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大學們"生技醫療EMBA"招生的觀察+自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6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在科學養生路上的好友。
為什麼想參加今年計二個大學的招生過程? 因為想體驗在以"西醫藥"與"非西醫藥"為主的二個大學,其"生技醫療EMBA學程"招生評審老師們,對"穿戴器材+科學養生"的整合技術或行業人士,參與生技醫療EMBA研修的可能觀感或想法;期待可以了解是否適合與該學程(到目前為止,該學程可能完全沒有類似的整合技術或行業人員,曾經獲選進入學程研修過),強強聯手,開展"連鎖科學養生新事業"的養成+雙方如何最佳化的分工合作,成為照護國人健康另一個利器的可能性?
因此,自去年十月中開始,提供初試的書面審查資料含學位證書,就業+勞保歷年的證明,二份推薦函【脈診儀公司執行長+國術協會理事長】,自傳,研究方向+讀書計畫,職場成果相關證明等。結果"非西醫藥為主的大學",報考38人,預計錄取30人,我得到備取第五名+放棄入替的結果;相對的"西醫藥為主的大學",參加說明會約80人,通過初試,進入複試計48位,預計錄取前18位;我得到第40~48名的結果。可以說,前者38人報考裡面,我是排名落到倒數第3名喔。相對,後者48人等候複試裡面,我是排名倒數1~10名喔!
以上的結果,我的感覺是能夠理解接納的:因為二次複試的時間,每人只有5~8分鐘(前者大學三位考生一組,使用15分鐘,含每位自我簡介1分鐘,後者一次一位,使用8分鐘含自我簡介3分鐘;說明後者比較人性化+溫馨化多了。)。問答時,首先是1~3分鐘的自我簡介,接下來時間幾乎只容許有一位關鍵老師提問一個關鍵問題;然後,考生回答後,複試時間就結束+退場了。奇妙+弔詭的是二個大學的關鍵問題幾乎雷同:你目前的養生新事業規劃,會與醫療法規有衝突或明顯沒有什麼新事業發展的潛力?
相對的,我的感覺是現在存在一個很大的養生市場:針對人群中70%亞健康+5%健康=75%群組的人們裡面,需要實現"預防疾病+消除病痛+健康快樂到離世"的人生需求;至於,剩下的20%疾病群組的人們,也應該尋求中西醫藥院所的醫療協助。因為,養生保健的作法,包含科學脈診,改善睡眠,好好運動,推拿整復,身體平衡,情緒管理,補充營養等,好像在自己家裡,檢測血壓+心跳;都不是醫療行為,也沒有侵入性;如果好好調理,期待像我國第一個女中醫師莊淑旂與其母親一樣,雖然都活到約95歲,卻因為調理養生得當,都是在睡夢中健康離世喔!
結語:
自己不需要因為落選而失望,反而,要感謝可以有機會體驗,上述大學生技醫療EMBA招生過程顯示的表層現象:醫療服務+事業相對於養生服務+事業而言,感覺是明顯巨大高檔多了,只是,觀照人們對上述人生真正的總體需求而言,協助75%的健康+亞健康的人們,可以"預防疾病+消除病痛+健康快樂到離世",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幸福,屬於我自己餘生的人生目標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歡迎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體很奇妙!具有隨時受傷(含生理+心理的傷害)+隨時神奇的自我修復功能。舉例,自一天勞累+一夜好眠後,就恢復精神了;到眼中風,經過脈診儀測+自我調理=也是幾天就全部恢復。我希望能夠收集個人體驗自癒的案例,以方便整理+分享,得以幫助更多人;尤其,那些類獨居老人或弱勢族群的人,可消除病痛不適+降低醫療開銷+有效恢復健康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中老年人職場轉型的考慮與準備(3/3)_以長輩自己回顧的“職場就業第二階段"為例,發現人生職場發展,需要個人專業+政經環境需要+人格特質的搭配,將可邁向自我實現的目標喔!
