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01.打造高效團隊:談技術團隊進入專案的時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此文同步刊載在本人所任職的五倍紅寶石軟體開發公司

我前陣子在 Linkedin 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推文,表現軟體開發時,從企劃階段到實際成品的巨大落差。看圖請從此去。

這不禁讓我想起客戶常有的疑問:「該何時讓開發(或其他專業技能)團隊進入專案呢?」

定義市場需求時?
討論如何開規格時?
完成系統分析文件時?
介面設計完成時?

這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背後真正的重點是「如何解決跨部門、跨階段的溝通落差」。

若純粹看分工,開發團隊在開始實作時參與就可以。畢竟開發團隊手上有其他工作,一般都希望工程師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還沒要開發的工作上,輪到自己投球時再進場。且那時候規格完整,工程師也有東西可以評估。

但最後才讓團隊進場,就非常考驗溝通:既要言簡意賅,更需毫無遺漏。

一個軟體產品從發想到產出規格需求時,會進行大量需求研究,收攏為「結論」,產品「該解決什麼問題」也會從結論中誕生。企劃者梳理出規格並把規劃交給開發團隊時通常是中後期,這時若開發團隊一看就發現實作會有問題,能調整的彈性也有限。往往會變成「先做再說」,也為後續改善擴增埋下隱憂。

風險還不止於此。如果沒有為工程師留足夠的技術評估時間,又或者開發團隊太晚加入專案,會有什麼風險呢?

難以一開始就做對事

產品如何替客戶(此指產品用戶)解決問題,不僅在規格設計時要考慮,工程師開發時也必須思考。就算是在 MVP 階段,也必須考慮未來擴增時的需求。我們曾見某位外國新創客戶,經營的是 SaaS 產品,用戶數當然越多越好。但最初設計時沒有保留擴增彈性,雖然產品成績很好,系統則瀕臨爆炸上限。之後我們花了數月的時間逐步翻新系統設計,才為客戶建構好符合他商業模式的結構。

問題最後依然能解決,但 MVP 階段所投入的成本,就浪費了。

無法為解決問題提出建言

常見立意良好的設計,會增加實作端複雜度甚或降低體驗效能。著重在「Nice to have」的設計容易在早期階段就佔用過多資源,讓營運團隊難以用效率最高的方式驅策產品發展。例如為追求更好的 UI ,過度設計或追求酷炫,讓視覺效果的開發工時堪比核心功能所需工時,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有些朋友看到這裡,應該會反批:「你如何能定義這是 Over Design(過度設計)?我們是基於嚴謹的研究上才做出合理設計。」

是的,沒錯。不過這就是問題所在。

工程師確實很難知道何謂「Over design」或是「Poor design」,因為背景資料不夠。最後才加入,讓開發團隊能判斷的依據只有文件規格,遑論提出建言,判斷「如果要展現產品價值並驗證商業模式,現在做這件事是否為開發資源的最好配置。

Launch 新產品時,如果有任一方無法獲得足夠的背景資訊,就沒辦法做出適切的判斷。尤有甚者,就實現了本文開頭所分享的圖,是所有產品領導人不樂見的。
早期介入,問題都能早期解決。

如果想要避免上述風險,又不想佔用團隊太多時間,應該怎麼辦呢?以下建議幾個方式。

前置作業就共享結論

當產品進入一個新階段,例如市調完進入規格發想,就可以將目前進度和全體分享一次。分享時是重點式的,不超過五頁 A4:

- 契機
- 假設
- 驗證結果
- 洞察(Insight)
- 判斷
- 下一步
- 其他:例如時程。

讓團隊都有心理準備,產品真正價值是什麼。

實作時定期同步

進入執行後要定期同步工作進度。尤其設計師在設計畫面時,工程師也開始做準備:套件研究、架構設計等,以實現設計師的規劃。因此同步時最好搭配摘要式的背景交代,確保雙方認知一致。

