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讀懂孩子情緒,100個聽說問答關鍵對話練習/沒有成績單的童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讀懂孩子情緒這本作者是外國人Doris Heueck-Mauß。在舊式的教養書籍裡面,最常見的就是 專家怎麼說,彷彿在諸多教養版本裡,有一個是最正確的真理。不過隨著和不同孩子的接觸,我開始覺得,其實沒有甚麼絕對正確的方式去教孩子,畢竟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一樣。我們只是透過這些教養書籍尋找不同的切入方式/溝通技巧而已。
這本書並非乏善可陳,他提到幾個值得注意的點:八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較健全的心理發展,他們可以區分外在世界、自我反應和內在感受。也可以分辨有些人說出來的話不一定等同於做出來的表情或反應出來的態度。(那些沒說出口的)但是,孩子雖然感受到這些差異,並不一定就能夠處理自己產生的情緒,當他們再長大一點,可能會對於這種言行不一的落差產生各種反抗情緒(叛逆期?)。所以他主張要盡早採用開放式溝通。簡單講,開放式溝通就是鼓勵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避免在他們想要開口的時候就先行下判斷、甚至連肢體語言都要注意,因為孩子可以透過這些蛛絲馬跡看出你的不耐。
說起來即便大人也是一樣的情況,如果另一半/公司的同事/商店的老闆店員對於你想反應的問題表達出各種不耐煩,你大概也不會有甚麼樣的心情繼續講下去,更何況有很多關於內心的煩惱擔憂往往是依據大量脈絡而形成的,缺乏足夠的描述,往往很難令聽者感同身受。如果一方不知道從何說起,另一方又沒有足夠的耐心,溝通會有甚麼樣的結果似乎可想而知。說起來容易,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卻又一再發生。凡事起頭難大概就是這樣寫照。

就這一點,作者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引,諸如:
別急著回答問題,先問清楚狀況。
分辨孩子的情緒狀態,跟孩子一起討論它。
請注意:六歲以下的孩子只能理解話語的字面含意。
不斷重複提問雖然會令人厭煩,但能幫助孩子學習。
講話時,應避免使用雙關語及帶著輕蔑的口吻。
做到言語和行為上的有禮,落實家庭說的倫理。
諸如此類抽象或具體的指引,都是提醒我們自己以身作則的重要。

不過,即便鼓勵孩子說出煩惱,書中並沒有處理到後續的問題。當我們遇到孩子談到自己被霸凌、被性騷擾、做父母的可以有甚麼樣的具體作為,這牽涉到每個人的處世原則、行為準則,甚至大環境的道德標準。或許因為牽涉過廣,所以作者對此並沒有多做描述。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比較可惜的地方。畢竟,說是一回事,回饋更是重要。能不能具體幫助孩子面對問題,甚至常見的問題,足以讓他們對父母有更強的安全感:說出來是能夠幫助自己解決目前所面對的問題。

另外,作者也提到可以透過定期家庭會議的方式解決家中發生的問題或是彼此溝通觀念,這點我個人認為也許在華人家庭稍微困難一點。即便確實大家能夠撥時間一起面對某些在日常生活中常發生的溝通障礙,但很容易變成互相指責的情緒或是訴諸權威的說教大會。

相較於這種訴諸專家的描述方式,<沒有成績單的童年>屬於用異國文化的方式,比較瑞典和台灣在教育上的差異。當然,在閱讀過程中會抱持著外國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的懷疑。諸如她透過秤雪來複習學校教的水的三態、質能守恆,這樣的小故事究竟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的差異?如果是家庭,台灣人到了瑞典就會變成不是台灣人嗎?
不過,確實透過書中一個又一個生活小故事,可以看到作者正向教育孩子的努力。這種希望將自身認為良善的行為準則,傳遞給下一代的心情,我想不論台灣瑞典,都是與世皆然吧

最近偶而會做噩夢,夢中總是會想到自己數學成績不夠好,或是忘了複習以前的內容,卻要面對即將來臨的大考。明明已經脫離學校教育以久,或是當時數學成績其實也沒有那麼差,卻會做這種莫名擔心與焦慮的夢。或許這樣的夢可以解讀是生活中壓力的轉化,但人畢竟要無中生有是有一定難度的,表示當初至少也曾經感受過同樣的焦慮吧。我們以為人人都該挺過的一關,可能成為許多人一生的夢靨

當我們選擇拋棄用成績單來衡量孩子的表現時,該怎麼確認他們有學好我們認為重要的那些信念呢?

