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你相信有所謂真理嗎?】思維的進化系列八-2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思維發展的三種境界
佛教禪宗有一種說法,用來形容思維的不同境界。

  • 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人的思維就是這樣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再到重新迴歸簡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某件事的理解會呈現螺旋式的深入🌌,但最後,又能簡單地歸納某件事情的本質。
如果人認識世界和自我的方式,也能以這種螺旋深入的形式發展,那他的思維,就是一種有彈性的思維。
而這種思維的要訣,跟溝通對話很像,就是不要太確定你知道的東西是什麼,從而為探索的可能性留下空間、留足彈性。

先前我問過一個問題:知識、道理,包含你對世界的總結,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我認為:並不是,因為他一定有適用的領域。
有適用;就會有不適用。
就跟要判別一個理論是否"科學",就要去找尋它的"可反證性"一樣。
也因為有不適用的地方,所以道理都是局部性的,並沒有一個通行世界的"真理"。
而我們所說的真理,也只是局部的道理。
也正因為所有的知識都是局部的,我們如果要挑刺;去找出它不夠完善的部分;並不難。
相反的,要聽到它對的地方,卻並不容易。
你要先接受他所說的都是錯的,才能聽到他說的對的地方在哪裡。
套用上三重境界,就會變成:

  • 一重境界,知識(包含自己的總結)就是真理,它說的都是對的⭕。
  • 二重境界,知道它有錯,所以批判、排斥❌。
  • 三重境界,開始務實,知道它哪裏有用、哪沒用,所以重新接納並嘗試善用⭕❌。

有趣的是,我就曾經歷過這樣的境界。
首先是看山是山"的第一階段。
我曾提及:
我曾以為自己是個完全內向害羞的人。
也因為這樣對自己的認知,造成了限制,讓我沒有勇氣踏出去與人交往。

而因為後來的人生及創業經驗,加上決心改變的努力,讓我一度變得非常外向活潑,甚至於有些侵略。而那段時間,我也很厭惡;並不覺得自己害羞內向。進入"看山不是山"了。
看起來改變了;扭轉了?其實沒有,每每在像火焰一樣燃燒熱情🔥過後,我感受到的是重重的疲憊及違和,私底下的我,反而更安靜,甚至到了陳悶的地步。

隨著學習成長,我才逐漸意識到:原來我的害羞內向並不是絕對的。只要妥善管理好狀態,在某些場合、某種情境下,害羞內向是可以轉為熱情外向,進而去發揮所長的。
所以現在如果我介紹自己,我會說:[我個性上"比較"害羞內向,所以如果我安靜,絕不是不開心。]...等等
這時候,我不再因為這個標籤而有心理壓力,相反,我還認同了敏感內向。這是「見山還是山」的三重境界了。

