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生活》:最不理性的情緒是受害者情結?|理情行為療法EP.1|灰鴿私塾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情緒安全感的失控風暴?

不知道螢幕前讀者有沒有這樣的朋友?「為什麼我的主管一直針對我,明明其他人更有問題吧!?」、「為什麼我的家人因為我沒買到他叮嚀買的東西,就要大發雷霆!?」、「為什麼我的父母看到我就想要遷怒我,我完全不知道我到底有什麼錯……」,如果以上的情況是你或者是你的朋友正在經歷狀況,不妨繼續往下閱讀。 

慶幸現在台灣社會越來越重視精神衛生與情緒心理狀況,大多數人已經不像過往一樣視心理狀況問題為「不健康」的代表,傳統心理治療方法鼓勵人們找到當下事件誘發的情緒,藉由個案開始覺察心理狀態,發現來源到底在哪裡,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幫助人們面對心理不曾發現的部分,例如憤怒源自於對他人的虧欠,沒有能力處理當下問題等等。在這個階段可以找到自己的盲點,讓當事人慢下心思好好審視內心確切的想法,並且仔細想好下一步該怎麼辦,拉起情緒手剎車。

但是不出意外就要出意外了,仰賴社群媒體與重視自我的趨勢,遇到難題時我們總會想著:「等等,現在的狀況不是我的問題啊!是他在無理取鬧,我怎麼這麼可憐,又在被遷怒了!。」輕則當下對其他人的話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在心上。重則把自己心理狀況寫成一篇篇小作文發上自己的社群帳號上,反正不會有無聊人士在下面留言:「當你個人版?」,反而可以看見朋友的留言關心與加油的話語,尋求認同的方便性不在話下。與此同時,促長了小小不順心就是認為動輒得咎的生活,別人都是那個加害者,我才是受害者!

這種情緒安全感帶來是潛藏在表象下的各種各樣話語,例如:「我要跟你分享的是我個人經驗與看法,如果你不認同就是你對。」一句老實話恨不得講出一百句軟性用語與模糊不清的立場,深怕引來不必要的糾紛,讓本意良善的提醒與指教無限上綱成人身攻擊與貼標籤的行為,對方因此站上道德制高點立於不敗之地。畢竟,在當代一個小錯字與不符合對方心裡狀況的語氣(a.k.a.玻璃心)就會被對方群起而湧的同溫層朋友或粉絲,在網路上大作文章。但,如此強烈情緒安全感真的讓人變得更安全了嗎?

raw-image

伊底帕斯之母:是溫室裡的花朵還是不想長大的小孩?

集體主義社會讓人分不清楚成人界線,可以從家庭狀況窺見一般,一般來說大多數人畢業找到工作後,多半還是會與父母一同住在家中,一來可以省下房租與水電,二來父母也不會把孩子強硬的趕出家門。如此緊密的家庭生活關係,也潛移默化了心理狀態,認定了小孩就算有工作還是小孩,需要父母多多關照他們,心理界線慢慢模糊甚至沒有界線。

心理學裡面著作裡面提到的行為態樣就是「伊底帕斯之母」,如Jordan B. Peterson所著《生存的十二條法則》:「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隔絕周遭廣大現實的某些個別部分,讓內部的一切永遠合乎預期又安全無虞……父母親就算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即使是將孩子鎖在地下室,遠離毒品、酒精和網路色情,也無法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護。在這種極端的例子中,過分小心、過度關愛的父母,只是用自己去取代了孩子人生中其他可怕的問題,這就是偉大的佛洛伊德式伊底帕斯情結惡夢。使你照料的生命擁有足夠的能力,遠遠好過於保護他們。」

筆者不想在此處妄下定言、貴古賤今,討論一件客觀事實便要從時空環境與社會風氣做綜合分析,僅僅是據今不到一百年前早期農業社會,多數家庭照養小孩的方式是大鍋炒,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夠照顧剛出生的孩童,孩童在青少年時期就是家中重要的農務勞力,以此支撐起大家庭的生命。以前大多數青少年孩童不僅身兼母職照顧年幼的弟妹,並且遇到問題要學會自己去面對處理,父母不見得有時間、精力好好陪伴他們面對問題。直到台灣漸漸產業轉型,都市發展,才成為小家庭制等等。並非是筆者想表達以前的農業社會教養方式才是正確與值得推崇的,與此呼應前面講一句實話要疊十句軟性的澄清

回到本段主題,現在個人主義的流行,同時加劇了伊底帕斯之母情結的嚴重性,孩子遇到問題並且處理面對的能力斷崖式下降,孩子遇到問題會先回去找父母哭訴,沒有空間可以冷靜下來認知是不是自己的錯誤,同時孩子的年輕父母親回想起以前的嚴厲親職教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讓孩子受到以前受過的傷,下意識灌輸孩子觀念,教導他們認為是別人的錯誤,漸漸像是從山頂滾下的雪球,越滾越大、不可收拾。

raw-image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遇到問題時,你本人也在場?你也在場。」

