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跑的水裡游的都在阿美族罐子裡:酸筍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阿美族人常說:太平洋就是我們的冰箱。 其實,族人家裡還有更多不插電也不需冰塊的「微冰箱」,就是家中那些五花八門的瓶瓶罐罐! ​ ​

看電視配酸筍才是夏日的滋味 ​ ​ ​

長濱鄉長光部落的 一耕食堂,主打阿美族發酵醃漬料理。一走進去就看見兩大玻璃缸的 Fukah (發音為「福尬」,酸筍),在陽光照耀下色彩繽紛有如萬花筒。食堂主人巴奈說,從小跟著父母搬到都市生活求學,每到夏天,奶奶就會寄一大箱物資到宿舍,箱子裡一定有一罐酸筍。其他同學都是看電視配零食,只有她是看電視配酸筍,脆、酸、辣、鹹又清涼,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 ​ ​
巴奈一打開酸筍缸,酸辣鹹香的氣味立刻飄散出來,我們在一旁聞著都快流口水了。

開食堂裡把Ina的智慧傳下去

幾年前奶奶過世,家裡再也沒人做酸筍,巴奈的夏天從此少了這懷念的味道。她決定向部落的 Ina(女性長輩)們請教,自己把酸筍做出來!巴奈希望,這間在老家原址創立的食堂,能讓這些快要被遺忘的飲食文化,變成易於入口的家常菜,每個走進來的人,都親身感受瓶罐裡藏著的阿美智慧。

阿美族發酵醃漬守備範圍 ​ ​ ​

打開阿美族人家中的瓶罐,內容物從海邊到山巔、從沒有腳的到很多腳的都有。有些經過微生物作用而發酵、風味與質地產生細緻變化;有些則是純粹的醃漬;有些還加了飛鼠或山羊腸子裡的食物殘渣......每一款都可在強烈鹹味當中,嚐到各自生猛有力的韻味。(請看圖解,Siraw 醃豬肉、Fukah 酸筍、Simal 醃牛油、A’lem 醃石鱉 、Anato 醃魚鮮通通都有!) ​ ​ ​
1. Siraw 醃豬肉(席烙)
阿美族人運用鹽份控制微生物生長以保存生豬肉,是部落發酵食的經典款,傳統中只有在慶典儀式中、重要場合才會製作分享。
2. Fukah 酸筍(福尬)
每年夏天六月開始,是刺竹筍生長的季節,此時也是長光部落族人採集刺竹筍、開始製作酸筍的時節。常加入帶殼花生、辣椒一起發酵。
3. Simal 醃牛油 (席罵)
阿美語中,Simal是油脂的意思,不管是豬油、牛油或植物油。醃漬是保存牛油的好方法,成品很有嚼勁,像是咬不爛的口香糖。
4. A’lem 醃石鱉(阿楞)
阿美族人在潮間帶採集的多種貝螺類之ㄧ,外殼的樣子像鐵甲,所以有A’lem--鐵甲武士之稱。十足海味,純醃漬,未發酵。
5. Anato 醃魚鮮(阿納度)
不論是醃魚卵、魚內臟,都叫做 Anato,具有濃厚的鮮腥鹹香。食堂研發出一種醬料,將Anato切碎後加入橄欖油和蒜頭拌炒,味道彷彿鯷魚醬,接受度大增

從刺竹筍變酸筍 ​ ​ ​

製作阿美發酵食,粗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Ina 通常是憑經驗、手感來決定份量,晚輩無法得知精確配方,只能靠觀察和嘗試。 巴奈自己動手做的第一罐酸筍,放了三四天打開蓋子,立刻覺得味道很怪、筍子也不脆,拿去給Ina診斷,Ina聞一聞,連試吃都不用,就直接說「你鹽加太少啦!」
剛剛採收下來的刺竹筍,正要被帶回廚房製作成酸筍。
看見湯汁表面的小氣泡嗎?這些是酵母菌呼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微生物在這裡做工,將大分子轉換微小分子的過程就是發酵,發酵改變了食物的組成與保存環境,因此能免於腐敗、污染,延長食物保存期限。同時,微生物代謝作用產生的小分子,也會帶來原本沒有的獨特風味(例如變酸),也釋放出更高的營養價值。

