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國一上生物篇(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生物在第四、第五章後,已經不再強調背超級多的資訊,像是我們以前學的周遭神經有幾對,複雜情境下的植物向性,現在會考都不會出了;但是情境、素養等重視融會貫通的題目變多。

通過四、五章荼毒的同學,到第六章後會瞬間感到清爽,一方面是習慣了生物科,另一方面則是第六章的內容比較破碎。破碎不連貫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代表只要下點功夫,分數就會回報你,題目也很難在七上剛開始就出到複合型,有助提高自信心。

先了解各種作用本質,再記憶器官負責功能

第六章生物恆定性,大致上可分為氣體、液體、體溫、血糖四種恆定,而且非常基礎,範圍相對小,題型變化度也低。筆者的建議是,請先了解「XX作用」的本質(參考前面的章節),然後才去記憶哪些器官負責做什麼事情,先從呼吸作用開始。

raw-image

生物需要能量,透過呼吸作用產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在「粒線體」中完成。

生物要獲取能量,就有「輸入、輸出」的管道。從上式可以看到,左邊的原料有「葡萄糖」與「氧」,葡萄糖,右邊的產物則有二氧化碳與水。

在此我們會發現,為了取得生物所需的能量,就得輸入輸出各種物質,而人類當然沒有無限儲存物質的能力,就只能透過各種方式去取得與排出。

生物間的呼吸差異先有概念,不急著整合後續課程

讓我們先從氣體恆定性開始,指的是生物取得氧後,轉化成二氧化碳並排出的過程。對生物來說,就是在哪個地方進行呼吸作用,再次強調此作用發生在「粒線體」中,請參考下圖。

raw-image

單細胞等簡單生物,可以僅靠擴散作用交換氣體,而對複雜生物來說,則需要作用的「器官」,植物在葉片中的葉綠體,動物則是在肺(陸地)、鰓(水生)等器官。

在此,有時間的話,請解釋「主要呼吸器官」的差異,讓學生建立一個概念,並不是說動物用肺呼吸,就「只會用肺」,像是哺乳類動物,皮膚呼吸大概也有1%左右的量。

需要跟師長解釋一點,在學生第一次接觸時,請勿把七下的「生物界分類」,例如真核生物的呼吸,動物界、植物界的差異先提到這邊講,因為整合需要等下學期,學完分類後才能這樣做,不然一定會昏。但若時間充裕,此章的內容可以用七下的部分作補充。

而這節呼吸作用,有配合肺部運作的解釋,表達吸氣吐氣的差異,這個要請學校做簡單的寶特瓶實驗,或是父母找影片解說,沒有配圖的情況下,硬背吸氣是橫膈膜下降,效率很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60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6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營養是未來全世界健康的唯一走向,食療之所以可以把我們的身體養好,主要就是二個字,用現代科學來說營養包括........................
Thumbnail
營養是未來全世界健康的唯一走向,食療之所以可以把我們的身體養好,主要就是二個字,用現代科學來說營養包括........................
Thumbnail
孩子的生命發展歷程 0-7歲(腦幹)身體活動 7-14歲 (邊緣系統) 藝術性的教學 14-21歲(大腦新皮質) 蛋白質的重要性? 還有家長最關心也最擔心的--關於發燒
Thumbnail
孩子的生命發展歷程 0-7歲(腦幹)身體活動 7-14歲 (邊緣系統) 藝術性的教學 14-21歲(大腦新皮質) 蛋白質的重要性? 還有家長最關心也最擔心的--關於發燒
Thumbnail
保加利亞的一位教授來到一座小城講學。某日教授的講題為自然界及其財富,談到「氧氣」時,他正了正衣襟,高談闊論起氧氣的重要性:「氧氣是大自然的恩賜,沒有氧氣,所有的生物都將不復存在。 而氧氣是在1773年被發現的……」台下立刻傳來一聲驚呼:「天哪!那在此以前人是怎麼呼吸的?」 a.生活忙碌、壓力過大:
Thumbnail
保加利亞的一位教授來到一座小城講學。某日教授的講題為自然界及其財富,談到「氧氣」時,他正了正衣襟,高談闊論起氧氣的重要性:「氧氣是大自然的恩賜,沒有氧氣,所有的生物都將不復存在。 而氧氣是在1773年被發現的……」台下立刻傳來一聲驚呼:「天哪!那在此以前人是怎麼呼吸的?」 a.生活忙碌、壓力過大:
Thumbnail
沒有口訣、沒有技巧,就是多繪圖多記憶,真的沒有別的。為了追尋稍微方便點的訣竅,同學會浪費更多時間,不如直接繪圖紀錄有用,此處心智圖也好,課本參考書的附圖填空也好,找個習慣的多畫幾次就可以。
Thumbnail
沒有口訣、沒有技巧,就是多繪圖多記憶,真的沒有別的。為了追尋稍微方便點的訣竅,同學會浪費更多時間,不如直接繪圖紀錄有用,此處心智圖也好,課本參考書的附圖填空也好,找個習慣的多畫幾次就可以。
Thumbnail
生物膜在生物體當中是控制物質進出的角色,細胞膜也是生物膜的一種,鈣能夠穩定膜的結構,提高細胞膜的疏水性,並增加細胞膜對鉀、鈉、鎂等離子吸收的選擇性,缺鈣的時候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降低。 再加上細胞分裂需要鈣,但鈣會被固定在細胞壁當中,不容易被轉移或再利用,必須適時補充,否則會影響新細胞形成,以及植物對
Thumbnail
生物膜在生物體當中是控制物質進出的角色,細胞膜也是生物膜的一種,鈣能夠穩定膜的結構,提高細胞膜的疏水性,並增加細胞膜對鉀、鈉、鎂等離子吸收的選擇性,缺鈣的時候這方面的能力就會降低。 再加上細胞分裂需要鈣,但鈣會被固定在細胞壁當中,不容易被轉移或再利用,必須適時補充,否則會影響新細胞形成,以及植物對
Thumbnail
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葉綠素、酶、維他命、植物生長素、生物鹼......等有機化合物的組成份,大概佔了植物體重量的0.3%~0.5%。 特別是蛋白質,氮在其中佔的含量大概是16%~18%,而蛋白質在植物生長與發育過程中又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少了蛋白質,新細胞形成就會受到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
Thumbnail
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葉綠素、酶、維他命、植物生長素、生物鹼......等有機化合物的組成份,大概佔了植物體重量的0.3%~0.5%。 特別是蛋白質,氮在其中佔的含量大概是16%~18%,而蛋白質在植物生長與發育過程中又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少了蛋白質,新細胞形成就會受到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
Thumbnail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十六種不可或缺的元素,稱為「必需元素」,依照植物體內的含量區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含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則有鐵、硼、錳、銅、鋅、鉬、氯。 另外還有一些元素,不是必需,但對某些特定植物有幫助,稱為「有益元素」,如鈉、矽、鈷....
Thumbnail
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十六種不可或缺的元素,稱為「必需元素」,依照植物體內的含量區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含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則有鐵、硼、錳、銅、鋅、鉬、氯。 另外還有一些元素,不是必需,但對某些特定植物有幫助,稱為「有益元素」,如鈉、矽、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