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悲情城市的一些小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了準備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案例找了這部片來看,看到一半發現主題是二二八。由於已經看過太多類似主題的片,本有些排斥,但看著看著卻越發入迷。要談二二八,一般來說有更多的畫面可以去渲染,叫幾個演員身穿國民黨的軍服,用槍托把人的頭打爆,對眼睛被矇著的人開槍等等。有太多太多可以去操縱仇恨的方式。但這部電影裡卻看不見這些,它選擇聚焦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對於變動,對於時代所做出的反應,也拍出了我記憶中那些不復返的的鄉村經驗。在幾百年來不斷歷經文化、政權的更迭,每個當權者都用很強硬的方式逼迫人民去削肉易服,台灣人真的就像文雄說的「眾人吃、眾人騎、無人疼」,但那種認命、靜好的性格,讓我覺得很感動。這樣的台灣人,面對高壓可以一面安靜地過日子,一面在這座小島上創造這麼多的奇蹟。看完會覺得台灣人對於微小幸福的珍惜,真的很美。
Ps1.陳松勇怎麼可以罵幹你娘罵得那麼帶勁,聽起來好爽XD現在很多台語片即便講台語,都沒有辦法有片中呈現出來的生活感。
Ps2.看這部片的期間一直讓我想到《大象席地而坐》,根本片一樣,也是一部我極愛,但短時間內絕對沒有勇氣再看一次的片子。
Ps3.補習班的教材上說新浪潮的一個特色就是喜歡找沒有名氣的演員,一開始想說演文清的這個素人演員也長得太帥了吧!結果看到片尾發現他是梁朝偉,素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河野若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面對未知、卻無孔不入的敵人時,無知致命、消極致命、牽掛亦致命。沒想到初春正豔,天卻落下黑雪。面對空蕩的家屋,缺了一塊的生活仍在適應,不禁令人疑惑,同盡和獨活,究竟哪個更折磨?
拉丁文裡有句memento mori,翻作中文叫「勿忘人終逝」,許多西洋靜物畫裡,會在鮮花、水果旁畫上一顆骷髏頭,便是這句話的象徵。勿忘人終有一死,思考死的同時,才是真正思考著生。
他什麼時候會發現?我什麼時候該停止?被瀨戶山同學吸引的心能夠收得回來嗎?並肩齊步的時候,兩人的心跳都在遠方。希美厭惡撒謊的自己,感受到被拆穿的壓力,可是這淡微的幸福感令人鬆不開手,即便謊言像是夕陽斜照下的影子越拉越長……。
阿公面對生命的態度早已超越了虔誠,吊著一口老氣,連闔眼的時機都願待蒼天應允。在他的眼中,生活成了什麼樣子?是修行?是功課?是劫數?還是地獄?彼時那個揮舞著無雙方天戟的呂布,變成筵展七星,向天祈命的諸葛亮,他是否也和臥龍一樣心中懷有未竟的夢?而那個夢是否有我們這些猴囝仔在其中?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面對未知、卻無孔不入的敵人時,無知致命、消極致命、牽掛亦致命。沒想到初春正豔,天卻落下黑雪。面對空蕩的家屋,缺了一塊的生活仍在適應,不禁令人疑惑,同盡和獨活,究竟哪個更折磨?
拉丁文裡有句memento mori,翻作中文叫「勿忘人終逝」,許多西洋靜物畫裡,會在鮮花、水果旁畫上一顆骷髏頭,便是這句話的象徵。勿忘人終有一死,思考死的同時,才是真正思考著生。
他什麼時候會發現?我什麼時候該停止?被瀨戶山同學吸引的心能夠收得回來嗎?並肩齊步的時候,兩人的心跳都在遠方。希美厭惡撒謊的自己,感受到被拆穿的壓力,可是這淡微的幸福感令人鬆不開手,即便謊言像是夕陽斜照下的影子越拉越長……。
阿公面對生命的態度早已超越了虔誠,吊著一口老氣,連闔眼的時機都願待蒼天應允。在他的眼中,生活成了什麼樣子?是修行?是功課?是劫數?還是地獄?彼時那個揮舞著無雙方天戟的呂布,變成筵展七星,向天祈命的諸葛亮,他是否也和臥龍一樣心中懷有未竟的夢?而那個夢是否有我們這些猴囝仔在其中?
