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觀點】當我的需求被看見時,這證明了「我的存在」!

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陣子,我和女兒們不約而同地在體驗與「因著被看見而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相關的課題。大女兒的部分是「我的付出是被看見的」,我和小女兒則是「我的需求是被看見的」。

而這篇文章將著重於剖析「我的需求是被看見的」。

被看見,是一種被感知到的狀態,是「我是存在的」的直接證據;而「存在」之於個體,更是一個重要且根本性的議題。在我長達十年的療癒師職涯裡可以發現:會讓人產生創傷的經驗,共同的核心都來自於「對存在的抹煞」;而其中一種「抹煞存在」的方式,便是「忽視需求」。

而「忽視需求」有下列這幾種型態:

  1. 最常見的是「在主動提出需求時,被忽略/惡意延後/嘲笑、譏諷」。例如:前陣子,iPhone 13上市了,用著全家最舊型號手機的小女兒,想要擁有;但是她卻是以「生日禮物」來提出(我們家過生日的方式是吃大餐和旅遊),並且在太座思考的停頓點裡,又以「我用自己的錢來買!」加碼,試圖合理化自己的需求。而小女兒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她過去的經驗(三歲時,因為爸爸和媽媽離婚,於是在奶奶的傳統教養模式下生活了近兩年)是:在說出需求的同時,會立即被「妳會弄壞、妳又不會用」⋯⋯等等的原因拒絕,不然就是在假意答應後,拖很長的時間才會購買,並且買的還是相對劣質的物品。在療癒過後,小女兒成功轉化掉「我不配擁有好/新的東西!」的信念,並且開心地得知「太座沒有立即答應的原因:手機是生活必需品,如果小女兒是有需求的,她會直接買給她」。
  2. 另一種則是「需求被扭曲」。例如:有位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女孩,因為在看過眾多前後輩的才華與努力後,感到強烈的茫然失措⋯⋯在療癒裡,她細數童年時期裡,對鋼琴感到倦怠、想嘗試其他可能性的時刻,但都因為母親抱著「我小時候想學,都不能學;你現在可以學,應該要懂得珍惜」的想法而被回絕,於是硬著頭皮一路唸到了大學。或是:有位熱愛影像創作的男孩,因為媽媽投身於社會運動,於是被鼓勵將創作能量投入於議題中,其他與議題無關的拍攝計畫就此胎死腹中。也可以是:孩子想要的是「可以和同學一起上下學的腳踏車」,但父親沒有看到孩子的社交需求,以危險為由要孩子放學後到沒有朋友的補習班報到,結束後再由母親接回家。
  3. 而最難被覺察到的則是「沒有被認出的需求」。相較於吃飯、睡覺⋯⋯等等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被認出的難度是相對高的;特別是,如果父母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被照顧到心理需求的經驗時,會在教養下一代時,難以理解、認出和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相較於過去,心理營養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看見;從十多年前就出版的《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中,有情感性營養不良而患有幼兒厭食症的四歲女娃,以及《父母的語言》中,也已經被視為「使腦部達到最佳發展狀態的基本要素」。在自身的經驗中,在陪伴大女兒因為拍攝紀錄片而需要購置相機的過程中,我用實際的行動來支持她,幫她找相機店、陪她到相機店裡去試用和詢價,以及在最後的購買時,用理解的態度引導她購置相關設備,這一切讓大女兒感到相當幸福;但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是沒有這樣被對待的。
以上,這些「需求被抹煞」的經驗,都會讓人與自己的需求脫節,並且進一步地對「自身的存在」感到質疑,嚴重者甚至會有「我不應該存在」的輕生念頭。

回到「我的需求是被看見的」。

這句話中的「看見」並不是只有「看見」,而是包含了被看見之後的「被接受、被理解和被滿足」⋯⋯等等的正向情感和行動。
前陣子,因為溫度驟降,我找出換季時收起來的法蘭絨睡衣;但只有找到上衣,褲子還是不見蹤影。於是,怕冷的我,頻頻向太座念叨,希望她陪我再去購置一套保暖睡衣⋯⋯但這件事始終沒有成行。
這只是一件小事情,甚至沒有激起多少情緒的漣漪,但就是擱在我的心頭;直到前陣子,大女兒購置相機後的興奮之情,也渲染了我⋯⋯讓我也好想買東西。
在一次的飯後散步,我與太座進行深入的對話,沿著「想要買東西的欲望」往內心深處切入,我看到幾幅「你好會買東西喔!(貶義)」的記憶切片,那裡面充斥的不是「我終於買到想要的東西了!」的開心,而是早已堆疊成山的「被母親帶著鄙夷眼神看著」的難受。

