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奈米黏土的毒性檢測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奈米黏土藉由它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黴菌毒素、抗菌和抗病毒,因而使動物生長表現上有所改善、降低動物死亡率。不過,我們仍需要擔心:「奈米黏土本身的吸附力,是否會傷害到細胞?」,畢竟細胞膜也是帶電的,我們不能保證保證黏土不會吸在細胞上、引發免疫反應、造成細胞死亡。因此,做為一個有潛力的抗菌材料,我們需要確保奈米黏土能夠在劑量內是安全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介紹2個相關的檢測,也讓大家對於藥物毒性檢測有一定的概念吧!

raw-image

首先研究發現許多奈米材料例如奈米碳管、二氧化鈦、氧化鐵或氧化鋅等,都會促進動物細胞產生發炎物質,形成發炎反應。之前我們介紹過的NADPH氧化酶在此時會活化,產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質(reactive oxygen species),這種物質會到處搶別人的電子,所以會破懷體內其他生化反應,使細胞死亡。雖然過去我們發現奈米黏土可做為黴菌毒素吸附劑、抗菌劑、促進動物生長,甚至可做為藥物的運輸工具,在無數次實驗都認為是安全的,但是它畢竟是外來物,免疫系統不可能沒發現到它,加上製成奈米型態,大幅增加反應面積,因此做為一個有潛力的添加劑,奈米黏土到底會不會傷害細胞,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體外細胞試驗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在無其他因素下,黏土對細胞的直接影響如何?實驗中,我們在體外培養皿上培養細胞,觀察不同濃度的奈米黏土(62.5、125、250、500 和 1000 μg/mL)對細胞的作用,本此所用的細胞是中國倉鼠卵巢細胞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CHO cells),會做細胞存活分析,它是以MTT來做檢測 (可測細胞存活率,詳情請看補充);另外也會做LDH 測定 (也可觀測細胞存活率,詳情請看補充),來觀測黏土的毒性,重複驗證實驗結果。

結果發現在細胞存活分析中,500 和 1000 μg/mL在接觸奈米黏土12小後才有發現細胞數的減少,而其他組則是24小時後細胞數才降低。而在LDH 測定則是隨著濃度的增加逐步提高細胞死亡率,但死亡率遠低於其他奈米無機物材料。所以可見它具有細胞毒性但毒性較弱。

雄性和雌性大鼠的十四天口服毒性研究

在講之前先介紹半致死劑量(Median Lethal Dose 50%,LD50),指的是給實驗動物一定劑量(mg/kg)的化學物質觀察14 天, 能造成半數(50 %)動物死亡的劑量即為半致死劑量,藉此我們可衡量此物質對生物的毒性。而若是氣體或液體則以半致死「濃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 LC50)檢測。

在「體外」細胞試驗中,我們驗證了奈米黏土的毒性遠低於其他材料,算是通過了檢測,不過在「活體內」時也能確保其毒性不會過高嗎?

本實驗會以雄性和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每天餵食含有不同濃度奈米黏土的飼料,分別是低劑量(1500mg/kg)、中劑量(3000mg/kg)和高劑量(5700mg/kg)組,從死亡率來衡量奈米黏土的半致死劑量,並檢測體重與採食量有無變化。而14天後,各組大鼠皆無死亡且體重與採食量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所以總結來說,奈米黏土不但毒性不高,且作為飼料添加劑也算安全,需要更高的劑量才有可能致死,確實是個相當有潛力的材料。

