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路得記》團團轉——從導航到迷航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第一章中,出現最多的「關鍵字」,即是שׁוּב 。英譯為 return,中譯為「回」(回去、回家、回到)。僅管שׁוּב 也是舊約中很重要的詞,但光在《路得記》第一章就出現了12次(採和合本修訂版)——包括
1:6 (要從摩押地「回去」)、
1:7(上路「回」猶大地去)、
1:8(你們各自「回」娘家去吧)、
1:10(我們要與你一同「回」你的百姓)、
1:11(回去吧!)、
1:12(回去吧)、
1:15(你嫂嫂已經「回」她的百姓、跟你嫂嫂「回去」吧)、
1:16(「轉去」不跟隨你)、
1:21(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
1:22(拿俄米跟她的媳婦摩押女子路得「回來」、路得從摩押地「回來」。以上這節是我自譯。此句要用希伯來原文才看得出שׁוּב 出現二次)。

雖然這些回去、轉去、回來的動詞,指的是地理位置的移動,但同時也指向「關係」的「變動」。

敘事一開始,就界定了各種故事一開始,界定了各種穩固的關係——夫妻、母子、兄弟、妯娌、婆媳。二千年前,移動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要付出的代價可能也很高,那是要賭上性命跟財產的。沒什麼生死攸關的事的話,誰想遷移?因為饑荒,所以以利米勒帶著一家人暫時移居到摩押國。此時的移動雖然艱苦,但穩固的關係確保了某種安全「導航」。這種穩固的關係,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艘堅固的船,確保了航行中的安全(因此我用了「導航」的比喻)。

不過,饑荒就已經給出了暗示。許多詮釋會說,這暗喻著死亡(若把瑪倫和基連的名字的意思考慮進來,確實可以如此詮釋)。但最近讀著Glenn Albrecht的 Earth Emotions時,他提到自然(Nature)的變遷,是深深影響/牽連人類的內在情緒反應。比如說,當自然資源缺乏時,人類間的貪婪、嫉妒等感受就會出現。所以,也許饑荒的暗示,是指出了自然變遷與人類關係的相互作用力。換言之,是提醒了我們,環境的一切是如何像「紐帶」(tie),是如蜘蛛網般的彼此黏著,人類並不是一種「外於」「自然」的存在(因此對於生態「管理者」的說法,我最近的立場倒是變動很多)。

為什麼現在突然會想談「關係」?仔細想想,僅管讀了很多關於「社會結構如何影響人的生存」,「關係」這個概念,卻很少浮現在我的思緒中。過去處理的,仍然是偏向「如何成為主體」這件事,白話來說,就是「我」如何成為或實現某種「我」。在這種思考的過程中(思考「主體化」、「自主性」),我的眼光往往只專注在個體,彷彿個體是各自處在真空狀態中,彼此如同宇宙相隔數萬光年的單一星球(甚至沒有星系!),又或是所以個體,是培養皿中生成出來的東西。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Abun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bun的沙龍
72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Abu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0
謝謝一直以來,以小額贊助,每月支持這個迷你神學園地的各位。 在此想請大家,中止您們的每月贊助。基於私人因素,這裡將不再更新。我仍繼續神學的耕耘,只是將不會在此與各位用文字相逢。 最後一篇道別文,就以值得紀念的2023年6月18日的禮拜,是為句點。
Thumbnail
2023/06/20
謝謝一直以來,以小額贊助,每月支持這個迷你神學園地的各位。 在此想請大家,中止您們的每月贊助。基於私人因素,這裡將不再更新。我仍繼續神學的耕耘,只是將不會在此與各位用文字相逢。 最後一篇道別文,就以值得紀念的2023年6月18日的禮拜,是為句點。
Thumbnail
2023/06/01
如果長老教會跟道明會是差不多時期來台宣教的,那麼,當巴克禮和宣教團,在太平境這一端忙碌著的時候,道明會在哪?我對道明會並不熟,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聖功女中是道明會體系的,萬金聖母殿跟高雄的玫瑰堂,也是道明會的。
Thumbnail
2023/06/01
如果長老教會跟道明會是差不多時期來台宣教的,那麼,當巴克禮和宣教團,在太平境這一端忙碌著的時候,道明會在哪?我對道明會並不熟,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聖功女中是道明會體系的,萬金聖母殿跟高雄的玫瑰堂,也是道明會的。
Thumbnail
2023/05/27
是雯青小組2022年4月成立之後,首次獻詩,很奇妙地剛好排在這個節期,讓我可以很適切地選擇聖詩裡的詩歌來回應。這兩、三年,自己也圍繞著「聖靈」的主題在想一些事情,大概就一併融合到啟應文中了吧!
Thumbnail
2023/05/27
是雯青小組2022年4月成立之後,首次獻詩,很奇妙地剛好排在這個節期,讓我可以很適切地選擇聖詩裡的詩歌來回應。這兩、三年,自己也圍繞著「聖靈」的主題在想一些事情,大概就一併融合到啟應文中了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神在平凡的日子拜訪亞伯拉罕,這段寶貴的經歷強調了神與人的親密互動,以及亞伯拉罕信心和順服的表現。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考驗後,神加速了應許的實現,啟示亞伯拉罕成為神的朋友,展現了信仰的力量和生命改變的價值。全文探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與神的同在和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神在平凡的日子拜訪亞伯拉罕,這段寶貴的經歷強調了神與人的親密互動,以及亞伯拉罕信心和順服的表現。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考驗後,神加速了應許的實現,啟示亞伯拉罕成為神的朋友,展現了信仰的力量和生命改變的價值。全文探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與神的同在和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處不來的關係... 不確定是否要與某人發展一段關係... 很猶豫是否要結束一段關係... 為什麼是我要改變 不是對方? 關於靈魂伴侶?... 其實任何關係都沒有絕對 每段關係都可以由挑戰轉化為和諧 由平衡變成棘手 完全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 有想整理清楚的關係、更了解的人、期盼某種關係 讓米雅協助你
Thumbnail
處不來的關係... 不確定是否要與某人發展一段關係... 很猶豫是否要結束一段關係... 為什麼是我要改變 不是對方? 關於靈魂伴侶?... 其實任何關係都沒有絕對 每段關係都可以由挑戰轉化為和諧 由平衡變成棘手 完全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 有想整理清楚的關係、更了解的人、期盼某種關係 讓米雅協助你
Thumbnail
我們願意思考自己目前正在跟隨的對象,值得我們的忠誠嗎?
Thumbnail
我們願意思考自己目前正在跟隨的對象,值得我們的忠誠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