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6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在科學養生路上的好友。
為什麼想參加今年計二個大學的招生過程? 因為想體驗在以"西醫藥"與"非西醫藥"為主的二個大學,其"生技醫療EMBA學程"招生評審老師們,對"穿戴器材+科學養生"的整合技術或行業人士,參與生技醫療EMBA研修的可能觀感或想法;期待可以了解是否適合與該學程(到目前為止,該學程可能完全沒有類似的整合技術或行業人員,曾經獲選進入學程研修過),強強聯手,開展"連鎖科學養生新事業"的養成+雙方如何最佳化的分工合作,成為照護國人健康另一個利器的可能性?
因此,自去年十月中開始,提供初試的書面審查資料含學位證書,就業+勞保歷年的證明,二份推薦函【脈診儀公司執行長+國術協會理事長】,自傳,研究方向+讀書計畫,職場成果相關證明等。結果"非西醫藥為主的大學",報考38人,預計錄取30人,我得到備取第五名+放棄入替的結果;相對的"西醫藥為主的大學",參加說明會約80人,通過初試,進入複試計48位,預計錄取前18位;我得到第40~48名的結果。可以說,前者38人報考裡面,我是排名落到倒數第3名喔。相對,後者48人等候複試裡面,我是排名倒數1~10名喔!
以上的結果,我的感覺是能夠理解接納的:因為二次複試的時間,每人只有5~8分鐘(前者大學三位考生一組,使用15分鐘,含每位自我簡介1分鐘,後者一次一位,使用8分鐘含自我簡介3分鐘;說明後者比較人性化+溫馨化多了。)。問答時,首先是1~3分鐘的自我簡介,接下來時間幾乎只容許有一位關鍵老師提問一個關鍵問題;然後,考生回答後,複試時間就結束+退場了。奇妙+弔詭的是二個大學的關鍵問題幾乎雷同:你目前的養生新事業規劃,會與醫療法規有衝突或明顯沒有什麼新事業發展的潛力?
相對的,我的感覺是現在存在一個很大的養生市場:針對人群中70%亞健康+5%健康=75%群組的人們裡面,需要實現"預防疾病+消除病痛+健康快樂到離世"的人生需求;至於,剩下的20%疾病群組的人們,也應該尋求中西醫藥院所的醫療協助。因為,養生保健的作法,包含科學脈診,改善睡眠,好好運動,推拿整復,身體平衡,情緒管理,補充營養等,好像在自己家裡,檢測血壓+心跳;都不是醫療行為,也沒有侵入性;如果好好調理,期待像我國第一個女中醫師莊淑旂與其母親一樣,雖然都活到約95歲,卻因為調理養生得當,都是在睡夢中健康離世喔!
結語:
自己不需要因為落選而失望,反而,要感謝可以有機會體驗,上述大學生技醫療EMBA招生過程顯示的表層現象:醫療服務+事業相對於養生服務+事業而言,感覺是明顯巨大高檔多了,只是,觀照人們對上述人生真正的總體需求而言,協助75%的健康+亞健康的人們,可以"預防疾病+消除病痛+健康快樂到離世",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幸福,屬於我自己餘生的人生目標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