用Fukah做開胃酸筍蝦 ​ ​ ​

如果你有一缸酸筍,除了直接吃,還有什麼花樣?請準備蒜頭、薑、番茄、花生、米酒與刺蔥葉,來做一盤開胃的酸筍蝦!
▍食材
蒜頭、薑、Fukah、番茄、花生、米酒、刺蔥葉
▍作法
1. 番茄先煮熟去皮切塊,花生先水煮後去殼。
2.蝦水煮三分鐘後,冷水冰鎮。
3.蒜頭、薑先爆香,加入番茄和花生,大火炒軟後,加水悶滾,加米酒少許,再下酸筍一起炒。
4. 將所有材料淋在蝦上,最後加點刺蔥葉。
巴奈希望,這間在老家原址創立的食堂,能讓這些快要被遺忘的飲食文化,變成易於入口的家常菜,每個走進來的人,都親身感受瓶罐裡藏著的阿美智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帶你走訪臺東慢食評鑑所評選出的星級店家,認識實踐慢食精神的廚人,品嚐優質、純淨、公平的臺東真食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喜歡吃粽子嗎?你吃的是哪一種粽呢? 臺東的各部落裡藏著多種「部落粽」, 我們常見的阿粨 (abai)、奇拿富(cinavu)、還有一般西部朋友較少聽過的 (qavay),都是「用葉片包裹米糧澱粉」的原住民傳統食物。它們到底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手冷腳冷嗎的冬夜,想不想來一碗吃了會發熱、通體舒暢又飽足的「雞腿薑母飯」?  掀起鍋蓋,香噴噴的蒸氣衝上來,溫潤的薑汁、濃郁的雞油包覆每一顆米飯,配上鮮美又富有彈性的雞腿肉...... 這次為我們示範的,是延平鄉宜興園民宿的莊姊。她直接抄起釘耙,先到家旁邊的田裡現挖竹薑!從產地到餐桌,只有十步距離
內行人都知道,參加臺東慢食節,絕對不能錯過每天下午的「慢食講」, 連本地人也每次都大開眼界。不但學習新知、發現藏於民間的慢食高手,更嚐到難得的滋味、聽見從來都不知道的故事。​ ​現在,就來重現去年《有種餐桌》的第一場慢食講:「吃一口就流淚的白色小米飯」。
寒流又要來一波,低溫下探5度C,你準備好面對了嗎?這時候,來一碗熱呼呼的雞湯,真是人間一大享受!來,帶你瞧瞧台東人冬日的幸福滋味、暖心又暖胃~  這次為我們示範的是「秘食私廚」的欣芝,欣芝的阿婆在民國62年就開始在關山經營飯館,接著由媽媽接手、傳承阿婆的滋味和手藝。身為第三代的欣芝,從小穿梭在廚房
你喜歡吃粽子嗎?你吃的是哪一種粽呢? 臺東的各部落裡藏著多種「部落粽」, 我們常見的阿粨 (abai)、奇拿富(cinavu)、還有一般西部朋友較少聽過的 (qavay),都是「用葉片包裹米糧澱粉」的原住民傳統食物。它們到底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手冷腳冷嗎的冬夜,想不想來一碗吃了會發熱、通體舒暢又飽足的「雞腿薑母飯」?  掀起鍋蓋,香噴噴的蒸氣衝上來,溫潤的薑汁、濃郁的雞油包覆每一顆米飯,配上鮮美又富有彈性的雞腿肉...... 這次為我們示範的,是延平鄉宜興園民宿的莊姊。她直接抄起釘耙,先到家旁邊的田裡現挖竹薑!從產地到餐桌,只有十步距離
內行人都知道,參加臺東慢食節,絕對不能錯過每天下午的「慢食講」, 連本地人也每次都大開眼界。不但學習新知、發現藏於民間的慢食高手,更嚐到難得的滋味、聽見從來都不知道的故事。​ ​現在,就來重現去年《有種餐桌》的第一場慢食講:「吃一口就流淚的白色小米飯」。
寒流又要來一波,低溫下探5度C,你準備好面對了嗎?這時候,來一碗熱呼呼的雞湯,真是人間一大享受!來,帶你瞧瞧台東人冬日的幸福滋味、暖心又暖胃~  這次為我們示範的是「秘食私廚」的欣芝,欣芝的阿婆在民國62年就開始在關山經營飯館,接著由媽媽接手、傳承阿婆的滋味和手藝。身為第三代的欣芝,從小穿梭在廚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馬祖納禮推出的高粱益生菌酸白菜及湯底包,不含防腐劑,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纖維素和益生菌。這天然發酵熟成之產品,對身體健康有益,在準備時簡單易上手。可應用於火鍋底料、炒菜、燉肉等料理,提供多元享受方式。
Thumbnail
市面上火鍋經營種類繁多,石頭火鍋可說是另一類火鍋經營方式。石頭火鍋為原住民阿美族的傳統美食,石頭火鍋的烹煮方式稱為石煮法。石煮法顧名思義是將石頭燃燒後丟入水中加熱,為阿美族人的生活智慧,因為有這種熟食方式,讓阿美族人可以就地炊事,是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這家小石鍋就是一家很受歡迎的石頭火鍋。 小
