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無校園的密涅瓦大學如何培育問題解決者|破壞式學習【塗書館】

樂尼-avatar-img
發佈於📕學習設計誌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沒有校園的大學?!還比哈佛難考,有沒有搞錯!?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密涅瓦大學時的第一個念頭,但是深入了解以後我居然好想成為學生啊!
整個大學就是一個破壞式創新的典範,它是為了 21世紀所設計的大學,是為了培育「問題解決者的」的大學,因為未來的學生將面臨許多未知的社會難題,而現在的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卻很少為了這件事做準備。

密涅瓦大學有什麼有趣的教育創新呢?

學生四年必須旅居七個國家(San Francisco,Seoul, Hyderabad,Berlin, Buenos Aires,London, Taipei 沒錯!還包含台北),體驗不同的文化,培養國際化視野,也才能啟發學生主動關心國際議題。
此外,大學四年課程的層次清楚(Four-year Curriculum),依序是:Foundation、Direction(決定主修方向)、Focus、Synthesis(整合所學完成領域創新專題)
我特別喜歡它的大一課程,不是分科的國文、普物、微積分,而是設計一套基石課程,幫助學生培育不分領域、可遷移的核心素養,例如:批判性思考、創新思考(透過實證分析)、有效溝通表達等等!因此,即使未來深化的專業與產業不同,這些核心能力都還是可以幫助學生在社會中保有競爭力,並且能夠利用這些心智工具解決難題。
這是基石課程的原文目標:
These courses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habits of mind and foundational concepts (HCs) that underlie four core competencies — *thinking critically, thinking creatively,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and interacting effectively*
有關這所學校的更多認識可以看看黃岳涵 校友第一手的觀察分享及官網。今天我特別想要專注在密涅瓦大學模式如何培養學生的「智慧」。
這是我在天下雜誌的2021 教育特刊看到一篇文章(P.70),很有意思。

教育目的:大學教的是智慧

密涅瓦大學是尼爾森所創辦的學校,在創校之初因為拜訪了一些募款對象,他意外發現很多常春藤大學校友認為在大學裡根本學不到東西,點出了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許多系上教授的知識是上網就可以找得到、或是核心能力的培養(如:系統思考)被埋在厚厚的知識底下,而他希望密涅瓦大學能成為典範或模型,提供現金大學改革的方向。
或許在台灣也有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即使拿到系上的書券獎,好像增加了一些別人不知道的知識,卻也說不出來有什麼很好的成長。以我自身的經驗,就讀免疫學研究所時,有時都在想如果我沒有要繼續做學術研究、如果我沒有要在生技產業工作,學習各種細胞激素與巨噬細胞、輔助型 T 細胞的交互作用,能有什麼用途呢?畢業後幾年因為從事教育工作,我才逐漸理解知識本身可能在別的產業沒有很實用,但我可以學到自然科學背後的大概念,像是「交互作用」與「系統與模型」,在解決問題時,才能使用系統思考,不會建樹不見林,不過當時學校教我的方式,還真看不出這層關係!不知道是我沒慧根,還是教學系統沒有妥善的設計過。
文中提到:
密涅瓦大學的終極目的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是什麼樣的人?當他面對一個從來面對過的問題時,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智慧。解決一個熟悉的問題,頂多只能算是聰明。
這或許就是我當年所遇到的痛點,我沒機會以更有好的方式培養智慧!深深地覺得或許所有大學或是高中的教育目的中,就應該都要培育學生的「智慧」,這也跟現在 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所強調的不約而同,特別是「自主行動」所重視的三項: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當然,唯有素養中的三面九項都有一定的成熟度,更有機會成為社會難題的解決者,能夠理解國際上的 SDGs 議題,並不斷地突破自我,同時與人溝通協作, 一起找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但學校究竟要如何培育這樣的能力呢?

