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人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十來年前離鄉背井與當時的老闆到新城市開始發展,與人相關的管理這件事就從來也沒有停下來過。即使沒有領悟出什麼道理,光光在中間吃過的苦,應該也是一本厚厚的血淚史了~

在規劃與佈置一個團隊的管理制度時,大多數人可能的作法就是看看其他相似產業的作法,或者找個所謂的「專家」諮詢後,用一套現成的稍微做修正後就先使用。或者有可能是團隊人數少到根本還不需要制度,一切都「主管說了算」,用人治的方式來解決。

等到管理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再逐步循著問題解決,畢竟初期的要點一定是「生存」,而不是一個「超完美管理制度」作為起步。很多團隊與公司都把重點先放在解決業務問題,一些團隊內衍生的管理狀況,都選擇便宜行事解決。

按照前面的規劃推行下來,並非一定會有問題,有沒有可能出狀況最大的關鍵因素,還是「人」,畢竟管理的是團隊裡的人,每位成員共同組成的這個小型社會網路,也才衍生出需要有管理制度的需要。如果團隊裡多數人抱持著「共好」的出發點在日常行事上,則對於許多需要依靠制度或是外力介入的管理事務則大多都能先理解與配合。

回到「制度」本身則又是另一門廣深的學問。要不怎麼會有這麼多相關的管理科系、管理書籍、管理講座......之類的供給產出?就是因為相應的市場有這麼多強烈的需求。管理要應對的是「人」,所以古代儒家的人性本善或者法家的人性本惡也就在管理上可以成為兩個基本分類。

簡單來說:站在不信任員工的立場來設計各種防範與懲罰制度,這是人性本惡的出發點規劃。站在信任員工的立場來設計各種獎勵與刺激制度,則是人性本善的出發點規劃。

兩種出發點各有各自的理論與道理,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即使設計出來,也跟執行制度者有緊密的相關連性。原本就要依據實際情況或增或減的調整平衡度,越是用心的面對與調整,自然也對施行效果有著更量身訂做或是格格不入的差別成果。

這麼多年來,看著時代的演進,以及不同世代的職場份子對於管理制度的好惡與怨恨,隨著社會與整體成長背景的變化,也讓新生代的年輕工作者會更需要用與過去不同的方式在職場中被管理。用著三四十年前傳承下來的管理規範,一昧的複製貼上要求年輕人乖乖跟著做的時代早已經該被淘汰,畢竟這是個多元共生併發的時代,人們都是有著很多不一樣的思想,而一個團隊的可貴之處正也是把這麼多不同的人合併在團隊裡互補共生,發揮更大的綜合成效,才是最佳效果。畢竟過去工業時代那種需要流水線上作業的工作型態,早就該被淘汰了。

先前的一個創業項目,自己就陷入這樣的管理拉鋸戰之中,由於堅持根據行業特性與時代背景,覺得採取彈性化的管理制度來給還在萌芽期的團隊最能在時間管理與整體團隊成長性上獲得最優效果,於是堅持這個型式執行了三年多。無法適應制度者自然被淘汰或是自己離開,適應者則因為受到信任與激勵後,不但自己對自己管理並充滿責任感之外,也因此多方成長後成為綜合性的人才。可惜對於並未參與日常管理工作的其他投資者而言,這樣的方式在外面看起來就是一個「亂」字,平日既不打卡又不針對怎麼放假怎麼休息有個明確的規範,於是「直覺」覺得實在太亂了。最終決定重新導入整套過去那種嚴格的上下班打卡制度,並且要求人事部門每個月詳細記錄好每個人的上下班與請假情況,正當要開始全面推進這樣的「新制度」時,一場疫情就讓這個事情全部散了。

