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才拜讀完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閱讀黃國珍老師的《解讀者》跟聆聽他與何榮幸老師​由天下文化直播的【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的精彩內容後,相當有感,也因此有提筆想要記錄下來的動力。​

或許,是同樣身為媒體人的自覺​,或許,是過去困惑現在終於知道自己困惑在哪裡的自由​。

《解讀者》是一本有許多豐富故事跟保留故事脈絡的書​,國珍老師試圖用一種來回叩問的方式​,時而帶領讀者在故事中,​時而跳脫出來意識到自己現在在哪兒​,最後,國珍老師竟然解讀自己的解讀​ (直覺認為,為什麼有這麼虐的作者呢?腦袋都不會打結嗎?)​ ,除了解讀自己這本書的寫作脈絡,也問自己​:「我這樣的解讀,合理嗎?」​

▌成為解讀者,先從提問開始

《解讀者》書中內容精彩,且將解讀的故事脈絡層層堆疊​,像是第56頁蜻蜓的翅膀​,第67頁的富士幼稚園​,第131頁的自行車​,以及第251頁解讀《解讀者》的篇章​,都讓我印象深刻。

​不過,如果真要我說一句亮點金句​,我的想法跟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何老師不謀而合​,是在第100頁書中的內容:​

「如何在大家都看得見得資訊中​解讀出真實可行的機會?」

這段真得讓我深有啟發​

▌別人都知道的,就不是我們要知道的​

何榮幸老師在直播中說道​:身為報導者的記者,在做報導調查工作時​,會需要先提出「報題單」(新聞工作時決定要採訪什麼的資料回報單)​,報題單上要載名:​

「你的題目是什麼?」​
「你想採訪誰?」​
「你的故事結構是什麼?」​
「你的題目那邊是新的?」​​

何榮幸老師說:報導者很重視報導的影響力​

因此在有限的人力 (報導者僅有30位記者)跟有限的資源下​,這篇報導要如何可以帶來新的收穫?​那些內容具有新意?跟別的新聞有什麼區隔?是否有挖掘出新的問題?​這就是很重要的考量​。

​國珍老師接著提出一個我很喜歡的好問題:​「像報導者題材廣泛、深度又深​,該如何培養記者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天生的嗎?」​

何榮幸老師接著回應:「有時候我們常說小孩子很喜歡問問題​,認為提問好像是孩子比較勇敢、比較厲害,​但小孩子問的問題,不見得是帶有問題意識的問題。」​​

何榮幸老師接著說:問題意識是可以訓練的,​讓小孩子透過自己週遭問題的問題意識,​去培養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的關鍵是「不要用太抽象的概念、或是太大的問題去談」​,而是要具體從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去聊,引發討論​。

這本《解讀者》就有很多具體的例子,一一示範如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問對問題​,然後一步一步的去找到問題的解方​。​

黃國珍、何榮幸: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品學堂直播

▌怎麼看待「報導」跟「解讀」的關係?​

我覺得國珍老師這個問題問得很有趣​,感覺上報導者是一種身分,一種工作(職業)​,也可以是一種信仰,一種自我認知​。

​獨立媒體「報導者」​。除了擁有媒體揭露真相的身分外,在自媒體跟民主開放的現代​,更肩負起事實查核、深度調查、釐清真相的角色​。​

21世紀我們雖然擁有爆量、爆炸的資訊​,但大量的資訊也讓訊息碎片化​,因此閱讀素養、媒體識讀、事實查核的目的​,都是在「還原一件事情它原本應該有的完整脈絡跟結構」​,因為擁有許多去脈絡化的零碎知識​,並沒有幫助我們真的理解​。

