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題目:道德經第七十一章─聖人不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4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愛你久久放心闖天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50會員
408內容數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2024/12/30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之白話文解說與SEO建議。闡述老子哲學核心思想:誠信、善行、無爭、利他,並探討其與佛學之關聯性。點出臺灣社會忽略中華文化之現象,呼籲重視傳統文化之學習與傳承。
Thumbnail
2024/12/30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之白話文解說與SEO建議。闡述老子哲學核心思想:誠信、善行、無爭、利他,並探討其與佛學之關聯性。點出臺灣社會忽略中華文化之現象,呼籲重視傳統文化之學習與傳承。
Thumbnail
2024/12/28
本文探討小國寡民的理想生活模式,並以此反思臺灣歷史與現代國際局勢。文章以《老子》「小國寡民」章節為出發點,描繪一個安居樂業、與世無爭的社會樣貌,並將其與臺灣歷史及當今國際社會中的小國生存狀態做比較,探討科技進步與大國競爭對小國寡民理想的衝擊。
Thumbnail
2024/12/28
本文探討小國寡民的理想生活模式,並以此反思臺灣歷史與現代國際局勢。文章以《老子》「小國寡民」章節為出發點,描繪一個安居樂業、與世無爭的社會樣貌,並將其與臺灣歷史及當今國際社會中的小國生存狀態做比較,探討科技進步與大國競爭對小國寡民理想的衝擊。
Thumbnail
2024/12/26
原文:和大怨,必有於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這一篇大意是說以德報怨,歷史上以德報怨的例子很多,以德報怨換來無償的享福,庇蔭後代子孫。   愛恨情仇是天生的,佛法上說是人的習氣,過去帶來的恩怨情仇,當你與
Thumbnail
2024/12/26
原文:和大怨,必有於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這一篇大意是說以德報怨,歷史上以德報怨的例子很多,以德報怨換來無償的享福,庇蔭後代子孫。   愛恨情仇是天生的,佛法上說是人的習氣,過去帶來的恩怨情仇,當你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才可以活得平安長久。老子的用意是要喚醒世人重視生命,不要為了名利鋌而走險。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人們常常陷入比較與無止盡的追求之中。 一個人如果懂得知足,就不會因為過度貪求而讓自己陷入痛苦與羞辱。
Thumbnail
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才可以活得平安長久。老子的用意是要喚醒世人重視生命,不要為了名利鋌而走險。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人們常常陷入比較與無止盡的追求之中。 一個人如果懂得知足,就不會因為過度貪求而讓自己陷入痛苦與羞辱。
Thumbnail
身而為人,「深於世故」不好,「不通世故」也不佳!到底做人應該如何掌握世故的分寸呢? 《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的作者章岩認為,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可以效仿古人「圓融而不圓滑,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作法。
Thumbnail
身而為人,「深於世故」不好,「不通世故」也不佳!到底做人應該如何掌握世故的分寸呢? 《每天懂一點人生哲理》的作者章岩認為,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可以效仿古人「圓融而不圓滑,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作法。
Thumbnail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這一篇章很簡單,就是說我說的話很簡單也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做,只是天下人都不能夠理解,也不去做。說出來的話有一定的宗旨,也告誡人們社會上的人要遵循去做,但是卻沒有人願
Thumbnail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這一篇章很簡單,就是說我說的話很簡單也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做,只是天下人都不能夠理解,也不去做。說出來的話有一定的宗旨,也告誡人們社會上的人要遵循去做,但是卻沒有人願
Thumbnail
這是源自皇帝內經素問第五章,一段古人智慧滿滿的結語;雖然來自內經 ,以傳統中醫為背景, 但是下醫醫病,上醫通天,握覽人的身心靈健康根本並與天地合和: ......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
Thumbnail
這是源自皇帝內經素問第五章,一段古人智慧滿滿的結語;雖然來自內經 ,以傳統中醫為背景, 但是下醫醫病,上醫通天,握覽人的身心靈健康根本並與天地合和: ......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Thumbnail
2. 更大的挫折與失敗乃是為破除頑固的習性和根深蒂固的信念,這豈不是更佳的禮物? 狀似滿帶恩澤與一帆風順,卻顯出人的狂妄與自大,這豈不是更為危險? 福禍相倚,陰陽一體,中庸之道,平安在心。 ~與神同行於全然神聖之境的阿諾
Thumbnail
2. 更大的挫折與失敗乃是為破除頑固的習性和根深蒂固的信念,這豈不是更佳的禮物? 狀似滿帶恩澤與一帆風順,卻顯出人的狂妄與自大,這豈不是更為危險? 福禍相倚,陰陽一體,中庸之道,平安在心。 ~與神同行於全然神聖之境的阿諾
Thumbnail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Thumbnail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Thumbnail
閱讀隨筆 本書作者是一位中醫師,先前在對岸的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台 (類似 PODCAST) 上分享關於道德經的闡述與觀點,目前被集結成冊,讀來流暢,雖不敢說自己覺得淺顯易懂,但至少在理解上沒有太大的問題,由於道德經內容相當靈活,只能用來理解與感悟,因此決定用摘錄與心得筆記的方式呈現
Thumbnail
閱讀隨筆 本書作者是一位中醫師,先前在對岸的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台 (類似 PODCAST) 上分享關於道德經的闡述與觀點,目前被集結成冊,讀來流暢,雖不敢說自己覺得淺顯易懂,但至少在理解上沒有太大的問題,由於道德經內容相當靈活,只能用來理解與感悟,因此決定用摘錄與心得筆記的方式呈現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唸誦《金剛經》時,突然對經典裡面的一段話有所感觸:「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引用完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唸誦《金剛經》時,突然對經典裡面的一段話有所感觸:「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引用完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