出門買晚餐時,即使口鼻隔著一層纖維,還是能嗅到空氣中有死的味道,有恐慌的味道,有崩解的味道。在人類深怕呼吸也會致命的時刻,萬物卻能好好呼吸。
身體的債是欠不得的,在凡事都趨向專業化的現代,如何休息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3C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大腦,它習慣了海量的刺激,當刺激來源消失,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我想清場,但它們太猖狂。靜態休息變成一場和自己打不完的爛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聽海湧》探討1940年代臺灣在日本殖民下的故事。透過新海家三兄弟的視角,劇情交織二次大戰的歷史與個人的命運,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掙扎。在精心的製作之下,此劇不僅在技術上達到了電影的水準,更引發對臺灣歷史的深度思考。獨特的音樂設計和多元的演員陣容,也讓這部劇成為值得期待的佳作。
Thumbnail
以前很喜歡看一部懷舊喜劇片,片名叫「狗蛋大兵」,片中描寫學校生活的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剛好走過那個年代。 我媽在我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千萬不能在學校講到「二八事件」,後來我才知道指的是「二二八事件」,那時學校正在推行「講國語運動」,所以我的台灣國語和台語髒話為我得到了兩塊牌子掛在脖子上,就像
Thumbnail
零日攻擊ZERO DAY是最新一部戰爭片,講述台海戰爭的故事,講述了政客和平民的人性,有一位出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演員杜汶澤飾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來台灣滲透的香港人,反正有可能是間諜的角色。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人權影片系列-頭城事件》是一部深入探討台灣二二八事件中,頭城地區發生的集體屠殺案件的紀錄片。該影片透過受難者家屬的口述、歷史學家的研究和地方居民的回憶,重現了1947年3月19日夜晚,在宜蘭頭城慶元宮前發生的慘劇。影片以其真實、深刻的敘事方式,引發觀眾對轉型正義的思考,並喚起大眾對政治受難者家屬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聽海湧》探討1940年代臺灣在日本殖民下的故事。透過新海家三兄弟的視角,劇情交織二次大戰的歷史與個人的命運,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掙扎。在精心的製作之下,此劇不僅在技術上達到了電影的水準,更引發對臺灣歷史的深度思考。獨特的音樂設計和多元的演員陣容,也讓這部劇成為值得期待的佳作。
Thumbnail
以前很喜歡看一部懷舊喜劇片,片名叫「狗蛋大兵」,片中描寫學校生活的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剛好走過那個年代。 我媽在我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千萬不能在學校講到「二八事件」,後來我才知道指的是「二二八事件」,那時學校正在推行「講國語運動」,所以我的台灣國語和台語髒話為我得到了兩塊牌子掛在脖子上,就像
Thumbnail
零日攻擊ZERO DAY是最新一部戰爭片,講述台海戰爭的故事,講述了政客和平民的人性,有一位出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演員杜汶澤飾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來台灣滲透的香港人,反正有可能是間諜的角色。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台灣大哥和紐約大哥 前一陣子無意間看到一部電影介紹「周處除三害」。 查了一下,因為對電影中的主角原型人物產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部電影。香港導演導的戲果然在武打動作部分很精湛,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看阮經天的戲(好落伍我😅),才發現他的演技真好。 電影中的原型人物曾是台灣十大通緝要犯之一。看了他
《人權影片系列-頭城事件》是一部深入探討台灣二二八事件中,頭城地區發生的集體屠殺案件的紀錄片。該影片透過受難者家屬的口述、歷史學家的研究和地方居民的回憶,重現了1947年3月19日夜晚,在宜蘭頭城慶元宮前發生的慘劇。影片以其真實、深刻的敘事方式,引發觀眾對轉型正義的思考,並喚起大眾對政治受難者家屬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我不會懷疑有人可以住家隔壁天天槍響還能漠不關心這件事,人類很容易麻痹,夢想集中營的劇情完全可以代入台灣社會裡的某些人,因為「家裡沒死過人」,所以對二二八、白色恐怖存疑甚至嗤之以鼻。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