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相處雷區懺悔與他人論述啟發(閱聽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標題讓你想到連續劇嗎?不過我是想到寒舍艾美飯店的一幅作品...

其實日前有一個事件讓我蠻挫折的,就是太太跟我說我兒子遲早有一天走上不理爸爸的路? !這熟悉場景就算不是複製自原生家庭、別人家,至少你也聽過經典論述:

佛洛伊德提出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來自希臘神話故事—伊底帕斯因故字出生即流浪在外多年,因為解決人面獅身像的問題,而意外娶的某國皇后,竟然是他生母,應驗當年的詛咒...

為什麼我要懺悔,因為這些年對小孩很理想化,沒有彈性,一點都不有趣,加上自己又會爆炸大聲講話跟動手,隨著一切都失控,讓媽媽擦屁股,難怪全家人都不開心😑

仔細想想,其實還是有很多相處方式可以修正,以及發揮父親角色上的優勢:

好奇跟探索是基本的應對方式,例如共同作者李崇建本書中第一章的孩子拒學、另一著作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中序言的哭到棉花糖的孩子又忽然暴走等例子,一般民眾、親友,甚至身為父母的你我,希望馬上解決問題,其實是想解決當下尷尬,例如要孩子閉嘴、帶離現場、說人生大道理(我就是這麼自以為,其實換成我小時候也不可能聽進去)、黑警察要把孩子或爸媽帶走... 『無論如何,先練習好奇,再練習好奇的脈絡』;不過陪伴者自己也必須要時刻覺察,不被當事人影響,因為『故事會挑起陪伴著的情緒,一旦被挑起來而未覺察,自己也會被舊意識掌握,陷入拯救、保護、說教與指導的迴圈,那就是陪伴者未守護自己的心』。 好比自己可能小時候也是挑食被罵、翹課被發現等等,讓自己可能投射到孩子或是把遺憾要孩子逆轉,而忘記目標是...?目標是孩子可以獨立,面對困難知道有人永遠支持他...

這本書是談信任,是領導力的關鍵,光是五大信任準則,其實就很夠用:1.放下自我,2.放棄批判,3.肯定他人,4.理性至上,5.樂善好施; 只要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甚至是非血緣、地緣關係的人,自然不會有尊卑與must be/do 等看法,甚至當處置自己的財產。書中有約略提到彈性的重要,我自己延伸到孩子,是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發育完整,尤其是前額葉的部分掌握理性,此時孩子容易用爬蟲腦的恐懼迅速面對事物,或是以前學到的捷思—一哭二鬧三...,反正一定會有人跳出來協助他,對,就是容易快思、很難慢想(題外話,康納曼與他人合著新書-雜訊,有中文版了)。面對眼前的動物怎麼辦,教還是要教,要有彈性,先冷靜:放下自己的長輩身份,不用批評他,肯定他表達心情(多數人表達自己的喜悅遠高於聽別人說),時機合適了再理性溝通,講到上面剛好與守則一致,對吧?

  • 童心,法客心法影劇組podcast

這集標題是《大法官》The Judge:爸,對你而言我是不是永遠不夠好?談父權結構下試圖為己賦權的辯護人,好像有點灰暗無解,因為古今中外的男性都會面對這個問題,不論是先天上生理結構沒有哺乳的額外親密接觸(當然現代多的是瓶餵,男性沒有躲避的藉口),還是後天為了生計打拼(不過現代多的是雙親家庭,在家辦公,沒有限定性別),男性似乎都能夠比起女性選擇戰場,有的就閃一邊而不是成為妻子眼中神隊友。事實上,男生可以做的很好,因為跟兒子就是可以一起耍白痴,繪本亂念,玩遊戲,也就是非正式的好哥們,給與神經不同連結與刺激,有助於多面向發展。加上這集與律師對談的有心理師與作家,社會身份有無小孩的都有,不同性別角色都有,其實過程很正向,挑戰不同觀點也只是燒腦而非製造對立。

  • 『你將來要面對的挑戰很嚴苛,所以你必須現在學會吃苦?』SBD怪獸podcast

『你將來要面對的挑戰很嚴苛,所以你必須現在先變強壯。』,其實這兩句引述的重點是從不同角度看訓練,也突顯我以前的思維。想談些對孩子的雷區起因就是上周聽防疫居家訓練《囚徒健身》| Consistency-規律性 | 七歲男童柔道悲劇,別人小孩過世當然是難過的點,最難過的是我從小到大都認為 吃苦可以面對未來嚴苛的挑戰,為小孩好不一定要對他好(梁靜茹的歌?窮養??)。但其實要培養的是孩子面對環境的能力,家長穩定自己也是重要的一環,殺不死我的使我強壯是肯定的,就像希臘羅馬時代有人每天吃一點毒就可以避免自己有天因為被他人小劑量的毒害死,現代則是訓練的適度壓力,使人肌肉骨骼神經系統起反應而向上適應,提升自己。

所以要孩子不能太舒適的我,其實是資訊焦慮,覺得一定要有什麼動作的話,就用老方法吧!但其實家長冷靜一下,陪伴孩子童年,協助他嘗試不同事物,其實就很棒了,誰知道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是什麼???

