還能分辨上下。但是當牠和岩石合成一體時,牠會吞掉沒有用處的眼睛、腦和脊索。我們整天坐在辦公桌前,很容易就像無腦的海鞘一樣。

2。做麵包甜點/料理/洗碗

我自己喜歡,其實是在過程中,是有在動腦的,想著要備什麼料、煮的步驟,想像著味道,專心想著這些與工作不同的事物。

有人喜歡打掃、洗衣服,覺得很舒壓!哈哈,那也很好,靑菜豆腐各有所愛,不過起來動動手腦,比起單純追劇,完成後有一點成就感的比較好喔!拼圖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

3。運動

這我就不說了,畢竟本人還停留在理智上知道,身體情感做不到

好啦~寫這麼一大篇,只是要記錄一下,我的麵包烤完隔天,內裡還是濕潤的!太令人感動了吧!烤麵包時的滿室香味真的有幸福感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虹君的沙龍
16會員
23內容數
陳虹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2
《高雄鹽埕小吃》 開心地寫著食記,寫著寫著突然發現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喜歡在地小吃,因為簡單,一家米糕店、一家冰店,就蒸著米糕,就天天守著爐火熬煮著甜湯,就這樣20年、30年、50年,簡單但不簡單啊!紮實的功夫不簡單,堅持也不簡單
Thumbnail
2022/11/02
《高雄鹽埕小吃》 開心地寫著食記,寫著寫著突然發現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喜歡在地小吃,因為簡單,一家米糕店、一家冰店,就蒸著米糕,就天天守著爐火熬煮著甜湯,就這樣20年、30年、50年,簡單但不簡單啊!紮實的功夫不簡單,堅持也不簡單
Thumbnail
2022/07/21
為什麼明明休息了,還是覺得好累?因為我們的休息方法錯了,真正感到疲累的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腦! 各位的休息方法錯了 所以想要消除疲勞,就提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吧,我們回想上面所說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優質的血液充分循環到每個細胞的狀態」 Part 2 關於真正的疲勞 有助消除疲勞
Thumbnail
2022/07/21
為什麼明明休息了,還是覺得好累?因為我們的休息方法錯了,真正感到疲累的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腦! 各位的休息方法錯了 所以想要消除疲勞,就提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吧,我們回想上面所說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優質的血液充分循環到每個細胞的狀態」 Part 2 關於真正的疲勞 有助消除疲勞
Thumbnail
2022/03/29
常常聽到大家說,現在吃的比年輕時少,可是卻一直增加變胖、體力越來越差,代謝越來越差,那到底代謝是指什麼呢?其實大部分的人,對於「基礎代謝」與「新陳代謝」常常混淆分不清 關於新陳代謝的定義 10大症狀透露你代謝已經變差了! 1.心情憂鬱 2.時常疲勞 3.皮膚乾燥 4.指甲變脆 5.經期異常
Thumbnail
2022/03/29
常常聽到大家說,現在吃的比年輕時少,可是卻一直增加變胖、體力越來越差,代謝越來越差,那到底代謝是指什麼呢?其實大部分的人,對於「基礎代謝」與「新陳代謝」常常混淆分不清 關於新陳代謝的定義 10大症狀透露你代謝已經變差了! 1.心情憂鬱 2.時常疲勞 3.皮膚乾燥 4.指甲變脆 5.經期異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數位化的時代開啟了新的生活體驗,科技融入了我們的日常,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卻也動搖了每個人的心智,數以萬計的資訊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遊走,各種雜訊爭分奪秒地博取你的關注,分散你的注意力,保持專注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該如何平衡科技與生活? 《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是 喬瑟夫・麥
Thumbnail
數位化的時代開啟了新的生活體驗,科技融入了我們的日常,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卻也動搖了每個人的心智,數以萬計的資訊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遊走,各種雜訊爭分奪秒地博取你的關注,分散你的注意力,保持專注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該如何平衡科技與生活? 《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是 喬瑟夫・麥
Thumbnail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Thumbnail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Thumbnail
上週和山上鄰居交換禮物,馬祖蘿蔔和大禹嶺蜜蘋果,間中聊到工作環境這件事,遂簡單來整理以下。 首先最破題的就是你的感覺往往都是錯覺,人類的大腦其實並不適用多工,專注是需要學習的。 尤其是隨著長大,隨著角色變多,特別是所謂斜槓,就像農友不再只關心農田就好,還要懂的擺攤懂得網路行銷,任何專業都難再以專心專
Thumbnail
上週和山上鄰居交換禮物,馬祖蘿蔔和大禹嶺蜜蘋果,間中聊到工作環境這件事,遂簡單來整理以下。 首先最破題的就是你的感覺往往都是錯覺,人類的大腦其實並不適用多工,專注是需要學習的。 尤其是隨著長大,隨著角色變多,特別是所謂斜槓,就像農友不再只關心農田就好,還要懂的擺攤懂得網路行銷,任何專業都難再以專心專
Thumbnail
只要手機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你的注意力就開始受到影響,總是想點開看看,下意識的滑動手機畫面。 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我常常發現,自己總會無意識的使用手機,無聊的時候滑一下、尷尬的時候滑一下,有時打開手機響查點資料,又不小心被跳出來的通知吸引,過了一回又忘記原本想做什麼。 手機的存在感 訊息通知 聊聊天
Thumbnail
只要手機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你的注意力就開始受到影響,總是想點開看看,下意識的滑動手機畫面。 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我常常發現,自己總會無意識的使用手機,無聊的時候滑一下、尷尬的時候滑一下,有時打開手機響查點資料,又不小心被跳出來的通知吸引,過了一回又忘記原本想做什麼。 手機的存在感 訊息通知 聊聊天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玩耍《深度工作力》這本書,我開始極少量使用網路跟傳訊功能,讓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感覺大腦越來越靈活:)        《深度工作力》讓我再次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態,進而革除了會瓜分自己專注力、導致自己無法深度思考的壞習慣-無聊時或想紓壓時借助網際網路或手遊。讓我已經成癮的腦,戒癮,成功
Thumbnail
       玩耍《深度工作力》這本書,我開始極少量使用網路跟傳訊功能,讓自己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感覺大腦越來越靈活:)        《深度工作力》讓我再次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態,進而革除了會瓜分自己專注力、導致自己無法深度思考的壞習慣-無聊時或想紓壓時借助網際網路或手遊。讓我已經成癮的腦,戒癮,成功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排版乾淨清楚,可以飛快閱讀完畢的一本書籍,我非常喜歡每一頁大量的留白與此書行距控制,又也許是因為讀過許多同性質的書,終於是體驗到事半功倍的速讀感。 這本書提及如何找回專注力,找回生活品質,用生活中簡單的七件事開始練習控制自己的專注力。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排版乾淨清楚,可以飛快閱讀完畢的一本書籍,我非常喜歡每一頁大量的留白與此書行距控制,又也許是因為讀過許多同性質的書,終於是體驗到事半功倍的速讀感。 這本書提及如何找回專注力,找回生活品質,用生活中簡單的七件事開始練習控制自己的專注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