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與多年認識的前輩從點頭之交變成有業務上的往來後,突然也多了許多話題可聊。前輩所在的團隊是多個出資者股東組成,但實際在管事者只有前輩與另一位T先生。
📷
T先生過去的經歷與資歷都在他們現在所處行業相關,在外行感覺起來是同一種行業,但對於業內領域知悉者來說其實兩者有許多不同。不過多數投資者也算是離這個行業更遠,於是更情願僅作為投資者而非實際捲起袖子出力執行者,因此將這個項目的工作執行就交給了T先生與前輩。
原本在規劃之中,前輩與T先生各有分工,也用各自過去的人脈資源優勢一起整合在這個新項目裡面,在我們身為外人看起來就是一種優勢的互補整合,可以期待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歷經許多風風雨雨的各種事件後,總算是項目啟動起來了。
由於自己的活動也與前輩這個項目有著合作關係,自然也慢慢聊了許多前輩項目的狀況。這才知道其實設想得以優勢整合的前輩與T先生,最終其實陷入的蠻明顯的內耗狀態。
例如對於外界的項目、客戶或是資源的導入,如果要跟前輩他們的項目合作,自然就會需要有許多共同討論與妥協之處,最主要目的當然是希望雙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達成雙贏。但想不到T先生頗為本位主義似的總有千絲萬縷的各種狀況無法配合,總認為應該是客戶要來配合他們,而不是他們為客戶做許多調整。
這或許也跟T先生過去的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畢竟過去T先生或許位高權重,又在相對知名的品牌中任職,於是許多客戶的合作都在一個雙方甚至可能不算平等的狀態下,有種求著T先生所屬品牌來配合一起將事情達成的感覺。但現在畢竟是全新的項目啟動,對於業界來說儘管大家會因為主事者過去的經歷資歷給予尊重,不過最終還是會因為利益關係與實際情況有所變化。
可惜T先生或許無法跳出過去的習性,畢竟長年來的態勢一下子要扭轉本來就不太容易。而前輩與T先生之間也就出現越來越多的矛盾。前輩一直在外面尋找資源希望跟他們這個新項目合作,擴大聲勢後期待未來爆發的一天,結果因為內部的這個狀態導致許多衝突發生。前輩與T先生都是整個項目的高階主管,許多在其中處理事情的同仁被夾在中間就顯得非常尷尬了。
📷
於是現在的現況就變成執行團隊卡在兩方之間,做什麼事情變得頗為消極,畢竟積極出頭靠向任何一邊也不是。更糟糕的是外部的客戶與合作廠商同樣面臨這樣的尷尬場面,該怎麼做都不是。事情還在發展中,要怎麼化解這樣的場面,可能只有時間的推移與前輩跟T先生之間因為某個契機發生變化後,才有可能轉變了。
最大的感觸其實就是再多的困難都可以透過許多方式予以化解與處理,但如果是內耗,應該是最無力的一種了。任何團隊最應該避免的,應該就是這樣的情況出現,畢竟這個團結合作的時代,如果不能齊心對外,那何苦要在一起成為一個 team 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儘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復過去那樣的常態,但能得到彼此都依然堅持在各自領域中努力著,相信對彼此也是最大的激勵與感動了。
所以,珍惜好的合作夥伴,甚至有機會拓展成為人生路上的夥伴,人生漫漫,誰說得準呢?
平時多讓她喝點真的好咖啡,這樣至少她要被推銷亂七八糟的咖啡類產品時,還喝得出品質高低,雖然不是那多少錢的事情,總比又買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東西回來屋子好多了。
媒體一陣唱衰 Meta(Facebook)熱潮中,看起來大家是對其積怨已深。最主要應該是實在搞不懂到底要怎麼與粉絲接觸與增加曝光影響度,即使真的花了錢投放,也不見得一分錢一分貨似的得到效果。
看著天色從魚肚白漸變到陽光微微露出厚重的雲層,儘管再多言語,最終還是要下車搬下行李相互道別。這一別,下回又不知是幾個月後了。
這應該是這個世代下的常態了,如果不能將心態與身段放軟與保持彈性,用更自在包容的方式來擁抱新科技與工具,守成自然可以讓人安心,卻也更可能越走越狹隘後,成為故步自封的老化族群。
儘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復過去那樣的常態,但能得到彼此都依然堅持在各自領域中努力著,相信對彼此也是最大的激勵與感動了。
所以,珍惜好的合作夥伴,甚至有機會拓展成為人生路上的夥伴,人生漫漫,誰說得準呢?
