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啥好探究的《探究式閱讀》讀後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名:《探究式閱讀》
作者:黃國珍

「人不是沒有答案,而是困惑於答案。」

我是一位老師,一位把「閱讀」作為主要教學技能也是教學內容的老師。
我會閱讀,我教閱讀。但當我打下這幾個字時,突然有一種,「這未免也太狂妄了吧」的聲音出現在腦海中。
在教育現場,已經聽了太多「蛤,閱讀還要教喔?(蛤,閱讀還要學喔?)」「啊不就每個字都看得懂,就是會閱讀?」所以我到底要教什麼「閱讀」?
我不是沒有答案,我確實困惑於自己心中的答案?

讀什麼?為何讀?怎麼讀?

(私心認為,當我能夠清楚傳達「怎麼讀」之後,「讀什麼」和「為何讀」的圖像自然會學習者的往後學習歷程中呈顯。)
國珍老師提出了「探究式閱讀」,並將之具象化,以「概念內涵」「歷程剖析」「文本實作」三大篇章為架構,從五個觀念、七道工法到五類文本實際示範何謂探究式閱讀,有邏輯地呈現自己的思考歷程地圖。
教學現場,無不知藉由問題引導學生對於事物的「探究」是重要的,既是引起動機,也是在教學引導後能夠持續學習的關鍵。
「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就沒有的視野。」
在過往準備「如何學習」的相關課程時,會發現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意識地接收資訊,會比漫無目的的大量吸收,來的有效率、有收穫,在現今資料量龐大的時代更是如此。
輯一、「概念內涵」給我的提示
1. This is water. 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事實,通常難以察覺、無法言喻。探究答案與閱讀理解的內涵實為一體兩面。
2. 學習並非單指從頭去了解未知的事,更要更新自己原先知道或是認為正確的事。
3. 以終(學以致用)為始,教育的初始。
4. 杜威.思考五大邏輯步驟:發現困難情境、找出問題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推論各假設結果探明哪個可解決問題、驗證假設。
輯二、「歷程剖析」中吸引我的說明
1. 如何詮釋,並讓他人認同?建構出大家都認可的「合理」答案,透過詮釋文本、賦予意義來建立,導出意義歷程。合理的基礎:不畫靶射箭;整體和部分意義是相融貫的;詮釋重建作者思想時,須代入真實生命狀態與感受,以同理態度建立共鳴。
2. 我怎麼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對的?時時以客觀步驟進行檢核。過程中,主觀認知(先備經驗先備知識)一直存在,但是有一個客觀的檢核條件持續進行比對與修正,就可以逐步開展較為全面嚴謹合理的探究與理解歷程,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合理的答案。
「運用觀察與分析歸納或想像與思維,把導致此一結果的每一步驟清晰地浮現在腦海裡」
「在沒有得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是不能進行推理的,那樣的話,只能是誤入歧途。」
輯三、「文本實作」給我的提示
1. 各類文本皆適用的提問:
.作者想藉由這篇文章說什麼?(閱讀所有文本都英該去探討的問題)
.作者在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這些內容之間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安排這些關係?
.文章鋪陳的脈絡與段落結構有什麼概念與作用在其中?
.這些概念統整起來,可以看出作者想說什麼?
.我這樣解釋合理嗎?
.我讀完這篇文章的反思為何?
2. 生活類文本
.注意資料來源
.閱讀資料文本時注意究竟是事實還是觀點
.閱讀文本→產生疑問→尋找資料企圖解決疑問→再產生問題→再繼續尋找資料企圖解決問題→(循環)(這也是廣泛閱讀、大量閱讀)。
3. 科普文章必定會涵蓋科學方法的三個內涵:觀察發現、假設提問、驗證反思
4. 紀伯倫《先知》要去找來看

我的探究時間

讓我以「文本實作」後的探究時間四個問題作為本書心得的小結。
.三個能表達你感受的形容詞:
安心(有步驟,有方法,有示範,好安心)
開心(有相同,有獲得,好開心)
擔心(我真的做得到嗎)
.兩個以問號結尾的好奇疑問:
我如何修磨「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對的」?(如何不讓先備經驗知識影響)
要怎麼做才能有機會看見國珍老師深具邏輯系統的思考歷程的車尾燈?
.一個你不曾有過的新奇發現:
回頭觀察自己過往閱讀和學習的姿態,應該保有更多彈性,放下更多自己。
.一個你認為重要的核心概念:
理解其實是一連串發現問題、解答困惑的動態過程。
探究,才是這歷程的本質。
一本好書,不同受眾都會有不同獲得。這不只是一本教學現場絕對適用的教戰手冊,也是一本提示如何在普通日子裡讀出各方不同滋味的好書。一本好書,怎能不找來看看!
avatar-img
9會員
27內容數
閱讀是日常,日子長長長長,總會不小心忘記了那些小小的火花。 練習紀錄,在反覆咀嚼後,安放感受在深深淺淺的文字之中。 這些紀錄下的記憶會產生重量,讓不安的心靈沈澱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 の隨意說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名:《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作者:Philippa Perry 若只有一句話的篇幅,我會說「它拯救了我」。 沒有困難的親子問題,只有勇敢修復關係的父母。 不完美才是常態,犯錯誰不會有,搞不定、無法掌握、無法忍受的感覺從未間斷。 就算再有愛、孩子再可愛,當被哭鬧魔鬼纏身時,理智線斷得比光速還快。
書名:《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作者:Philippa Perry 若只有一句話的篇幅,我會說「它拯救了我」。 沒有困難的親子問題,只有勇敢修復關係的父母。 不完美才是常態,犯錯誰不會有,搞不定、無法掌握、無法忍受的感覺從未間斷。 就算再有愛、孩子再可愛,當被哭鬧魔鬼纏身時,理智線斷得比光速還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奇妙的書,因為這主要是一本鼓勵閱讀的書,我一邊讀一邊想,會打開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閱讀的習慣,不用再煞有介事鼓勵閱讀吧,不過這本書又遠不止於此,書的前半部,我劃線劃到手軟,不過下半部介紹三階段讀書法,我就有點興趣缺缺。 先講我喜歡的前半部吧,一開始也是解釋為什麼要閱讀,不過帶出許多讓人思考
Thumbnail
時隔幾年,又再次翻閱黃國珍老師的書,上一次拜讀作品時,我還只是正要踏進教育界的菜鳥老師。尚不知道閱讀教學的方法,也有許多躊躇,好在從書裡獲得不少啟發,才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出閱讀的泥淖,稍微前進一些皮毛。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很奇妙的書,因為這主要是一本鼓勵閱讀的書,我一邊讀一邊想,會打開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閱讀的習慣,不用再煞有介事鼓勵閱讀吧,不過這本書又遠不止於此,書的前半部,我劃線劃到手軟,不過下半部介紹三階段讀書法,我就有點興趣缺缺。 先講我喜歡的前半部吧,一開始也是解釋為什麼要閱讀,不過帶出許多讓人思考
Thumbnail
時隔幾年,又再次翻閱黃國珍老師的書,上一次拜讀作品時,我還只是正要踏進教育界的菜鳥老師。尚不知道閱讀教學的方法,也有許多躊躇,好在從書裡獲得不少啟發,才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出閱讀的泥淖,稍微前進一些皮毛。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