雖然工程師實際開發時仍會提問,不過定期同步能夠節省工程師拿到素材後的消化時間,更可以早期獲得技術面的建言,免去後續走錯路補救的工夫。

產品反饋是全團隊的事

讓全體團隊理解產品進入市場後的成績,是所有成員的義務,也是權力。不論事前考慮多周延,人不是完美的,下決定時免不了犯錯。把錯誤與成功都共享給團隊,將能激勵團隊不重蹈覆徹,不斷優化決策思維。

當產品團隊領袖有意識的運用「過度溝通」,就可以打造出更有效率的工作節奏,也能夠逐步消除分工團隊之間的齟齬,創造更有黏性、更高 Motivation 的團隊。


Hi 我是 Sho。 原生數位行銷人,擅長品牌行銷、行銷策略,也是喜愛各種文字創作的說書人。想認識更多我的事,請參考個人網站如您在閱讀中產生任何想法或發現,也歡迎填寫問卷把意見回饋給我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的沙龍
20.3K會員
424內容數
一個好的品牌,不是被說明得多有用,而是被感受得很深刻。故事是最強大的行銷工具,它能建立情感連結、創造記憶、激發行動。我的專欄將聚焦在「Storytelling Strategy」,並分享我如何以故事為工具,協助品牌、協助人,打造值得記憶的體驗。
2025/03/30
一到公司就馬不停蹄開一整天的會,你連午餐都錯過了,卻只能抓幾顆零食塞進嘴裡維持能量,然後繼續一路加速到傍晚時分,直到你的眼睛再也睜不開為止。你的生活開始失控了。
2025/03/30
一到公司就馬不停蹄開一整天的會,你連午餐都錯過了,卻只能抓幾顆零食塞進嘴裡維持能量,然後繼續一路加速到傍晚時分,直到你的眼睛再也睜不開為止。你的生活開始失控了。
2024/02/25
昨天朋友問,他現在的職涯位階接下來是應該偏重硬技能還是發展軟實力?本篇來聊聊我的想法。
Thumbnail
2024/02/25
昨天朋友問,他現在的職涯位階接下來是應該偏重硬技能還是發展軟實力?本篇來聊聊我的想法。
Thumbnail
2023/12/07
之前分享過一本經典著作《守弱學》:不正常書評|09.不是狼也能活!現代更該修的《守弱學》。本篇文章的標題:「以『弱』為師」,將會分享我在職場生存上驗證「守弱」哲學、自我成長的心得。
Thumbnail
2023/12/07
之前分享過一本經典著作《守弱學》:不正常書評|09.不是狼也能活!現代更該修的《守弱學》。本篇文章的標題:「以『弱』為師」,將會分享我在職場生存上驗證「守弱」哲學、自我成長的心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身為 UI/UX 設計師,「設計交付」一直是工作上的大課題,如何讓工程師更有效率地開發、讓產品更貼近設計稿落地,都是在設計交付這個環節中實現。 我目前待的團隊人數並不多,主要的產品開發團隊即我(UI/UX)、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以及該專業領域的老闆。因此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合作頻率算是蠻
Thumbnail
身為 UI/UX 設計師,「設計交付」一直是工作上的大課題,如何讓工程師更有效率地開發、讓產品更貼近設計稿落地,都是在設計交付這個環節中實現。 我目前待的團隊人數並不多,主要的產品開發團隊即我(UI/UX)、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以及該專業領域的老闆。因此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合作頻率算是蠻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5 天。今天要來回答臉書留言的提問:怎麼和團隊中的 RD 有效溝通?
Thumbnail
這是 30 天寫作挑戰的第 25 天。今天要來回答臉書留言的提問:怎麼和團隊中的 RD 有效溝通?
Thumbnail
近期看到小白姊在商業思維學院的談判課《聰明談判的萬千場景,如何在職場價值升級》,也想到目前在產品團隊與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談判,因此這篇主要紀錄我在職場談判的心得。
Thumbnail
