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靜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靜坐很重要,我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坐著不到二分鐘,腦袋裡的雜訊有如雪片般的飛來,很快就放棄了,以前的節奏大概是坐一天,休息半年這樣。
希望能學習有系統的方法,讓自己的心能安住在那裡。應該是緣份到了,今年四月份有機會接觸到快樂課程的呼吸課,通常我很難一個星期,每天下午都沒事,決定上課的那一天,看了行事曆,居然都沒訪客,立馬請了三天假,去上課。
第一天上完課,就有覺得內心好像堅強一點,上完課後老師會陪伴同學40天,每天都要練習,漏掉一天就要重新計算40天,以利培養一個好習慣,從那時候開始,我們5:30起床練呼吸,6:30開始進入日常,這樣練習下來,覺得自己內心真的有轉變,變的不會麼焦慮,也比較平靜,順利的撐過五月份那個成交量7千多萬,公司分流上班,一個人當N個人用,大盤太有效率,顧客不理性的日子。
我覺得這課程不便宜,三天的課程,每天四小時,收費7000元,貴森森!但我真的覺得很不錯,值得推薦。只要付一次學費,就可以終身使用,用愈久愈划算,真的要趁早學習。透過呼吸的鍛鍊,負能量比較不會進到心裡,安穩許多。這幾個月來,也覺得學習可以再進展,接著報名了他們的靜心課程。
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很重要,以往對於靜心冥想,都是片段式的學習,這次是有組織的學習,加上有真人可以詢問,能夠解決心中的疑問,課程結束後,仍需要40天的練習,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每天早晚20分鐘給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於是起床時間調成5:00,傍晚的超慢跑從一小時,縮短為30分鐘,留30分鐘給靜心。
目前進入第五天,還無法說出什麼大改變,也因為要加入這20分鐘的行程,有很多事情,都要重新排序,開始新生活,重新調整也都很好,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慢慢來…我現在每天晚上八點,就想睡了呀!XD
HI~ I’m QQ KATE,感恩大家收看,您可以有其他選擇,但您選擇留在這裡…
歡迎按讚、留言、分享,傳遞正能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媽媽,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指引. 凱特出生於平凡家庭,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真誠善良,並且獨立傲然的女人. 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義務,快樂是一種權力. 我曾以為自由是可以隨心所欲,後來才發現自由是不必身不由己. 希望藉由自己的文章,讓更多的朋友能夠成為自己想當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9/3-5上了想上很久的靜心課程,報名後跟教學的老師連絡上了,他問我為什麼想學靜心課程,我說:第一是想支持他繼續開公益課程(凱特O.S.我怕老師沒別的收入會餓死,但也許是我多慮了,搞不好老師很有錢),第二是我坐不住。 老師說:坐不住慢慢會變好的。 我問老師,我們的課程這麼貴,很多人根本沒辦法上這麼貴
大家一定都知道通貨膨漲是什麼?小時候我們一個波羅麵包十元,現在一個可能要二三十元,物價愈來愈貴,這就是通貨膨漲。 二十年前月薪水三萬跟現今社會月薪三萬,能夠買到的東西差很多,這幾十年來,通膨大約落在1~3%的,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財商,只會死存錢,那麼我們很容易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不敢有夢想,這會是
王育才說:投資时候最大的盲點,就是忽略風險,因此容易追高殺低!他認為在投資工具越來越多的時代,很多民眾吸收與閱讀的理財資訊卻不夠,因此在一心只想追求高報酬的心態下,一旦風險來了,就容易情緒失控,也就造成「追高殺低」的不理性行為。 尤其中國人,喜歡「一窩蜂」的行為,聽到什麼好,就買什麼,沒有做好全盤評