補充

  1. MTT檢測簡介:
    一種常被使用,用來測細胞存活率的方法,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溶在水中會形成黃色溶液,進入細胞跟粒線體的琥珀酸脫氫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作用,經過細胞代謝產生深紫色結晶,而若細胞死亡琥珀酸脫氫酶會被破壞,所以可以藉此恆量細胞的生理代謝能力和細胞的存活數。紫色愈深表示愈多細胞存活。
  2. LDH檢測簡介:
    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 是乳酸脫氫酶,存在於細胞體內,若是在體外發現則表示有細胞被破壞,所以檢測到的濃度愈高,表示此物質對細胞的毒性愈高。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校正/咖啡因成癮的蛾
圖解/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Li, P. R., Wei, J. C., Chiu, Y. F., Su, H. L., Peng, F. C., & Lin, J. J. (2010). Evaluation on cyt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of the exfoliated silicate nanocla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6), 1608–1613. https://doi.org/10.1021/am100116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HEMA Café 希瑪科學咖啡館的沙龍
26會員
77內容數
你知道同理心不是天生的嗎?你知道同理心的神經機制嗎? 同理心(empathy),和同情心(sympathy)不同,是一項難度更高,更為寶貴的東西。 此主題中,我們並不是要再重新解釋一次empathy和sympathy的不同,畢竟相信大家也早知道了, 我們將會更會更深入地去探討同理心的神經機制,以及其相關研究。
2022/05/10
5-甲氧基色氨酸 (5-MTP) 是血管內皮細胞的代謝產物,而在研究中發現它可以阻斷巨噬細胞活化和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所以在本篇研究便是要來看它是否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Thumbnail
2022/05/10
5-甲氧基色氨酸 (5-MTP) 是血管內皮細胞的代謝產物,而在研究中發現它可以阻斷巨噬細胞活化和促發炎細胞因子的分泌,所以在本篇研究便是要來看它是否能改善動脈粥樣硬化。
Thumbnail
2022/05/02
【天才 (genius) 與瘋子 (mad) 之間,可能只具有一線之隔】,這個具有哲學感的觀點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個議題,不只一般大眾會感興趣,研究者們也很感興趣。 就讓我們於文章內,透過研究結果向大家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Thumbnail
2022/05/02
【天才 (genius) 與瘋子 (mad) 之間,可能只具有一線之隔】,這個具有哲學感的觀點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個議題,不只一般大眾會感興趣,研究者們也很感興趣。 就讓我們於文章內,透過研究結果向大家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Thumbnail
2022/04/24
5-甲氧基色氨酸 (5-Methoxytryptophan, 5-MTP),是體內色基酸的代謝物,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它具有具有抗發炎、抗癌細胞生成、保護血管和抗纖維化的作用,因此在本篇所介紹的試驗將以5-甲氧基色氨酸,來看能否改善肺部的纖維化。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
Thumbnail
2022/04/24
5-甲氧基色氨酸 (5-Methoxytryptophan, 5-MTP),是體內色基酸的代謝物,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它具有具有抗發炎、抗癌細胞生成、保護血管和抗纖維化的作用,因此在本篇所介紹的試驗將以5-甲氧基色氨酸,來看能否改善肺部的纖維化。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孟硯老師回饋:哇!這個科普文章也是大開我眼界耶!是我從來沒有閱讀過的科學新知,原來實驗室老鼠的實驗結果,會和真實世界人類的實驗結果有所差異,和他們「從小太乾淨」有關係呀!真的是一個好像應該要聯想到,但一直沒有人說明和做過實驗講過的事情,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收穫!
Thumbnail
孟硯老師回饋:哇!這個科普文章也是大開我眼界耶!是我從來沒有閱讀過的科學新知,原來實驗室老鼠的實驗結果,會和真實世界人類的實驗結果有所差異,和他們「從小太乾淨」有關係呀!真的是一個好像應該要聯想到,但一直沒有人說明和做過實驗講過的事情,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收穫!
Thumbnail
這是很經典的老鼠實驗,也試著在連結著「是否有良好的社交關係」以及「藥物成癮」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與脈絡。這個實驗對我自己的影響滿大的,因為藥物成癮不僅只是「個人行為」的壞事,也可能是結構性上,大環境、群體讓個體容易成癮。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價值觀、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很經典的老鼠實驗,也試著在連結著「是否有良好的社交關係」以及「藥物成癮」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與脈絡。這個實驗對我自己的影響滿大的,因為藥物成癮不僅只是「個人行為」的壞事,也可能是結構性上,大環境、群體讓個體容易成癮。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價值觀、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很多東西真的在實務上有一好不一定沒有一壞,很久以前的塑膠、戴奧辛,跟這篇文章的阿斯巴甜,都是為了特定的需求研發出來的,後續卻又衍生新問題,但他們帶來的好處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用證據說話,將利弊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再做出決策,就是科學呀!
Thumbnail
很多東西真的在實務上有一好不一定沒有一壞,很久以前的塑膠、戴奧辛,跟這篇文章的阿斯巴甜,都是為了特定的需求研發出來的,後續卻又衍生新問題,但他們帶來的好處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用證據說話,將利弊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再做出決策,就是科學呀!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天然含氮鹼性化合物,稱為生物鹼,來自動植物的腐敗過程,對人體有毒性。有人認為屍毒導致皮膚紅斑、癢感,但也可能是由細菌感染或屍水引發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另外,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清潔劑引起濕疹,或宣稱素食主義者誇大生物鹼危害。處理遺體工作者常接觸這些物質,承受高風險,值得尊敬。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天然含氮鹼性化合物,稱為生物鹼,來自動植物的腐敗過程,對人體有毒性。有人認為屍毒導致皮膚紅斑、癢感,但也可能是由細菌感染或屍水引發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另外,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清潔劑引起濕疹,或宣稱素食主義者誇大生物鹼危害。處理遺體工作者常接觸這些物質,承受高風險,值得尊敬。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在市集上常聽到「這是什麼黏土?紙黏土嗎?還是加熱會融化的那種土」 我在使用的黏土為「樹脂黏土」 他是一種延展性、柔軟度較高的土, 和我們認識的紙黏土在乾燥後會龜裂的觸感和材質不太相同喔! 很多人也會誤認為是使用軟陶, 但樹脂黏土在乾燥過後不需要像軟陶一樣進入烤箱乾燥,只需要自然風乾即可硬化
Thumbnail
在市集上常聽到「這是什麼黏土?紙黏土嗎?還是加熱會融化的那種土」 我在使用的黏土為「樹脂黏土」 他是一種延展性、柔軟度較高的土, 和我們認識的紙黏土在乾燥後會龜裂的觸感和材質不太相同喔! 很多人也會誤認為是使用軟陶, 但樹脂黏土在乾燥過後不需要像軟陶一樣進入烤箱乾燥,只需要自然風乾即可硬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