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要怎麼寫呢?其實,不外乎是什麼、為什麼及怎麼樣三大要素;在三大要素之下,另有其他五個關鍵性提問,會引領孩子進一步深思,發掘出故事的精髓,並且和自己的生命歷程相結合。
在LINE的世界裡,有「已讀不回」,不管傳了多少則訊息,不回就是不回,讓家人心急如焚;在閱讀的世界裡,則有「已讀不會」,孩子不管讀了幾遍,心得就是不會寫,讓老師、家長懷疑人生……
時常聽父母和我抱怨,明明小朋友超愛看書,閱讀量極大,但每次寫閱讀心得仍然一個頭兩個大,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首先,閱讀(輸入)與書寫(輸出)是兩回事,讀得多,但沒有練習寫,比起沒讀也沒寫的孩子好不了多少;其次,如果沒有接受思辨練習,只是被動輸入,當然不會有任何想法,無法輸出任何東西。
我在課堂上,針對那些完全不會寫閱讀心得的學生,設計了一個基本套路,請他們讀過一則短篇故事之後,依據套路寫心得。他們很快就能掌握寫作架構,第一次就寫出架式十足的心得來;多練個幾次,越練越純熟以後,再加以延伸變化,自然越讀越有想法,越寫越能把握心法了。
現在,我以我所撰寫的這則故事為例,跟各位分享閱讀心得寫作的基本套路。
這是小學中年級以上的孩子都看得懂的故事,至於心得要怎麼寫呢?其實,不外乎是什麼、為什麼及怎麼樣三大要素;在三大要素之下,另有其他五個關鍵性提問,會引領孩子進一步深思,挖掘出故事的精髓,並且和自己的生命歷程相結合。
接著,我來為各位一一說明:
第一,讀者不一定讀過這個故事,所以我們必須先請孩子敘述故事大意。不過,很多孩子連大意都寫不好,不是寫得太長,就是沒有抓到重點。說穿了,寫大意只要簡單描述以下三點:
這三點各用一到兩句話交代就完成了,例:
經由兔子對烏龜所說的話,具有基礎閱讀理解力的孩子,應該可以推知故事的寓意。因此,在大意之後,再用一、兩句話說明寓意,例:
故事寓意出爐後,要進一步解釋寓意的內涵,可以根據以下這個問題切入思考:
原版故事只提供一種情況,但在心得寫作中,我們可以假想另一種相反的情況,讓讀者進行比較;一經比較,優、劣便一目瞭然了。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從情節的轉折處追問:
如果烏龜繼續跟兔子比賽跑,那牠的下場會如何?
接收到這個問題的孩子,便會在腦海裡展開聯想,想像平行時空中的另一種狀況。例:
兩種狀況放在一起評比,不用多費唇舌,也能夠具體說明寓意,增加說服力。
前面三項都是根據故事內容加以發揮,接下來,要慢慢把焦點從故事拉回到自己身上,將故事寓意消化並內化。
透過這個問題,引導孩子代入故事中,想想看自己會如何處理角色所遇到的困境。例:
當孩子代入故事時,會開始從客觀的故事,逐漸回歸主觀的經驗與認知,以自身為原點處理故事衝突,予以消化。
寫到這裡,只剩最後一步了,那就是連結自己的經歷,把故事內化。例:
或者是:
上述五個問題正是小朋友寫作閱讀心得時的五個重要指引,一個一個處理完成,不但文章的輪廓隨即成形,也能強化思辨,寫出精闢且深入的見解。
不過,別以為小朋友只要牢記這五個提問就再也不怕閱讀心得了,如果沒有時常練習,磨練思考與書寫,突然要下筆寫作,可能還會是寫得七零八落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