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名譽有2種,那2種?

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想要跟大家釐清的就是刑法妨害名譽罪!
妨害名譽有2種!跟斯斯有2種一樣,
但跟BNT有2種但只有1種有量產不一樣,
妨害名譽罪主要分為誹謗和公然侮辱2種。
誹謗規定在刑法第310條,
這條處罰的是散佈未經合理查證的不實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或者是散佈真實的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但這個真實的事實與公共利益無關。

公然侮辱規定在刑法第309條,
這條處罰的是在公然的場合(包含網路上)對某人謾罵,
這種謾罵是沒有指摘事實的亂罵,
例如常見的罵幹你娘等。

誹謗和公然侮辱的最大區別就在這裡,
就是你究竟有沒有指摘一個具體事實,
如果你講的是一個事實,例如某A販毒,
就是誹謗。
如果你講的是一個抽象的謾罵,例如某A我幹你娘,
就是公然侮辱。

但是許多的法官和檢察官認為妨害名譽是違憲或應該除罪化,
所以要告妨害名譽罪,其實不簡單,
實務上法官、檢察官會傾向除了明確的案件,
只要有一點模糊空間,就會判無罪或不起訴處分。
尤其,在刑法第311條規定有誹謗罪的阻卻違法事由,
其中為自衛、自辯、保護合法利益,
或對可受公評之事為適當之評論,
是最常見的阻卻違法事由。
這個阻卻違法事由從法條規定,
原本只適用在誹謗,但近年的發展中,
公然侮辱罪也開始有人用一樣的標準去處理。
所以,除非很明白的,
指摘一個明顯虛構的事實且未經合理查證,
或是單純未摻雜任何事實的謾罵,
否則其實在實務上很難構成妨害名譽罪的。
如果,人家是對你寫的文章去嘲弄、酸、諷刺,
而沒有虛構你什麼事,本來就是不會構成誹謗罪。
縱使人家在嘲弄、酸、諷刺的過程辱罵三字經,
因為明顯的是在評論你的文章,
是的,嘲弄、酸、諷刺本身也是一種評論,
可能也會被認為是適當的評論,而不會構成犯罪,
(這部分有2派見解,就看運氣了)
敢寫就要有被酸、被罵的準備。
(還是要強調,
如果未評論而單純的謾罵就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
而上面已經提到,法官、檢察官對這個罪的基本態度,
那你如果還想大肆提告,
一次提告幾十人,
然後裡面還包含很多看起來就不是犯罪的酸諷,
只會被認為是在濫訴,
要想法官、檢察官認真對待你的案件,就會很困難。
所以結論是,拜託不要濫訴,
司法資源很有限,
院檢現在不能開庭、案件結不掉,
壓力都很大,更不會有心思處理你的濫訴。
要提告請務必找律師幫忙,
律師也請務必整理戰場選出真正有可能構成的來告,
否則,你被不起訴也是剛好而已。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正義無價,但成本很高, 你的正義不會是憑空出現的。 請大家首先記得這件事。 因為司法資源非常有限, 案件量又過多,人力不足, 在目前血汗司法的狀況下, 案件之間會有資源的排擠效應。 因此,檢察官不可能每個案件都拼命去辦, 這樣會導致每個案件都辦不好, 我們勢必要篩選案件來投入心力。 那些說案無大小
人死了以後,都要有死亡證明書, 那這些都是誰在開呢? 如果是在醫院死亡, 且醫院可以確定是病死, 那就由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如果是在醫院外死亡, 或者到院死亡,但醫院無法確認是否病死, 則要由警察、家屬開啟相驗的程序。 所謂的相驗,即是由法醫或衛生所、 指定醫療院所的醫生來檢查屍體, 必要時
台灣從去年一月開始,成功的在疫情傳播下脫身,守住了一年多。但我們卻在短短的一個月,走到現在人人自危的情況。我們一向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但其實看看這一年多來的狀況,衛福部指揮中心用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戰勝全國萬萬條法條,把通保法當成塑膠做的,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就可以限制醫護人員出境,可以用電子圍
人死了以後,需要相驗以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死亡證明書),相驗是由醫師或檢察官督同法醫師去檢驗屍身、調閱病歷,以確認死亡原因。而相驗又可分為行政相驗及司法相驗兩種。 一、 行政相驗 依照醫療法施行細則第53條規定,醫院、診所對其診治之病人死亡者,應掣給死亡證明書。醫院、診所對於就診會轉診途中死亡者,