因此,培養能看見全局跟脈絡性視野的眼睛​,未來才能夠將這解讀資訊的能力,從文本閱讀遷移到面對世界​,成為有閱讀素養的現代公民​。

​而回到上面的問題,何榮幸老師認為​:「報導」需要很強烈的證實它為真​,需要透過方法,像是數位田野調查、資料新聞學等方式證明​。但「解讀」是可以加入個人理解訊息後的價值判斷​。解讀者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是帶著怎樣的框架跟有色眼鏡看事情​,「解讀」可以是接納不同觀點對同一事件不同看法跟結果。​

​▌如何從一個閱讀者,變成一個報導者?​

國珍老師最後詢問何老師這個問題​,其實更是問他(何老師)是怎麼走到今天?​他解讀資訊的能力到能夠寫成報導的能力,又是怎麼被建構出來的?​

何榮幸老師果然是資深媒體人​,他的回答真的直扣我心,他說:​「記者可以大量的閱讀跟解讀資訊當然很好​,不過面對專業門檻很高的各類主題​,太多問題不懂、不會,​但也不是只有全都懂、全都會的高知識水平的人​,才有資格解讀或撰寫報導。」​​

何老師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的說:​「記者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能夠找到對的人,​並且把對的人告訴你的真相跟知識​,轉化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能力。」​

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就算我們不是學富五車的專家學者​,我們一樣可以解讀,​甚至透過向對的專家提問​,一層一層挖掘出內容核心​。

這其實真的是自主學習的核心​。自主性,​應該是要把別人給你的答案,當成另外一個問題,​開始去驗證他說的是不是對的,​並且因此想要知道更多,​而不是將對方的回答就當成標準答案複製出去​,也只有這樣,知識的豐富性跟光譜,​才會在你提問跟解讀的過程中​,被逐一的打開來。​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回到一開始寫的這段話​,經過這一段閱讀,跟聆聽後的思辯後​,讓我不禁又思考​:我這段內容的解讀是否合理?​是困惑本質的告終?亦或是持續探究的開始呢?​​

