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疫情下的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著確診者的曾經足跡,赫然出現外婆每天必去的市場!
察覺自身焦慮 很不容易
心頭一驚,再仔細看一下時間,好像有點重疊。
「應該不會接觸到確診者...」
「頂多透過攤販找錢會有接觸到...」
「外婆口罩應該有戴緊,她回家都會洗手...」
思緒紛亂的從腦海中飛過
感受到自己的焦慮與不安
嗯~沒事的!
打電話回去,請外婆暫時別出門,在家自主管理。
如有任何不舒服,要告訴我們。
掛上電話,感覺到自己的心碰碰跳...
想到外婆在市場買菜的身影
突然覺得難過....
一陣鼻酸~眼淚湧了出來
「她是為了我啊~~~~~~~」
我上個月底剛手術完
外婆怕我吃不好,身體恢復慢
訂了現熬的雞精,還每天中午煮飯請我媽幫忙送便當到公司給我
她希望我吃新鮮的食物,所以每天上市場買菜
因為這樣,反而讓她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
我感到深深的心疼與自責...
原來 我的焦慮難過,有部分是來自這個...
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深呼吸~吸氣~慢慢地吐氣
靜下心來......
我告訴自己,這是環境的問題,不是我的錯
即使今天不是煮給我吃,外婆依舊會去市場,不是嗎?
嗯~ 她一樣會去的~
所以放下指責自己的手,深呼吸~
情緒平穩多了~
疫情嚴峻,看著確診者數字日日攀升
每天盯著足跡檢視,有沒有在自己的生活圈內
內心說不緊張、不焦慮是騙人的
只是程度的多寡而已
此時此刻
覺察自身身心狀態並安頓好自己心緒
就顯得格外重要
很慶幸,去年上了一些薩提爾工作坊
閉上眼,練習深呼吸,就能慢慢覺察自己的情緒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
深呼吸就可以~
最近也參與了線上靜心冥想-學以致愛‧華人學習成長中心的課程
每天挪出一點時間跟自己在一起
剛開始念頭紛飛
慢慢的 從呼吸感受自己的身體、心情
藉由講師的引導,穩定安頓自己
透過團體動能彼此陪伴支持
真的很棒~ 也比較容易入睡
非常時期
照顧自己,就顯得更重要了。

推薦幾個自己常關注的粉專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志仲老師很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對話的脈絡,透過小組討論問題,引導學員去覺察跟思考。藉由停頓的練習,可以感受到自身更安穩踏實。 溝通像一道門  不同的角度跟立場  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課堂中,老師要我們跟夥伴說出溝通困難目標對象的三個優點。這真是太難了!通常只想到對方的上百種缺點,根本不記得對方的優點。這
一直很害怕面對李崇建老師,因為知道自己的情緒很多很滿,深怕被他的問話所觸動落淚,甚至崩潰。
周末去了薩提爾工作坊,不同的老師講課,有不同的收穫。對我而言,上課總是有很多觸動,不知道是自己累積壓抑太久,還是太容易感同身受。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離職的第一天,同事,告訴我,因為部門沒有主管,經理請她代理參與會議報告。
有天晚上睡前,剛上國一的兒子主動找我聊天,他說感覺我這兩週情緒很不穩定,對他冷漠以對,他有點受傷。女兒在旁邊聽到也搭腔,說我最近口氣都很兇。
羅志仲老師很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對話的脈絡,透過小組討論問題,引導學員去覺察跟思考。藉由停頓的練習,可以感受到自身更安穩踏實。 溝通像一道門  不同的角度跟立場  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課堂中,老師要我們跟夥伴說出溝通困難目標對象的三個優點。這真是太難了!通常只想到對方的上百種缺點,根本不記得對方的優點。這
一直很害怕面對李崇建老師,因為知道自己的情緒很多很滿,深怕被他的問話所觸動落淚,甚至崩潰。
周末去了薩提爾工作坊,不同的老師講課,有不同的收穫。對我而言,上課總是有很多觸動,不知道是自己累積壓抑太久,還是太容易感同身受。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離職的第一天,同事,告訴我,因為部門沒有主管,經理請她代理參與會議報告。
有天晚上睡前,剛上國一的兒子主動找我聊天,他說感覺我這兩週情緒很不穩定,對他冷漠以對,他有點受傷。女兒在旁邊聽到也搭腔,說我最近口氣都很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週末的母親節過後,鋒面來襲,氣溫瞬降10-15度,天氣猛烈的變化,也使許多人身體不舒服起來。 我也是其中一人,有些感冒的前兆,尤其一直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水流不停,發作起來是讓人難受。 這讓我想起過去去長照服務心理治療時,許多有憂鬱症的老人,也是不堪病痛的折磨。其中一位80幾歲的老太太,跟我這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一.如何證明自己價值 今天(113.3.16)聯合報的<家庭副刊>有兩篇文章值得一提。一篇是編劇媽媽寫的《暫時無業的時間,我更理解我的婆婆》。內文是:她以前一直覺得婆婆有些奇怪,每天在家開伙,即令家裡只剩她和公公兩人,而她自己健康也已出現狀況,還是每天縮著身子到市場去買菜,然後提著重得要命的菜蔬魚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生病時的焦慮與無助感,透過敘事增能的對話方式,理解情緒背後的渴望與需求。隨著內心的安靜,她開始重視家庭間的愛與連結,意識到即使身處困境,仍然能創造幸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是情緒的釋放,更是一種對自我的重新認識與相信,從而改變自己的視角與心態。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週末的母親節過後,鋒面來襲,氣溫瞬降10-15度,天氣猛烈的變化,也使許多人身體不舒服起來。 我也是其中一人,有些感冒的前兆,尤其一直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水流不停,發作起來是讓人難受。 這讓我想起過去去長照服務心理治療時,許多有憂鬱症的老人,也是不堪病痛的折磨。其中一位80幾歲的老太太,跟我這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一.如何證明自己價值 今天(113.3.16)聯合報的<家庭副刊>有兩篇文章值得一提。一篇是編劇媽媽寫的《暫時無業的時間,我更理解我的婆婆》。內文是:她以前一直覺得婆婆有些奇怪,每天在家開伙,即令家裡只剩她和公公兩人,而她自己健康也已出現狀況,還是每天縮著身子到市場去買菜,然後提著重得要命的菜蔬魚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