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辦法被拆解多層,將看不到問題的本質與淺在影響因素,最後我們將被錯誤的認知帶到錯誤的地方,造成錯誤的決策,而我們也無法真正發現我們可以改變的地方,最後造成問題依然存在無法解決,以上是我上課前抱持的心情。本以為我會拿到一個快速流程改善的葵花寶典並且會馬上改變,但上課後發現一切都還是得回到最常問的所有問題背後的問題以及他的目地。
流程改善—遇到問題先射箭再畫靶吧,別不捨射箭。
學過談判的我開始認知,要改善流程只是一個大框架,他包含太多子議題,上課中本來我們這組設定了一個超商進貨到客戶取貨的流程改善,本來看似就是改變動線取貨方式10分鐘,應該就可以討論完畢,但經過大家陶老師帶我們大家實戰的拆解後,發現中間超多細節需要改才能達到,改善動消費者取貨時間的目的,所以如果射的箭太少就會發現劃錯靶,而改善只有一半。
流程改善—找出問題、優化問題、拆解問題。
很多問題大家都會說,但很容易說的不清楚,或是說的不夠精準,所以流程改善的第二步就是要把剛剛射箭畫出來的問題,翻譯優化拆解他讓他變得有數字與立體感,例如剛剛提到的消費者取貨加速這問題,優化成如何讓消費者提貨速度加快30秒到1分鐘,「時間」變成最主要的問題目標,而找出影響時間的「變數、行為、步驟」,算出所有變數的數值或是時間,達到流程改善的第二步。
流程改善—把改善的方案優化並且加入加權比重
當我們搞清楚問題之後,第三步就是提出改善方案,並且針對每個方案給予效益、可行性、風險等比重數值,以便避免心動誤差造成的無差別自信選擇法,讓所有的改善都數據可以比較,執行的過程也變成可檢視方便決策
流程改善—所有的改善方案都必須要經過沙盤驗證
確認權重,選擇方案後,更是需要進入沙盤推演的驗證才可以執行,透過沙盤推驗讓所有的決策貼近地面,雖然越大型的公司越有沙盤推演執行的困難度,但是如果忘了這一步,就像是把前面的決策放入新的心動誤差,並且無法解釋成功與否的真實機率,就像是自殺小隊的賭博遊戲。
流程改善—必須要改善效應評估
評估是為了紀錄細節,流程改善必須要可以被檢核,以免下次新的流程改善有機會快速放入流程拼圖,所以上課到最後一部陶老師,利用了各種圖表,教學我們改善後可以呈現的模組圖形。
整個流程改善的課程,除了陶老師給予的精確檢核填表工具外,陶老師最後下一個總結,整體來說就是三個大目標分別為「找標的、看差異、算效益」,把這三大目標定位好,幫助自己改善流程,就算手上沒有好的框架工具可以填入,但是大方向應該就不會太多偏差了。
#邦訓
#流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