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到圖書館看書的我,今天到圖書館借了書,發現多了好多關於童年創傷、內在小孩的書籍,而看到這些關鍵字,我的大腦不禁也湧進了之前病患問我「每個人都會有個內在小孩嗎?」內在小孩曾經是紅極一時的說詞,幾乎許多專業與非專業都在談及內在小孩這件事,但談及內在小孩,我更關心的事是在我剛踏進心理領域初期就非常感興趣的一個現象:親職化。
親職化我常常會用一個現象來比喻,而病患們便會秒懂這是怎樣的一個現象。就是一個小孩在做一個大人會做的事情,而這件事本由該大人做,卻變成一個孩子做的事情。
許久沒到圖書館看書的我,今天到圖書館借了書,發現多了好多關於童年創傷、內在小孩的書籍,而看到這些關鍵字,我的大腦不禁也湧進了之前病患問我「每個人都會有個內在小孩嗎?」內在小孩曾經是紅極一時的說詞,幾乎許多專業與非專業都在談及內在小孩這件事,但談及內在小孩,我更關心的事是在我剛踏進心理領域初期就非常感興趣的一個現象:親職化。
親職化我常常會用一個現象來比喻,而病患們便會秒懂這是怎樣的一個現象。就是一個小孩在做一個大人會做的事情,而這件事本由該大人做,卻變成一個孩子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