教育策略:培養在不同脈絡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得到智慧,學生學要學會怎麼把經驗移植到新的脈絡中,並且不斷地練習「再脈絡化」。
「解決未知問題」並不是像「下西洋棋」一樣容易預測,因此如果只是將一些技能拆解出來做刻意練習,在動態的環境中,有時反而會僵化而不知變通,效果並不會很好。那究竟要如何鍛鍊這樣的能力呢?以我自己為例,我是一個相當內向的人,要公開演講或教學時我就會胃痛,而會成為老師或講師根本就是一個小意外,加上後天訓練好多年才稍微沒這麼緊張。我發現如果要讓自己看起毫不費力,不能只在同一個講台、同樣受眾上瘋狂練習,而是應該嘗試到不同「場景」中磨練,這個場景包含不同的對象、環境與方式,它代表你不只講給高中生聽,你也講給國小、大學生、社會專業人士聽;你不只在教室裡講,你也在線上、別人的會議室、TED 講臺上講(我沒這個機會);你不是指用簡報講、你也用引導互動、焦點討論與工作坊來進行。唯有在交錯的場景中(文中指的是脈絡)刻意練習,才能像別人說的「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但其實根本不用十年,只要特別在不同場景中、高頻率的練習、犯錯、接受反饋,搞不好一年就獲得十年功,就看你能讓自己多快失敗,多快成長,當然找個好的回饋者是必要的。
所以要培育「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也是很類似的,應該刻意在學習過程中多做跨域型的學習,不過度偏食,並練習如何把經驗轉移到新的場景中(例如:用類推思考,從生物生態系來找到出組織創新的策略);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考框架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因為有時候不是因為我們解決不了問題,而是用錯了框架,遇到難題時,我們甚至還要重新打造一個思考框架。因此,課程就應該提供思維工具,並給學生機會在不同的場景中應用。
我自己就很喜歡商業模式圖、設計思考這些框架,它讓我知道為了有效解決他人的問題,設計就應該從一個人出發,先同理對方,而不一是一廂情願的打造一個沒人要的產品,而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移植到教學上,設計一支均一教育平台上的課程內容時,也要從一個中等程度的孩子出發,想像他的夢想、個性、喜好,了解他在這個學習內容可能的痛點與獲益,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設計一個好的內容體驗。

內容的類型決定學習方式,學習不該是線上線下的二分法

疫情爆發後,為了開發教學方法,我一直在思考實體學習、線上(數位)學習及混成學習的差異,但看到尼爾森的的一段話,真的是當頭棒喝啊!
學生坐在一個五百人的課堂裡單方面聽教授講述,跟聽錄音檔有什麼差別?學習不應該用數位媒介來區分。真正的分界點在不同種類的學習內容,因為這些學習內容會影響最適合的學習方式。
尼爾森將學習分成三種類型:資訊汲取、思維框架應用與經驗式學習。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11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塗鴉思考島、📕學習設計誌、🌳教育探險趣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用數位與玩味,共創玩心學習體驗】 哈囉!我是樂尼,一位熱愛學習策略與圖像思考的教育工作者。 【學習玩家教育創作室】專注於運用數位工具和玩心設計,創造既有深度又充滿樂趣的學習體驗,激發教育者與學習者共同探索,讓學習成為一場玩心十足的冒險! 要 playone 嗎?成為學習玩家,創造屬於你的玩心學習體驗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韓版密涅瓦(Minerva)」泰齋大學2023年開辦,開啟東亞高等教育的新紀元。擁有來自史丹佛、劍橋大學的師資,首批入學有韓國名校延世、高麗大學退學的學生,四年學制中在日美中俄羅斯等不同國家實際觀察當地社會、解決當地問題。二年級才分專業,將翻轉過往填鴨式教育,在數位時代培養定義、解決問題的創造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韓版密涅瓦(Minerva)」泰齋大學2023年開辦,開啟東亞高等教育的新紀元。擁有來自史丹佛、劍橋大學的師資,首批入學有韓國名校延世、高麗大學退學的學生,四年學制中在日美中俄羅斯等不同國家實際觀察當地社會、解決當地問題。二年級才分專業,將翻轉過往填鴨式教育,在數位時代培養定義、解決問題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