下個月中,我就是67歲的法定老人了!疫情逐步解封中,自己的大孫女,經過三個月無法見面後,下午第一次要來爺奶家玩了,內心感到非常的期待+高興,有機會再度品嚐”含飴弄孫”的滋味,也是人生的轉折之一:疫情前後,有時,真是恍若隔世喔!
我是吳照麟,66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學養生路上的好友。 全人健康養生需要關注靈性運作的奧妙與促進喔!
我是吳照麟,66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學養生路上的好友。 上篇:"心情疏通方法的1+2+3=6個階段,與脈診儀實測對健康的促進(1/2)"完成後,驚覺距離"全人健康"的實現,顯然還有一段巨大的距離;所以,為今之計只有儘快趕上縮短+補上,期待成為有心人學習成長,以達到科學養生+快樂健康的及時幫助。
說明長輩2018年與子媳孫赴澳洲旅遊,發生心情波動事件後,二代之間的疏通互動的過程: 我與兒子大旺一家,2018年去澳洲旅遊,因為認知差異, 造成衝突的處理經過與結果: 綜合上述範例,整理出心情疏通的1+2+3=6階段公式為:1階段:欣賞讚美,2階段:感覺+需要,3階段:想法+換位思考+尋求雙贏喔!
我是66歲的老人,在台灣70年無戰爭裡,成為國中生與快樂的小學到高中校隊隊長;大學是社會服務隊長與教會團契主席,當兵成為戰車營人事官,就業成為工研院機械所研究員兼經理,合夥開創車輛噪音排氣全省審驗稽查工作;58歲結束兩岸自創公司;照護93歲老母到離世,學習科學養生,希望開創養生新事業,造福人們健康。
青中老年人職場轉型的考慮與準備(3/3)_以長輩自己回顧的“職場就業第二階段"為例,發現人生職場發展,需要個人專業+政經環境需要+人格特質的搭配,將可邁向自我實現的目標喔!
下個月中,我就是67歲的法定老人了!疫情逐步解封中,自己的大孫女,經過三個月無法見面後,下午第一次要來爺奶家玩了,內心感到非常的期待+高興,有機會再度品嚐”含飴弄孫”的滋味,也是人生的轉折之一:疫情前後,有時,真是恍若隔世喔!
我是吳照麟,66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學養生路上的好友。 全人健康養生需要關注靈性運作的奧妙與促進喔!
我是吳照麟,66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科學養生路上的好友。 上篇:"心情疏通方法的1+2+3=6個階段,與脈診儀實測對健康的促進(1/2)"完成後,驚覺距離"全人健康"的實現,顯然還有一段巨大的距離;所以,為今之計只有儘快趕上縮短+補上,期待成為有心人學習成長,以達到科學養生+快樂健康的及時幫助。
說明長輩2018年與子媳孫赴澳洲旅遊,發生心情波動事件後,二代之間的疏通互動的過程: 我與兒子大旺一家,2018年去澳洲旅遊,因為認知差異, 造成衝突的處理經過與結果: 綜合上述範例,整理出心情疏通的1+2+3=6階段公式為:1階段:欣賞讚美,2階段:感覺+需要,3階段:想法+換位思考+尋求雙贏喔!
