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是一種更高尚的存在?

更新於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文化課程中學過「權力距離」的概念。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是指人與人之間社會地位不平等的狀況,是各種社會文化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此概念由荷蘭社會心理學家吉爾特·霍夫斯塔德教授 (Geert Hofstede) 在80年代初所提出,它是指:「一個國家內的組織機構中,較無權力之成員預期並接受權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小時候對《魔戒》的故事沒有特別深刻感受;直到步入職場,才領會到權力之於人有多毒啊。

「主管」這個頭銜,乍聽很了不起;我在初出茅廬時,也的確會對權力較高的上層階級感到畏懼。但漸漸地就明白,主管其實也只是一種「負責領導和行政管理」的職務,或許在公司的組織架構中位階較高,然而與其他同事也只是分工關係,而所謂的從屬關係,也只存在於職務本身,一離開公司就不存在,主管更不等於地位就比別人高尚。

因此,主管不宜以頤指氣使的方式對待下屬,也不應覺得下屬就理所當然應該聽話。

既然主管的職責在於領導和行政管理,那麼主管其實不需要是部門裡最專業的,但必須是最適合做這份工作的人。畢竟每個人的特質都不同,有些人能力很強,但只適合做事;有些人能力並非最強,但很擅長人際溝通和領導。因此我會認為,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對團隊而言才是更具效益的。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主管有不懂的事沒關係,最恐怖的是不懂裝懂。很遺憾地,實務上喜歡裝懂、僅僅是為了刷存在感而硬要出意見的主管(或不只是主管),真真大有人在。還要更恐怖的,就是出了餿主意還不夠,還不准許旁人否定自己,面子凌駕專業,更凌駕同仁的辛苦。

而不尊重下屬的主管,也是多如牛毛。在很多主管的心中,其實還是深植著階層觀念。比如,他們會對員工說:「錄取是要讓你來工作的,不是要讓你們私底下在那邊說長道短。」然而對員工而言,我反而覺得:「我來這裡是為了糊口飯吃,才不是為了『你』而工作。」私下說長道短本是人之常情,身為主管也無法防堵各種悠悠之口。(更可笑的是,講出這句話的主管本身就是最愛說長道短的人。)

不過,說了這麼多,可惜的是我們為了生存,某些程度還是必須對這些人做出一些退讓和妥協。只是近來也開始思考,倘若真的無法接受這樣的文化,除了忍耐和逃跑,我們是否也有義務做出一些改變?儘管不能明目張膽,但或許仍可在能力範圍內,有一些積極的作為。我也正在努力中。

►Facebook:沐謙
►Instagram:@muchienz_i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108內容數
這裡書評最多,也很誠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沐謙的小地方 的其他內容
近日聽了一場線上行銷課程,講師介紹社群媒體的經營,並以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為例,說明為什麼記者只要上網把大眾爆料內容整理改寫就好,都不必跑新聞了;因為爆料公社的社員有兩百多萬,消息來源非常豐富云云。 雖然本人已經離開媒體業多年,但聽到這樣的話還是難免覺得不平,想跳出來說說幾句話。
我想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人會說記者就是喜歡腥羶色什麼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沒看嗎,為什麼要去騷擾嫌犯或被害人家屬等等之類的。(雖然在我當記者的時候,還沒有與惡這部劇。) 我必須說,我也不想。而且是極度討厭。    
近日聽了一場線上行銷課程,講師介紹社群媒體的經營,並以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為例,說明為什麼記者只要上網把大眾爆料內容整理改寫就好,都不必跑新聞了;因為爆料公社的社員有兩百多萬,消息來源非常豐富云云。 雖然本人已經離開媒體業多年,但聽到這樣的話還是難免覺得不平,想跳出來說說幾句話。
我想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人會說記者就是喜歡腥羶色什麼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沒看嗎,為什麼要去騷擾嫌犯或被害人家屬等等之類的。(雖然在我當記者的時候,還沒有與惡這部劇。) 我必須說,我也不想。而且是極度討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有一種主管特別可憐,明明坐擁高位,卻總是感覺孤立無援,彷彿整個團隊都在跟他唱反調。這種主管,往往自以為是個令人敬畏的大人物,殊不知在部屬眼中,他們可能只是個不受歡迎的笑柄。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種「沒有部屬支持的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Thumbnail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一種是事事親力親為的「控制狂」主管,另一種則是放手讓員工自由發揮的「甩手掌櫃」。那麼,這兩種風格各自有什麼優缺點?究竟哪一種管理方式更好呢?
Thumbnail
探討培養中階主管的乘數影響力,透過心理韌性、情緒智慧和橫向溝通能力的提升,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埋下數日的戰火,終於開戰,戰的不是別人,而是我直屬最大的上司,當然開完戰人家主管早就有所防備,不到十五分鐘招集課內有份量的前輩,對我每天在跟你們講命理該如何如何做,但是應對錯的人就是該止損就止損,頂多績效墊底就墊底,但不能讓人無限縱容下去...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中階主管,一直是我認為最吃力不討好的職階,對上,不僅需要揣度聖意、隨侍承歡;對下,還必須適應幾乎顛覆三觀的世代差異、做足情商管理。 穩紮穩打、按照時程提拔的中階主管,已經不易,若出於組織調度考量、從空突降的中階主管,更是步步驚險。我曾經被視為空降,即便我認為自己一步一腳印,能當上主管絕非僥倖。
Thumbnail
    你在職場有發生這種狀況嗎?當你與上司一起工作時,雖然上司很有領導能力,但是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對任何事都必須依照自己的規則,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感覺難以溝通,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叢林中,有一種主管特別可憐,明明坐擁高位,卻總是感覺孤立無援,彷彿整個團隊都在跟他唱反調。這種主管,往往自以為是個令人敬畏的大人物,殊不知在部屬眼中,他們可能只是個不受歡迎的笑柄。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這種「沒有部屬支持的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是否需要在每一個領域都超越下屬的問題,並分享了一位主管的故事。透過分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優秀的主管應該具備的能力,並呼籲職場勇士們要記住團隊的成功遠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Thumbnail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一種是事事親力親為的「控制狂」主管,另一種則是放手讓員工自由發揮的「甩手掌櫃」。那麼,這兩種風格各自有什麼優缺點?究竟哪一種管理方式更好呢?
Thumbnail
探討培養中階主管的乘數影響力,透過心理韌性、情緒智慧和橫向溝通能力的提升,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埋下數日的戰火,終於開戰,戰的不是別人,而是我直屬最大的上司,當然開完戰人家主管早就有所防備,不到十五分鐘招集課內有份量的前輩,對我每天在跟你們講命理該如何如何做,但是應對錯的人就是該止損就止損,頂多績效墊底就墊底,但不能讓人無限縱容下去...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中階主管,一直是我認為最吃力不討好的職階,對上,不僅需要揣度聖意、隨侍承歡;對下,還必須適應幾乎顛覆三觀的世代差異、做足情商管理。 穩紮穩打、按照時程提拔的中階主管,已經不易,若出於組織調度考量、從空突降的中階主管,更是步步驚險。我曾經被視為空降,即便我認為自己一步一腳印,能當上主管絕非僥倖。
Thumbnail
    你在職場有發生這種狀況嗎?當你與上司一起工作時,雖然上司很有領導能力,但是十分堅持自己的想法,對任何事都必須依照自己的規則,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感覺難以溝通,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