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邦無道,當官的能潔身自愛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憲問3】
註:危言,正言;危行,正行。孫,通遜,即謙遜。
【意譯】
孔子說:「在治世中,當官的要言談正直,行為正派;在亂世中,當官的行為固然要正派,但言談就要特別謙遜。」
【解讀】
蓋在治世中,要做清官,只要言談正直,行為正派,還是可以的;但在亂世中,要做清官,幾乎碩果僅存,因為整個官場都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故此言談不但要謙遜,行事更要小心,很容易惹禍上身,故而出現不少的「兩面人」,這是勢所必然的。嚴肅地來說,兩面都不是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文】 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13】 【意譯】 孔子說:「在治世中,老百姓還是過著貧賤的生活的話,當官的就是恥辱;而在亂世中,當官的反而富貴,更是恥辱。」
對於一般政局的清明與黑暗,孔子會如何自處呢?也就是說,對於邦有道與邦無道,孔子怎麼樣看為官之道呢?以下從六則《論語》中,分別析述: (一)邦無道,可以繼續當官嗎?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憲問1】 (寫於2021年9月25日)
有位老前輩說過:儒家思想讀多了,是要讀一些老莊的。 何解呢? 孔子的中心思想——仁,大家都知道;但,仁的妙用——無可、無不可,卻要好好地參悟,這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問:什麼事可、什麼事不可呢? 那就要「持經達變」,找到心安的合理點。
最近寫文,提出一句術語——心安的合理點。什麼意思呢?因為合理不合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不同的時、不同的位,但看法未必盡同,是否合理,那要看是否心安。 記得六年前,在某教會講【中華文化】。「中華」,是什麼意思? 故此,「中華」,是指合理的變通。 以上所言,僅屬個人愚見,不必拘泥。
《大學》本出自《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宋儒從《禮記》抽出,以配《中庸》、《論語》、《孟子》為四子書,後簡稱為四書。 《大學》開宗明義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大學」呢? 傳統的解釋有二:(1)博大的學問,(2)大人之學。 親民,才能急民之所急啊!
(由於俄烏起戰,特再寫此文,以作反思。) 前文《湯武革命的反思》,點出孟子是認同的,理由很簡單,這要視乎被征伐當地的人民意願。如果民悅,就是仁義之師;相反的,若百姓不悅,這個軍事征伐,就是侵略,就是逆天而行! 以上是以仁義之師來反思征伐之道;以下再從是否天意來判準。 以上是孟子對征伐之道的反思。
【原文】 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13】 【意譯】 孔子說:「在治世中,老百姓還是過著貧賤的生活的話,當官的就是恥辱;而在亂世中,當官的反而富貴,更是恥辱。」
對於一般政局的清明與黑暗,孔子會如何自處呢?也就是說,對於邦有道與邦無道,孔子怎麼樣看為官之道呢?以下從六則《論語》中,分別析述: (一)邦無道,可以繼續當官嗎?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憲問1】 (寫於2021年9月25日)
有位老前輩說過:儒家思想讀多了,是要讀一些老莊的。 何解呢? 孔子的中心思想——仁,大家都知道;但,仁的妙用——無可、無不可,卻要好好地參悟,這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問:什麼事可、什麼事不可呢? 那就要「持經達變」,找到心安的合理點。
最近寫文,提出一句術語——心安的合理點。什麼意思呢?因為合理不合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不同的時、不同的位,但看法未必盡同,是否合理,那要看是否心安。 記得六年前,在某教會講【中華文化】。「中華」,是什麼意思? 故此,「中華」,是指合理的變通。 以上所言,僅屬個人愚見,不必拘泥。
《大學》本出自《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宋儒從《禮記》抽出,以配《中庸》、《論語》、《孟子》為四子書,後簡稱為四書。 《大學》開宗明義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大學」呢? 傳統的解釋有二:(1)博大的學問,(2)大人之學。 親民,才能急民之所急啊!
(由於俄烏起戰,特再寫此文,以作反思。) 前文《湯武革命的反思》,點出孟子是認同的,理由很簡單,這要視乎被征伐當地的人民意願。如果民悅,就是仁義之師;相反的,若百姓不悅,這個軍事征伐,就是侵略,就是逆天而行! 以上是以仁義之師來反思征伐之道;以下再從是否天意來判準。 以上是孟子對征伐之道的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這兩句話:「莫為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們如何結交朋友,看待朋友的真實性,有些朋友表面上跟你很要好,背地裡卻對你說三道四的,還假裝不知道這些討論你的事情從哪裡來,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想破頭的那些流言蜚語原來出自於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的交談,而且這些流言蜚語都還是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這兩句話:「莫為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們如何結交朋友,看待朋友的真實性,有些朋友表面上跟你很要好,背地裡卻對你說三道四的,還假裝不知道這些討論你的事情從哪裡來,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想破頭的那些流言蜚語原來出自於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的交談,而且這些流言蜚語都還是
巨門星發哮,不利涉大川。 是非善惡,誠實守信的德行是唯一保護自己的可能,心中引起戒備是因為不相信正道居中。在政治上不選邊站,次生中華已經有了覺悟指導方針,次生中華應該要屢行自己的責任,一確都得靠自己。堅守家國母親和家國父親本是同根生,就會吉祥。 點覺之一:爭端是處於利益考量,一人進一步就是利益自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