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14.|談跨產業求職的前置準備

2022/04/2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陣子,我回母校元智資傳分享如何準備面試與履歷。在準備教材時,我想起一個重要的題目:「跨產業求職時該怎麼做」。雖然最後因為時間因素,我的簡報中只用了二頁簡單描述如何寫跨產業求職的履歷,不過這兩年招募新血時,我發現越來越多人跳產業、跳專業,「跨行」成為顯學。

就學時代我們經濟不夠獨立,選擇有時無法盡如人意,但找工作時就不一樣了。縱然我們可以靠熱情先衝再說,畢竟苗頭不對辭職就好,但我們仍可先做些準備,避免虛耗。錯誤的人與環境,有時消耗的不只時間,更是健康的身心。如果你消耗的是後者,影響可能很長。
這篇文章裡我想引用自己跳行的經驗,分享跨產業求職時可以事先做好的準備。

1.去了解自己

我從數位廣告公司的業務執行入門,一路去了包含:Mobile App 開發公司、行銷公司產品部門、媒體代理商產品部門、數位廣告公司業務總監、軟體公司執行總監。
我很早就確信自己對數位產業的熱情,所以即便從廣告公司開始跳了很多職位,我的技能=對數位產業的了解,都是可以平移的。當然,職位不同免不了要有學習曲線,例如做專案和做產品非常不同。可是多虧廣告公司的訓練,我的學習曲線可以短一點。

做廣告案時,我們會面臨幾項挑戰:
  • 來自公司與客戶,形形色色對象給你的:溝通的挑戰。我被訓練成要在短時間內去了解一個人的秉性以及他「理解事情的迴路」,挑選適當的修辭與溝通方式,讓專案進行。
  • 今天可能做超商客戶,明天做 SaaS 客戶,又溝通對象從 B2B 到 B2C,從接觸客戶開始到提出企劃,平均 2~3 週。於是學習到快速適應的挑戰。這個能力也跟上一點有關,唯有能快速適應溝通對象的節奏,才能克服溝通的挑戰。
  • 組織思考與大局觀的挑戰:從數位行銷延伸到其他通路的整合行銷,廣告公司講 IMC 往往必須要提出充滿大局觀的操作。近年來隨著消費者行為的改變,當活動上線,後續又有一系列包含 CRM 等操作必須跟上,才能達到最好成效。我學會解決客戶的問題等同解決自己公司的問題的觀念,以及除了行銷,更近一步思考公司策略與收益的習慣。雖然不是每份工作都需要這麼做,但一養成這習慣格局便會不同。
有鑒於以上這幾份技能的磨練,我跨行時所需要的學習成本相對較少。因此我認為跨行卻不讓自己身價掉太多的重點,就是精煉出任何一種行業都愛的技能,才能給予對方不低價選擇你的理由。
當然,了解自己可以帶著走的技能只是第一步。

2.先看暗黑面

一個產業有多好大家都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是,要得到這個「好」要付出多少代價。又,你能受得了這個代價嗎?
確認自己的底線非常重要。如果一份工作給你高薪,但與之交換的是無止盡的加班和來自老闆主管的粗暴對待,你覺得你能在這份工作待多久呢?一份工作變得令人無法忍受,最大的原因往往是人。
以我來說,我的底線是「公平正義互相體諒的職場」。這是很難達成的目標,但我盡力去做,也想跟有這樣目標的夥伴一起努力。所以我談工作時會盡量選擇價值觀與作為相近的團隊和主管。

專業能力都可以不斷透過努力補足,但唯有品格與價值觀,非常困難。

如果你有多個機會,不妨點列下來,分析有風險的選項中哪些是「透過你的努力可以改變的」,哪些不行,再來評估取捨。

3.找良師益友聊聊

有時你自己做了功課,爬了無數社群裡的討論,依然不夠。不論跨不跨產業,求職時最大的問題是:這份工作環境適合你嗎?
想要與適合有時會有所抵觸。想要未必適合,不適合會帶來痛苦。
我一直強調這點,工作不是只有 8 小時,事實上,就算離開辦公室,你也不可避免地會想到工作。未必每個人都能幸運的找到工作起來很開心的職場,但找到「適合」的地方,至少可以降低痛苦的機率。
非常推薦結交各種不同產業與職位的良師益友,有助於破除自己的思考盲點。我常常熱情一起來就看不見旁邊的空洞,一頭栽下去才發現不是溫柔鄉而是大坑洞。如有許多良師益友從不同角度分析機會與挑戰,不但能讓人更客觀的評估機會,也可更確信自己「現在」應該追求什麼,才對職涯有幫助。

結語

成為有多重競爭力並且越老越有價值的人才,是我學生時代就訂立的職涯目標。我很幸運,一開始就定錨在數位產業,因此在這個產業不論是做行銷、產品、組織建構等等,都算是我的技能可延伸的範圍。但每每到一個新職位,我也需要花數月適應該職位需要的新技能,以及培養職務所需的新高度。例如現在的職位早已超越單純業務或行銷,更要思考組織如何健全發展,協助公司 BU 永續長存。

如果要從完全風馬牛不相干的一個產業跳到另一個產業,陣痛期想必更長。

做好覺悟,做好準備,祝大家都能有最棒的收穫。

Hi 我是 Sho。 原生數位行銷人,擅長品牌行銷、行銷策略,也是喜愛各種文字創作的說書人。想知道更多,請參考我的個人網站。如您有任何想法或發現,也歡迎填寫問卷把意見回饋給我 :) 一起交流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文化探討寫到人類觀察、商業觀點,用筆呈現繽紛燦爛或令人深思的人生面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