之前新聞出現一位家屬的抱怨,抱怨檢察官和法醫沒有對其猝死的父親進行採檢,就依死者妻子口述的病史,開出了急性呼吸衰竭為死因的相驗屍體證明書。結果,隔沒多久死者妻子就確診新冠肺炎。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可能就會生出檢察官和法醫偷懶,產生防疫破口的錯覺。在這半夜的時候,正好適合來談談這生死之間的故事。 俗
台中地院的張法官投書,指責檢警利用簡訊實聯制的資料聲請搜索票,將簡訊實聯制的資料作為犯罪偵查使用,違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示「不會將簡訊實聯制資料作防疫以外使用」的承諾,而有不當。因為這篇投書,引發了司法界的議論紛紛。其後,刑事警察局公開表示,張法官所稱的簡訊實聯制資料係由法院核發通訊監察書、調
正義無價,但成本很高, 你的正義不會是憑空出現的。 請大家首先記得這件事。 因為司法資源非常有限, 案件量又過多,人力不足, 在目前血汗司法的狀況下, 案件之間會有資源的排擠效應。 因此,檢察官不可能每個案件都拼命去辦, 這樣會導致每個案件都辦不好, 我們勢必要篩選案件來投入心力。 那些說案無大小
人死了以後,都要有死亡證明書, 那這些都是誰在開呢? 如果是在醫院死亡, 且醫院可以確定是病死, 那就由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如果是在醫院外死亡, 或者到院死亡,但醫院無法確認是否病死, 則要由警察、家屬開啟相驗的程序。 所謂的相驗,即是由法醫或衛生所、 指定醫療院所的醫生來檢查屍體, 必要時
台灣從去年一月開始,成功的在疫情傳播下脫身,守住了一年多。但我們卻在短短的一個月,走到現在人人自危的情況。我們一向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但其實看看這一年多來的狀況,衛福部指揮中心用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戰勝全國萬萬條法條,把通保法當成塑膠做的,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就可以限制醫護人員出境,可以用電子圍
人死了以後,需要相驗以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死亡證明書),相驗是由醫師或檢察官督同法醫師去檢驗屍身、調閱病歷,以確認死亡原因。而相驗又可分為行政相驗及司法相驗兩種。 一、 行政相驗 依照醫療法施行細則第53條規定,醫院、診所對其診治之病人死亡者,應掣給死亡證明書。醫院、診所對於就診會轉診途中死亡者,
之前新聞出現一位家屬的抱怨,抱怨檢察官和法醫沒有對其猝死的父親進行採檢,就依死者妻子口述的病史,開出了急性呼吸衰竭為死因的相驗屍體證明書。結果,隔沒多久死者妻子就確診新冠肺炎。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可能就會生出檢察官和法醫偷懶,產生防疫破口的錯覺。在這半夜的時候,正好適合來談談這生死之間的故事。 俗
台中地院的張法官投書,指責檢警利用簡訊實聯制的資料聲請搜索票,將簡訊實聯制的資料作為犯罪偵查使用,違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示「不會將簡訊實聯制資料作防疫以外使用」的承諾,而有不當。因為這篇投書,引發了司法界的議論紛紛。其後,刑事警察局公開表示,張法官所稱的簡訊實聯制資料係由法院核發通訊監察書、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譬如說,有人公開散播謠言,說某知名企業家「偷稅漏稅」,但沒有任何證據,這就屬於典型的誹謗行為。此外,誹謗行為的傳播渠道也十分廣泛,從網路社群平台到大眾媒體報導,皆可能成為誹謗罪的施行場域。若對方確實構成誹謗罪,受害者可依法追訴,並要求賠償精神損害。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隨口說出別人的隱私或抹黑對方的名譽,可能會引發「毀謗罪」的法律問題。根據《中華民國刑法》,毀謗罪指的是散布不實或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言論。如果有人將他人誤認為「小三」,並向其他人廣泛宣揚,這樣的行為就符合毀謗罪的要件,因為言論已影響到對方的名譽。即使說的內容為真,但散佈他人負面私德行為,
Thumbnail
妨礙名譽罪在法律上的構成,並不僅僅是有人發表不利言論這麼簡單。中華民國刑法第310條明確規定,凡以文字、圖片、口頭、電子或其他方法,散播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構成妨礙名譽罪。這不僅涉及言論的真實性,還需考量言論發佈的方式及其對當事人的實際影響。簡單來說,妨礙名譽罪的成立需滿足以下幾個要件:言論具有
