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為天下先」這句話,原出自老子。
所謂「不敢為天下先」,是以不敢、不敢,才去「敢」。什麼意思呢?
當面對一個生死存亡的抉擇時,首先得在不敢、不敢的過程,經過深思熟慮,權衡事後,怎樣做才是合理(理者,禮也,指法理、情理、天理),然後才去「敢」!這是《易經》的思維。
過去的文化科,大家都讀過「潛龍勿用」這句話。語出自《易經•乾卦》。龍,象徵是很有本事、很有能力的;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要潛呢?蓋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條件,都不在你的掌控中,如果強行為用,輕則自暴其醜,重則自絕後路。故此,必須在勿用、勿用的處境下,留待時機成熟才「用」。
老子另一句話:「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就是在不爭、不爭的情況下,在合理的情況下,大家都認為是你該得到的,那你才去爭吧。
諸位,昔日孔子哂子路「不讓」,不讓就是爭呀!
謹此共勉!
(寫於20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