哇,問題好像很嚴重,這些是我從小到大的觀念,所以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答案是有的,就是先找到自己生命的主角。我們都抄過漂亮的作文例句:「人生是一場戲,沒有彩排只會演出一次。」、「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字裡行間都是正向積極的人生觀念,長大卻忘記裡面的主角是自己。面臨問題時,其實自己都在案發第一現場。越是尋求情緒安全感,另一方面就是對自己蓋下印章表示,我不想要面對這種感覺,這些都是他們要負責的事情,我都是最可憐、最無辜的那個人。是,有些情況或許是,是別人要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但是那你的情緒呢?所以,孩童可以選擇不再幼稚成長起來,負起自己情緒的責任,讓自己可以去面對衝突與不快,漸漸培養起自己耐受性。因此,當代強調情緒安全感便可以昇華成情緒穩定感。這也是擺脫受害者情結的第一步

結尾-先為自己負起責任

本文行筆至此,僅僅是列出筆者認為《理性生活》閱讀前的必要需求。往往擺脫受害者情結就會讓許多人排斥與不快,把人生責任放回自己身上確實要下定決心。因此古人說「人貴自知」,自知這點放回現在,不僅僅是知道是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更重要的是認知到這些以後,願意把自己改善向前邁開一小步,就會帶動人生滾輪開始轉動,漸漸往好的地方前進,打破生命停滯的狀態。同時,理解到人生有開始選擇的寶貴之處。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內容,歡迎在底下留言區告訴我你的想法,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記得按下喜歡與追蹤我,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鼓勵!下期文章將著重《理性生活》討論到底什麼是健康與不健康的情緒,從理解情緒開始,聊聊情緒脫敏的方法吧!

「伊底帕斯之母與孩子做了交易……永遠不要離開我,這比什麼都重要,我會為你做任何事來回報。當你逐漸長大卻沒有更加成熟,你會變得毫無價值且因此感到痛苦,但你永遠不必擔負任何責任。你的所有過失,都是別人的錯……不過孩子可以拒絕或接受這個交易,在這件事情上有些選擇的空間。」-《生存的十二條法則》

raw-image


你好,我是灰鴿,希望這裡的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以下是可以聯繫到我的方式: 電子信箱:a5334788@gm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nF-HkTdiMApy3p0Dk-OuQ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情行為療法是什麼?是告訴我們自我欺騙的思考模式嗎?歡迎進來看看輕度點評。
迷失之人尋找救贖,一條與孤獨對話的朝聖之路。來一起看看謝哲青老師所著《因為尋找,所以看見》吧!
《Blue Giant藍色巨星》電影版其實是一封寫給創作者的情書?一起來看看『聽得見的漫畫』搬上大螢幕後有什麼表現吧!
透過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我竟然學會了卡內基訓練營的人際關係溝通技巧、以及商業模式?觀察遊戲產業的底層邏輯,竟然這麼有趣?如果你也好奇遊戲會有什麼啟發的話,歡迎點進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來用心理學聊聊這部《我的鯨魚老爸》奧斯卡大獎電影吧! 《我的鯨魚老爸》是一部上映於2022年12月底的電影,改編自塞繆爾杭特 (Samuel D. Hunter)同名戲劇,並讓老牌影星布蘭登費雪 (Brendan Fraser)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可見其劇本深度以及布蘭登費雪的獨樹一格的詮釋
這次要從『惡童日記』*小說*故事主軸解析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例如故事中為什麼要用『童稚的雙胞胎兄弟』當作主角,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歐國家』,雙胞胎兄弟在故事中所遇到的人物、事件都極為殘酷、血腥和獵奇,為什麼他們能表現出『超齡』的反應以及做出『果斷』行動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理情行為療法是什麼?是告訴我們自我欺騙的思考模式嗎?歡迎進來看看輕度點評。
迷失之人尋找救贖,一條與孤獨對話的朝聖之路。來一起看看謝哲青老師所著《因為尋找,所以看見》吧!
《Blue Giant藍色巨星》電影版其實是一封寫給創作者的情書?一起來看看『聽得見的漫畫』搬上大螢幕後有什麼表現吧!
透過線上角色扮演遊戲《魔獸世界》,我竟然學會了卡內基訓練營的人際關係溝通技巧、以及商業模式?觀察遊戲產業的底層邏輯,竟然這麼有趣?如果你也好奇遊戲會有什麼啟發的話,歡迎點進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來用心理學聊聊這部《我的鯨魚老爸》奧斯卡大獎電影吧! 《我的鯨魚老爸》是一部上映於2022年12月底的電影,改編自塞繆爾杭特 (Samuel D. Hunter)同名戲劇,並讓老牌影星布蘭登費雪 (Brendan Fraser)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可見其劇本深度以及布蘭登費雪的獨樹一格的詮釋
這次要從『惡童日記』*小說*故事主軸解析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例如故事中為什麼要用『童稚的雙胞胎兄弟』當作主角,把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歐國家』,雙胞胎兄弟在故事中所遇到的人物、事件都極為殘酷、血腥和獵奇,為什麼他們能表現出『超齡』的反應以及做出『果斷』行動呢?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