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不存在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或許是獨自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著,總是會不自覺得有點焦慮與不安。深怕自己有一天會被遺忘,而不斷的主動去跟以往的摯友們聯繫。
或許是疫情,這種非常時期的關係,總覺得每個人忙碌的程度更是無法計算,而發出去的訊息總得不到回應,對於已讀不回漸漸地也感到習慣。
就連我也不意外的,每天在工作上的應對,也顯得特別的疲倦,即便休了一天的假,也無法彌補那些倦怠感,看著沒戴口罩就闖入超商的阿嬤,我禮貌地告知:「現在要戴口罩才能進來。」
得到的回應是:「我買一下就馬上要走了,我要一箱八寶粥。」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阿公、阿嬤都過世多年的關係,以往的日子,在記憶中,只有阿公偶爾會打來家裡跟我聊聊近況,每逢過年才有機會見面,在那樣的日子,是多麼的難得可貴,而我不知道自己對於阿公的情感有多深,但我只知道,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懷念,那遙遠的一方打來的電話,不會過度關心到讓人感到壓力,但現在卻也沒有機會,在聽到另一頭的聲音,而我現在也想不起來,阿公與我的對話內容與他的聲音,依稀只記得,每次都會問,我有沒有好好讀書,有沒有考一百分,其他的大概都忘了,還有我的破台語,大概只有在那時候才會發揮一點作用。而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到底是靠得更近?還是更加疏遠?便利帶來的結果是什麼?還有多少人跟不上這樣的便利?自疫情開始之後,我發現好多人都不會使用QR CODE,即便是拿著蘋果的大學生亦是如此,還是因為這裡是南台灣?所以大家都只是會使用基本功能?我想,人都不能缺少的,是新知與求知慾、上進心。安於現況而沒有危機意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也並非要處處過於謹慎或恐慌,而是懂得冷靜地去應對所有事情。懂得能屈能伸還挺重要的,這也是我目前正在學習的事。
不能說自己對這些年長者有多大的耐心或包容,畢竟在長期抗戰的情況下,我的心只有一天比一天疲憊。而我擔憂的是,阿嬤到底是多沒有危機意識?是沒有在看電視嗎?而開始擔憂這些在鄉村生活的老人家們,是不是都是井底之蛙?又或者看了新聞還是一頭霧水?家人沒有多做溝通或是關心?而導致許多年長者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會有不以為意的態度?
今年還不到三十歲的我,是多麼害怕自己,就這樣從這世界上突然消失,而我的離開或許沒有人記得,也沒有人為我掉淚,這或許是邊緣人能夠自豪的事情,這樣就不會有太多人傷心欲絕了,畢竟我是那麼的渺小與微不足道。但我一直渴望,讓自己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哪怕只是身邊的朋友,希望大家能夠用愛與包容去看待這世界,而脾氣一直不太好的我,也努力地在調整與反省自己,凡事不要過於認真嚴肅去看待,原則是對自己的要求,不應該把自己的尺拿去衡量別人,放過自己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雖然還有好多想要完成與努力的事,能力上也都還有很多的不足,需要一步一步的耕耘,才能完成,但有去努力實踐,總比空想來得好。
自疫情開始之後,已經撞見許多客人,不配合實名制而大小聲的態度,甚至有各種無理要求,也讓我有種想躲起來的衝動,為什麼不能將心比心?還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寫個資料很難嗎?若是你懶得寫或不會寫字,可以去訂製印章,蓋一下就好了,還可以省去大量的時間,或是害怕店內提供的筆不乾淨的疑慮,而詢問那個筆是否有消毒?還有在那邊說資料外洩?到底是誰會去注意那些資料?其實可以自己自備筆,又,或者用手機掃描QR CODE到1922。只是出門不帶手機的人,沒想到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
而我們的疲倦或許寫在臉上,不說話、沒表情,甚至是多跟客人做解釋,也容易被客人認為是態度不佳,而得到謾罵與咆嘯。這世界上有很多不公不義的事情,若是要認真,其實大可以透過媒體的力量讓大家看見,但得到的又會是什麼呢?我想,不懂得反省的人,永遠不知道要道歉,而事後只會去選擇逃避問題,甚至不認為自己有錯,那我何必跟一個不懂得禮貌的人計較?
看著許多人,依舊外出玩樂吃大餐的動態,只感到惶恐與害怕,或許是我自己過度擔憂,但畢竟自己的工作會接觸到大量的人,寧可減少外出,也不願意四處跑,畢竟就怕那個萬一,加上目前工作就已經消耗我自身的能量,懂得在家裡消化與處理那些負能量,或許是我現在要學習的事情,在這裡寫下這些,或許比起跟身邊的朋友抱怨來得好,因為當我在這裡寫下的同時,也是讓自己的心情沉澱的開始。謝謝願意讀到這裡的你,雖然我不認為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少,但希望我的壞心情,我的焦慮不會影響到你,也謝謝願意追蹤我的讀者們,你們的追蹤是對我的肯定,那怕只有少少的人,我也感到安慰。作家是我小時候的白日夢之一,不過我又非飽讀各類書籍的成長環境,大概只有自小很愛寫日記的習慣,讓我總想寫點什麼。我想只能暫時躲在這裡寫下我的生活點滴,希望能帶給你一些不同的想法或是角度去看待這世界,只願台灣能挺過這次疫情,我們一定可以的。也謝謝那些總是很善良的客人,願意體恤所有服務業的辛苦。
avatar-img
3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池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總覺得思緒有那麼點的混亂。 每個月總會有特別情緒低潮的時候,但試圖讓自己去接受這樣的情緒。 想哭就哭,即便隔天,可能眼睛會特別腫。 小時候總被教育,跌倒了不能哭,但眼淚還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即便是女孩子,也要學著堅強,因為真的沒有人會同情你的眼淚。到底是要哭給誰看呢?