黃光裕說過:比起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的上班族、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無非就是投資理財的能力。所以理財知識的差距懸殊,是真正造成窮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他認為,理財致富只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儲蓄,追求高報酬以及等待再等待。 他說,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
他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旅行投資家,羅傑斯曾以三年的時間環遊世界一百十六個國家,尋找投資靈感,他的名言是:要從全球情勢中獲利,最好的方法是一哩、一哩看世界。 #KATE說:親自環遊世界去觀察巿場的人,才能看到真正的巿場,才不會發生寫枋寮漁港的文章,卻說橘紅色的太陽,正從海上浮升,文字沒問題,但地理位置錯了
Paul Allen是前微軟董事,他說自己的投資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做很多投資計劃前都會自己喜歡什麼? 他在辭去微軟董事後,專注做投資,是創投業的名人,較為知名的是在航太史上留名。 KATE說:做自己有熱情的事一定能賺到錢,因為有興趣,所以會不斷的追求卓越,社會要進步,也需要有這樣的人存在,聰明
9/3-5上了想上很久的靜心課程,報名後跟教學的老師連絡上了,他問我為什麼想學靜心課程,我說:第一是想支持他繼續開公益課程(凱特O.S.我怕老師沒別的收入會餓死,但也許是我多慮了,搞不好老師很有錢),第二是我坐不住。 老師說:坐不住慢慢會變好的。 我問老師,我們的課程這麼貴,很多人根本沒辦法上這麼貴
大家一定都知道通貨膨漲是什麼?小時候我們一個波羅麵包十元,現在一個可能要二三十元,物價愈來愈貴,這就是通貨膨漲。 二十年前月薪水三萬跟現今社會月薪三萬,能夠買到的東西差很多,這幾十年來,通膨大約落在1~3%的,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財商,只會死存錢,那麼我們很容易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不敢有夢想,這會是
王育才說:投資时候最大的盲點,就是忽略風險,因此容易追高殺低!他認為在投資工具越來越多的時代,很多民眾吸收與閱讀的理財資訊卻不夠,因此在一心只想追求高報酬的心態下,一旦風險來了,就容易情緒失控,也就造成「追高殺低」的不理性行為。 尤其中國人,喜歡「一窩蜂」的行為,聽到什麼好,就買什麼,沒有做好全盤評
黃光裕說過:比起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的上班族、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無非就是投資理財的能力。所以理財知識的差距懸殊,是真正造成窮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他認為,理財致富只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儲蓄,追求高報酬以及等待再等待。 他說,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
他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旅行投資家,羅傑斯曾以三年的時間環遊世界一百十六個國家,尋找投資靈感,他的名言是:要從全球情勢中獲利,最好的方法是一哩、一哩看世界。 #KATE說:親自環遊世界去觀察巿場的人,才能看到真正的巿場,才不會發生寫枋寮漁港的文章,卻說橘紅色的太陽,正從海上浮升,文字沒問題,但地理位置錯了
Paul Allen是前微軟董事,他說自己的投資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做很多投資計劃前都會自己喜歡什麼? 他在辭去微軟董事後,專注做投資,是創投業的名人,較為知名的是在航太史上留名。 KATE說:做自己有熱情的事一定能賺到錢,因為有興趣,所以會不斷的追求卓越,社會要進步,也需要有這樣的人存在,聰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天不能使用手機、不能和別人說話交流,是什麼感覺? 這是參加正念減壓團體課程中,很特別的體驗。一日止語靜心, 是深度的內在修煉,也是讓我們奔波忙碌的心,得以沈澱,好好休息。 我們總是忙著追趕一個又一個目標,都需要有一個時間,可以暫時放下手機,放下別人的需求,靜下心來,好好和自己在一起。 ​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Living in pune -Day 4 今天參加第一個課程,mindfulness and moving. 從站姿開始重新學習,覺知自己是不是以最不費力的姿勢站立。不過今天一整天,頭都不舒服,到了下午頭更痛了,免強上完課後,因為晚上報名參加一個聽說很強大的靜心,報名時,櫃檯還要我考慮要這樣