Thumbnail
原來浇花好治癒,淋完整個院子就是一個體力活 難怪大家都用空瓶子收集水,真的需要用很多水 腳踩在柔軟的草上好舒服,喜歡那個味道 雖然院子不大但在自己的院子裡還是挺舒服的 我終於可以從院子採摘新鮮薄荷和迷迭香做cocktail了,以後還可以摘菜和摘水果 美美的 看著菜苗一天天長大就是賞心樂事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她不會使用便宜的罐頭食品; 她用的是她自己以迷迭香醃製的胡椒,以及她在星期日蒸煮,攪拌一鍋鍋番茄和梅干做成的酸辣醬。她那貼上標籤的梅森食品罐排列在廚房的架子上,形成無數加封的金字塔,他們都認為,他們的孩子還吃得到這些東西。
Thumbnail
寒夜裡,小巷深處的小食店傳來陣陣暖暖的燒仙草香。這是阿明最喜歡的地方,因為這兒有他最心愛的人在。 每當夜幕低垂,阿珍便會在這小食店賣著她親手燒製的仙草。阿明總會準時來到,靜靜地喝著她溫熱的手作仙草,看著她忙進忙出的身影。 阿珍孤苦伶仃,燒仙草是她維生的唯一技能。阿明雖家境貧困,卻從未
Thumbnail
關於春節圍爐必備的年菜,台灣人偏好「佛跳墻」,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華人則鍾愛「撈生」。「撈」是攪拌,「生」是魚生,撈生意即將生魚片跟其他食材攪拌在一起,因此又名「撈魚生」。另外,撈生的佐料通常會有七種顔色的蔬果絲,所以也有人會稱之為「七彩撈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馬祖納禮推出的高粱益生菌酸白菜及湯底包,不含防腐劑,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纖維素和益生菌。這天然發酵熟成之產品,對身體健康有益,在準備時簡單易上手。可應用於火鍋底料、炒菜、燉肉等料理,提供多元享受方式。
Thumbnail
市面上火鍋經營種類繁多,石頭火鍋可說是另一類火鍋經營方式。石頭火鍋為原住民阿美族的傳統美食,石頭火鍋的烹煮方式稱為石煮法。石煮法顧名思義是將石頭燃燒後丟入水中加熱,為阿美族人的生活智慧,因為有這種熟食方式,讓阿美族人可以就地炊事,是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這家小石鍋就是一家很受歡迎的石頭火鍋。 小
Thumbnail
原來浇花好治癒,淋完整個院子就是一個體力活 難怪大家都用空瓶子收集水,真的需要用很多水 腳踩在柔軟的草上好舒服,喜歡那個味道 雖然院子不大但在自己的院子裡還是挺舒服的 我終於可以從院子採摘新鮮薄荷和迷迭香做cocktail了,以後還可以摘菜和摘水果 美美的 看著菜苗一天天長大就是賞心樂事
Thumbnail
淡水阿給是台灣淡水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由油豆腐包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而成。阿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楊文女士在淡水國中旁賣小吃,為了不浪費食材,便將油豆腐挖空,放入冬粉、絞肉、筍絲等餡料,再以特製的醬汁烹煮。這道小吃推出後,深受當地居民喜愛,逐漸成為淡水區的著名小吃。
Thumbnail
她不會使用便宜的罐頭食品; 她用的是她自己以迷迭香醃製的胡椒,以及她在星期日蒸煮,攪拌一鍋鍋番茄和梅干做成的酸辣醬。她那貼上標籤的梅森食品罐排列在廚房的架子上,形成無數加封的金字塔,他們都認為,他們的孩子還吃得到這些東西。
Thumbnail
寒夜裡,小巷深處的小食店傳來陣陣暖暖的燒仙草香。這是阿明最喜歡的地方,因為這兒有他最心愛的人在。 每當夜幕低垂,阿珍便會在這小食店賣著她親手燒製的仙草。阿明總會準時來到,靜靜地喝著她溫熱的手作仙草,看著她忙進忙出的身影。 阿珍孤苦伶仃,燒仙草是她維生的唯一技能。阿明雖家境貧困,卻從未
Thumbnail
關於春節圍爐必備的年菜,台灣人偏好「佛跳墻」,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華人則鍾愛「撈生」。「撈」是攪拌,「生」是魚生,撈生意即將生魚片跟其他食材攪拌在一起,因此又名「撈魚生」。另外,撈生的佐料通常會有七種顔色的蔬果絲,所以也有人會稱之為「七彩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