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奈米黏土藉由它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黴菌毒素、抗菌和抗病毒,因而使動物生長表現上有所改善、降低動物死亡率。不過,我們仍需要擔心:「奈米黏土本身的吸附力,是否會傷害到細胞?」,畢竟細胞膜也是帶電的,我們不能保證保證黏土不會吸在細胞上、引發免疫反應、造成細胞死亡。因此,做為一個有潛力的抗菌材料,我們需要確保
奈米黏土能夠在劑量內是安全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介紹2個相關的檢測,也讓大家對於
藥物毒性檢測有一定的概念吧!
首先研究發現許多奈米材料例如奈米碳管、二氧化鈦、氧化鐵或氧化鋅等,都會促進動物細胞產生發炎物質,形成發炎反應。之前我們介紹過的NADPH氧化酶在此時會活化,產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質(reactive oxygen species),這種物質會到處搶別人的電子,所以會破懷體內其他生化反應,使細胞死亡。雖然過去我們發現奈米黏土可做為黴菌毒素吸附劑、抗菌劑、促進動物生長,甚至可做為藥物的運輸工具,在無數次實驗都認為是安全的,但是它畢竟是外來物,免疫系統不可能沒發現到它,加上製成奈米型態,大幅增加反應面積,因此做為一個有潛力的添加劑,奈米黏土到底會不會傷害細胞,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體外細胞試驗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在無其他因素下,黏土對細胞的直接影響如何?實驗中,我們在體外培養皿上培養細胞,觀察不同濃度的奈米黏土(62.5、125、250、500 和 1000 μg/mL)對細胞的作用,本此所用的細胞是中國倉鼠卵巢細胞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CHO cells),會做細胞存活分析,它是以MTT來做檢測 (可測細胞存活率,詳情請看補充);另外也會做LDH 測定 (也可觀測細胞存活率,詳情請看補充),來觀測黏土的毒性,重複驗證實驗結果。
結果發現在細胞存活分析中,500 和 1000 μg/mL在接觸奈米黏土12小後才有發現細胞數的減少,而其他組則是24小時後細胞數才降低。而在LDH 測定則是隨著濃度的增加逐步提高細胞死亡率,但死亡率遠低於其他奈米無機物材料。所以可見它具有細胞毒性但毒性較弱。
雄性和雌性大鼠的十四天口服毒性研究
在講之前先介紹半致死劑量(Median Lethal Dose 50%,LD50),指的是給實驗動物一定劑量(mg/kg)的化學物質觀察14 天, 能造成半數(50 %)動物死亡的劑量即為半致死劑量,藉此我們可衡量此物質對生物的毒性。而若是氣體或液體則以半致死「濃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 LC50)檢測。
在「體外」細胞試驗中,我們驗證了奈米黏土的毒性遠低於其他材料,算是通過了檢測,不過在「活體內」時也能確保其毒性不會過高嗎?
本實驗會以雄性和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每天餵食含有不同濃度奈米黏土的飼料,分別是低劑量(1500mg/kg)、中劑量(3000mg/kg)和高劑量(5700mg/kg)組,從死亡率來衡量奈米黏土的半致死劑量,並檢測體重與採食量有無變化。而14天後,各組大鼠皆無死亡且體重與採食量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所以總結來說,奈米黏土不但毒性不高,且作為飼料添加劑也算安全,需要更高的劑量才有可能致死,確實是個相當有潛力的材料。
補充
- MTT檢測簡介:
一種常被使用,用來測細胞存活率的方法,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溶在水中會形成黃色溶液,進入細胞跟粒線體的琥珀酸脫氫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作用,經過細胞代謝產生深紫色結晶,而若細胞死亡琥珀酸脫氫酶會被破壞,所以可以藉此恆量細胞的生理代謝能力和細胞的存活數。紫色愈深表示愈多細胞存活。
- LDH檢測簡介:
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 是乳酸脫氫酶,存在於細胞體內,若是在體外發現則表示有細胞被破壞,所以檢測到的濃度愈高,表示此物質對細胞的毒性愈高。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校正/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解/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Li, P. R., Wei, J. C., Chiu, Y. F., Su, H. L., Peng, F. C., & Lin, J. J. (2010). Evaluation on cyt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of the exfoliated silicate nanocla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6), 1608–1613.
https://doi.org/10.1021/am10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