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變卻止步不前?三個阻礙你改變的限制性心態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 Jonah Berger,他專門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點子與行為流行的原因。

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怎麼改變別人的決定或想法,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把它套用在自己身上,看看可以怎麼改變自己?




那些每年都長一樣的年度目標

不知道你會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年年初設定目標的時候,有一些下定決心要改變的習慣到年底,好像還是一樣?

每年訂下的減重目標,到了年底體重不要增加就偷笑了!

我們常常期許自己改變,但是日子一長,我們就又容易回到自己熟悉的慣性迴圈,做著一樣的事情,過上一樣的生活。

今天會跟你分享三個可能阻礙你改變的原因,還有怎麼破解他們,讓改變真正開始。



一.你我都內建了「抗拒心理」

是人,都有抗拒心理,你越是態度強硬叫一個人去做某事,越會適得其反。

同理套在自己身上,當你因為別人都在做某件事,就覺得自己也要跟著改變去做,其實就是在強迫自己。

例如:你看了許多文章在提倡閱讀的好處,許多成功人士也都有閱讀習慣,你就覺得自己要開始改變!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因為這個行為大家都說好。

但你其實不清楚自己為何而讀?想透過閱讀解決什麼問題?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想閱讀哪類的書籍,然後就訂下了一年要讀20、30本書的目標,其實是不容易達成的。

要克服人類的抗拒心理,強迫是沒用的,必須留給他空間,「讓他自己說服自己」,讓他覺得這個行為是自己決定不是被強迫的,所以你該問自己的是我為什麼要閱讀?對我有什麼好處?

例如:閱讀可以增加跟別人聊天時的話題、豐富知識,甚至有可能因為參加讀書會而認識新朋友等等,對你來說這些才是你想要的。

於是培養閱讀習慣這個行為是你自己決定的,不是因為其他人說好,你才強迫自己去閱讀,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環境設定一個符合現實的目標,這樣執行起來目標也會更加明確、更有動力。



二.過度珍視現有的東西

有一個關於馬克杯的實驗,如果有一個白色的馬克杯,手柄牢靠,裝什麼飲料都很適合,你願意花多少錢買呢?

想一想喔

那今天反過來,這個馬克杯是你的,別人出價多少你才願意賣呢?

思考一下自己在買方跟賣方的價格是否一樣呢?

.

.

.

在這個實驗中,受試者平均願意花不到三美元來買這個杯子,但是賣的時候卻平均要七美元的價格才肯割愛。

事實上當某個東西或某件正在做的事情,屬於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更加珍貴,這稱為敝帚自珍效應。

而那當我們越珍視那件物品,我們就越會去規避損失。

所以要讓人改變的話,獲得的好處必須是壞處的2.6倍,人們才有改變的動力。

改變雖然有風險,但其實不改變也是存在著風險的,所以要突破敝帚自珍效應就是要讓不改變的成本現行!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他的表弟每次在寫e-mail的時候,都是手動附上結尾問候語,他就問表弟,為什麼不要設好簽名檔,每次寄信的的時候自動插入就好?

表弟說:「打上問候語幾個字,只需要花兩秒鐘,而且我不知道要設定自動簽名,還要花時間去學。」

去學習設定自動簽名檔可能要花幾分鐘,但手動打上結尾問候語只需要兩秒鐘,他覺得改變的成本大過好處。

於是作者改問她表弟,一個星期要寫幾封e-mail?

表弟說:「400封吧!」

作者又問:「那手動打上結尾問候語要多久?」

表弟說:「頂多兩秒!」

作者再問:「所以你一星期要花多少時間打結尾問候語?」

.

.

.

燈楞,這時候差異就出現了,他表弟就默默地開始學習如何在e-mail加上簽名。

當我們看到不改變會損失多少東西,基於規避損失的心理,就比較不會堅守現況。

所以當你在改變與不改變之間拉扯時,試著列出不改變的風險,會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三.不確定性

在人們心中,不確定的事情會貶值,這種現象叫不確定稅。

假設你可以選擇「直接拿走30元」或「賭博」:有八成機率能拿到45元,兩成機率空手而歸,你會選哪一個呢?

基於損失規避,大部分的人會選穩拿30元,但如果我們理智一點來分析,賭一把的期望值是比較好的,8*45=360;而穩拿30元,10*30=只有300元。

而當改變的不確定性越大,人們越覺得一動不如一靜,我乾脆不要動好了!

那我們要怎麼解決不確定性帶來的停滯呢?

就是利用「可試性」,指的是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某樣東西能被測試或體驗的程度。

可試性的魅力在於,它能降低不確定性,輕鬆就能體驗、評估新事物。

像很多的線上課程會提供試看內容,讓我們看一、兩節的課程,好判斷課程內容是不是適合自己,進而產生購買的意願。

作者還有提到四個減少試用的障礙:

1.免費增值

2.降低前期成本

3.讓人們有機會認識

4.後悔也沒關係

回歸到個人身上,我覺得第四點很重要,後悔也沒關係,他的意思是,你讓決定變得可逆。

有時候我們不改變也是擔心改變了沒有比原來更好,因此躊躇了,

或許你現在在猶豫是否要辭掉工作,專心的去做喜歡的事情,那你是否可以利用特休,先請一個禮拜在家,專心做喜歡、想做的事,測試看看是否真的有熱情,還是試想逃避某些事,在這當中如果真的不行,時間到了再回公司上班,萬一真的很有熱情,之後也可以利用下班時間持續做,等時機成熟了就能夠跨過去,專心的做喜歡的事!