請容我,想一想再告訴你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荃鈺的閱讀學習沙龍
100會員
64內容數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4/23
黃豪平的「說到心坎裡的舞臺級表達力」音頻課程,內容涵蓋表達技巧、主持心法及提升說服力的五大步驟。課程著重於透過行為+受詞的定位方式,創造說話動機並提升說服力,並強調在表達中掌握節奏感的重要性。課程適合國高中生、社會新鮮人及想提升表達能力的任何人。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5/03/08
在這個資訊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讓你的思考可視化,已不僅是選擇,而是必需。《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不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還讓讀者學會如何以結構化思維呈現資訊,系統性地連結腦海中的知識碎片。這是一種可遷移的軟技能,在AI時代,將幫助我們建立競爭優勢。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2024/12/09
「你覺得洞察比較重要,還是落地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你的洞察錯誤,後面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白忙一場。 ​ 洞察,是要 #找到你的美 落地,是要 #放大你的美 洞察的主體有三個:消費者、對手跟自己 想想看,世界在改變 消費者會變、對手也在改變,但你自己,有改變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書當初看到書名時就非常吸引我,因為這句話是我常常心裡這麼認為的,只是好像沒有甚麼機會說出口,一方面是說出這句話時感覺好像帶有憤怒(但其實並沒有),另一方面是雖然我是這樣想沒錯,但我又常常會認為跟著大家一起做一些世俗認定"該"如何的事情,對於個人而言是很輕鬆的(誰不想輕鬆呢?)。
Thumbnail
這本書當初看到書名時就非常吸引我,因為這句話是我常常心裡這麼認為的,只是好像沒有甚麼機會說出口,一方面是說出這句話時感覺好像帶有憤怒(但其實並沒有),另一方面是雖然我是這樣想沒錯,但我又常常會認為跟著大家一起做一些世俗認定"該"如何的事情,對於個人而言是很輕鬆的(誰不想輕鬆呢?)。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書名:《探究式閱讀》 作者:黃國珍 「人不是沒有答案,而是困惑於答案。」 我是一位老師,一位把「閱讀」作為主要教學技能也是教學內容的老師。 我會閱讀,我教閱讀。但當我打下這幾個字時,突然有一種,「這未免也太狂妄了吧」的聲音出現在腦海中。
Thumbnail
書名:《探究式閱讀》 作者:黃國珍 「人不是沒有答案,而是困惑於答案。」 我是一位老師,一位把「閱讀」作為主要教學技能也是教學內容的老師。 我會閱讀,我教閱讀。但當我打下這幾個字時,突然有一種,「這未免也太狂妄了吧」的聲音出現在腦海中。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3.29 | 作者:翁順法 FAHAHA 這篇文章,要分享洪震宇老師「精準系列」的第二本書:《精準提問》。 分成三個部分:為什麼我要讀《精準提問》、印象最深刻的三個觀念、《精準提問》對我的啟發...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03.29 | 作者:翁順法 FAHAHA 這篇文章,要分享洪震宇老師「精準系列」的第二本書:《精準提問》。 分成三個部分:為什麼我要讀《精準提問》、印象最深刻的三個觀念、《精準提問》對我的啟發...
Thumbnail
究竟「提問力」是如何淬煉出來?如何教會學生提問力?提問之後又如何產出作品?答案都在「當提問遇到寫作~人文素養學如何提升思考力」講座中。
Thumbnail
究竟「提問力」是如何淬煉出來?如何教會學生提問力?提問之後又如何產出作品?答案都在「當提問遇到寫作~人文素養學如何提升思考力」講座中。
Thumbnail
2022年2月,洪老師的第十本書上市,主題正好就是《精準提問》,如果你對提問有興趣,這篇文章就是我學習完「提問力工作坊」和閱讀完《精準提問》後,它們帶給我的一些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讓我在這裡和你一起分享。
Thumbnail
2022年2月,洪老師的第十本書上市,主題正好就是《精準提問》,如果你對提問有興趣,這篇文章就是我學習完「提問力工作坊」和閱讀完《精準提問》後,它們帶給我的一些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讓我在這裡和你一起分享。
Thumbnail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才拜讀完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閱讀黃國珍老師的《解讀者》跟聆聽他與何榮幸老師​由天下文化直播的【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的精彩內容後,相當有感,也因此有提筆想要記錄下來的動力。​
Thumbnail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才拜讀完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閱讀黃國珍老師的《解讀者》跟聆聽他與何榮幸老師​由天下文化直播的【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的精彩內容後,相當有感,也因此有提筆想要記錄下來的動力。​
Thumbnail
從主播臺到斜槓創業── 提問力給了我人生自由選擇權,帶我走上身心富足之路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以提問為業。 二○一六年,我因為需要照顧孩子,不得不離開主播臺。還記得那一天,我播完新聞,頂著濃妝,在人聲嘈雜的電視臺,怯怯地找新聞部主管談離職。
Thumbnail
從主播臺到斜槓創業── 提問力給了我人生自由選擇權,帶我走上身心富足之路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以提問為業。 二○一六年,我因為需要照顧孩子,不得不離開主播臺。還記得那一天,我播完新聞,頂著濃妝,在人聲嘈雜的電視臺,怯怯地找新聞部主管談離職。
Thumbnail
商周執行長郭奕伶女士日前在Facebook上發表了題為〈執行長內心話:張忠謀教我的事,不隨便說「不好意思」!〉的一篇短文,引發了不少迴響,包括我師父程天縱先生的一篇討論,以及我的一篇追記。
Thumbnail
商周執行長郭奕伶女士日前在Facebook上發表了題為〈執行長內心話:張忠謀教我的事,不隨便說「不好意思」!〉的一篇短文,引發了不少迴響,包括我師父程天縱先生的一篇討論,以及我的一篇追記。
Thumbnail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所謂新聞,反映我們的生活與各種社會面向,對於眾多議題,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每個選擇背後都有關於價
Thumbnail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所謂新聞,反映我們的生活與各種社會面向,對於眾多議題,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每個選擇背後都有關於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