來個小小結論之前,先插個題外話:還沒有生小孩的族群,如果有考慮,年紀也30上下甚至更多,趕緊把握時間去生育(參見: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不論是增強體力、求神問佛、成為安全期精算大師,甚至是先 有 後 婚(雙方討論過)。為什麼???因為35歲是一般常見的黃金時期切割,剛結婚會想要保有兩人時光,或是雙方時間難以配合加上壓力與生育能力,容易隨年紀越大,順利懷孕到健康產下孩子的時間與金錢花費更多,40、50歲當然也可以,只怕花錢且成功的「幸運」案例多半只呈現在新聞,也是就是讓你誤會的倖存者偏誤

回歸正題,孩子要怎麼教養呢?我認為首先當他是一個獨立個體,可以是法律上的人,總之他不是附屬物,家長沒有絕對的處置權(當然父母親權與國家保護又是另外的話題)。孩子開心的時候,拿出童心跟他一起瘋,當成他的玩伴,自己的面子不重要;孩子胡鬧的時候,當自己有耐心時,永遠對他保持好奇,問句方式的同理與確認,可以貼近他的心(冰山),當自己有情緒時,給彼此冷靜、換人處理都好,想想信任法則

拉長時間軸與打開上帝視角,大人也要覺察自己,孩子的不穩定是否來自自身,在處理孩子的時候,有看到內在的自己嗎? 孩子的未來我比較不會指定他特定路徑,我偏向不教養的勇氣那一大方向,陪伴他就好,當然願意讓我指定的話,我還是會給選項,例如學生時代要什麼才藝,我希望一個運動類,一個音樂類,前者是因為運動的好處多多,不論身體素質提升、社交互動、有助學業(具身認知),後者則是 把妹,嗯就是這麼簡單