「你是真的很會買東西啊!(正向語氣)」太座這樣跟我說。

接著,她列舉出好幾個我買的、很符合她們需求的東西,例如:淋浴間裡的層架、後陽台拿來當晾衣桿的伸縮桿、居家防疫時買的熱壓吐司機⋯⋯,讓我有力量撕掉母親貼在我身上的「只會亂花錢、亂買東西」標籤,並且看見自己在大學時期、觀察使用者需求裡所磨練的觀察力,已經讓「現在的我」更懂得觀察需求與對應、購買適當的商品了!
而且,望進太座的眼睛,我看見一件又一件「太座看見並滿足我的需求」的事。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一百五十公升、體積堪比洗衣機的大水桶。那是之前缺水時,我擔心會限水而購買的;當時,太座還斬釘截鐵地說「不會限水!」,但因為我還是會擔心,所以她還是讓我買了兩個大水桶⋯⋯最後的結果是一次也沒用到地閒置於後陽台。但是,太座一次也沒有嘲笑過我,甚至還說出「花兩千元,買你的安心,我覺得很划算!」這種豪氣的話。
「我不用買睡衣了啦!」當我用新的視角看自己時,我驚呼出聲。
超級奇妙的!就在我感受到「我的需求是被看見且被滿足」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突然閃過「另一套保暖睡衣」的畫面,那是去年為了可以替換而購置的;但在那之前,我不但糾結於「找不到的那條睡褲」,並且壓根兒忘記自己還有「另一套保暖睡衣」。
回家後,我打開換季時專門打包保暖衣褲的袋子,果然找到了「另一套保暖睡衣」,而且還找到了「找不到的那條睡褲」⋯⋯我大笑了起來!
此外,我也看到:在成長過程中,向母親提出「買東西」的時候,其實是希望母親可以透過「看見我的需求」來「看見我」,是一種吸引母親關注的手段;而我也看見童年時期因為被忽略而有的痛苦,好好地抱了抱自己。

因為被看見,所以存在。

最近,對這句話深有體悟。和「當了家長後,不斷地療癒自己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傷,然後讓女兒們可以體驗到更完整的愛」相比,我終於瞭解到自己失去的「被看見」有多少⋯⋯。
看見那些過去沒有被看見的,「我(的需求)」被看見了!也終於可以不再只是「輸出」於看見並滿足女兒們的需求,而是能夠進一步地在「給予—接受」中取得動態平衡。

現在的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而這是與之前的狀態對比出來的。之前,我總是會有「家裡還缺了點什麼?」的想法,所以很喜歡去逛菜市場裡的生活用品的攤位、特力屋和IKEA;而絕大多數的時候,去了也只是東看看、西看看,沒有真的買什麼東西,但卻也花上一整天。
現在,看著許多店家因為五倍券而設計的優惠,特別是那些過去我愛去的店家,我變得沒那麼興奮;雖然偶爾還是會有「需要去看看嗎?」的想法跳出來,但都會馬上被「一無所缺啊!」的滿足感受滿到蓋過去。

你看見了自己的需求了嗎?

