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小人物故事#1|與個案攜手到遠方:諮商心理師的療癒時光

2022/08/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不需要了解人生,你只需要活在其中」——麥特.海格 
藉由一次訪問、一段文字、一篇故事、一個人物,尋找生活的脈絡、探索生命的軌跡。
某日冬日煦陽灑落的午後,我和好友小車在永康街的咖啡廳裡聊著陳年往事,笑聲此起彼落,聲音裡乘載著過往的青春回憶,隨著空氣蔓延到整個空間。印象中,開朗、幽默的小車一直是團體的靈魂人物,她的周圍總是充滿著歡笑聲,有她在一切都很放心──大概就是這樣的溫暖性格讓她踏上諮商心理這條路⋯⋯。
備註:她是「小人物故事」專案的第一位實驗者。企劃此專案的初衷主要是希望透過親朋好友的視角,觀察大家對職涯規劃或人生的一些想法,當然也包含一些私心,像是學習採訪提問的技巧、統整結構以及打磨文字能力等。這篇故事約在一年多前採訪完,不過結束後卻在不知如何下筆而無疾而終。一年多過去了,我內心還是強烈渴望執行這個企劃,於是開始約訪朋友,也完成了幾篇故事。現在重聽了當時的錄音檔,讓時間倒轉回到那間巷口的咖啡廳。
如何成為諮商心理師
在台灣要成為執業諮商心理師,多數人的途徑會是歷經四年諮商系、心輔系、心理系等的洗禮,接著進入研究所、接受實習,最後經過國家高考、取得證照,有了證照才開始執業。取得必要的條件後,進入職場會有兩大方向:學校或社區。雖然車車一開始鎖定學校的職缺,無奈當時的開缺不多,好在某次機緣下接到了診所的案子,於是諮商心理師之路也正式展開。她說道,近幾年台灣人對於心理諮商的重視與需求逐日增加,不過若要自行創業成立私人診所,包含晤談室、收費等一律都要符合政府規定的「心理師法」。
自我覺察與省思是基本特質
助人工作不易,身為專業的諮商心理師須隨時專注於個案的情緒與反應。她說在每次五十分鐘的晤談中都得全神貫注、維持高度的專心,試著從個案的言語或肢體裡找出其隱藏或想表達的主訴問題、在問題中挖掘關鍵事件,從事件中抽絲剝繭,挖掘冰山底下的千頭萬緒,唯有這樣才有機會走入個案的內心,讓他們相信眼前的人是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且值得信任的。其實這樣的過程很耗費精力與腦力,她說每此晤談完感覺整個人好像都被抽光似的;結束後當然也無法立刻放鬆,因為得從方才的訪談中反思是否有當下沒注意到的細節,或是有哪些議題能留在下次討論——這些諮商的過程除了是經過學校與實習的專業訓練外,心理師本身也需要比常人具備更多的「自我覺察」與「反思」能力,如此才能幫助個案看到盲點及找到突破的切口。
諮商心理師其實是份療癒的工作
你要走到哪裡,才能帶個案走到那裡。
聽到這句話時讓我想起《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中的一句話:「心理師自己的內在生命成熟到什麼程度,就只能帶病人到同樣程度。」換言之,心理師的人生經驗愈豐富,晤談時會更順利——在一次一次的晤談中,心理師如何透過自身經驗與專業引導個案走到他們想要成為的樣子,其中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人」。端看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心理師的生命歷程愈是飽滿,對自己的認識愈深,愈能帶個案走到更遠處。心理師就像個案的反映者,透過這面鏡子去反射個案的問題,藉此增加其覺察的能力,告訴他們想成為什麼樣子選擇權永遠在自己身上;而在與個案攜手面對課題時,心理師同時也透過個案來釐清自身課題,這樣互相理解的過程中,小車說其實很療癒,即便那五十分鐘要承受多巨大的壓力。
面對課題時:正視它、感受它並接納它
曾經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病,意指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議題需要被解決、被理解、被療癒,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去正視它,感受、接納並與之共處。最後我問小車諮商真的效嗎?她回覆當然也是有無法產生效果的時候,此時雖然會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但能做的是放寬心,抑或將個案轉介給其他更合適的同行,也許未來個案他們會自己找到出口,抑或不會。對心理師來說,每個個案就像生命的過客,諮商心理師只能試著從個案的過去與現在去推敲其心裡狀態,以旁觀者的角色給予合適的治療方案,陪伴他度過某些痛苦、掙扎的時刻,接著他會重整心態、帶著自己走向未來。
#小人物採訪 #諮商心理師 #judyontheroa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