薩提爾爾 信任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父子 相處

薩提爾爾 信任 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父子 相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孔丘山小學徒murmurs
19會員
193內容數
聊聊我所看見的未來 元宇宙、web3.0、親子共讀、育兒甘苦 元宇宙究竟是駭客任務還是一級玩家? 我不知道 在那樣的世界來臨前 讓我和孩子一起見證
2024/12/05
微策略MSTR戰略隱藏的死亡螺旋? 許明恩這篇推文的影片很讚,最吸引我的一句話: "MSTR總是買在BTC最高點", 這時候我想知道兩件事- 1.現在開始從高點建倉MSTR、BTC的人,可以賺錢嗎(本文,新手篇); 2.MSTR身為BTC大戶,蠶食鯨吞可行嗎?
Thumbnail
2024/12/05
微策略MSTR戰略隱藏的死亡螺旋? 許明恩這篇推文的影片很讚,最吸引我的一句話: "MSTR總是買在BTC最高點", 這時候我想知道兩件事- 1.現在開始從高點建倉MSTR、BTC的人,可以賺錢嗎(本文,新手篇); 2.MSTR身為BTC大戶,蠶食鯨吞可行嗎?
Thumbnail
2024/10/04
大家來猜猜,臺北市立圖書館熱門排行的榜單,主要區分成 熱門館藏 熱門借閱 熱門點閱 一、借閱/點閱 雙榜前四是-楓之谷大冒險 雙冠王一樣為科普漫畫 大家來猜看看??? 答案是-科學實驗王 我猜是除了寓教於樂,集數多、家長焦慮都有關係。我自己都喜歡閱讀 其他熱門借閱是雜誌類,商周、
Thumbnail
2024/10/04
大家來猜猜,臺北市立圖書館熱門排行的榜單,主要區分成 熱門館藏 熱門借閱 熱門點閱 一、借閱/點閱 雙榜前四是-楓之谷大冒險 雙冠王一樣為科普漫畫 大家來猜看看??? 答案是-科學實驗王 我猜是除了寓教於樂,集數多、家長焦慮都有關係。我自己都喜歡閱讀 其他熱門借閱是雜誌類,商周、
Thumbnail
2024/09/16
本文探討瞭如何利用寶可夢的元素來幫助孩子學習注音符號。透過孩子對寶可夢的興趣,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學習識字,並鼓勵他們在遊玩過程中逐漸養成學習習慣。文中提供了注音符號與寶可夢角色的對應列表,方便家長和孩子一起互動學習,讓學習變得更有趣,並強調閱讀對於未來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9/16
本文探討瞭如何利用寶可夢的元素來幫助孩子學習注音符號。透過孩子對寶可夢的興趣,家長可以引導他們學習識字,並鼓勵他們在遊玩過程中逐漸養成學習習慣。文中提供了注音符號與寶可夢角色的對應列表,方便家長和孩子一起互動學習,讓學習變得更有趣,並強調閱讀對於未來學習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理性生活》閱讀前需要知道什麼嗎?到底什麼是受害者情結呢?不妨一起繼續閱讀下去吧!
Thumbnail
《理性生活》閱讀前需要知道什麼嗎?到底什麼是受害者情結呢?不妨一起繼續閱讀下去吧!
Thumbnail
而且人性很弔詭的地方在於,劃清界線後,對方反而比較願意尊重你。如果你十次有九次聽話,一次沒有照做就會被指責;但你如果本來就不聽話,對方反而會逐漸習慣這件事。
Thumbnail
而且人性很弔詭的地方在於,劃清界線後,對方反而比較願意尊重你。如果你十次有九次聽話,一次沒有照做就會被指責;但你如果本來就不聽話,對方反而會逐漸習慣這件事。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沒多久前,母親在與我聊天的過程提到養兒育女可能會產生令人感到困擾之事,當時母親說:「如果生到一個孩子不會讀書、不聽你的話、沒有辦法讓你掌控的話,就真的會很頭痛。」 我聽了這一段話之後立即提出反駁,並表示這些都不應該是為人父母所應該期望孩子做到的,因為這滿滿是身為父母的控制欲。母親聽了我的這一番話後瞬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每個人,在邁向成熟的過程,需要經歷的就是修復與父母的關係議題。 事實上和父母的關係議題好壞,也會不自覺的投射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情感糾葛到伴侶、工作的職場環境上。 因為我們都來自於家庭,而一個孩子從小在父-母-子女的核心三角關係中的定位,還有定位下的互動方式,就很容易內化成孩子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覺的會
Thumbnail
西恩看完後,整理出「承認,父母也會犯錯」、「更好的溝通:用『我的感受』取代『你應該』」、「去感受,而不是去處理」、「父母可以怎麼做?」、「互動頻率與幫助獨立」、「為什麼不用獎勵貼紙?」等六點,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西恩看完後,整理出「承認,父母也會犯錯」、「更好的溝通:用『我的感受』取代『你應該』」、「去感受,而不是去處理」、「父母可以怎麼做?」、「互動頻率與幫助獨立」、「為什麼不用獎勵貼紙?」等六點,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書名】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作者】李儀婷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27日   幾年前因為孩子的情緒困擾,我開始接觸薩提爾的講座跟工作坊。才了解到人跟人的對話不只是輕鬆簡單的聊聊,而是能夠有意識的、有脈絡的對話。也因此,我讀遍很多有關薩提爾的書。 有一陣子,發現自己閱讀太多,但
Thumbnail
【書名】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作者】李儀婷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27日   幾年前因為孩子的情緒困擾,我開始接觸薩提爾的講座跟工作坊。才了解到人跟人的對話不只是輕鬆簡單的聊聊,而是能夠有意識的、有脈絡的對話。也因此,我讀遍很多有關薩提爾的書。 有一陣子,發現自己閱讀太多,但
Thumbnail
當人一有期待,就會帶動內在向上驅使的動力,產生浮現在冰山上層的行為。但是當期待落空時,人便會因無法承受失落的痛苦,而產生讓人錯愕的行為。諸如我們常看到的新聞,追求情人不成,生氣辱罵對方,或做出恐怖行徑等等都是例子。
Thumbnail
當人一有期待,就會帶動內在向上驅使的動力,產生浮現在冰山上層的行為。但是當期待落空時,人便會因無法承受失落的痛苦,而產生讓人錯愕的行為。諸如我們常看到的新聞,追求情人不成,生氣辱罵對方,或做出恐怖行徑等等都是例子。
Thumbnail
這標題讓你想到連續劇嗎?不過我是想到寒舍艾美飯店的一幅作品... 其實日前有一個事件讓我蠻挫折的,就是太太跟我說我兒子遲早有一天走上不理爸爸的路? !這熟悉場景就算不是複製自原生家庭、別人家,至少你也聽過經典論述: 仔細想想,其實還是有很多相處方式可以修正,以及發揮父親角色上的優勢:
Thumbnail
這標題讓你想到連續劇嗎?不過我是想到寒舍艾美飯店的一幅作品... 其實日前有一個事件讓我蠻挫折的,就是太太跟我說我兒子遲早有一天走上不理爸爸的路? !這熟悉場景就算不是複製自原生家庭、別人家,至少你也聽過經典論述: 仔細想想,其實還是有很多相處方式可以修正,以及發揮父親角色上的優勢:
Thumbnail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