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前提起一句話——要了解一個人不容易啊!可要了解自己就更難啦!
不會吧!最了解自己的,當然是我們自己啦,怎麼了解自己會更難呢?
在《聖經》裡,保羅說:「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人,為什麼常常會違背初心、事與願違呢?
《聖經》又說:「只看到別人眼中的木樑,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木刺。」這是「目中無己」啊!
在官場的混水裡、在辦公室的政治裡,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懂得鸚鵡學舌,其次要懂得盲從附和,再其次要懂得指鹿為馬,再更甚者要懂得諉過於人。這就是自己的「本我」嗎?唉!人在江湖嘛!
《莊子》有個寓言,他說:南海的帝王與北海的帝王,時不時都會在兩地中間相聚;而中間的帝王叫「渾沌」,每次相聚,他都很善待他們。於是,南海帝王與北海帝王就商量如何報答渾沌。他們說:「人皆有七竅,有了七竅,可以吃、可以喝、可以聽、可以看,人間的喜怒悲歡、五色五味,都可以享受到;但渾沌卻沒有,怎麼辦?我們給他鑿開吧。」於是,整整鑿了七天,結果怎麼樣呢?渾沌七竅生煙而死。為什麼會死呢?渾沌本身是用心來感應外在事物的,一旦能看、能聽、能吃、能喝,渾沌就失去了本真——已經不再是渾沌啦!
人,很多時候會好心做壞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自以為是呀!有些人甚至會自辯:沒辦法啊,這是世俗的標準呀!
各位,我們離開赤子之心、渾沌之態又有多遠呢?為什麼我們好像都不認識自己啦!
(寫於2020年9月18日)
下一講:如何了解自己
上一講:求其放心
【港燦會館】今早有讀友回應:
人性呢😅通常對自己寬宏😉 期待下一講
我回應:說得很好!「人性呢?」
下一講,會以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分別說說如何從人性去了解自己。
再回應:
將來有機緣的話(可能排在半個月之後),會跟大家分享青原惟信禪師與蘇軾的詩,提到人生無明執著,換到的只是千般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網友留言: 回應:高興等到一位仁兄,能替墨家者流說句實話。多謝! ①首先,閣下說「墨家本是傳承儒家」,這要看怎樣界定。因為從墨翟的出生年來看,乃是孔子之後,孟子之前,故此說「本是傳承儒家」,就不知從何說起了。若謂受孔子之後儒影響,則太空泛了。 2022-3-24
「放心」,乃指放失之心,亦即指迷失了的本心。「求其放心」,即反求其已迷失的本心。 問問大家: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 孟子慨嘆說:人丟失了一隻雞或一條狗,尚且要找回來;但,人的本心丟失了,卻依然故我,若無其事。所以,孟子懇切地向世人呼籲: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共勉!
異端,在人世間,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的,這也是一種常態;要是天下間,都是統一口徑、同一說法,這樣的文化單一性,既不可能,也無法獨存。所以,老子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當有人說可、說對,自然就有人說不可、不對,那是世道常態。如果沒有異端,那裡有正端呢?
(一)該怎樣看待儒學 這兒就自問:會不會太自負呢?難道在中港兩地都沒人能講儒家的學問嗎? 答案是有的。 還有一個現象,喜歡堆砌,大量引錄原文而不作分析,滿篇浮詞,像急著繳交「功課」一樣。 以這樣的態度與觀念來看待儒學,把儒學視之外物,而毫無自家生命的感悟。這就是筆者所說的「實在幾稀」的意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學而11】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如果像南懷瑾這樣的解釋,筆者實在看不出孔子這句話的微言大義。 為什麼孔子這句平常話會被後人如此的誤解的呢? 那麼,究竟孔子這句平常話作怎樣解釋呢?
孟子舉出六位古時的賢人當中,那位因亡國而為階下囚的,就是年逾七十的百里奚。 話說百里奚,原是虞國的大臣,虞君不聽百里奚的勸告,貪圖一時小利,誤中晉獻公的奸計,終亡國而為階下囚。 其時,秦穆公一直想擴展中夏,於是締結「秦晉之好」。 秦穆公問:先生年居? (寫於2020年8月18日)
網友留言: 回應:高興等到一位仁兄,能替墨家者流說句實話。多謝! ①首先,閣下說「墨家本是傳承儒家」,這要看怎樣界定。因為從墨翟的出生年來看,乃是孔子之後,孟子之前,故此說「本是傳承儒家」,就不知從何說起了。若謂受孔子之後儒影響,則太空泛了。 2022-3-24
「放心」,乃指放失之心,亦即指迷失了的本心。「求其放心」,即反求其已迷失的本心。 問問大家: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 孟子慨嘆說:人丟失了一隻雞或一條狗,尚且要找回來;但,人的本心丟失了,卻依然故我,若無其事。所以,孟子懇切地向世人呼籲: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共勉!
異端,在人世間,本來就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的,這也是一種常態;要是天下間,都是統一口徑、同一說法,這樣的文化單一性,既不可能,也無法獨存。所以,老子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當有人說可、說對,自然就有人說不可、不對,那是世道常態。如果沒有異端,那裡有正端呢?
(一)該怎樣看待儒學 這兒就自問:會不會太自負呢?難道在中港兩地都沒人能講儒家的學問嗎? 答案是有的。 還有一個現象,喜歡堆砌,大量引錄原文而不作分析,滿篇浮詞,像急著繳交「功課」一樣。 以這樣的態度與觀念來看待儒學,把儒學視之外物,而毫無自家生命的感悟。這就是筆者所說的「實在幾稀」的意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學而11】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如果像南懷瑾這樣的解釋,筆者實在看不出孔子這句話的微言大義。 為什麼孔子這句平常話會被後人如此的誤解的呢? 那麼,究竟孔子這句平常話作怎樣解釋呢?
