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我很討厭被生下來"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許多時候,青少年會在極端憂鬱、非理性思考之下吐出這句話,透露出對人生現況的不滿,並將人生現況不利的責任歸咎在父母身上,如此才可以讓自己舒服一點。
我蒐集到的父母聽到這種話有幾種常見反應:
1.相信他的話,隨即歉疚到不行,家裡陷入愁雲慘霧(我自己簡單歸類於純感性)
2.覺得講太誇張,因為這孩子有問題,病入膏肓了(我自己簡單歸類為純理姓)
3.比孩子表現更誇張,憤怒的覺得孩子就是不應該這樣講,責備孩子有如此想法(我自己簡單歸類為攻擊性)
通常醫生問診到這樣,都會有恰當的回應。但我提提讓我短暫愣住的經驗。
一個青少年,媽媽是外籍配偶,爸爸是個情緒起伏大、工時長的工人、爸爸家暴媽媽導致離婚,多年前媽媽就離去。面對情緒以攻擊性為主的爸爸,從小被貶低,沒有跟大人相處的良好回憶,沒有跟同學相處的良好經驗,在課業受挫、同儕認同需求受挫之下,陷入嚴重憂鬱、自我厭惡、沉迷電動、自我傷害...
(類似案例很多,已經改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當他說出這句話時,我愣了一秒,沒有辦法接下去給適當的回應,因為我們通常會尋找個案的優勢、力量,透過增強這些好的力量,來平衡生病失衡的天平。因為個案的客觀條件讓我一時找不到力量,替他過於擔憂了。
雖然愣住一秒鐘,工作還是要做,我還是著眼於當下,發掘個案的興趣,增強個案任何美好的回憶,支持鼓勵家長,畢竟家長等於是孩子的環境,支持家長等於支持孩子,說明生病的病理、教導家長如何面對孩子。連結社會局、財團法人、學校資源。
以個案個人面來看,已經處理該處理的,但我心中還是在思考,我們如何讓一個人出生不是抽到鬼牌,擁有經濟與情緒處理的平等,過個值得活的人生,而不是一生全部都在與自己的情緒垃圾奮鬥,以及為了吃飯痛苦的賣時間。
以客觀的觀察呈現身邊形形色色的人,並盡量以背景描述讓您了解,此類型的人為何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作為借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已經在精神病房工作了以年記數的日子,其實(居然)還沒有習慣病患遺失了心智的樣子。
有一種人連跟他好好打個招呼,工作上交辦事情都很難。 原因是,他會在傳達資訊的過程中穿插表達他對特定人事物的不滿,看起來很像在為你好,提前告知這個人不好那個事不對,事實上他是在散播他的毒汁,並足以使人在處理資訊上分心,影響情緒,分不清楚主觀觀點或事實,難以形成對事情中立的印象,像是食品中被偷渡了毒汁。
當我們遇到一個時常衝著人說雜亂的話還說個不停的人時,最好是拔腿就跑。 時常是,那人懷著一大堆未消化的感覺,就等著傾吐出來,有他人的腦袋幫助自己消化。
我已經在精神病房工作了以年記數的日子,其實(居然)還沒有習慣病患遺失了心智的樣子。
有一種人連跟他好好打個招呼,工作上交辦事情都很難。 原因是,他會在傳達資訊的過程中穿插表達他對特定人事物的不滿,看起來很像在為你好,提前告知這個人不好那個事不對,事實上他是在散播他的毒汁,並足以使人在處理資訊上分心,影響情緒,分不清楚主觀觀點或事實,難以形成對事情中立的印象,像是食品中被偷渡了毒汁。
當我們遇到一個時常衝著人說雜亂的話還說個不停的人時,最好是拔腿就跑。 時常是,那人懷著一大堆未消化的感覺,就等著傾吐出來,有他人的腦袋幫助自己消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青少年容易憤怒,對整個世界也看不順眼,這樣不滿,那樣也不滿,彷彿全世界虧欠了他,尤其是父母,將他帶到世上就從此欠了他似的。他們一有不滿,情緒便湧上來,並將情緒全部丟給父母。 父母肯定難受,不過青少年易怒是因為青春期身體出現變化,大腦正處於劇烈重組。準備轉大人的青少年,對情緒的反應敏感得不可思議。生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青少年容易憤怒,對整個世界也看不順眼,這樣不滿,那樣也不滿,彷彿全世界虧欠了他,尤其是父母,將他帶到世上就從此欠了他似的。他們一有不滿,情緒便湧上來,並將情緒全部丟給父母。 父母肯定難受,不過青少年易怒是因為青春期身體出現變化,大腦正處於劇烈重組。準備轉大人的青少年,對情緒的反應敏感得不可思議。生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最像自己的父母嗎?」 「什麼時候?」 「當孩子說出:『我這輩子都不會像你一樣!』的時候」 這段對話出自我大學修習《家庭發展》時,教授在課堂中說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全班同學只覺得有趣,沒想到多年前一句玩笑話,卻成為現今正中眉心一發子彈。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有一類人,聽他說話就是滿口「悲慘世界」只要開口,說的內容都是一些極度倒楣或是讓他充滿擔心的事情。 這個過年,我最勇敢的事就是直接跟我媽說我不想再聽了。我從國小開始接受媽媽所有的負面情緒,她因爲無人可講,把對哥哥姊姊和爸爸的擔心與不愉快全對一個根本沒有長大的小孩傾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