2/20-七天冥想入門 冥想從這裡開始 經過豐富的寒假,再次回到學校,距離上次做正念冥想練習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這次練習以呼吸觀察開始,透過專注在呼吸,練習自己的專注力,或許因為太久沒做正念,我不斷分心在外在的聲音及內在的念頭想法。 終於比較回到專注,卻因為剛進行完體育課,全身都還在緊繃的
2/20 W1D2:今天是做一個七天的練習,他是入門等級的冥想,而他是10分鐘的版本,只是會覺得有點久,我感覺會很想睡(會打瞌睡…),整個身體感覺有點熱,可能是衣服比較厚,另外這次難得沒有一直在思考其他事情或是任務之類的,有比較專注在當下去感覺身體。
《七天冥想入門》 2/20 (冥想,從這裡開始) 好久沒有做正念了,今天在正念的時候,一開始會感覺到很熱、悶,因為是運動過後,還有會想到下一堂課要上的內容,但後來有比較專注的在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呼吸還有周圍的環境上,感覺比較安心、放鬆,結束後也很舒服。
(七天冥想入門:第一堂:冥想從這裡開始) 2024 2/20 (二) 肩膀有點酸,頭在流汗,呼吸變順暢了,中途注意力一直往腳跑去,因為腳很癢感受倒是不會煩躁,而是感覺平靜和疲倦。
Thumbnail
這堂課開始除了靜坐練習,行禪的方式有稍微不同的變化,老師讓我們微曲膝蓋,比平常走路會屈膝的角度更彎一點,持續讓腳底和地板連結,也許會走得慢一些,但可以因此體驗到重力和腳底的回饋,當然每個人行走的狀態也會因當天身體的勞累疲憊程度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天不能使用手機、不能和別人說話交流,是什麼感覺? 這是參加正念減壓團體課程中,很特別的體驗。一日止語靜心, 是深度的內在修煉,也是讓我們奔波忙碌的心,得以沈澱,好好休息。 我們總是忙著追趕一個又一個目標,都需要有一個時間,可以暫時放下手機,放下別人的需求,靜下心來,好好和自己在一起。 ​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Living in pune -Day 4 今天參加第一個課程,mindfulness and moving. 從站姿開始重新學習,覺知自己是不是以最不費力的姿勢站立。不過今天一整天,頭都不舒服,到了下午頭更痛了,免強上完課後,因為晚上報名參加一個聽說很強大的靜心,報名時,櫃檯還要我考慮要這樣
2/20-七天冥想入門 冥想從這裡開始 經過豐富的寒假,再次回到學校,距離上次做正念冥想練習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 這次練習以呼吸觀察開始,透過專注在呼吸,練習自己的專注力,或許因為太久沒做正念,我不斷分心在外在的聲音及內在的念頭想法。 終於比較回到專注,卻因為剛進行完體育課,全身都還在緊繃的
2/20 W1D2:今天是做一個七天的練習,他是入門等級的冥想,而他是10分鐘的版本,只是會覺得有點久,我感覺會很想睡(會打瞌睡…),整個身體感覺有點熱,可能是衣服比較厚,另外這次難得沒有一直在思考其他事情或是任務之類的,有比較專注在當下去感覺身體。
《七天冥想入門》 2/20 (冥想,從這裡開始) 好久沒有做正念了,今天在正念的時候,一開始會感覺到很熱、悶,因為是運動過後,還有會想到下一堂課要上的內容,但後來有比較專注的在覺察自己的身體和呼吸還有周圍的環境上,感覺比較安心、放鬆,結束後也很舒服。
(七天冥想入門:第一堂:冥想從這裡開始) 2024 2/20 (二) 肩膀有點酸,頭在流汗,呼吸變順暢了,中途注意力一直往腳跑去,因為腳很癢感受倒是不會煩躁,而是感覺平靜和疲倦。
Thumbnail
這堂課開始除了靜坐練習,行禪的方式有稍微不同的變化,老師讓我們微曲膝蓋,比平常走路會屈膝的角度更彎一點,持續讓腳底和地板連結,也許會走得慢一些,但可以因此體驗到重力和腳底的回饋,當然每個人行走的狀態也會因當天身體的勞累疲憊程度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