孟子舉出六位古時的賢人當中,那位因亡國而為階下囚的,就是年逾七十的百里奚。 話說百里奚,原是虞國的大臣,虞君不聽百里奚的勸告,貪圖一時小利,誤中晉獻公的奸計,終亡國而為階下囚。 其時,秦穆公一直想擴展中夏,於是締結「秦晉之好」。 秦穆公問:先生年居? (寫於2020年8月18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提醒讀者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從古代智慧中汲取啟示。強調瞭解自身能力的極限,能夠有效避免困境,並促進和平的社會發展。作者反思現代人在兩岸關係及社會政治中所面臨的挑戰,期望讀者能以更客觀的姿態面對自我與外界的複雜關係,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做自己,就是依照自己的本性去過生活 愛自己,就是堅持做自己不被旁人所動搖 只有自己才是那一位應當最了解自己的人 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掙扎,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夢想 別人不是你,他不能百分百的明白你的所思所想 畢竟人心隔肚皮,頭腦的發育也有所程度差異 若是別人隨便幾句,就帶偏了自己前進的路
幼慈看世界,不懂為什麼。 幼慈看自己,知道要什麼。 看世界困難,不懂分別在。 看自己容易,知道愛分別。 你說自己容易明白,看到自己是什麼?在幼慈哪個年代,想做一個好人,長大了為什麼不如意,難道看錯自己了。是的!因為輸給了原生思考。一個幼慈的健康發展,就是愛的能量。 原生思考:不知善、不知惡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探究自己是誰,前世今生又有何關係?!是干擾現在的自己,找自己麻煩~還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而找尋實現自我價值的連結呢~ 知道前世今生的關聯,是相信因,而不遵從果,進而改變成更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目的傳承。在東西方所有命理探索,例如:占星、紫微、八字、占卜、人類圖等,都是在談前世因與今生果。
Thumbnail
許多人都在生活中追尋著不同的目標,取得了許多成就,但卻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真正是誰?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迷失了自己,不太了解自己是誰。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他來自江湖?是!我的內在聲音觀世音?我問他為什麼不喜歡我?是!因為我不是最好的人。我說他這種叫舊思維,心裡只有道,而且還要犧牲,就如釋迦牟尼佛,只要我發願做最好的人,生命巨輪就會轉動,命運就會改變了,我一直沒有聽他的,還批評這些叫著舊思維。 我可以做到的就是小心自己,我也怕自己說的話是錯的。他說以
Thumbnail
接觸了一些認識自己的工具,出發點是為面對自己的難關、了解自己的迷惘是從何而來。 慢慢的也開始為身邊的朋友解惑,發現看別人的事都很透徹,看自己的卻總是似懂非懂。都說要先看懂自己,才能看懂別人。但其實最難看透的卻是自己。 看別人的時候往往能站在比較理性及客觀的角度用學理去分析,不會代入太多的情緒及個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提醒讀者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從古代智慧中汲取啟示。強調瞭解自身能力的極限,能夠有效避免困境,並促進和平的社會發展。作者反思現代人在兩岸關係及社會政治中所面臨的挑戰,期望讀者能以更客觀的姿態面對自我與外界的複雜關係,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和諧。
做自己,就是依照自己的本性去過生活 愛自己,就是堅持做自己不被旁人所動搖 只有自己才是那一位應當最了解自己的人 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掙扎,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夢想 別人不是你,他不能百分百的明白你的所思所想 畢竟人心隔肚皮,頭腦的發育也有所程度差異 若是別人隨便幾句,就帶偏了自己前進的路
幼慈看世界,不懂為什麼。 幼慈看自己,知道要什麼。 看世界困難,不懂分別在。 看自己容易,知道愛分別。 你說自己容易明白,看到自己是什麼?在幼慈哪個年代,想做一個好人,長大了為什麼不如意,難道看錯自己了。是的!因為輸給了原生思考。一個幼慈的健康發展,就是愛的能量。 原生思考:不知善、不知惡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探究自己是誰,前世今生又有何關係?!是干擾現在的自己,找自己麻煩~還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而找尋實現自我價值的連結呢~ 知道前世今生的關聯,是相信因,而不遵從果,進而改變成更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目的傳承。在東西方所有命理探索,例如:占星、紫微、八字、占卜、人類圖等,都是在談前世因與今生果。
Thumbnail
許多人都在生活中追尋著不同的目標,取得了許多成就,但卻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真正是誰?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迷失了自己,不太了解自己是誰。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他來自江湖?是!我的內在聲音觀世音?我問他為什麼不喜歡我?是!因為我不是最好的人。我說他這種叫舊思維,心裡只有道,而且還要犧牲,就如釋迦牟尼佛,只要我發願做最好的人,生命巨輪就會轉動,命運就會改變了,我一直沒有聽他的,還批評這些叫著舊思維。 我可以做到的就是小心自己,我也怕自己說的話是錯的。他說以
Thumbnail
接觸了一些認識自己的工具,出發點是為面對自己的難關、了解自己的迷惘是從何而來。 慢慢的也開始為身邊的朋友解惑,發現看別人的事都很透徹,看自己的卻總是似懂非懂。都說要先看懂自己,才能看懂別人。但其實最難看透的卻是自己。 看別人的時候往往能站在比較理性及客觀的角度用學理去分析,不會代入太多的情緒及個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