近期看到小白姊在商業思維學院的談判課《聰明談判的萬千場景,如何在職場價值升級》,也想到目前在產品團隊與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談判,因此這篇主要紀錄我在職場談判的心得。
Thumbnail
確定感、掌控感、風險控管,這幾項是產品經理在面對產品開發時需要具備的能力,不論是向上管理、跨部門協作、向下布達,都需要藉由「確定感」凝聚團隊信心,這篇想分享我目前正在學習的產品思維。
Thumbnail
確定感、掌控感、風險控管,這幾項是產品經理在面對產品開發時需要具備的能力,不論是向上管理、跨部門協作、向下布達,都需要藉由「確定感」凝聚團隊信心,這篇想分享我目前正在學習的產品思維。
Thumbnail
雖然標題是產品經理,但我想大家可能對專案開發比較有興趣。 為了讓整篇的含金量高一點,我會放入一些系統工程相關的東西 一般產品開發可能不需要到這麼嚴格。 專案管理及匯報 專案採購和產品採購 小趣談
Thumbnail
雖然標題是產品經理,但我想大家可能對專案開發比較有興趣。 為了讓整篇的含金量高一點,我會放入一些系統工程相關的東西 一般產品開發可能不需要到這麼嚴格。 專案管理及匯報 專案採購和產品採購 小趣談
Thumbnail
工作拆解第一式 用「階段」為基礎的拆分 用「交付物」為基礎的拆分 微管理(micro-management)不會讓事情更好 「專案管理」也是WBS的一部份 小趣談
Thumbnail
工作拆解第一式 用「階段」為基礎的拆分 用「交付物」為基礎的拆分 微管理(micro-management)不會讓事情更好 「專案管理」也是WBS的一部份 小趣談
Thumbnail
在一項專案開始之前,都會先進行立項審查,本文不會告訴你如何填寫這份申請表,但是你可以看到下列幾點,讓你更有可能通過審查,往下一步邁進 -立案審查的誤區 -專案範疇及變更管控 -如何面對風險 -如何贏得高層的支持
Thumbnail
在一項專案開始之前,都會先進行立項審查,本文不會告訴你如何填寫這份申請表,但是你可以看到下列幾點,讓你更有可能通過審查,往下一步邁進 -立案審查的誤區 -專案範疇及變更管控 -如何面對風險 -如何贏得高層的支持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在執行專案的時候會遇到一個狀況,工程師實作的東西跟預期的不一致,因此能夠正確傳達需求是一個重要的技巧。原本我認為應該就是規格說明清楚就沒問題了,實際上事情卻沒有這麼單純。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在執行專案的時候會遇到一個狀況,工程師實作的東西跟預期的不一致,因此能夠正確傳達需求是一個重要的技巧。原本我認為應該就是規格說明清楚就沒問題了,實際上事情卻沒有這麼單純。
Thumbnail
我前陣子在 Linkedin 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推文,表現軟體開發時,從企劃階段到實際成品的巨大落差。這是永遠無法解決的難題嗎?我分享過去做專案和產品的經驗,希望能帶給各位思考解法的參考。
Thumbnail
我前陣子在 Linkedin 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推文,表現軟體開發時,從企劃階段到實際成品的巨大落差。這是永遠無法解決的難題嗎?我分享過去做專案和產品的經驗,希望能帶給各位思考解法的參考。
Thumbnail
Andy是一家硬體公司的PM,公司一年要跑30多個案子,案子的大小狀況不一,有些是內部的開發計畫,有些是與客戶合作的開發項目。 身為一個PM,Andy最困擾的是手上的案子永遠都有狀況,成本不達標、產品功能不到位、設計出來的樣品高階主管不喜歡、案子總是因為各種狀況而延誤又延誤,雖然每位成員都看似很努力
Thumbnail
Andy是一家硬體公司的PM,公司一年要跑30多個案子,案子的大小狀況不一,有些是內部的開發計畫,有些是與客戶合作的開發項目。 身為一個PM,Andy最困擾的是手上的案子永遠都有狀況,成本不達標、產品功能不到位、設計出來的樣品高階主管不喜歡、案子總是因為各種狀況而延誤又延誤,雖然每位成員都看似很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