平時多讓她喝點真的好咖啡,這樣至少她要被推銷亂七八糟的咖啡類產品時,還喝得出品質高低,雖然不是那多少錢的事情,總比又買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東西回來屋子好多了。
媒體一陣唱衰 Meta(Facebook)熱潮中,看起來大家是對其積怨已深。最主要應該是實在搞不懂到底要怎麼與粉絲接觸與增加曝光影響度,即使真的花了錢投放,也不見得一分錢一分貨似的得到效果。
看著天色從魚肚白漸變到陽光微微露出厚重的雲層,儘管再多言語,最終還是要下車搬下行李相互道別。這一別,下回又不知是幾個月後了。
這應該是這個世代下的常態了,如果不能將心態與身段放軟與保持彈性,用更自在包容的方式來擁抱新科技與工具,守成自然可以讓人安心,卻也更可能越走越狹隘後,成為故步自封的老化族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農曆新年假期咻一下就過了,今年行程滿檔,與去年悠閒的時光形成強烈對比。作者反思人際關係的挑戰,分享了在應酬與自我時間取得平衡的掙扎,以及與伴侶相處的經驗,並表達了對未來旅程的期待。
Thumbnail
如果說人活在世上,免不了就是要承受比較、攻擊、負面能量…,那麼「你自己」就千萬別再幫忙別人損耗自己的能量了!本篇分享內耗心理與野馬效應的關聯及相關資訊。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內耗與擔憂的影響,並分享如何通過自我肯定與自愛來走出困境。文章指出,個人不應該因為與他人的比較而感到自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點。正確看待自媒體中所展現的形象,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羨慕與比較心態。這是第一部分的分享,後續將繼續深入探討。
Thumbnail
十一月了呢~看到這個還不錯的主題也和自己近期的狀況蠻貼切的所以想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如題,內耗=過度自省?這個觀點就必需要分“有效自省”和“無效自省”兩個面向看了!這兩個的差別在於前者是有邏輯脈絡、客觀的面對事情而不代入情緒和主觀意識的思考然後重新定義或改變思維模式,後者是以主觀意識和負面情緒
Thumbnail
如果我回到家,很痛苦又很沒效率地在加班,然後寫出了一個差強人意的60分企劃,剩下四個小時可以睡。那就是內耗式耍廢,跟回到家不洗澡滑猛手機的意思是一樣的。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自從當上業務主管的那天起,雖然團隊成員都很積極努力,有了不錯的業績,但我的脾氣也因此大了起來。而傳承長官一直以來的高壓政策,在糖果與鞭子的交互應用下,雖然有了好的業績,但我也發現,與同事之間就只是同事,無法建立起朋友般的交情。 記得有一次,公司來了一位新成員,他行事積極努力,個性卻是剛直不屈。因為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
曾經受僱於一家台泰合資的水產公司,所以在泰國工作過兩年,在泰國認識了不少朋友! 兩年後,公司上軌道了,逃不開華人的歷史規律,兩邊的資方開始有矛盾了!只是在資方還沒撕破臉前,勞資糾紛就莫名其妙的發生了! 泰國的朋友希望我一起主動離職,因為威脅力度才夠大,問題是我要離職,也是要先飛回台灣才能離職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農曆新年假期咻一下就過了,今年行程滿檔,與去年悠閒的時光形成強烈對比。作者反思人際關係的挑戰,分享了在應酬與自我時間取得平衡的掙扎,以及與伴侶相處的經驗,並表達了對未來旅程的期待。
Thumbnail
如果說人活在世上,免不了就是要承受比較、攻擊、負面能量…,那麼「你自己」就千萬別再幫忙別人損耗自己的能量了!本篇分享內耗心理與野馬效應的關聯及相關資訊。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內耗與擔憂的影響,並分享如何通過自我肯定與自愛來走出困境。文章指出,個人不應該因為與他人的比較而感到自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優點。正確看待自媒體中所展現的形象,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羨慕與比較心態。這是第一部分的分享,後續將繼續深入探討。
Thumbnail
十一月了呢~看到這個還不錯的主題也和自己近期的狀況蠻貼切的所以想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如題,內耗=過度自省?這個觀點就必需要分“有效自省”和“無效自省”兩個面向看了!這兩個的差別在於前者是有邏輯脈絡、客觀的面對事情而不代入情緒和主觀意識的思考然後重新定義或改變思維模式,後者是以主觀意識和負面情緒
Thumbnail
如果我回到家,很痛苦又很沒效率地在加班,然後寫出了一個差強人意的60分企劃,剩下四個小時可以睡。那就是內耗式耍廢,跟回到家不洗澡滑猛手機的意思是一樣的。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自從當上業務主管的那天起,雖然團隊成員都很積極努力,有了不錯的業績,但我的脾氣也因此大了起來。而傳承長官一直以來的高壓政策,在糖果與鞭子的交互應用下,雖然有了好的業績,但我也發現,與同事之間就只是同事,無法建立起朋友般的交情。 記得有一次,公司來了一位新成員,他行事積極努力,個性卻是剛直不屈。因為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李經理是一位資深主管,帶領著一支充滿活力的研發團隊。然而,這支團隊的成員經常因為決策過程中的矛盾而感到壓力山大。李經理習慣於單打獨鬥,總是自己做決定,然後通知團隊執行。這種做法雖然有效率,但卻讓團隊成員感到疏離,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是否被重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
曾經受僱於一家台泰合資的水產公司,所以在泰國工作過兩年,在泰國認識了不少朋友! 兩年後,公司上軌道了,逃不開華人的歷史規律,兩邊的資方開始有矛盾了!只是在資方還沒撕破臉前,勞資糾紛就莫名其妙的發生了! 泰國的朋友希望我一起主動離職,因為威脅力度才夠大,問題是我要離職,也是要先飛回台灣才能離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