也有可能嘗試之後,會發現自己原來比較喜歡原來做的事,這些都是自我探索的過程,漸漸的我們就會越來越了解自己。


所以總結三個重點:

1.人類內建抗拒心理,想要改變得自己說服自己。

2.必掃自珍效應:「改變雖然有風險,但不改變也存在著隱形的風險,找出隱形的風險,規避心理會讓你不再堅守現況。」

3.在人們心中,不確定的事情會貶值,想要降低不確定性,可以透過可試性,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進行測試和評估

最後 ,很多人臨終之前想的都是沒有做過、嘗試過的事情,如果你現在真的很渴望做些什麼,不要猶豫了,趕快行動,過上一個不後悔的人生吧!



也歡迎你來收聽Po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最好的知己
9會員
108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最好的知己的其他內容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21
醫院的任務不只是救人,還得營利才能救更多人。 而外傷重症中心的硬傷,正是救越多人、賠越多錢,因為要動用非常多資源。 所以當白江赫(白教授)做的事情,無法為醫院帶來「實際可見」的收益時,所有人都想把他踢掉! 即便他醫術高明、救人心切,幫醫院的死亡率降了很多,在利益面前,也只被眾人稱為"瘋子"
Thumbnail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5/02/07
朋友來找我訴苦。 :「昨天我爸媽又吵架了,唉~」 :『吵什麼啊?』 反正我爸最後說了一句: 「再吵我就打你!」 :『這麼誇張?你媽什麼反應?』 : 「當然覺得委屈啊!」 :『然後呢?』 : 「就沒有然後了...」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2024/12/27
在《永夜星河》中,我們重新思考愛的真正意義,不再偏重於兩性之間的依附或犧牲,而是強調愛自己、自我和解的重要性。 角色子期的成長過程讓我們明白,只有直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開始自我救贖,並在此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Thumbnail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Thumbnail
《零阻力改變》主張對症下藥,先找出人性弱點,再教你怎麼用行為科學克服這些弱點。除了理論與方法,作者也用了很多篇幅舉例,所提到的案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讀起來輕鬆不艱澀。
Thumbnail
《零阻力改變》主張對症下藥,先找出人性弱點,再教你怎麼用行為科學克服這些弱點。除了理論與方法,作者也用了很多篇幅舉例,所提到的案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讀起來輕鬆不艱澀。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長期佔據國內書市的暢銷排行榜,它在封面的副標寫道:「每天都進步 1%,一年後,你就會進步 37 倍;每天都退步 1 %,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 0!你的一點小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長期佔據國內書市的暢銷排行榜,它在封面的副標寫道:「每天都進步 1%,一年後,你就會進步 37 倍;每天都退步 1 %,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 0!你的一點小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一本書叫《零阻力改變》,這是一本翻譯書,原書名叫"How to Change",作者是華頓商學院教授,也是研究人類行為科學領域的專家,封面的圖也很有意思,Change要變成Chance。 我很久以前就有個體悟,如果你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狀態,就必須要嘗試著改變自己,不管是改變心態、做事方法、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一本書叫《零阻力改變》,這是一本翻譯書,原書名叫"How to Change",作者是華頓商學院教授,也是研究人類行為科學領域的專家,封面的圖也很有意思,Change要變成Chance。 我很久以前就有個體悟,如果你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狀態,就必須要嘗試著改變自己,不管是改變心態、做事方法、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想改變的習慣,卻無從下手?或是身為組織的領導人,希望可以幫助同伴們一起進步,卻不知道怎麼樣提供幫助比較合適?其實要改變,困難的不在於要根除人類的所有慾望、惰性、衝動,相反的,如果用對方法,可以讓你的衝動化為助力。 1. 新起點效應—對抗舊習慣 2. 誘惑綁定效應-對抗衝動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想改變的習慣,卻無從下手?或是身為組織的領導人,希望可以幫助同伴們一起進步,卻不知道怎麼樣提供幫助比較合適?其實要改變,困難的不在於要根除人類的所有慾望、惰性、衝動,相反的,如果用對方法,可以讓你的衝動化為助力。 1. 新起點效應—對抗舊習慣 2. 誘惑綁定效應-對抗衝動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說要減重、多看書、戒菸或是要運動,卻總是半途而廢,開始沒幾天就放棄了?你是否想要培養更多小習慣,取代原本邋遢或貪嘴吃零食的壞習慣?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 Jonah Berger,他專門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點子與行為流行的原因。 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怎麼改變別人的決定或想法,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把它套用在自己身上,看看可以怎麼改變自己? 那些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 Jonah Berger,他專門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點子與行為流行的原因。 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怎麼改變別人的決定或想法,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把它套用在自己身上,看看可以怎麼改變自己? 那些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要講到的是改變身分認同。 在開始之前,要先來討論為什麼改變習慣會這麼難呢? 改變習慣的挑戰性有兩個原因: 我們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 我們試圖改變習慣的方式不對 這一段要討論的重點就是第一個原因:我們要改變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覺得自己是想要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要講到的是改變身分認同。 在開始之前,要先來討論為什麼改變習慣會這麼難呢? 改變習慣的挑戰性有兩個原因: 我們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 我們試圖改變習慣的方式不對 這一段要討論的重點就是第一個原因:我們要改變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覺得自己是想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