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溝通背後的信任_種籽筆記

溝通溝通,有溝就要通

在任何一個組織,「溝通」一定都能排上最重要的事前三名。
但到底如何創造「有效」溝通,讓事情做得更好,亦是最困難的事前三名。
學校更是如此,除了有一般組織的體系架構外,還包括了家長群和孩子們,都是需要溝通、合作的群體。上至全校性活動(如運動會、園遊會),下至某堂選修課的成果發表需要徵求助手,全部都在其中,可大可小卻同樣種要。
學校的溝通若產生阻礙,會造成什麼後果?
學生不理解學校規定如何訂定,覺得沒有顧及學生權益,因而反彈。
家長不清楚校方的決策流程,覺得茲事體大應找家長群討論,對學校產生懷疑。
老師不滿意領導團隊的一意孤行,選擇以行動代表抗議,校內對抗導致士氣低落。
這些都是你我曾經在校園中,感受過的阻礙。
那,到底要怎麼排除這些因溝通不良而產生的阻礙呢?

溝通背後的真實,是「信任」

在種籽我看見的是,溝通之前的彼此信任、積極溝通與溝通後的互相協助
校方在官網分享教學理念(對己真實、對人有愛、對世界長保好奇與關切)、臉書專頁分享執行教學理念發生的故事、辦理招生QA見面會,都是主動在吸引有興趣的家長們認識、接觸或有機會加入。
學期中則有兩次的期初、期中親師懇談,增進老師和家長對於孩子學習的立體樣態,分享導師所觀察到的孩子的日常與模樣。期末的晚會與質性評量,讓家長和孩子理解學習的成果一直都不只有量化的方式能夠展現,上學期有幸參與期末晚會,看見孩子們的表演,我還因此哭了兩次(抱歉我是眼淚做的),因為那由內而外散發的學習熱情,是騙不了人的。孩子們的發表好與壞並不是教師和家長們看重的,因為那也是學習的一部份,而是盡力準備和盡力展現的光,是所有評量都無可取代的,真實的學習的本質。
質性評量則是超厚一疊的孩子觀察(至少30頁A4以上不誇張),包括必修、選修、社團課和導師觀察,所以才需要一整週的評量週啊(感恩老師、讚嘆老師)。
家長們也參與各項活動討論/協助,包括輪流當值主廚、運動會/園遊會志工協助、圖書館整理、種籽通訊採訪,都是增進親師生情誼的好時機。
這一切,都是親師生一起共同溝通、共同學習、共同合作,就能一起往理想的方向共同成長。非洲諺語所述:「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我真實的在種籽看見這句話的實踐。甚至這學年還增加了與部落的代間學習,讓家長/孩子能與部落長者互動、互相學習。
(此刻,尚未提到種籽的學生法庭和生活討論會,之後再慢慢分享)

▎親師聯絡單的信任與責任

最後,我想特別分享種籽的親師聯絡單,亦是之前我於身生實驗教育團體時,我們曾執行的親師溝通方法。
親師聯絡單不同於一般的學校聯絡簿,僅有校方公告行政事務、各課老師分享課堂紀錄,就這樣。
孩子的作業呢?則回歸孩子和老師之間處理,孩子得負起責任自己記得作業和應帶物品,老師則會處理孩子的學習狀態,家長當然可以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態,但孩子還是要學會自己去面對自己學習的責任,和行為背後的後果。
家長同樣可以從親師聯絡單去理解課堂,去理解老師的教學內容和孩子所經歷的,創造親子話題。
我認為比起一般的聯絡簿,這樣的親師聯絡單能夠讓彼此回到各自應有的角色,建立完整的信任關係,讓那些我們希望發生的,漸漸成形。
親師聯絡單語六摘錄:
  安房直子:「聲音的森林,是一片魔幻的森林。沒有任何動物,只有一片遮天蔽日的老檞樹。」一頭就栽進了安房直子的魔幻,孩子們總能從文本裡,感受到我們所感受不到的,無法以言語來傳遞的,語言是有其局限性的。

  當鳥、羽、隹、翏字群,不斷重複出現在文本時,就如同《鶴之家》的開頭和結尾:「群鶴激烈地拍打著翅膀,從廚房那大打開著的窗口,一隻接著一隻地飛上了天空。」

  這些字,一個接著一個地飛上了天空,盤旋於身旁幾圈後,徐徐地滑進了孩子的腦袋中,等待長期記憶區的寵幸,有時還嗅得到些許掉落的羽毛。

  飛翔的這份感動,連結著《返家十萬里》和《迷途返家路》,雁鳥/候鳥那種第一次飛翔的感動,會一輩子記住自己起飛的地方的感動,我想就會是準畢業生記住種籽的感動,那是教會他/她們展翅飛翔的地方,一生都不會遺忘的地方。
親師聯絡單部分內容(分享課程內容)
林晏履/煉乳老師/木木日安師父
林晏履/煉乳老師/木木日安師父
林晏履、煉乳老師、木木日安師父 讀寫教育工作者|實驗教育工作者|兒童文學推廣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