事發多年後,依然無法定論哪種方式更正確,也無須爭執對錯。只是每個人都是團隊與社會的一份子,自然也都該多想想自己過去或是未來都也會有機會成為團隊任何一個階段的成員,想想哪種才是真正在長遠來說有幫助的,可能對於要下決策才有更明白的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rome的沙龍
46會員
813內容數
Jer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7
這是個天空湛藍到不可思議的日子,有時候想想已經往生了的親人,回想許多人世間的紛擾,就像想著宇宙與自己的渺小這種時空差異對比,會讓人更懂謙卑,也更感念生命的每一個精采片段。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6
民間都說貓有九條命,這次不知名原因的病痛,看起來是慢慢要過去了。或許用掉了他的一次機會,但至少又多了可以跟大家相處的美好時光。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2022/08/05
大家都很關心到底怎麼了。可惜我們都沒有讀心術,醫師也沒有,連獸醫師都無法辨別發生什麼情況,只能繼續觀察,祈禱他儘速恢復健康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必須一直思考,怎樣才可以讓公司更好?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不斷地想要逞強。
Thumbnail
你必須一直思考,怎樣才可以讓公司更好?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不斷地想要逞強。
Thumbnail
最近,在一次聚會中,朋友分享了一個困擾他多日的工作煩事。他花盡心力培育的一位主管,上週突然交了辭職信。得知此消息後,朋友盡全力挽留,但這位主管的決心已定,辭意決絕。主管表示,這個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一時衝動朋友倍感錯愕,因為他投入了很多心血來培養這位主管,現在卻「功虧一簣」。 我拍拍他的肩膀
Thumbnail
最近,在一次聚會中,朋友分享了一個困擾他多日的工作煩事。他花盡心力培育的一位主管,上週突然交了辭職信。得知此消息後,朋友盡全力挽留,但這位主管的決心已定,辭意決絕。主管表示,這個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一時衝動朋友倍感錯愕,因為他投入了很多心血來培養這位主管,現在卻「功虧一簣」。 我拍拍他的肩膀
Thumbnail
談到對於任務品質的管控問題/如何跟下屬溝通往來/如何讓下屬獨立完成事務/如何跨部門溝通/如何建立妥善回報機制/如何跨部門合作/如何與不同部門的人建立共識/如何向上管理/如何馭下/如何與下屬建立確實分工關係/如何開除下屬
Thumbnail
談到對於任務品質的管控問題/如何跟下屬溝通往來/如何讓下屬獨立完成事務/如何跨部門溝通/如何建立妥善回報機制/如何跨部門合作/如何與不同部門的人建立共識/如何向上管理/如何馭下/如何與下屬建立確實分工關係/如何開除下屬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還是要想清楚一個團隊的組合起來,是人與人之間一起玩家家酒,還是一起截長補短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合成效?值得好好思索看看。
Thumbnail
還是要想清楚一個團隊的組合起來,是人與人之間一起玩家家酒,還是一起截長補短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合成效?值得好好思索看看。
Thumbnail
你不一定有能力決定組織架構,也沒有能力決定文化氛圍,但你至少可以在你的部門/團隊,建立起一個文化泡泡,展示給其他部門看,創建一個開放且樂於分享的環境,得到行動或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善意的反饋,有發言或動手的機會,並從中獲得參與感、存在感、歸屬感。
Thumbnail
你不一定有能力決定組織架構,也沒有能力決定文化氛圍,但你至少可以在你的部門/團隊,建立起一個文化泡泡,展示給其他部門看,創建一個開放且樂於分享的環境,得到行動或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善意的反饋,有發言或動手的機會,並從中獲得參與感、存在感、歸屬感。
Thumbnail
上個月, 客戶為了公司內部團隊互不信任的問題和我商談, 他苦惱著,而且很顯然他這位老闆已變成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的夾心餅乾。 依照這位客戶的狀態,在公司開創之前就缺乏清晰的「定位」, 當然,大家都能理解剛開創時無法盡善盡美的狀態, 只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當初, 重整組織是勢在必行的。
Thumbnail
上個月, 客戶為了公司內部團隊互不信任的問題和我商談, 他苦惱著,而且很顯然他這位老闆已變成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的夾心餅乾。 依照這位客戶的狀態,在公司開創之前就缺乏清晰的「定位」, 當然,大家都能理解剛開創時無法盡善盡美的狀態, 只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當初, 重整組織是勢在必行的。
Thumbnail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Thumbnail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我曾見過一種主管,腦袋裡有滿滿對於下屬及周圍人士的想法。他若覺得某人是個對同事不好的人,就會針對這個某人,態度苛刻,言詞刻薄。 倘若,他認定了某人的良善和無害,則不管任何事情,一律相挺維護。 這樣明顯差異的對待,又不一致的獎懲表現,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還感覺莫名的不舒服...
Thumbnail
我曾見過一種主管,腦袋裡有滿滿對於下屬及周圍人士的想法。他若覺得某人是個對同事不好的人,就會針對這個某人,態度苛刻,言詞刻薄。 倘若,他認定了某人的良善和無害,則不管任何事情,一律相挺維護。 這樣明顯差異的對待,又不一致的獎懲表現,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還感覺莫名的不舒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