我是66歲的老人,在台灣70年無戰爭裡,成為國中生與快樂的小學到高中校隊隊長;大學是社會服務隊長與教會團契主席,當兵成為戰車營人事官,就業成為工研院機械所研究員兼經理,合夥開創車輛噪音排氣全省審驗稽查工作;58歲結束兩岸自創公司;照護93歲老母到離世,學習科學養生,希望開創養生新事業,造福人們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第一次參與了申購, 申購XXX共O張(花費X萬元)。
Thumbnail
高三那年 為了給自己留下一個回憶 我決定參加學校的歌唱比賽
Thumbnail
王先生從任職30多年的稅務機關退休後,每天睡到自然醒,久而久之自覺生活枯燥乏味,想幫自己找些終身學習的課程充電,查詢了新竹市竹塹社區大學跟竹松社區大學的春、秋季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學費也便宜,一學期有18週課程,每週1堂課,如果是1學分的課程,18週學費也才1600元、2學分才2600元(實際收費標
Thumbnail
一位參加婚禮的觀察者分享了兩場婚禮的心得感悟,反映了家庭、愛情和陪伴等議題。
今年有幸上岸研究所,雖然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的相關資料,但我想提供除備審資料撰寫以外的建議與可能性!希望可以為各位帶來點幫助或力量~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廢七七。 因為備考期間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前人有用的經驗分享,像是PTT、Dcard或Blog,受到了很多人幫助,也碰壁過,所以想記錄這整個過程並將所獲得的回饋給大家。而這次我於台大及成大研究所是報名考試招生,希望能讓後續想要報考護理研究所的人有所幫助。
上一篇《我參加兩岸四地金融法論壇...(緣起與交通)》覺得寫太多了,所以拆成第二篇。 尋覓報告的主題 當時邀約的時候,有提到要寫一篇中文論文,主題是金融法;本來想要寫人工智慧,但覺得與金融法議題有點相去甚遠,所以決定改個題目,就寫證券犯罪預測系統。一直到前幾天,才發現論壇是金融法沒錯,但這次的主
緣起 2023年8月26日舉行的《AI與企業法遵 研討會》,當時有邀請香港大學吳世學教授來專題演講,同一場我也有在「AI輔助遵循勞動法規」之主題進行報告,加上一些接機、聚餐等機會,也與吳教授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 2023年底,因為疫情已經過了一段時間,距離2019年香港大學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院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第一次參與了申購, 申購XXX共O張(花費X萬元)。
Thumbnail
高三那年 為了給自己留下一個回憶 我決定參加學校的歌唱比賽
Thumbnail
王先生從任職30多年的稅務機關退休後,每天睡到自然醒,久而久之自覺生活枯燥乏味,想幫自己找些終身學習的課程充電,查詢了新竹市竹塹社區大學跟竹松社區大學的春、秋季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學費也便宜,一學期有18週課程,每週1堂課,如果是1學分的課程,18週學費也才1600元、2學分才2600元(實際收費標
Thumbnail
一位參加婚禮的觀察者分享了兩場婚禮的心得感悟,反映了家庭、愛情和陪伴等議題。
今年有幸上岸研究所,雖然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的相關資料,但我想提供除備審資料撰寫以外的建議與可能性!希望可以為各位帶來點幫助或力量~
Thumbnail
本篇文是以一位大學畢業後、工作六年社會人士的視角分享對於文組生唸研究所的各種想法,著重於研究所對於職涯規劃的影響,而非如何考取特定系所(因網路上很多網友們都很熱情分享了,我想以我自己的見解分享更廣大的面向)。 首先,對於自己錄取了心目中的研究所真的感到萬分不可思議,至今仍沒有感覺到實感;既然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廢七七。 因為備考期間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前人有用的經驗分享,像是PTT、Dcard或Blog,受到了很多人幫助,也碰壁過,所以想記錄這整個過程並將所獲得的回饋給大家。而這次我於台大及成大研究所是報名考試招生,希望能讓後續想要報考護理研究所的人有所幫助。
上一篇《我參加兩岸四地金融法論壇...(緣起與交通)》覺得寫太多了,所以拆成第二篇。 尋覓報告的主題 當時邀約的時候,有提到要寫一篇中文論文,主題是金融法;本來想要寫人工智慧,但覺得與金融法議題有點相去甚遠,所以決定改個題目,就寫證券犯罪預測系統。一直到前幾天,才發現論壇是金融法沒錯,但這次的主
緣起 2023年8月26日舉行的《AI與企業法遵 研討會》,當時有邀請香港大學吳世學教授來專題演講,同一場我也有在「AI輔助遵循勞動法規」之主題進行報告,加上一些接機、聚餐等機會,也與吳教授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 2023年底,因為疫情已經過了一段時間,距離2019年香港大學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