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怎麼教-Part 2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因此,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第二步:表達情緒,讓我們陪伴著孩子透過口語而非行為的方式練習表達自己的情緒吧!
第二步:表達情緒
不知道你對情緒的表達熟不熟悉,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孩子是不斷地在表達情緒的。舉例來說,當孩子說:「我這次數學考70分」,你覺得他的情緒是如何?單看句子上我們看不出情緒在哪,但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孩子是全班的第一名,你是否可以猜想到他的情緒應該是什麼呢?那如果我們知道他是全班第一名但很樂天不計較成敗的孩子,你覺得他的情緒又是什麼呢?
孩子的許多話語裡,可能都藏有一些情緒在,如果只是單單聽見句子表面的意思,我們實在猜不到孩子的情緒感受是什麼。因此「理解」成為了你們親子之間連結的橋樑,當你對他的狀態有足夠的理解,我相信在不同的言語當中,你可以知道他的狀態與情緒是什麼,就算不知道,因為你們親子關係夠好,你其實也可以嘗試直接「詢問」他,這是簡單核對我們對他理解的方式。
上述在講的主要是要讓你能夠確認孩子的情緒狀態。當有一些事件發生時,你才可以透過你對他的理解,幫助他講出他心中的情緒感受,進而增進你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會是一種示範,讓孩子理解到「原來我是這樣的心情」。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教育孩子透過「我訊息」去做表達。「我訊息」是一個很簡單卻常在情緒上很難做到的表達方式,它需要透過意識化的練習,才可以比較熟練的運用。「我訊息」適用於任何人際關係當中,除了孩子的表達外,親密關係之間的表達也很合適,因為他是一種建設性的溝通方式。
我訊息公式為:事件→感受→需求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因為媽媽對哥哥比較好而生氣,我們可以教孩子清楚的說「媽媽只幫哥哥拿東西,我覺得很難過,我也想要媽媽幫我拿東西」,這樣是一個很清楚的表達,用這樣的表達來替代孩子坐在地上哭或生悶氣的行為。而你也可以回應(但後半部可以說明你的限制或抱歉)「我看到你生氣,我很心疼,可能我剛剛沒有注意到你也需要幫忙,真的很抱歉」。
而我相信,這個例子永遠都只會出現在課本當中,在現實世界當中我們很少會這麼穩定、和平的跟孩子講話,趕上班、兩個孩子同時哭鬧、昨天跟老公/老婆吵架等,都會讓我們沒辦法好好地跟孩子做溝通,除此之外,這也不會是我們平常使用的語言。
因此我們只需要記得「我訊息」的核心態度在於「清楚表達情緒感受及自我需求」,表達情緒在於讓人理解你的狀態(以及什麼事情讓你有這種情緒),自我需求則在於透過溝通,讓對方能夠瞭解我們的內在需要。我們很常遇到的是,只表達情緒但沒能講出需求的,最後常演變成情緒勒索,也就是透過情緒來索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是讓對方只感受到情緒,依然不明白該怎麼和你互動相處。
「我訊息」可以透過表格來進行練習,您可以上網搜尋我訊息的相關文章,然後繪製「事件—感受—需要」來跟著孩子一起練習,這是一個不容易的表達方式,因為我們常常在情緒當中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或所講的話,但是如果有一個架構能幫助我們與孩子共同思考、練習,如此一來也能夠讓孩子情緒表達更加順利。當孩子越能夠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同時需求也有得到適切的回應,孩子當然也會經常使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我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情緒教育】真心換絕情:受傷的心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4-06-04
【情緒教育】「被冷落」「被冷落」,簡單說,是不被看見與不理睬 甄環被打入冷宮時,被冷落就是不會被召見的意思(加上冷宮的建物底下不附設「煤炭管道」,房子裡真的蠻冷的) 「被冷落」還有更進一步的細節 是從比較來的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4-02-29
【情緒教育】你被操弄了嗎?被引發罪惡感、羞愧感及挫敗感#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4-02-19
【情緒教育】情緒無法消化?理解隱藏的真正情緒才能成長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4-02-15
【情緒教育】如果有人向你求助,可是他沒有講得很清楚,他的情緒就開始來了怎麼辦?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3-09-13
[RIE 的情緒教育] 生氣起來打人又咬人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avatar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
2022-07-10
【情緒教育系列】《Hello,我的內在小孩!》「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出自韓國作家金惠男醫生和朴鐘錫醫生的著作《以為長大就會好了》的副標題,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然。
Thumbnail
avatar
師仁
2022-02-10
【情緒教育課】04-情緒路徑的長短路與認知重構(下)──長路徑/認知重構很多時候,人們常做一種事,就是「與其受人擺佈,不如先發制人地塑造好自己熟悉的角色及情境,然後照舊演,產生熟悉但可接受的挫敗」。 如果當事人習慣當受害者、不願負責,在遇到事件時,他的情緒與認知便會悄悄地往那方面去收集訊息,形成「我就是沒辦法」的解釋,進入「我就是無助、崩潰」的受害者角色。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1-12-17
【情緒教育課】03-情緒路徑的長短路與認知重構(中)──承接情緒情緒要能覺察,需要先能承接與安撫,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喜愛自己」或「相信有人愛自己」是前提,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你相信自己的情緒是有道理的,是要被看見與受理的,你從情緒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有些行動。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1-12-16
【情緒教育課】02-情緒的長短路徑與認知重構(上)──短路徑情緒的產生是人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自然反應。情緒產生先於認知面與意識面,類似本能反應,幫助當事人處理一些緊急和危險的突發事件,EX「感到害怕就先逃跑」。另一種是當事人若面臨失去親人、遭遇挫敗等重大事件,失落與悲傷的情緒也能指引自己進行安撫、重整何謂最重要的事物,再讓生活繼續前進。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