Thumbnail
本文分析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判決,探討其對於公然侮辱罪影響。該判決認為,公然侮辱罪只保護社會名譽和名譽人格,排除名譽感情的保護,這意味著未來公然侮辱罪成罪的可能性降低。文章最後透過比喻解釋三種名譽的概念,並強調實務見解的變化尚待觀察。
Thumbnail
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構成妨害名譽嗎? 本文自數則法院判決分析,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除檢舉達人、檢舉魔人外,另外使用上侮辱性字眼,則有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A公司為新聞媒體,其所刊登之某篇報導未經查證,侵害B女的名譽,B女憤而提告。B女可以請求A公司公開道歉嗎?或是請求A公司刊登勝訴判決書嗎?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譬如說,有人公開散播謠言,說某知名企業家「偷稅漏稅」,但沒有任何證據,這就屬於典型的誹謗行為。此外,誹謗行為的傳播渠道也十分廣泛,從網路社群平台到大眾媒體報導,皆可能成為誹謗罪的施行場域。若對方確實構成誹謗罪,受害者可依法追訴,並要求賠償精神損害。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隨口說出別人的隱私或抹黑對方的名譽,可能會引發「毀謗罪」的法律問題。根據《中華民國刑法》,毀謗罪指的是散布不實或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言論。如果有人將他人誤認為「小三」,並向其他人廣泛宣揚,這樣的行為就符合毀謗罪的要件,因為言論已影響到對方的名譽。即使說的內容為真,但散佈他人負面私德行為,
Thumbnail
妨礙名譽罪在法律上的構成,並不僅僅是有人發表不利言論這麼簡單。中華民國刑法第310條明確規定,凡以文字、圖片、口頭、電子或其他方法,散播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構成妨礙名譽罪。這不僅涉及言論的真實性,還需考量言論發佈的方式及其對當事人的實際影響。簡單來說,妨礙名譽罪的成立需滿足以下幾個要件:言論具有
Thumbnail
本文分析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判決,探討其對於公然侮辱罪影響。該判決認為,公然侮辱罪只保護社會名譽和名譽人格,排除名譽感情的保護,這意味著未來公然侮辱罪成罪的可能性降低。文章最後透過比喻解釋三種名譽的概念,並強調實務見解的變化尚待觀察。
Thumbnail
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構成妨害名譽嗎? 本文自數則法院判決分析,稱別人為檢舉達人或檢舉魔人,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除檢舉達人、檢舉魔人外,另外使用上侮辱性字眼,則有可能構成公然侮辱罪。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對公然侮辱罪有什麼新闡釋?一起來瞭解。
Thumbnail
過去針對公然侮辱罪是否有違反人民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實務以及學說上有不同的討論意見,而在今年4月26日,憲法法庭作出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認定了公然侮辱罪合憲,但限縮適用範圍,詳細解析了罪名的定義和適用的條件。瞭解何謂公然侮辱以及憲法法庭的判決理由,教大家在生活中如何避免觸法。
Thumbnail
公然侮辱案件想要告贏需在背後多下功夫。確定是私下罵還是在有其他人的場合罵(只有後者才有機會告成)。提告前要確認證據充足並準備周全。
Thumbnail
刑法包括《刑法》第309條的「公然侮辱罪」和第310條的「誹謗罪」。本篇文章聚焦於這兩條規定,並探討相關法條的現狀、爭議點和法律效力。文章還就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顯示了刑法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網路時代侮辱和誹謗言論的影響力更為強大。
Thumbnail
A公司為新聞媒體,其所刊登之某篇報導未經查證,侵害B女的名譽,B女憤而提告。B女可以請求A公司公開道歉嗎?或是請求A公司刊登勝訴判決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