除了生理、物質上的需求以外,還有心理、情感層面的需求⋯⋯或許,我們過去是無法透過原生家庭的看見與滿足,來認出自己的需求;但現在,我們可以試著更靠近自己!:)
你有「需求不被看見」、「提出需求,但被拒絕、嘲弄」或「需求被扭曲」⋯⋯等等的經驗嗎?
歡迎留言給我!這樣也是一種「被看見」喔!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我的心裡會有「不能好好接受,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不會往『會不會是對方給的東西有問題?』的方向去思考;最後,如果真的是接受的東西有問題,還是會覺得要吞下去。」的想法?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為什麼我的心裡會有「不能好好接受,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不會往『會不會是對方給的東西有問題?』的方向去思考;最後,如果真的是接受的東西有問題,還是會覺得要吞下去。」的想法?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詹雅智為國際專業直觀式療癒師培育協會的創辦人。經歷了人生的低谷,花費十多年才從傷痛中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因而希望找尋一種方式,幫助在人生低谷中徘徊的人有效重新找回自己。踏入身心靈產業後,她不僅創業,也在創業五年後,成立了國際專業直觀式療癒師培育協會。
Thumbnail
透過催眠,我與我的內在小孩和解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它保留著我們童年時未被滿足的需求、未釋放的情緒及曾受過的創傷。如果童年時期經歷了劇烈的打擊,心理年齡可能會停滯在那個階段,形成「內在小孩」。
Thumbnail
等待切片病理報告的過程十分漫長煎熬的,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病患因等待病理報告內心的轉折,牽動家人的心情劇烈起伏,到最後家人因為病理報告結果,在病房由不安轉為破涕為笑的過程。
Thumbnail
於我而言,療癒師不是一份職業,是生活態度的展現。 在人生這條說短不夠長,說長又太短的薄薄年歲裡,玩樂著我的眼光、聚焦,看看自己能創造些什麼? 如何從過去走出來?過去真的是需要走出來的嗎? 其實真正過不去的,是什麼呢? 歡迎大家點開以下網頁,不必下載app,可直接收聽。 也許我的聲音能帶來點
Thumbnail
起初看到書名還想說,嗯?這本書怎麼回事,結果,一看完作者的引言,立刻想到現在有部ON檔日劇《春暖花開的那一天》,其中由濱田岳飾演的搞笑藝人主打的一句台詞: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Thumbnail
我曾經聽過身邊的女性友人對於婚姻有以下的期待: 「只要他把錢交給我,就什麼都好談!」 「我希望他平日晚上可以至少陪我吃三頓晚餐,每個月都要規劃外縣市小旅行。」 「我希望以後生了小孩,他可以負責半夜起來餵奶,或是包辦家務及煮三餐的工作。」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都是在自己的幻夢中營造出對於婚姻
Thumbnail
大多數人之所以「想死」並不是不想活下去,而是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每一個想死的念頭背後,其實都是渴望改變現狀、讓自己更好的生存渴望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詹雅智為國際專業直觀式療癒師培育協會的創辦人。經歷了人生的低谷,花費十多年才從傷痛中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因而希望找尋一種方式,幫助在人生低谷中徘徊的人有效重新找回自己。踏入身心靈產業後,她不僅創業,也在創業五年後,成立了國際專業直觀式療癒師培育協會。
Thumbnail
透過催眠,我與我的內在小孩和解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它保留著我們童年時未被滿足的需求、未釋放的情緒及曾受過的創傷。如果童年時期經歷了劇烈的打擊,心理年齡可能會停滯在那個階段,形成「內在小孩」。
Thumbnail
等待切片病理報告的過程十分漫長煎熬的,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病患因等待病理報告內心的轉折,牽動家人的心情劇烈起伏,到最後家人因為病理報告結果,在病房由不安轉為破涕為笑的過程。
Thumbnail
於我而言,療癒師不是一份職業,是生活態度的展現。 在人生這條說短不夠長,說長又太短的薄薄年歲裡,玩樂著我的眼光、聚焦,看看自己能創造些什麼? 如何從過去走出來?過去真的是需要走出來的嗎? 其實真正過不去的,是什麼呢? 歡迎大家點開以下網頁,不必下載app,可直接收聽。 也許我的聲音能帶來點
Thumbnail
起初看到書名還想說,嗯?這本書怎麼回事,結果,一看完作者的引言,立刻想到現在有部ON檔日劇《春暖花開的那一天》,其中由濱田岳飾演的搞笑藝人主打的一句台詞: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Thumbnail
我曾經聽過身邊的女性友人對於婚姻有以下的期待: 「只要他把錢交給我,就什麼都好談!」 「我希望他平日晚上可以至少陪我吃三頓晚餐,每個月都要規劃外縣市小旅行。」 「我希望以後生了小孩,他可以負責半夜起來餵奶,或是包辦家務及煮三餐的工作。」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都是在自己的幻夢中營造出對於婚姻
Thumbnail
大多數人之所以「想死」並不是不想活下去,而是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評價。每一個想死的念頭背後,其實都是渴望改變現狀、讓自己更好的生存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