心 大概是最終且最重要的手段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用一句話,連結你與孩子的內心,發生問題重點不在解決,而是你與孩子之間愛的連結。
Thumbnail
用一句話,連結你與孩子的內心,發生問題重點不在解決,而是你與孩子之間愛的連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作者將書本內容分為教養孩子九個主題:控制、不成熟、鬧脾氣、兄弟姊妹、遊戲、學習、自尊、社會,最後以獨立作為結尾。內容涵括了教養孩子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以及該如何做出合適的應對。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作者將書本內容分為教養孩子九個主題:控制、不成熟、鬧脾氣、兄弟姊妹、遊戲、學習、自尊、社會,最後以獨立作為結尾。內容涵括了教養孩子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以及該如何做出合適的應對。
Thumbnail
回顧一下本書的五個主題架構: 成績到底有多重要? 認真,是一種基本的人生態度 讀書,終究是孩子自己要承擔的責任 雖然無法翻轉教育體制,孩子也能樂在學習 預先儲備堅實的學習力 讀完這本書後,自己總結了以下四個要項,是要時時警醒自己要能做到的事。 *養成「對自己份內工作負責」的基本態度。
Thumbnail
回顧一下本書的五個主題架構: 成績到底有多重要? 認真,是一種基本的人生態度 讀書,終究是孩子自己要承擔的責任 雖然無法翻轉教育體制,孩子也能樂在學習 預先儲備堅實的學習力 讀完這本書後,自己總結了以下四個要項,是要時時警醒自己要能做到的事。 *養成「對自己份內工作負責」的基本態度。
Thumbnail
#6Y #4Y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們家有陣子大概每天都要上演的家庭劇場:小兒子K常常因為講不清楚自己的意見,說著說著就哭鬧起來,我請他冷靜反而鬧得更兇,或是遠離他有時還會衝過來打人,雖然我的理智上告訴我說要好好說,但聽久了尖銳的哭鬧聲常常也讓我的脾氣上來了,也跟著大聲講話想制止他,直到他冷
Thumbnail
#6Y #4Y 筆記內容部分來自書籍原文 我們家有陣子大概每天都要上演的家庭劇場:小兒子K常常因為講不清楚自己的意見,說著說著就哭鬧起來,我請他冷靜反而鬧得更兇,或是遠離他有時還會衝過來打人,雖然我的理智上告訴我說要好好說,但聽久了尖銳的哭鬧聲常常也讓我的脾氣上來了,也跟著大聲講話想制止他,直到他冷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 孩子情緒失控一直以來是我們煩惱的排行榜,安撫哭鬧是我們的家常便飯,每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卻常常失敗、力不從心,甚至還動了怒火、發了脾氣。其實孩子之所以情緒失控,一方面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不知道該怎麼用說來表達情緒,另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得到大人的關注,所以選擇用哭鬧來表達。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Thumbnail
汪培珽。2014。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出版。 推薦給:想要孩子更會讀書、不知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的「父母」。 封面是作者很感動的一幕,她說,這群孩子,好想好想讀書!所以她把這幕作為封面!其實這種渴望,也令我很感動,我深信應該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這個點,只是現在的學習環境及生活讓這個欲望變淡了。我覺得比較
Thumbnail
汪培珽。2014。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出版。 推薦給:想要孩子更會讀書、不知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的「父母」。 封面是作者很感動的一幕,她說,這群孩子,好想好想讀書!所以她把這幕作為封面!其實這種渴望,也令我很感動,我深信應該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這個點,只是現在的學習環境及生活讓這個欲望變淡了。我覺得比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