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的手機跳出對話框通知,原來是就讀國一的弟弟tag我,並翻拍了一道數學題目,問我會不會。
題目敘述大致上是這樣:有兩個人背對著電線桿,A朝東走,B朝西走。A指揮B往前走數公尺後,再向右轉數公尺;B指揮A往前走數公尺後,再向左轉數公尺。兩人都到達定位後發現跟原本設定的位子不同,A就向B說:「你剛轉錯了,剛轉彎處應該要向左轉數公尺。」
這題要問的是:B應該如何修正才能走到對的位子?這題是單選題,四個選項各自提供不同的方向及長度,A是往北走24公尺,B是往南走12公尺,C是往東走9公尺,D是往西走12公尺。
其實我對題目的敘述一開始就帶有疑問,覺得明明是A給錯指令,他怎麼會說是B轉錯方向呢?A應該說:「我剛說錯了,剛轉彎處應該是要向左轉數公尺。」假設真的是B轉錯方向,應該向右B卻向左轉,那A的回應也應該是:「你剛轉錯了,剛轉彎處應該是要向右轉數公尺,你轉成左邊了。」
好,暫且不論A文句敘述的邏輯,我試著放下疑惑解題,但發現四個選項裡竟沒有我認為的答案!於是我陷入了思索,是不是我理解錯題目意思了?然後我試著把可能是答案的選項假定成正解,並思考如果我以另一種方式理解題目敘述的話,是不是就可以得到這個答案?幾經幾回的思辯後,我在對話框中打上幾個字並傳出:「我覺得答案是B。」
「為什麼不是往南走24公尺?我以為是要從B現在站的位子去修正。」對話框迅速跳出這個疑問。『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但發現沒有這個選項,哈哈...』
對啊!我明明就也不認同題目給的四個選項,我明明就有自己理解的答案,為什麼還硬要自圓其說,從中選一個「標準答案」呢?我這不就是被單選題的框架,被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框架所束縛了嗎?我甚至沒有對弟弟提出我對題目的疑惑,甚至沒打算表達對題目的質疑,這樣被框架澈底圍困的我突然覺得好羞愧。
這就是我在世打滾30載的後遺症嗎?求學時期,考卷總要求我們從選項中選出標準答案;進入職場,長官、公司制度總要求員工在既定的權責範圍中,端出最佳的成果表現;其實整個社會也習於用特定的框架要求每個人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應該呈現的樣貌。是因為如此,所以我也沿著框架的輪廓前進而不自知了嗎?是因為這樣,所以當遇到人生困惑時,我常有種走不出圍欄的錯覺嗎?
好家在,還在國中階段的弟弟沒有因為是「姊姊」的話而照單全收;好家在,他選擇站在「姊姊」的框架外探尋真理。謝謝弟弟的發問,他的質疑點醒了我:框架中不一定有答案。若你正好不幸遇到挫折,而對人生感到困惑時,也別忘了走出框架,從自己的心出發,去理解整個事件,去爬梳自己的想法、心聲,並且大膽地擁抱自己的解答,也許那就是助你突破人生關卡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