或許,再也不會再見了, 雖然不知道你們, 會不會在這裡看到這篇文章,畢竟在這裡,我也只有讓你們知道。 我想說的是,希望你們永浴愛河、白頭偕老,我就不再打擾你們的人生,你們未來的婚禮攝影師,也另外再找人吧,相信你們一定可以攜手一輩子。 也謝謝,在過去的日子,一直不斷原諒我的任性、暴躁,但我想我的離開,
那時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概也只有你一個朋友可以依靠了。現在或許多了一些朋友,但你在我的心中,還是那麼的無人能敵,就像是溫暖的太陽,總是給我堅持下去的力量,能理解我的低潮與情緒,知道怎麼樣去撫平我的傷痕,也懂得給我空間一個人沉澱,不會強迫我該怎麼做,而是會慢慢引導我的方向與思維,總能因為你簡短
你說,試著把文章精簡化,只要四行字就好,但終究還是喜歡寫長文,或許是想要在更加細膩的表達深層的情感,也許在這個小天地,你永遠不會發現我在這裡,所以就任性的寫下所有胡思亂想。
  嘿,我曾經美好的愛情?又或者你從來沒愛過?我不知道,但答案也不重要了。沒想到當初選擇離開的人,也找到了幸福快樂,即便你,離開的原因,是被我揭穿的謊言,而我不知道被你隱瞞了多久,雖然是你甩了我,我也在分開之後,透過社群,確定了你的背叛。
一個人的冒險旅程,等待著奇遇, 某天,成了兩個人的互相扶持與鼓舞, 不論如何,在內心堅定的深信著, 會有那麼一個人,在等著遇上另一個人。
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總覺得思緒有那麼點的混亂。 每個月總會有特別情緒低潮的時候,但試圖讓自己去接受這樣的情緒。 想哭就哭,即便隔天,可能眼睛會特別腫。 小時候總被教育,跌倒了不能哭,但眼淚還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即便是女孩子,也要學著堅強,因為真的沒有人會同情你的眼淚。到底是要哭給誰看呢?
或許,再也不會再見了, 雖然不知道你們, 會不會在這裡看到這篇文章,畢竟在這裡,我也只有讓你們知道。 我想說的是,希望你們永浴愛河、白頭偕老,我就不再打擾你們的人生,你們未來的婚禮攝影師,也另外再找人吧,相信你們一定可以攜手一輩子。 也謝謝,在過去的日子,一直不斷原諒我的任性、暴躁,但我想我的離開,
那時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概也只有你一個朋友可以依靠了。現在或許多了一些朋友,但你在我的心中,還是那麼的無人能敵,就像是溫暖的太陽,總是給我堅持下去的力量,能理解我的低潮與情緒,知道怎麼樣去撫平我的傷痕,也懂得給我空間一個人沉澱,不會強迫我該怎麼做,而是會慢慢引導我的方向與思維,總能因為你簡短
你說,試著把文章精簡化,只要四行字就好,但終究還是喜歡寫長文,或許是想要在更加細膩的表達深層的情感,也許在這個小天地,你永遠不會發現我在這裡,所以就任性的寫下所有胡思亂想。
  嘿,我曾經美好的愛情?又或者你從來沒愛過?我不知道,但答案也不重要了。沒想到當初選擇離開的人,也找到了幸福快樂,即便你,離開的原因,是被我揭穿的謊言,而我不知道被你隱瞞了多久,雖然是你甩了我,我也在分開之後,透過社群,確定了你的背叛。
一個人的冒險旅程,等待著奇遇, 某天,成了兩個人的互相扶持與鼓舞, 不論如何,在內心堅定的深信著, 會有那麼一個人,在等著遇上另一個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最近很忙碌,今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發生了許多事情,有時真期望時間能倒轉。 昨天忙到非常晚才下診,看到未接來電也太晚打過去沒人接,今天回電從台北到台東照顧阿嬤的姑姑才有些慌張的告訴我阿嬤失智了,我很理智的回應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但在把電話那頭拿給阿嬤時,阿嬤連一句話、叫我名字都說不出口...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最近很忙碌,今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發生了許多事情,有時真期望時間能倒轉。 昨天忙到非常晚才下診,看到未接來電也太晚打過去沒人接,今天回電從台北到台東照顧阿嬤的姑姑才有些慌張的告訴我阿嬤失智了,我很理智的回應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但在把電話那頭拿給阿嬤時,阿嬤連一句話、叫我名字都說不出口...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