所以,能認識到你所了瞭解的,永遠都只是局部🗺的知識,這非常重要。
因為既然是局部的知識,局部以外的部分,才會變得分外迷人。
你才會想,那剩下的部分是什麼呢?
這就為進一步的探索留下了空間,而這個探索的空間,其實也是你思維發展的空間,也是你自我發展的空間。
就像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像我的內向害羞一樣。
而對自己及世界的認知,也可以套用在這上面。
我們產生這些知識,也接受並相信這些知識。
當你知道它有侷限,就不會非黑即白,而變成一種應該思維。
而思維對環境有兩種適應方式,同化以及順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旺旺先輩-葉旺旺的沙龍
3會員
26內容數
2022/10/26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Thumbnail
2022/10/26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Thumbnail
2022/09/26
記得之前寫下兩個概念: . 🅰內耗: 一直想一直準備 然後都不做 . 🅱內卷: 一直做 卻始終沒去想方向 然後很害怕停下來 . 不論是哪一個,我都經歷過。 而這些過程也並不舒服 . 那種感覺像什麼呢? . 我覺得那就像麻繩一樣,把繩子擰緊 越擰越緊,到最後整條繩子就會像一顆石頭一樣...
Thumbnail
2022/09/26
記得之前寫下兩個概念: . 🅰內耗: 一直想一直準備 然後都不做 . 🅱內卷: 一直做 卻始終沒去想方向 然後很害怕停下來 . 不論是哪一個,我都經歷過。 而這些過程也並不舒服 . 那種感覺像什麼呢? . 我覺得那就像麻繩一樣,把繩子擰緊 越擰越緊,到最後整條繩子就會像一顆石頭一樣...
Thumbnail
2022/09/20
想像一下 當自己埋著頭向前跑 卻不知道在做什麼、要走到哪的時候 是不是很恐怖? . 這,就是個人的內卷。 . 但是,他不好;也不見得壞。 因為...
Thumbnail
2022/09/20
想像一下 當自己埋著頭向前跑 卻不知道在做什麼、要走到哪的時候 是不是很恐怖? . 這,就是個人的內卷。 . 但是,他不好;也不見得壞。 因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Thumbnail
《境;鏡;靜;徑;竟》 「似懂非懂」 「Have only a hazy notion」 「わかったような、わからないよう」 我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是正視自己。 以肉身所身處的境,看到心中的那面鏡,當身心沉靜,自然而然生出了一條徑,而這就是究竟。
Thumbnail
《境;鏡;靜;徑;竟》 「似懂非懂」 「Have only a hazy notion」 「わかったような、わからないよう」 我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是正視自己。 以肉身所身處的境,看到心中的那面鏡,當身心沉靜,自然而然生出了一條徑,而這就是究竟。
Thumbnail
從一枚拼圖找尋關聯之間的線索,一片一片拼湊出人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Thumbnail
從一枚拼圖找尋關聯之間的線索,一片一片拼湊出人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Thumbnail
越想努力看懂,越是一團迷糊;越想努力寫出像樣的文章,越是了無生氣的強說詞。絞盡腦汁,用盡心思,想阿想阿,無論再怎麼想、再用力,就越進入胡同。...
Thumbnail
越想努力看懂,越是一團迷糊;越想努力寫出像樣的文章,越是了無生氣的強說詞。絞盡腦汁,用盡心思,想阿想阿,無論再怎麼想、再用力,就越進入胡同。...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人生三階段亦或是思考三階段 1.見山是山 2.見山不是山 3.見山還是山 這三個階段套用在靈性層面,我是這麼認為的
Thumbnail
任何靈性療癒都是輔助,療癒師是協助當事者看見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給予個案答案。 人生三階段亦或是思考三階段 1.見山是山 2.見山不是山 3.見山還是山 這三個階段套用在靈性層面,我是這麼認為的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最近有個體悟,以前我的體質太敏感,導致對許多事情都很在乎、神經質;現在,我換個角度看事情,覺得看見了就處理,不用太在乎什麼。以前還很會鑽牛角尖,想要知道個什麼,硬是要查個徹底;現在心境不同了,覺得看見了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就對了!不要想那麼多。 分享二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我最近有個體悟,以前我的體質太敏感,導致對許多事情都很在乎、神經質;現在,我換個角度看事情,覺得看見了就處理,不用太在乎什麼。以前還很會鑽牛角尖,想要知道個什麼,硬是要查個徹底;現在心境不同了,覺得看見了就是想辦法去處理就對了!不要想那麼多。 分享二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事物鑒別這個東西被我奉為教旨,到底是為什麼那麼重要?我今天想談一談關於甄別法的一些話題。我始終認為,這個東西比一切都重要。沒有認知,就喪失了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我們不能掌握真理,但我們可以看到真理碎片。
Thumbnail
事物鑒別這個東西被我奉為教旨,到底是為什麼那麼重要?我今天想談一談關於甄別法的一些話題。我始終認為,這個東西比一切都重要。沒有認知,就喪失了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我們不能掌握真理,但我們可以看到真理碎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